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紫霄宮再開

悠悠的鐘磐聲帶着高邈無比的意境響徹與天地之間的時候,所有的修行們便都是從閉關的狀態當中甦醒了過來。

這些甦醒過來的修行者們,都是擡起頭望着穹天的至高之處,而這些先天神聖們的眉心之間,都有玄妙無比的印記若隱若現。

那鍾磐聲,便是穹天之上,紫霄宮重開的信號,而那些甦醒過來的修行者們眉心上的印記,則是進入紫霄宮的憑證。

“紫霄宮重開了啊!”天河當中,有漣漪暈染開來,然後雲中君的身形從河中踏出來。

下一個剎那,雲中君眼前一陣光陰變幻,而他的身形,則已經是出現了那一座宮殿的角落。

宮殿古拙無比,其上無數的蒲團沉浮着,蒲團之下,便是翻涌的混沌之氣,任是什麼東西落入其間,似乎都是要被那混沌之氣給徹底的銷蝕一般。

——這宮殿,不是紫霄宮,還能是什麼?

每一位蒲團上,都有先天神聖高坐,諸位先天神聖們的氣機,他們所參悟的大道玄理,便都是通過那些蒲團展現在這宮殿當中。

無數的道與法,玄與理在這宮殿當中交織着,道韻的交織之間,所有的先天神聖們,他們身上的氣機都是隨之晃動起來,封鎖了他們不知道多久的關隘,彷彿都是將要破開一般。

道祖的第二次講道,尚未開始,這些前來聽講的先天神聖們,便已經是在相互的交流之間,得了莫大的好處,天地之間,再也找不出其他的一個地方能夠如這紫霄宮一般,令所有的先天神聖們在交流的時候,彼此之間毫無保留,更不要留神防備他人。

宮殿當中,前排的蒲團上端坐的人影,一如當初,不過所有的人看着這些蒲團上的身影,目光當中都有掩飾不住的豔羨——這些坐在前排的修行者們,他們身上所明滅着的氣機當中,時間與空間,因果與命運,虛實與真幻等等,交織於其間——那赫然是屬於太乙道君的玄妙。

他們所有人,都已經是登臨了太乙道君的境界。

雲中君以望氣術窺視着這些先天神聖們頭頂的氣運,在他的目光當中,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盎然紫氣。

雖然察覺到了有人窺視,但氣運的玄妙很顯然是在太乙道君的境界之上,這些太乙道君們不動聲色的四下環視了一圈,也都不明白他們身上那被窺視的感覺來源於何處之後,便在再度交流了起來。

而在後排的一些蒲團上,有悠悠的火焰在其上燃燒着,這些燃燒着火焰的蒲團,再也不會有人端坐其上,原本應該端坐其間的先天神聖,已然是因爲這樣或是那樣的原因,隕落在了天地之間。

雲中君細細的數了一下那些燃燒着火焰的蒲團,這些蒲團的數量,足足有一百三十四個。

而在雲中君數那些蒲團數量的時候,那些先天神聖們,已然是將詭異無比的目光落到了雲中君的身上——紫霄宮中的聽道者們當中,雲中君毫無疑問是最爲特殊的一個。

首先,他是這紫霄宮中唯一的一位後天生靈,其次,他是這紫霄宮中唯一的一個不曾渡過天人之衰的修行者。

除此之外,雲中君身上最特殊的一點,便是他在這天地之間與他的修爲和身份極不相稱的戰績。

東海一戰,決戰之前,便有十四位先天神聖因雲中君而死。

在加上在蓬萊島決戰當中隕落的三十二位先天神聖,以及東王呂道陽。

死在雲中君手上的先天神聖,算起來足足有四十七位——這已經是超過了整個天地之間所隕落的先天神聖們總數的三分之一。

若不是在東海決戰之後,雲中君便是隱於天地之間,再也不曾率領着麾下的大軍四處征伐的話,他的戰績,還會更加的駭人。

其兇威赫赫,由此可見一斑。

紫霄宮中的一衆先天神聖們看着雲中君的目光當中,都充滿了忌憚。

……

正當這些先天神聖們想要再說什麼的時候,鍾磐聲便是再一次的在宮殿當中響起。

“拜見老師。”衆神聖們,皆是朝着宮殿最上首處一拜——雖然依舊有人看不到鴻鈞道祖的存在,但那些登臨了太乙道君之境,又或者是參悟了太乙道君的玄妙,推開了太乙道君門扉的修行者們,卻能夠很清楚的看到端坐於最上首處石臺的身影。

石臺上,鴻鈞道祖並不曾迴應衆位先天神聖,只是揚起衣袖,第三次敲響手邊的鐘磐。

這鐘磐聲,便如同是傳說當中的彗劍一般,將一衆先天神聖們心頭的雜念妄欲,徹底的滌盪一空。

然後,玄妙莫測的大道倫音響起。

紫霄宮中,那些先天神聖們頭頂的道韻尚未消散,受這大道倫音一引,立刻便是平添了幾分神妙,望着玄之又玄的方向變幻而去,隱隱的,似乎是要將時光,命運等種種玄奇力量,都要包含於其中一般。

就算雲中君此刻尚未渡過天人之衰,他的身軀尚且無法包容這樣的玄妙力量,但在他的面前,縱橫的空間之弦,以及流淌的時光之河,也同樣是在這紫霄宮中流淌了起來,時光長河當中,無數人的身形皆在其中,影影綽綽,明滅不定。

雲中君的腦海當中,無數的念頭炸開來,化作無數的靈光,如同是那不朽不滅的先天靈光一般,要將雲中君腦海當中所有的迷霧都徹底的照亮。

所有的先天神聖們頭頂上,都有大道的玄理綻放出來,絢爛無比的光華當中,整個天地,那完完整整的,包羅了所有的而一切的‘大道’,彷彿也都是在這紫霄宮中流淌了起來,以這些先天神聖們各自所參悟的爲憑,朵朵金花從那‘大道’當中跌落下來,融入到一衆先天神聖們的身上。

而在他們所端坐的蒲團之下,那銷蝕一些的混沌之氣,亦是在這大道倫音當中分合清濁,似乎是要重演盤古氏開天闢地的景象一般,無窮無盡,純粹無比的元炁從那清濁分合之間衍生出來,充斥於這紫霄宮中,伴隨着那些先天神聖們的吞吐,滲透到這些先天神聖們經絡當中,化作充沛無比的法力。

這一刻,那玄妙莫測的,被所有人都向往無比的‘大道’,便如同是一株掛滿了果實的果樹一般,沉甸甸的垂在衆位先天神聖的面前。

這些先天神聖們的智慧和力量,此刻便是以他們所參悟的玄理展示出來,化作他們從那果樹上摘取果實的工具,那無數的金花,便是這些先天神聖們從那大道之樹上所摘取的果實。

在這過程之間,高大強壯者,英明睿智者,自然便能夠獲得更多的果實,而那些體弱無力者,所得到的的果實,自然就少得多。

……

雲中君的腦海當中,無窮無盡的靈光涌動着,大道之上,所有的靈感,所有的想法,所有的方向,甚至於所有的可能,都在雲中君的腦海當中浮現出來,無限制的往不同的方向衍化下去,便如同是從一個枝幹上所衍生出來的無數的枝葉一般,以獨木成林之勢,要將整個天地都籠蓋其間。

而在這個時候,雲中君也終於是明悟了鴻鈞道祖所傳道的方式。

第一次講道的時候,鴻鈞道祖爲所有的先天神聖們梳理道途,指明前路。

而這一次講道,鴻鈞道祖則是手把手引着這些修行者們,牽着他們這大道之路上一路往前,沿途所有的風景,都被鴻鈞道祖一一的造化出來,而這些跟隨着鴻鈞道祖在這大道之路上踽踽而行的修行者們,他們所看到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則都只在於這些修行者們的眼界和心胸,以及他們自身對道的領悟。

而在這過程之間,鴻鈞道祖從來都不曾以任何的方式試圖在這些修行者們的念頭當中施加什麼影響,甚至於是在暗中引領這些修行者們各自大道的方向。

第四百六十九章 問計須彌,準提謀算第一百九十四章 前因後果,陳說三清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見夢貘一族第四百三十三章 局勢混沌,各自籌謀第三百三十八章 盲人合象,誰在勸誰第四百八十六章 誰是誰的棋子第四百五十二章 天庭朝議,永劫之歸第一百二十七章 無雙國士第五百零一章 天帝之論,討債之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天河漫漫,大劫落幕第三百四十章 龍伯釣鰲 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長的敖第三百一十六章 紫電狂潮海,鈞天雷祖鑿第二百一十章 路遇第三百四十一章 敗亡第四百二十五章 層次第一百一十一章 滄瀾坊第二百八十九章 東海之戰,開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聲名猶在,新的神通第一百六十一章 龍族的消息第五十八章 巡查司第四十六章 長灘河,飛雲渡 二第八十四章 三災之火災第二百一十九章 墜神之戰 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人間夢第二百一十四章 借雞生蛋第二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三十五章 須鴻道人的決斷 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星空之動,無功而返第四百零九章 帝漿流 中第二百九十八章 東海之戰,應對第九十六章 隔空論戰第五百零八章 落子幽冥 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紫霄傳道 二 元君之賜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計而逆天地勢第六十七章 點將臺第二百三十七章 賭戰 一第三百四十章 龍伯釣鰲 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盲人合象,誰在勸誰第四百六十九章 問計須彌,準提謀算第二百一十八章 應天時第四百八十六章 誰是誰的棋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夢貘,行者第二百三十六章 勝負之前第四百二十一章 援救和失陷第一百一十二章 金仙宴第三百零七章 蓬萊島第三百零三章 攻略東海的第二步第八章 天河藏劍第二百四十四章 賭戰 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地動第四百二十六章 掌緣生滅,成住壞空第四百五十五章 承天效法,后土大帝君第四百四十七章 天市垣,裂痕第三百四十七章 龍宮之內第二百零八章 巫族的成年禮試煉第三百五十五章 張福,鹿林深第四十五章 長灘河,飛雲渡 一第一百零九章 陰影之下的暗潮第三百四十章 龍伯釣鰲 下第四十三章 從容過風災第四百六十八章 禍端初顯,人心浮動的天庭第七十七章 覆滅(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出關第二十三章 大勝第四百一十七章 西極舊事,紅雲道人第一百零七章 生擒活捉第五百零七章 落子幽冥 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星空之界第四百三十一章 帝以漿流,滔天功德第六十五章 長生劫第三百零七章 蓬萊島第二百三十四章 須鴻的決斷 一第四百八十章 天地局第二百一十二章 后土部,食山法第四百七十六章 一力而壓天地第二百五十四章 四象(上)第二百零七章 遊歷洪荒,又一個設想第三百五十六章 天河劍,森羅刀第四百八十七章 謀算金烏,太陽本源第四百四十三章 各自的動作,變局的開始第四百六十章 萬無一失,巫族動向第三百四十一章 敗亡第四百章 登臨太乙第二十一章 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置器司,蒼連第四百五十一章 輪迴之謀第九十四章 破局之策第四百七十七章 終局前三十萬載第一百九十五章 再見太一第八十二章 選擇第八十九章 戰局之開端第五十二章 橫生變故,天羅地網第五十三章 三人組第三百三十二章 勝與負,東王與無賴第三百七十二章 星空之動,無功而返第四百二十一章 援救和失陷第二百九十章 東海之戰,變局之時第一百零八章 事後第四百章 登臨太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