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時期,生存的環境還是極其危險的。變幻莫測的天氣,毒蟲猛獸,無一不在威脅着人族的生存。神農看着族人們不斷的被病痛侵擾,看着族人們不斷的用生命來判別各種動植物是否可以食用,是不是有毒,能不能加以利用。
生病的族人往往就意味着生命的消逝,每一種毒物,往往都要付出幾條人命或者更多。神農爲了人族,開始繼五穀之後,做出的第二件造福洪荒的大事,神農決定親自嘗百草,驗百獸。
神農將對人族統治交給人族長老,便出門向大山深處行去,一路之上但凡見到以前未曾見過的草木便親自嘗試,看其有毒無毒,並將他們記錄下來,等到晚上的時候便將那些毒草服下,檢驗其毒性的強烈,慢慢的神農發現各種毒藥都有都有五行屬性,有些厲害的毒藥更是混含了數種五行之力,所以才毒性劇烈。
神農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慢慢的便可以用之解毒,還可以治病。
一天神農在石縫中找到一支開小黃花的藤狀植物,神農吃了一朵花瓣發現其中蘊含劇毒,便把花和莖吃到肚子裡以後,沒有多久,就感到肚子鑽心地痛,好像腸子斷裂了一樣,連忙用功德之力解毒,一會神農起身擦了一下頭上的汗說道:“幸好我是人皇有人族氣運護體,不然就會死在這裡了,一定要將這種草記下來告訴族民,以免族民誤食而喪命。這種草吃下去肚子鑽心地痛,好像腸子斷裂了一樣,就叫‘斷腸草’吧”。
因爲嘗百草,神農時時刻刻把自己至於危險之中,《綱鑑易知錄》曾有記載:“民有疾,未知藥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嘗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書上以療民疾而醫道自此始矣。”可見神農當時的情形是多麼的危險。經過數十年的辯嘗發現甘草可以治療咳嗽,大黃可以治療便秘,黃蓮可以消腫等等。
神農繼續嘗百草,將洪荒常見之物,不常見之物一一寫進書中。神農寫完藥經後,開始研究藥理爲人族治病。人族中人何其之多,那些病症雖無後世那麼多,可每日前來看病求醫的也不少,神農一邊爲人族看病,一邊研究治病之法寫在藥經之上。神農也將這藥經傳授給人族,讓人們知道萬物的藥性與作用。一些人在神農那裡學到不少醫理,便開始學神農在人族四方走動,爲人治病。這些就是最早的遊方郎中。
神農在人族治病多年,研究無數屍體寫下人體經脈穴道全圖,在研究經脈穴位之時而且還把人體研究個透徹,也一併寫在書上留於後人學習。
本來這人體全圖,現在還沒人敢研究的,畢竟這是對死人不敬的。那神農身爲人族共主,爲了人族研究醫理,人族自然感激還來不及,倒不會阻止神農此舉,倒有不少人前來獻身幫助神農研究。
神農在位研究醫理花去百多年,終是寫成一書,名爲《神農百草經》,此書一成天地震動。
當這本書寫完的時候神農忽然感覺心中空靈一片,心想自己大道已成,所剩的便是傳授這丹道之術以及找尋下一代人族共主接班人了。
再回到蒲版之時,蒲版的人族長老幾乎沒有人能夠認出神農,神農也很難叫出那些人族長老名字。
老巫常老燭龍等人親自來迎接,神農問道:“我去了多久?”
神農在離開蒲版的時候還是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他在成爲人皇第二年離開蒲版。
老巫常驚訝地看着神農,曾經的神農如今已經是半百的老人,如果不是神農有人皇功德護體,如今他已經死去。
“一百年了,人皇你走了一百年了!當初伏羲聖皇留下的老臣子功德不夠的已經輪迴轉世,功德足夠的已經被聖皇帶去火雲洞天,現在的臣子都是最近幾十年的新人。”
神農點了點頭道:“難怪,難怪我不認得他們,他們也不認得我。”
神農氏回到蒲版,這是大事情,人族各族長匯聚在一起,其中包括四百多歲的遂人龍,原本以燧人龍爲代表能夠“修煉”的人族還想要欺負神農,可是見到神農雙眼中的精芒,一個個退了下去。
這一次大會有兩件事情,一件事情便是讓那些新的人族臣子認識神農,另一件事情便是神農氏決定在各部落挑選年輕聰明的孩子,傳授自己的《神農嘗百草》,那些部落族長聽說此事兒,紛紛把自己的得意弟子送給神農教導。
老燭龍等人匯聚在一起,那祖龍嘎嘎笑道:“我等人先前還替神農擔心,擔心他沒有伏羲聖皇背景,無法降服這些族長,今日裡看來是多慮了!”
那老巫常點頭道:“然也,神農氏教導人族,等那些孩子成長起來必然是一族長老或者祭祀,這些人到時威望高他們又支持神農氏,如此一來無人可撼動神農氏地位。”
回到人族部落,神農氏清晨和傍晚教授孩子們百草經,白天治理人族,開拓平原,和伏羲聖皇喜歡結交大能高高在上不同,神農氏更“接地氣”,人族多願意與神農氏往來。
神農氏絲毫沒有架子,孩子們喜歡在他身邊玩耍,那些鳥兒也願意在他頭上棲息,便是那些野獸見了神農氏也收起野心下跪行禮。
那些人族長老一個個見神農氏所作所爲便有些羞愧,尤其是羲和西王母兩位曾經做過天后的女子,那西王母還好說,那羲和原本以爲自己已經算是“平易近人”,今日裡看來遠遠不如神農。
羲和心中道:如果當初帝俊有神農一半的優點,妖族天庭也不會滅亡。
西王母則覺得神農氏性格太隨和缺少人皇該有的威嚴,她確是忘記了,當初她和東王公被帝俊太一趕下臺,一方面是實力不行,另一方面也是東王公和她自己做事兒太霸道,剛柔並濟纔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