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聖人東來(三更求訂閱)

東海之外,太清道人現身而出,望着東海深處,口中自言自語說道:“玄松果然不凡,竟將東海一地經營出如此局面。”

東海沿岸一衆人族部落中的景象,讓太清驚喜不已。

越是覺得,人族早晚都能取代巫妖二族。

不過,太清道人臉上卻露出一絲憂慮,崆峒印一物,對他來說至關重要,萬萬不可落入外人手中。

下一刻,太清邁步走入東海海域。

聖人東來,自有天地異像,何況太清並沒有特意收斂。

故而,太清剛一踏足東海海域,玄鬆道人就已經知道,太清道人東來。

“太清剛剛證道成聖不久,不在山中好生修行,何故前來東海!”

“莫非是爲了崆峒印!”

玄鬆道人臉上閃過一絲疑惑,頓時想起崆峒印,也只有崆峒印,才能讓太清親自前來東海。

當下玄鬆道人親自起身,出島迎接太清到來。

聖人前來,自然不能失了禮數。

不大一會時間,十萬裡紫氣橫空,祥瑞相隨,

太清道人走到五行仙島前面,打量一眼島中的先天五行五方大陣,不由讚歎一聲,道:“好一處無上大陣,幾乎可與誅仙劍陣媲美。”

洪荒四大陣法,誅仙劍陣、周天星辰大陣、十二都天神煞大陣,以及眼前的先天五行五方大陣。

其中誅仙劍陣乃是殺戮第一,非四聖不可破。

先天五行五方大陣則是唯一一座防禦陣法,故而太清纔會說出,未必不能與誅仙劍陣媲美。

眼見太清現身前來,玄鬆道人雙目微微一縮,道:“誅仙劍陣非四聖不可破,遠勝貧道的先天五行五方大陣。”

若是完整無缺的先天五行五方大陣,或許可以跟誅仙劍陣媲美。

可惜玄鬆的先天五行五方大陣,沒有五面先天五行旗。

“道友謙虛了!”

太清道人心中一驚,眼前的玄鬆身上,竟然涌出一絲縹緲氣息,玄妙至極。

他一時間都瞧不出,其中究竟蘊含何種玄妙,好像面對混沌世界一般,無窮無盡,每一刻都在生出變化。

“貧道冒然前來,還請道友見諒!”

殊不知,玄鬆身上的氣息,乃是混沌珠與自我一屍散溢而出,自然非是太清可以輕易瞧出來的。

“聖人前來,貧道蓬蓽生輝,高興還來不及。”

玄鬆道人微微躬身行禮,道:“還請聖人入島一敘。”

聞言,太清道人換禮,道:“道友一身神通不凡,將來定可踏足混元大羅金仙行列,無需以聖人相稱。”

玄鬆聞言,沒有多說什麼,僅是點了點頭,將太清請入島中。

當下二人一同走入五行仙島,太清不禁忍不住,暗自探查一下先天五行五方大陣,頓時心中再次讚歎一聲。

好生玄妙的手段,雖然沒有先天五行旗,卻將先天五行五方大陣擺出。

並且不弱誅仙劍陣、周天星辰大陣、十二都天神煞大陣,足見陣法一道上的造詣如何。

甚至可以說是勝過他一籌不止。

“道友的先天五行五方大陣,可是出自伏羲!”太清道人忍不住出言問道。

縱觀一衆洪荒大神通者以及諸位聖人,恐怕只有伏羲一人,纔有這等本事。

“正是得自伏羲道友相助。”

對此,玄鬆沒有隱瞞。

太清道人聞言,點了點頭,道:“伏羲陣法一道上的造詣,當真非比尋常。”

玄鬆的先天五行五方大陣,還有天庭上的周天星辰大陣,二者皆與伏羲有關,足見伏羲陣法一道上的造詣,何等驚人。

大道三千殊途同歸,陣法一道,亦是無上大道。

不多時,二人各自坐下,玄鬆讓雲中子端上靈果仙飲。

“聖人前來,不知有何事情!”玄鬆道人出言問道。

其實玄鬆心中早就有數,無非是崆峒印與人族罷了。

“不瞞道友,貧道確實有事前來。”

太清道人臉上神色不變,道:“貧道立下人教證道,執掌人教教主一職,當需教化人族一脈。”

“奈何,道友搶先一步,祭煉出崆峒印,將其化作人族至寶,致使人教有名無實。”

說白了,沒有人族至寶崆峒印,人教僅是空有一個名頭,無法真正教化人族。

說起此事來,太清道人多少有些無語,祭煉崆峒印的靈材,正是首陽山中的銅母。

玄鬆道人微微一笑,說道:“昔日女媧娘娘造人證道,讓貧道照顧人族一二,故而才祭煉出崆峒印,將其化作一件鎮壓人族氣運的寶物。”

“如今按理來說,太清聖人立下人教,想要教化人族,而且又是親自前來,貧道應當將崆峒印贈予聖人。”

太清道人神色微微一變,道:“道友放心,貧道不會平白無故討要崆峒印,它日定然送道友一件上品先天靈寶。”

對於太清來說,崆峒印的價值,只在上品先天靈寶之上,不在上品先天靈寶之下,自然捨得一件上品先天靈寶。

只不過,上品先天靈寶何等珍貴,就算是太清身家豐厚,依然沒有多餘的上品先天靈寶。

只能等到日後,再得到一件上品先天靈寶時送給玄鬆。

一件上品先天靈寶!

玄鬆道人啞然一笑,說道:“道友無需如此,何況貧道也不缺一件上品先天靈寶。”

“至於崆峒印!”

“既然是人族鎮壓氣運至寶,那麼貧道已經無權決定。”

太清道人沉默一下,說道:“何出此言!”

“難不成,道友想說,只有人族可以決定崆峒印去留!”

聞言,玄鬆道人雙手一怕,笑道:“聖人明鑑!”

“人族一脈大興,當需三位人皇出世,指明人族道路,俱時貧道自然會將崆峒印親自交給三位人皇執掌。”

人族大興,當有三位人皇出世,執掌人族一脈氣運,尊享聖皇業位。

單論地位,僅僅次於諸位聖人,尚在一衆準聖大神通者之上。

玄鬆將崆峒印交給未來的三位人皇執掌,乃是理所當然。

人皇!

太清道人神色一沉,道:“道友竟然知道人皇一事!”

對於三位人皇一事,太清隱隱知道一些,也不是十分清楚。

直到玄鬆說起三位人皇,太清方纔冥冥之中閃過一絲靈光,人族當有天地人三位人皇出世,纔可大興洪荒世界。

“那麼道友應該清楚,貧道乃是人教教主,正可執掌人族三皇歸位,故而必須得到崆峒印不可。”

對於崆峒印,太清幾乎勢在必得。

“呵呵,聖人以有先天至寶太極圖鎮壓氣運,何須崆峒印。”玄鬆道人搖了搖頭,依然拒絕太清。

崆峒印擁有一份人族氣運,關乎甚多,豈可平白無故交給太清!

不是玄鬆不能交出,而是不能平白無故的交出。

見此,太清道人輕嘆一聲,道:“也罷,既然道友執意如此,貧道只能出此下策。”

說完,太清道人身上神光一閃,來到五行仙島外面,取出先天至寶太極圖,往五行仙島上空輕輕一拋。

下一刻,太極圖化作一幅巨大的陰陽圖案,將五行仙島籠罩起來。

“既然道友不想交出崆峒印,貧道只能鎮壓道友千餘年時間,還望道友好自爲之。”

非是迫不得已,太清何嘗想如此。

奈何,太清只能這樣,才能順利教化人族。

此時人族可以分成三脈,一脈乃是東海沿岸中的人族,只尊龍鳳二族修士與東海散修。

還有一脈是洪荒大地上的人族,幾乎都是人巫混合。

以上二者皆不尊人教與太清。

剩下的人族不是隻尊女媧,就是在一衆大神通者靈山周圍安身。

數來數去,只有首陽山周圍的人族部落,太清道人可以教化。

這才前來跟玄鬆討要崆峒印。

第三十二章青靈化形(感謝星空落痕大大的打賞)第一百九十四章飛禽第一百八十七章九蕙谷第二百八十二章天庭的來歷第一百四十三章玉清、上清封山不出(一更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一章小乘佛教第十九章五行仙島(求收藏、推薦票)第一百二十二章人族部落(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七章太陰星辰第一百四十一章突如其來(二更求訂閱)第十八章混沌靈泉(求收藏、推薦票)第一百章金丹(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二章劍拔弩張(三更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五章六魂幡第八十九章蓬萊(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一章現身前來第八十九章蓬萊(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五章周天星辰圖(求訂閱)第九十二章太陽真火(求收藏)第七十七章周天星辰圖(求收藏)第二十四章幽冥(求收藏、推薦票)第二百四十七章上清的憤怒第二百二十七章現身相救第二百三十三章如此紂王第六十一章二次講道(求收藏、加書單)第二百一十二章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第十八章混沌靈泉(求收藏、推薦票)第一百三十七章阿修羅(一更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七章伏羲轉世第一百九十五章坐騎?第一百三十六章先天靈寶日月精輪(求訂閱)第一百零五章先天離火(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八章佛門出世第六十五章周天星辰陣法(求收藏、推薦票)第一百五十六章往事如煙第一百八十二章人族聖皇第六十章先天五行五方大陣(求收藏、加書單)第九章鎮元子的疑惑第十四章先天陣法(求收藏、推薦票)第一百八十九章精衛身死第三百零四章弱水三千第三十七章祖巫之法(求收藏、推薦票)第十章不可說第一百八十五章周天星辰大陣第一百九十五章坐騎?第三百六十章誅仙劍陣第一百七十三章西崑崙!第三百零零章立下魔門第二百四十四章三霄第二十章燭龍(求收藏、推薦票)第八十九章蓬萊(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三章四品功德金蓮第三十八章無上真經(求收藏、推薦票)第一百四十三章玉清、上清封山不出(一更求訂閱)第二百零八章三足金烏第一百四十九章依然是準聖道行第二百五十五章邪術第二百七十九章金生水第二百九十二章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第一百六十五章齊聚紫霄宮第七十五章開天神雷(求收藏)第四十六章三清搬家、洪荒異像(求收藏、推薦票)第二百八十九章玄門的反應第二十九章因禍得福(求收藏、推薦票)第十九章五行仙島(求收藏、推薦票)第二百一十七章孤立無援第二百二十二章哪吒降世第二百二十二章哪吒降世第二百七十九章金生水第一百三十五章周天星辰圖(求訂閱)第六章萬壽山第二百一十七章孤立無援第三百零三章冥河的反擊第一百六十六章漁翁得利第一百二十六章金烏亂洪荒(上架求訂閱)第三十五章太陰星辰之精(求收藏、推薦票)第一百一十三章先天丹爐(求收藏)第四十八章小有收穫(求收藏、加書單、投資一下)第二百一十九章人間紛擾第一百六十一章鯤鵬第一百零三章先天兩儀真火(求收藏)第二百九十章函谷關第二百八十六章天羅地網第一百二十九章人巫二族(上架求訂閱)第二百八十八章佛門出世第一百八十三章重提舊事第九十章小有收穫(求收藏)第十八章混沌靈泉(求收藏、推薦票)第七十六章混沌珠(求收藏)第九十九章人情冷暖(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八章突如其來的變故第八十五章收徒(求收藏)第二百零六章經歷劫數第二百三十二章潮歌氣象第三百六十章誅仙劍陣第二百一十八章上清的請求第一百六十四章東皇鐘下落第九十八章幽冥世界(求收藏)第二十五章東華帝君(求收藏、推薦票)第二百九十一章小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