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姬昌憂慮

大商,朝歌城。

聖人與道祖之事距離帝辛太遠。

他眼下只想做個聖君明主,將大商皇朝治理得井井有條,管理得蒸蒸日上,扭轉乾坤,盡收民心,改變被西岐覆滅的結局,保證師父石磯傳給他的未來畫面不會誕生。

不過,帝辛沒有直接派兵滅了西岐。

既因爲師出無名,這代西伯侯姬昌素有賢明,帝辛若是隨意派大軍徵西,反而是將把柄送到西岐一方的仙人手上,給了他們造反的藉口,帝辛纔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又因爲他是大商之主、當代人皇,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與虛懷若谷的氣度,合理容納麾下賢明諸侯,以此彰顯自身德行,三皇五帝時大賢涌現,他們還不是甘心被帝王驅使。

只要帝辛不犯錯誤,沒有虧待西岐,自身無可指摘,西岐就沒有理由造反,否則,就是不義之師,亂臣賊子。

最主要的是,打鐵仍需自身硬。

作爲人皇,格局要大!

帝辛相信,只要他足夠英明神武,自身立得住,令大商皇朝政通人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上下歸心,就能穩如泰山,先天立於不敗之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纔是堂堂正正碾壓西岐的大道!

是克敵制勝的不二法寶。

是人道大勢!

帝辛不想將時間浪費在陰謀詭計上,何況,他懷疑姬昌正在做一場有利於人族的大功德。

正因如此,帝辛不僅沒像原來一樣將姬昌召到朝歌城囚禁起來,還頒佈詔書,派出使者前往西岐,封西伯侯爲文昌王,並賜下大量珍貴竹簡,上面書寫了大量與八卦、星象、地理等有關的內容。

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西岐,大殿之上。

送走使者後,姬昌召集以散宜生爲代表等一衆大臣商議此事。

對此,衆人反應不一。

“人皇此舉是看重王爺。”

“主君素來有賢明之名,才能德行直追上古大賢。”

“人皇英明睿智,胸懷寬廣,他加封主君,又賜下大量珍貴竹簡,完全是看重主君,希望您能將西岐治理得更好,造福治下之民與大商。”

絕大部分文臣武將對姬昌被封爲文昌王之事很樂觀,覺得應該是自家侯爺應得的,同時對帝辛給予了極高讚揚,覺得他不愧是人皇,不管是才能,還是心胸,都令人驚豔與佩服。

哪怕是喜歡陰謀論的少數大臣除了警惕外,也無話可說,誰讓那位大商之主做得很恰當,並沒有讓姬昌有名無實,而是極盡賞賜與看重。

等大臣們離開後,姬昌拿起龜甲,占卜起來,看着依舊顯示西岐將取代大商的卦相,頓時愁容滿面。

大商人皇文武兼備,德行出衆,大商在其治理下蓬勃發展,更是對西岐不薄,西岐將來要如何舉事?

儘管不願意,可姬昌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有種強烈預感,自己將《易經》撰寫成功後,就該功成身退。

然而,不管是伯邑考,還是姬發,或是其他兒子,跟人皇相比,都差了不止一籌,有云泥之別。

“罷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一切只能順其自然。”

姬昌嘆息。

他只是一位玄仙,無法左右天命。

西岐未來究竟如何,只能聽天由命。

最多他在離開前,給子孫後代安排一條後路,不至於血脈斷絕。

人的悲喜並不相通。

相較於喜憂參半的西伯侯姬昌,帝辛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大業中。

他改良農具與曆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併發明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令大商臣民逐漸飽腹;建立食部,鼓勵麾下臣民研究各種食物,豐富餐品。

他率領文臣工匠一起造紙,取代了沉重不便的竹簡,收盡天下文道修士之心,紙成當日,人道降下功德,雖大部分被帝辛儲存起來,但依舊有小部分被其消化,成就文道金仙,連帶着武道修爲都觸類旁通之下,有所提升。

其他參與此事之人,或多或少都得到一些好處,商容更是因此成爲大商皇朝當代第二位文道金仙,比干也有了玄仙巔峰水準,隨時都有可能踏出那一步,晉升文道金仙,大商文運更是暴增一截。

…………

武道上,帝辛跟武將們一起改良兵制,改進兵器,並利用人族武道特點,創出各種實用且威力不俗的氣血大陣與軍陣,並研究出了馬鞍等物,有了兵種之分,種種舉措下來,大商武運同樣飆升,氣運加持下,被封爲武成王的黃飛虎直接破境,成就武道金仙。

此外,帝辛還在大商各地建立養老院與育幼院,收養無家可歸的孤兒與年老體弱的老人,以孝道治國,倡導治下臣民要孝順長輩,友善兄弟,忠孝節義,若是子孫不孝,長輩可到當地官署告狀,依照法度嚴懲不孝子孫。

當然!

若是父母不慈,子女不必愚孝。

另外,帝辛還加大與諸侯、其他種族間的商業往來,並造出了白鹽等生活必需品,調整市場價格,嚴厲打擊爲富不仁的奸商,同時嚴禁官商勾結,將改進選官制度,開設文舉與武舉等。

這個過程中,大商氣運突飛猛進,實力瘋狂增長,強者不斷涌現,民心前所未有的凝聚,八百諸侯根本難以比擬,逐漸望塵莫及。

值得一說的是,

玉石琵琶精等軒轅墳三妖進入朝歌城。

她們未化形前居住在軒轅墳,與人道有因果牽扯,需要在封神大劫中償還因果,雖然姬姓乃是軒轅黃帝后代,但她們沒有選擇西岐,而是進入大商皇朝效力,反正是人道因果,不一定非要還軒轅,還人道也一樣。

跟穿越者記憶裡相比,三妖得到青女指點,修爲突飛猛進,已經成就真仙,且囂張乖戾的性子被改變,真正宛如得道仙真般高潔脫俗。

她們入大商,不是以妃嬪身份,而是臣子。

大商皇朝自婦好之後,就經常有女子立足超朝堂,執掌大權,帝辛上位後,更是強調男女平等,一視同仁,故而三妖入朝,並未引起太大水花。

第三十六章 大羅金仙第一百八十六章 幽冥之威第三百二十章 主宰成道第一百四十七章 紫霄議事第九章 贈送靈寶第一百三十章 魂歸來兮第一百四十二章 地道冥烏第二十八章 王母相邀第四十四章 巧妙反擊第一百零二章 女媧成聖第一百五十七章 神農上位第二百八十四章 開闢大千第二百零三章 收徒紫薇第三百零五章 三位老師第三十二章 大羅論道第三十九章 五行靈鬼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府神職第一百四十一章 帝俊決斷第九十二章 得分寶崖第三十二章 大羅論道第六十章 混元金仙第一章 重生石磯(新書求支持)第三十八章 聖人注視第八十八章 鯨落萬物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訪鎮元第九十五章 勸說常曦第四十章 百果仙會第一百零四章 論道冥河第三十五章 祖巫出世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周伐商第二百九十三章 二重圓滿第二百四十一章 一曲盤古第四十九章 初入太陰第二百五十三章 芝仙反擊第七章 太乙金仙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周不倒第一百一十九章 聖人之路第五十七章 碾壓刑天第二百一十一章 建立神庭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周伐商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仙來朝第二百九十四章 半步永恆第三百一十五章 猴王脫困第二百一十二章 玄鳥生商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花娘娘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明混元第二百九十一章 天龍八部第一百零二章 女媧成聖第二百三十六章 鯤鵬求道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清謀算第一百零七章 五聖齊出第一百三十八章 截教挑釁第四十五章 斬老蛟龍第二百七十六章 盤古再現第一百三十八章 截教挑釁第三十九章 五行靈鬼第九十二章 得分寶崖第八章 出遊東海第三十二章 大羅論道第二百八十四章 開闢大千第五十七章 碾壓刑天第五十三章 鳳族打算第二百零一章 三才初合第一百九十四章 治理長江第一百五十八章 骷髏行動第八十六章 望舒遺寶第七十一章 九重天出第二百九十五章 九州大祭第一百九十四章 治理長江第一章 重生石磯(新書求支持)第一百七十五章 殭屍一族第二十五章 厄運福澤第一百零二章 女媧成聖第二百零六章 天規地距第一百六十八章 再訪鎮元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道大進第二百七十五章 大夢三千第二百八十八章 人道勃發第一百一十三章 地道成型第一百二十一章 九幽素第二十四章 死神冥鴉第一百一十一章 最後準備第二百六十二章 殺申公豹第二十六章 紫府州動第三百零三章 石猴出世第四十九章 初入太陰第一百五十九章 祭祀社稷第四十一章 入蓬萊島第一百零八章 紅雲遭劫第二百九十二章 三界大陣第二百六十一章 土行孫死第二百一十八章 三神化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禹求助第二百八十五章 佛門出世第六十一章 重傷鬼車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清謀算第五十八章 武夷洞天第三百一十五章 猴王脫困第八十五章 太陰幽熒第一百七十章 蟠桃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