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其興也勃,其衰也忽

在吳剛回京都被夏後太康攜文武百姓十里相迎之後的七日之中,陽城之中的朝政局勢又是發生了大變。

第一日在朝堂之上,人王夏後太康直接將成功帶領聯合大軍將血海界阿修羅鎮壓的東海公吳剛封爲監察督導東勝神州萬千氏族部落首領的東勝公。

第二日在皇宮的凱旋宴飲之上,按照之前的承諾,夏後太康將他的妹妹夏後太商叫出,拖着她的手放到吳剛的手上,在文武百官的見證之下與吳剛訂下了婚約,使得吳剛成爲了夏后氏的親族。

第三日在郊野羣臣遊獵之中,夏後太康又因爲吳剛的優異表現將東海周邊作爲王庭附庸的三個中型部落及十八個小型部落全部都賞賜給了吳剛,並允許吳剛的東夷部落將其吞併,襄助吳剛的東夷部落早日跨入人族榜單明面的氏族前五。

第四日在與人榜明面氏族前十的氏族首領、二十位隱世氏族代言人共同探討人族未來三百年的發展計劃的軍機室之中,夏後太康又以人王之威幾乎是壓着已有怨言的隱世氏族代言人簽下將未來應當屬於隱世氏族的人族發展收益分割出五十分之一給吳剛奉命組建的暗影軍團的協議。

第五日吳剛和夏後太商的婚禮開始舉行,在婚禮之上夏後太康及夏后氏宗正在見證了兩人的儀式完成之後,發佈了諭旨詔令同意吳剛和夏後太商的第一個孩子作爲夏後太康的義子同樣作爲夏侯王室對待。

第六日又是在皇宮的後花園之中,夏後太康將東海羅浮山一片的區域全部都賞賜給了吳剛及封吳剛爲副掌教的羅浮山太元宗,只要羅浮山其他宗門衰落,太元宗便可正大光明的將整座羅浮山都佔下,一時間使得人間許多的宗門都心生了培養弟子進入大夏王朝爲宗門爭奪名譽利益的想法。

第七日的大朝會上,夏後太康三請拜相,吳剛二次推辭最後接受了夏後太康的拜相詔令成爲了大夏王朝建立起的第四位相,當真是做到了權傾朝野,威懾天下,一人之上,萬人之下。

整整七日夏後太康對於吳剛幾乎是如山似海的恩寵直接就震驚了三界的所有人,就連天庭的昊天都被這突然就變得猶如賢主一般的夏後太康求賢若渴的舉動給驚到了,心中甚至思考着要不要再等等,等到夏後太康死了再繼續他謀奪人族氣運的計劃。

而吳剛也是幾乎就真的沉浸於這場君臣相知相助的場景之中難以自拔,最後還是後來因爲朝堂之中夏後太康藉助他與隱世氏族的代言人無時無刻進行着的政治鬥爭才清醒過來,回想起了自己的大志大願,發誓若是夏後太康死了或者是做出了對不起人族的事情就繼續自己以東夷取代夏後的計劃。

。。。。。。。。。。。。。。。。。。。。。。。。。。。。。

在大夏時代的洪荒,三百年不論對於修士還是武者都只是彈指一揮間。當然,這短短三百年的人間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說因爲吳剛戰勝血海界阿修羅爲人族爭得氣運而誕生的萬千人族天驕豪傑成長起來了,不說隱世氏族一又一次的退讓直至完全隱於黑暗的狀況。

單說東夷氏族和大夏相的吳剛變化便足以跌破所有人的眼睛,真不知是該說世事如幻難以預料的好,還是該說萬事皆虛,一切可能的好。

與三百年前相比,本來應當成爲僅此於王族夏侯氏族的東夷族不進反退從吳剛爲相時的人榜明面第五直接退出了人榜前五十,成爲了大部落之中最遭人恥笑不待見的部落,四百年前‘東夷,九黎之後,不臣不義血脈’的說法也再一度的興盛起來。

吳剛雖然依舊爲相,但是卻被依舊權高勢重的隱世氏族忌憚厭惡,更被夏後太康恩寵的其他宗門與氏族結合的人榜前三十氏族族長排擠,在朝堂之上完全成了市井城鎮之中流轉的‘喏喏之相’,權威顏面盡失,再也沒有了當年帶領隊伍凱旋迴京的英雄氣概。

東勝神州羅浮山的太元宗雖然得到了的羅浮山之主名義,卻被不知爲何由隱世氏族支持而興盛起來的羅浮山其他宗門打壓排擠,若不是當年在陰羅谷幽冥王朝得到的諸多資源道術,可能在一百年前的羅浮山宗門衝突之中被毀滅。

而吳剛變化成這樣子的原因便是妻兄大夏人王夏後太康的帝王心術,因爲吳剛在隱世氏族沒有完全退縮拜倒王權之前的狠辣強悍的手腕,因爲天蒼爲了療傷而瘋狂侵佔其他宗門勢力資源和氣運的瘋狂。

總而言之,吳剛並沒有因爲迎娶夏後太商成爲夏后氏親族的原因便與那張權勢鑄就的王座更靠近一步,反而被諸多的因素逼的與權勢越來越遠。

這一日的朝堂,吳剛再一度站在自己文武百官之首的位置上聽着夏後太康的暗示說着自己的一些建議策劃,在之後卻莫名其妙的被羣臣百官怒懟一番。

這樣對他不友好的朝堂之上,似乎不管自己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都是錯了都是對大夏有害的。這一刻他心中反而不知爲何響起一句‘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自嘲。

不過他沒有就因爲被人無視權威、被人肆意的嘲諷羞辱就不再繼續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在喏喏的同意了其他忠心無比的‘賢臣能臣’的計劃,隨後再一次在夏後太康的暗示下將自己對於下一個議程的一些‘粗淺’的個人建議,繼續任由別人反駁嘲諷將自己的名譽威勢都當做腳底的爛泥踩踏糟踐。

他這麼做,不是因爲他對大夏王朝的忠心,不是因爲他對於相位的職守,不是因爲對於他的君王夏後太康知遇之恩的報答。只是爲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保證自己孩子的安全,只是爲了維持住東夷部落的處境,他真的是不得不這麼做。

第三百四十一章商談完畢,此代人王第四百二十四章鴻鈞鬱悶,秦朝重損第四百三十三章博浪沙上,圍殺祖龍第三百三十五章真相浮現,再犯大錯第一百七十章特洛伊的憤怒和怨恨,塔爾塔羅斯的歸來第二百四十三章基礎鞏固,幽冥鬼魂第五百二十五章第二百九十五章以退爲進,乞骸歸家第四百一十九章奧爾梅克,簡單模式第三百九十三章六宇連方,雙龍出水第四百四十四章秦謀功成,陵墓內外第一百零三章火雲洞爭人皇,伏羲輕入決賽第一百二十八章逐鹿終戰,大勝在即第一百三十章造物天使,算計開始第五百一十九章恐怖囚籠,荒無之界第三百六十七章準提出手,文道力量第二百四十九章真假?崩潰第四百四十九章謀劃首勝,晉入混元第四百一十二章徐福之能,祖地石窟第二百一十八章昊天奪權,九耀下凡第三百四十五章二百歲月,天帝歸位第三百五十四章元始劃分資源,燃燈密會四仙第四百八十九章犯下大錯,二清出手第二百九十五章以退爲進,乞骸歸家第四百九十章天道試二清,二清言求情第三百三十七章子午宙光,血鏡魔瞳第四百七十六章白馬入長安,大戰即日起第四百九十九章擊殺撒旦,暗面分身第二百六十五章靈石礦脈,激勵族人第四百七十五章無字真經顯城府!釋迦出言收人心第四百一十一章嬴政出巡,招闢徐福第一百八十七章進行戰略轉移,新世界的大門第四百六十二章廣成之哀,漢朝皇帝第四百三十七章闡教分崩,混沌劍氣第二百四十四章實時監視,鬼界大能第三百三十八章拳意修羅,夏後血脈第二百四十一章天蛇贈寶,法力失控第一百零六章諸聖到場,天道出手第二百一十一章魔法體系,洛基黑化第四百四十章功敗垂成,道佛之爭第二百八十五章昊天之懼,血海倒灌第五十五章 后羿終遭算計,嫦娥苦等情郎第五十一章 羲和斬屍,嫦娥誕生第一百四十五章美醜之評判,歸家之禍福第三百九十章(水)孫臏入齊,秦基奠定第三百九十三章六宇連方,雙龍出水第二百二十九章遇貴人,得幫忙第一百八十六章痛毆,喝罵第一百五十二章四大屬神來襲,燃燒爆炸擒人第三百四十五章與西方教利益均沾,行封神劫消弭之法第六十二章東王報復,道虛出手第五十八章東皇定計,東王中計第一百一十八章龍子脫困,燭龍出世第三百四十六章彌羅大千,第十半聖第三百六十四章太清神通,老子出世第九章 拜師通天第三百六十六章傳道尹喜,多寶轉生第三百六十三章周室歷程,聖賢管仲第九十八章大戰頂炎峰,穿雲射陸壓第二百五十八章準提出力,接引出言第四百三十八章法胎藏界,元始邀戰第二百五十五章小鎮求雨,神道神通第五百零七章得知佛法根性本源,三方各分西遊劫數第二百六十三章盤古虛影,鴻鈞臨身第二百二十五章判處瑤姬,指東打西第四百四十二章致命玉簡,大乘佛法第一百四十一章雅典神廟,落荒而跑第一百五十五章神靈血裔對決,天意支持希臘第四百八十七章第四百六十八章偶然誤會,漢朝形勢第三百五十二章太清講道,釋迦牟尼第三百五十三章多寶應命待機緣,道虛受令掌截教第四百二十九章長城靈渠,焚書坑儒第四百三十八章法胎藏界,元始邀戰第三百三十四章初次戰鬥,狐狸身世第一百九十九章晉級二階,一代血裔第五百二十一章命運主動權,勝果已在握第三百一十六章黑天之域,伐天開啓第三百九十一章圍魏救趙,十面埋伏第二百八十二章九幽鬼龍,天蒼閉眼第二百三十章驪山道場,誠心分析第四百零三章孫龐終戰,馬陵埋伏第一百五十七章陰謀得逞英雄死,光輝照耀萬事休第二百二十六章昊天首勝,博派收縮第一百七十章特洛伊的憤怒和怨恨,塔爾塔羅斯的歸來第三百九十九章示敵以弱,孫龐再戰第二百七十章天蒼謀算,蓮華九峰第一百六十四章人間絕塞,造物天堂第四百六十七章選擇困難,開始推演第四百八十四章暗炎扶桑樹,石渠議武道第五百二十三章天道鴻鈞靈活應對,可惜依舊落入算計第一百七十二章,再造原初,宙斯登場第一百八十九章上帝的選擇,該隱的未來第四十四章 輪迴完善,聖人矛盾第三百五十章通天救援,道虛之問第四百一十七章秦勢轉變,嬴政報復第五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二章人間擇婚,天上逼婚第一百三十一章諸神會議,宣戰深淵第六章 陷入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