第四百七十二章夢入雷音,佛爲漢援

漢景帝登皇帝位後雖然依舊行黃老清淨無爲之政治理國家,但是因爲諸天勢力的影響,大漢王朝已經是內憂外患,其稍有行差踏錯便可能使得家國破滅。爲此漢景帝心憂不已,日夜思索解決之道卻不可得。

在其繼位的第二年的四月八日,因於西殿處理政事過於勞累,在不察之間竟是進入了睡夢。

此夢之初,漢景帝行於朦朧大霧之中不能識上下左右前後,不可見日月星山川河,唯依一條大霧自開的道路向前行進。

漢景帝不疑有他,只是以爲做了噩夢,可一路前行,已是不知到底過了十年二十年亦或是三十年的年月,可唯一之路依舊漫漫不可見端點之時,便是向來心志堅韌的漢景帝終於也是心生躁動。

然而也就是在漢景帝心中火氣升騰之時,大霧倏的全部散開他竟是發現自己已經走到了一座聳漢凌空的沖霄巨峰之上,他的周圍盡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一股玄而玄之令人不由得禪定下來的意境隱隱於空間之中化開。

心中一動已有所思,黃老學派文道大師境的漢景帝當即又是擡頭望向此山之巔,果然見得山巔正上的天穹中有一座隱現於雲霧風雨雷霆之中大放十二種大乘佛光的龐然金寺。

漢景帝神色不變,心中卻是憂慮不已:“朕竟然已經走到了大乘佛教的西天靈山大雷音寺,這大乘佛教到底是想要做什麼?”

也就在漢景帝思及截教對於漢朝皇室的巨大助力,升起轉身原路返回之念時,那大雷音寺猛然飛出一金一白的兩道長虹落至他面前。

長虹光華散開顯化出兩位面貌年輕英俊的僧人,兩人皆是雙手合十躬身向漢景帝行禮道:“迦葉(阿儺)見過大漢王朝文景皇帝,世尊下法旨令吾二人前來面見陛下並將陛下請往大雷音寺一晤。”

漢景帝聽聞這二僧作爲釋迦牟尼佛協持而聞名諸天的名號,心知這釋迦摩尼已經是將情理做到圓滿讓此邀不可拒絕,在嘆息一聲後只得回答道:“釋迦摩尼佛既然有請,朕怎敢有拒,還請二位尊者爲朕引路!”

迦葉、阿儺半轉身伸手作請勢,漢景帝向前一步來到二人中間,當即有金白二色佛光自二人肉身綻放將他囊括其中忽地脫離地面飛入天穹的大雷音寺之中。

這大雷音寺之中卻是宛若一個獨立世界自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依照法則秩序而動爲自然相,也有元氣循環,靈氣升沉按佛光雷音所引成萬妙相。

而最讓漢景帝關注的正是這大雷音寺皆由七寶所成的物景,其或是七寶獨一所成如金樹、銀樹、琉璃樹、玻黎樹、珊瑚樹、瑪瑙樹、硨磲之樹,或是由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如銀樹,金葉華果、琉璃樹,玻黎葉果、水精樹,琉璃葉果......

諸如此類種種可見之花草樹木山川河流皆是一般無二,周滿世界自放寶光妙音,華華相順,實實相當,紫色光曜不可勝視,微妙官商自然相和。

漢景帝心怡神往,心中暗自感嘆道:“果真聖人佛陀、世尊道場也,其妙其玄其大其美遠勝凡間萬千通天府邸無數。”

不過片刻過後,漢景帝便來到了大雷音寺的最中央的,高四百萬裡,枝葉四布二十萬裡,一切衆寶自然合成,周匝條間,有珍妙寶網羅覆其上,又有無量光炎,照曜無極。微風徐動便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的道場樹下。

此時作爲大乘佛教決策層的八菩薩、四金剛、五百羅漢、三千揭諦、十一大耀、十八迦藍皆已到場並一一在虹光中漢景帝的左右閃過。

當覆於肉身的虹光散去,漢景帝已經來到了跌坐於道場菩提樹下八品功德金蓮蓮臺上的釋迦摩尼面前。

雖然爲人族皇帝而可在和氏璧加持下擁有準聖境初階的神通戰力,但是面對半聖之境的釋迦摩尼漢景帝不敢有絲毫怠慢,當即躬身行禮道:“漢朝孝景皇帝劉啓見過大乘佛教佛主釋迦摩尼世尊!”

在諸佛陀菩薩羅漢等雙手合十回禮後,釋迦摩尼開口致歉:“吾爲大事不得已施展神通於陛下之身,還請陛下見諒。”

聽得這已經站於洪荒頂端的釋迦摩尼佛致歉,漢景帝神色有異,不過也是當即反應過來,答道:“既然世尊未有害吾之心,吾自無有責怪之理,只是不知世尊所言大事爲何?”

釋迦摩尼手作禪定印,當即以以心印心化出一道佛光射入漢景帝眉心將當年與李道虛所議諸般事宜盡皆告之,開口道:“吾所言大事正是當年與截教東極長青大帝協定的‘白馬馱經,佛法東傳’之事,因而今日特召陛下一晤。”

漢景帝腦海之中被釋迦摩尼與李道虛所協議商定的數千條款充塞,心中以此合以自己所知的截教上下、大漢四方情況極速推演,當即得出此事大利於大漢及釋迦摩尼所言皆實的道理,躬身行禮道:“既然聖父已經與世尊定下協約,吾爲人族皇帝自當遵法旨而行之,不敢有絲毫延誤差錯。”

釋迦摩尼眼見這‘白馬馱經,佛法東傳’之事已經定下,也是不由得安下之前因爲準提、燃燈行奪權之事的憂慮,開口笑道:“大善!不過這‘白馬馱經,佛法東傳’之事事關重大,不可有所耽誤,不如便由陛下在此擇人爲此行主事,若遇有持道法神通害民損人之徒,也利於日後陛下與僧衆之間的溝通,好讓佛法爲大漢做些貢獻!”

釋迦摩尼對於徵求大漢王朝的支持是不遺餘力的,如今不但在主事人選上給足了漢景帝的面子,更是明言可以在修士界之中支持漢朝,其示好之意簡直不要太明顯。

作爲人族皇帝的漢景帝對於釋迦摩尼言語所含意義自然不會不知曉,當即躬身再拜釋迦摩尼,投桃報李的答道:“世尊當真是威德無侶,吾願立誓終漢之朝,若佛法之傳不違協約、不破漢法,不遇上清,漢朝皆與大乘佛教共進退!”

第三百二十八章賜量天尺,業位道果第三百二十一章三身齊至,圓盤明鏡第五百零五章如來一掌鎮悟空,大鬧天宮劫數完第四百二十一章元元攝界,盤古之路第六十一章東王得救,天宮被吞第五百一十九章恐怖囚籠,荒無之界第一百九十三章不受傷害,怒而殺人第三百三十七章子午宙光,血鏡魔瞳第六章 陷入幻境第三百六十三章周室歷程,聖賢管仲第二百零五章算計繼續,聯合起來第四百二十一章元元攝界,盤古之路第一百三十九章原初之戰,天人五衰第一百二十九章混亂興起,和光同塵第四百九十五章玄光越界,律令審判第一百章伏羲入幽冥,李冥許下界第六十八章 星辰死,巫妖滅第一百一十章前後輩交手,道虛算計成第四十一章 禁空雷網成,后土大願定第三十九章 天道鬥冥河,雷澤神龍誕第二百三十章天道心思,百忍出世第二百九十八章吳剛覺醒,天蒼敗退第六十六章 天界崩塌弱水傾,星辰意志入洪荒第五百零七章得知佛法根性本源,三方各分西遊劫數第一百四十二章雅典娜真身降臨,惡毒心腸駭煞人第二百九十章香火神道,天界之門第二百五十四章原始謀劃,天道出手第一百二十七章 至八景宮不得入,太清無奈終未收徒第一百零五章阿育身死入輪迴,伏羲終勝成人皇第二百九十七章太元現狀,再見天蒼第一百三十七章不尋常的套路,再次撞見殺機第四百零五章衛鞅脫秦,蘇秦合縱第四百八十四章暗炎扶桑樹,石渠議武道第三百三十三章六聖支持,皇城來人第四百二十七章嬴政怒火,反秦倒截第一百四十九章磨難多多,豪氣漸失第一百二十五章雅典娜的屬神,光明神俄狄普斯第二百四十一章天蛇贈寶,法力失控第三十八章 準提算計成,修羅血海出第四百九十四章雅威佔先機,創世啓示錄第一百四十章體系比較,來到雅典第九十六章穿雲箭秘聞,伏羲組獲救第二百六十七章勸服吳赫,羅浮太元第五百二十三章天道鴻鈞靈活應對,可惜依舊落入算計第五百第二十四章天道鴻鈞現身,光障終縛其軀第六十二章東王報復,道虛出手第二百三十九章前世遺澤,陰山小道第四百八十一章碧遊依功賞賜,截教萬仙盛景第四百九十七章唯一耶和華,異變路西法第五百三十二章第四百七十九章二清承諾,玄門掌門第一百一十四章 伏羲禪位,神農地皇第三百零二章吳剛回朝,道虛之怒第一百九十七章近死,逃生第一百五十六章阿波羅的立場轉變,凱爾薩斯的復甦第四百七十二章夢入雷音,佛爲漢援第一百六十章阿波羅身死,雅典娜中計第三百七十四章縱橫雛形,莊子將誕第五百零九章最後的爭執,太上的解釋第二百五十九章佛魔同源,東夷吳剛第二十六章 鯤鵬再出謀,洪荒天婚成第三百四十一章商談完畢,此代人王第二百六十一章無極望虛,吳剛對問第四百三十八章法胎藏界,元始邀戰第二章 鴻鈞第二次講道第二百三十二章禪定印,拜師完第二百章色令智昏,血族之哀第四百八十章道虛立規矩,百越歸大漢第二百一十一章魔法體系,洛基黑化第一百二十七章塞壬來襲,金羽受難第一百零五章阿育身死入輪迴,伏羲終勝成人皇第六十八章 星辰死,巫妖滅第二百三十二章禪定印,拜師完第八十三章 燧皇印出,星辰血醒第五百一十三章域外界狀況,入空間蟲洞第四百零八章朝議會面,王位伊始第一百七十一章塔爾塔羅斯的強大,俄狄普斯不得不拼命第二百五十六章苦等不至,問天改革第一百九十六章血月暴熊,血洗城堡第五百一十五章戰逢對手,勢均力敵第二百五十八章準提出力,接引出言第三百一十二章瑤姬脫困,天道之誤第二百三十四章楊李之交,試煉開始第一百四十章大陣終結,末法趨勢第三百五十四章元始劃分資源,燃燈密會四仙第五十一章 羲和斬屍,嫦娥誕生第四百九十七章唯一耶和華,異變路西法第一百三十一章諸神會議,宣戰深淵第五十九章東王好算計,妖師好演技第五百零八章會談僵局,道虛後手第三百一十九章黑天界靈,明玉神尊第一百章伏羲入幽冥,李冥許下界第三百四十五章與西方教利益均沾,行封神劫消弭之法第二百九十五章以退爲進,乞骸歸家第一百三十章造物天使,算計開始第一百九十一章虛假感應,爲王前驅第五百三十三章第二百四十六章放肆欺騙,通關秘籍第三百五十一章通天見盤古,大勢卷人間第一百零三章火雲洞爭人皇,伏羲輕入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