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心事

喜事心事

一個多月以後,劉不才重回上海,他的本事很大,爲胡雪巖接眷,居然成功。可是,全家將到上海,胡雪巖反倒上了心事,就爲借了“小房子”住在一起的阿巧,身份不明難以處置,只好求教七姑奶奶。

“七姐,你要替我出個主意,除你以外,我沒有人好商量。”

“那當然!小爺叔的事,我不能不管。不過,先要你自己定個宗旨。”

問到胡雪巖對阿巧姐的態度,正是他的難題所在,唯有報以苦笑:“七姐,全本西廂記,不都在你肚子裡?”

七姑奶奶對他們的情形,確是知之甚深,總括一句話:表面看來,恩愛異常,暗地裡隔着一道極深的鴻溝。一個雖傾心於胡雪巖,但寧可居於外室,不願位列小星,因爲她畏憚胡家人多,伺候老太太以外,還要執禮於大婦,甚至看芙蓉的詞色。再有一種想法是:出自兩江總督行轅,雖非嫡室,等於“署理”過掌印夫人,不管再做什麼人的側室,都覺得是一種委屈。

在胡雪巖,最大的顧慮亦正是爲此。阿巧姐跟何桂清的姻緣,完全是自己一手促成,如今再接收過來,不管自己身受的感覺,還是想到旁人的批評,總有些不大對勁。在外面借“小房子”做露水夫妻,那是因爲她千里相就於患難之中,因感生情,不能自己,無論對本身,對旁人,總還有句譬解的話好說,一旦接回家中,就無詞自解了。

除此以外,還有個極大的障礙,胡太太曾經斬釘截鐵地表示過:有出息的男人,三妻四妾,不足爲奇,但大婦的名分,是他人奪不去的,所以只要胡雪巖看中了,要回家則可,在外面另立門戶則不可。同時她也表示過,凡是娶進門的,她必以姐妹看待。事實上對待芙蓉的態度,已經證明她言行如一,所以更顯得她的腳步站得極穩,就連胡老太太亦不能不尊重她的話。

然而這是兩回事。七姑奶奶瞭解胡雪巖的苦衷,卻不能替他決定態度,“小爺叔,你要我幫你的忙,先要你自己拿定主意,或留或去,定了宗旨,纔好想辦法。不過,”她很率直地說,“我話要說在前頭,不管怎麼樣,你要我幫着你瞞,那是辦不到的。”

有此表示,胡雪巖大失所望。他的希望,正就是想請七姑奶奶設法替他在妻子面前隱瞞,所以聽得這句話,做聲不得。

這一下,等於心思完全顯露,七姑奶奶便勸他:“小爺叔,家和萬事興!嬸孃賢惠能幹,是你大大的一個幫手。不過我再說一句:嬸孃也很厲害,你千萬別惹她恨你。如果說,你想拿阿巧姐接回去,我哪怕跑斷腿,說破嘴,也替你去勸她。當然,成功不成功,不敢保險。倘或你下個決斷,預備各奔東西,那包在我身上,你跟她好來好散,決不傷你們的和氣。”

“那,你倒說給我聽聽,怎麼樣才能跟阿巧姐好合好散?”

“現在還說不出,要等我去動腦筋,不過,這一層,我有把握。”胡雪巖想了好一會,委決不下,嘆口氣說:“明天再說吧。”

“小爺叔,你最好今天晚上細想一想,把主意拿定了它。如果預備接回家,我要早點替你安排。”七姑奶奶指一指外面說,“我要請劉三叔先在老太太跟嬸孃面前,替你下一番功夫。”

胡雪巖一愣,是要下一番什麼功夫?轉個念頭,才能領會,雖說自己妻子表示不禁良人納妾,但卻不能沒有妒意。能與芙蓉相處得親如姐妹,一方面是她本人有意要作個賢惠的榜樣,一方面是芙蓉柔順,甘於做小服低。這樣因緣時會,兩下湊成了一雙兩好的局面,是個異數,不能期望三妻四妾,人人如此。

七姑奶奶要請劉不才去下一番功夫,自然是先作疏通。果然自己有心,而阿巧姐亦不反對正式“進門”,七姑奶奶的做法是必要的。不過胡雪巖也因此被提醒了,阿巧姐亦是極厲害的角色,遠非芙蓉可比。就算眼前一切順利,阿巧姐改變初衷,妻子亦能克踐諾言,然而好景絕不會長,兩“雌”相遇,互持不下,明爭暗鬥之下,掀起醋海的萬丈波瀾,那時候可真是“兩婦之間難爲夫”了。

這樣一想,憂愁煩惱,同時並生,因而胃納越發不佳。不過他一向不肯掃人的興,見劉不才意興甚好,也就打點精神相陪,談到午夜方散。

回到“小房子”,阿巧姐照例茶水點心,早有預備。臥室中重帷深垂,隔絕了料峭春寒,她只穿一件軟緞夾襖,剪裁得非常貼身,越顯得腰肢一捻,十分苗條。

入手相握,才知她到底穿得太少了些。“若要俏,凍得跳!”他說,“當心凍出病來。”

阿巧姐笑笑不響,倒杯熱茶擺在他面前,自己捧着一把灌滿熱茶的乾隆五彩的小茶壺,當做手爐取暖,雙眼灼灼地望着,等他開口。

每天回來,胡雪巖總要談他在外面的情形,在哪裡吃的飯,遇見了什麼有趣的人,聽到了哪些新聞,可是這天卻一反常態,坐下來不作一聲。

“你累了是不是?”阿巧姐說,“早點上牀吧!”

“嗯,累了。”

口中在答應她的話,眼睛卻仍舊望着懸在天花板下,稱爲“保險燈”的煤油吊燈。這神思不屬,無視眼前的態度,在阿巧姐的記憶中只有一次,就是得知王有齡殉節的那天晚上。

“那哼啦!”她不知不覺地用極柔媚的蘇白相依,“有啥心事?”

“老太太要來了!”

關於接眷的事,胡雪巖很少跟她談。阿巧姐也只知道,他全家都陷在嘉興,一時無法團圓,也就不去多想。這時突如其來地聽得這一句,心裡立刻就亂了。

“這是喜事!”她很勉強地笑着說。

“喜事倒是喜事,心事也是心事。阿巧,你到底怎麼說?”

“什麼怎麼說?”她明知故問。

胡雪巖想了一會,語意噯昧地說:“我們這樣子也不是個長局。”

阿巧姐顏色一變,將頭低了下去,只見她睫毛閃

動,卻不知她眼中是何神色。於是,胡雪巖的心也亂了,站起來往牀上一倒,望着帳頂發愣。

阿巧姐沒有說話,但也不是燈下垂淚,放下手中的茶壺,將坐在洋油爐子上的一隻瓦罐取了下來,倒出熬得極濃的雞湯,另外又從洋鐵匣子裡取出七八片“鹽餅乾”,盛在瓷碟子裡,一起放在梳妝檯上。接着便替胡雪巖脫下靴子,套上一雙繡花套鞋。

按部就班服侍到底,她纔開口:“起來吃吧!”

坐在梳妝檯畔吃臨睡之前的一頓消夜,本來是胡雪巖每天最愜意的一刻,一面看着阿巧姐卸妝,一面聽她用吳儂軟語有一搭,沒一搭地,說些有趣而不傷腦筋的閒話,自以爲是南面王不易之樂。

然而這天的心情卻有些不同。不過轉念之間,還是不肯放棄這份樂趣,從牀上一個虎跳似的跳下地來,倒嚇了阿巧姐一下。

“你這個人!”她白了他一眼,“今朝真有點邪氣。”

“得樂且樂。”胡雪巖忽然覺得肚子餓得厲害,“還有什麼好吃的?”

“這個辰光,只有吃乾點心。餛飩擔、賣湖州糉子茶葉蛋的,都來過了。”阿巧姐問道,“莫非你在古家沒有吃飽?”

“根本就沒有吃!”

“爲啥?菜不配胃口?”

“七姑奶奶燒的呂宋排翅,又是魚生,偏偏沒口福,吃不下。”

“這又是啥道理?”

“唉!”胡雪巖搖搖頭,“不去說它了。再拿些鹽餅乾來!”他不說,她也不問,依言照辦,然後自己坐下來卸妝,將一把頭髮握在手裡,拿黃楊木梳不斷地梳着。房間裡靜得很,只聽見胡雪巖“嘎吱、嘎吱”咬餅乾的聲音。

“老太太哪天到?”阿巧姐突如其來地問。

“快了!”胡雪巖說,“不過十天半個月的工夫。”

“住在哪裡呢?”

“還不曉得。”

“人都快來了,住的地方還不知道在哪裡,不是笑話?”

“這兩天事情多,還沒有工夫去辦這件事。等明天劉三爺走了再說。有錢還怕找不到房子?不過——”

“怎麼?”阿巧姐轉臉看着他問,“怎麼不說下去?”

“房子該多大多小,可就不知道了。”

“這又奇了!多少人住多大的房子,難道你自己算不出來?”

“就是多少人算不出來。”胡雪巖看了她一眼,有意轉過臉去,其實是在鏡子裡看她的表情。

阿巧姐沉默而又沉着,一副莫測高深的樣子。然後,站起來鋪牀疊被,始終不作一聲。

“睡吧!”胡雪巖拍拍腰際,肚子裡倒飽了,心裡空落落地,有點兒上不巴天,下不巴地似的。

“你到底有啥心事?爽爽快快說。牽絲扳藤,惹得人肚腸根癢。”

有何心事,以她的聰明機警,熟透人情,哪有不知之理?這樣子故意裝作不解,自然不是好兆頭。胡雪巖在女人面前,不大喜歡用深心,但此時此人,卻成了例外,因此以深沉對深沉,笑笑答道:“心事要慢慢猜纔有味道。何必一下子揭破?”

阿巧姐無奈其何,賭氣不做聲,疊好了被,伺候他卸衣上牀。然後將一盞洋燈移到紅木大牀裡面的擱几上,捻小了燈芯,讓一團朦朧的黃光,隱藏了她臉上的不豫之色。

這一靜下來,胡雪巖的心思集中了,發覺自己跟阿巧姐之間,只有兩條路好走,一條是照現在的樣子,再一條就是各奔西東。

“你不必胡思亂想。”他不自覺地說,“等我好好來想個辦法。”

“沒頭沒腦你說的是啥?”

“還不是爲了你!”胡雪巖說,“住在外面,我太太不答應,住在一起,你又不願意。那就只好我來動腦筋了。”

阿巧姐不做聲。她是明白事理的人,知道胡雪巖的難處,但如說體諒他的難處,願意住在一起,萬一相處得不好,下堂求去,不但彼此破了臉,也落個很壞的名聲:“跟一個,散一個”。倒不如此刻狠一狠心,讓他去傷腦筋,看結果如何,再作道理。然而撫慰之意不可無。她從被底伸過一隻手去,緊緊捏住胡雪巖的左臂,表示領情,也表示倚靠。

胡雪巖沒有什麼人可請教,唯有仍舊跟七姑奶奶商量。

“七姐,住在一起這個念頭,不必去提它了。我想,最好還是照現在這個樣子。既然你不肯替我隱瞞,好不好請你替我疏通一下?”

“你是說,要我替你去跟嬸孃說好話,讓你們仍舊在外面住?”

“是的!”

“難!”七姑奶奶大搖其頭,“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嬸孃現在當家,她定的規矩又在道理上,連老太太也不便去壞她的規矩,何況我們做晚輩的?”

“什麼晚輩不晚輩。她比較買你的賬,你替我去求一次情,只此一回,下不爲例!”

“小爺叔,你還想下不爲例?這句話千萬不能說,說了她反而生氣:喔,已經有倆了,還不夠,倒又在想第三個了!”

“你的話不錯,隨你怎麼說,只要事情辦成功就是了。”

“事情怕不成功!”七姑奶奶沉吟了好半晌說,“爲小爺叔,我這個釘子也只好硬碰了!不成功,可不能怪我。”

“這句話,七姐你多交代的。”胡雪巖說,“一切拜託。千不念,萬不念,我在寧波的那場病,實在虧她。”

這是提醒七姑奶奶,進言之際,特別要着重這一點:阿巧姐有此功勞,應該網開一面,格外優容。其實,他這句話也是多交代的,七姑奶奶當然也考慮過,雖說預備去碰釘子,到底也要有些憑藉,庶幾成事有萬一之望。這個憑藉,就是阿巧姐冒險趕到寧波,衣不解帶地伺奉湯藥之勞。而且,她也決定了入手之處,是從說服劉不才開始。

“去年冬天小爺叔運米到杭州,不能進城,轉到寧波,生了一場傷寒重症。消息傳到上海,我急得

六神無主。劉三叔,你想想,那種辰光,寧波又在長毛手裡,而且人地生疏,生這一場傷寒病,如何得了?這種病全靠有個體貼的人照應,一點疏忽不得。我跟老古商量,我說只有我去,老古說我去會耽誤大事。爲啥呢?第一,我的性子急,伺候病人不相宜;第二,雖說大家的交情,已經跟親人一樣,但是我不在乎,怕小爺叔倒反而有顧忌,要茶要水還有些邋邋遢遢的事,不好意思叫我做。病人差不得一點,這樣子沒有個知心着意,切身體己的人服侍,病是好不了的。”

“這話倒也是。”劉不才問道,“後來是阿巧姐自告奮勇?”

“不是!是我央求她的。”七姑奶奶說,“她跟小爺叔雖有過去那一段,不過早已結了。一切都是重起爐竈,只是那把火是我燒起來的。劉三叔,你倒替我想想,我今朝不是也有責任?”

“我懂了!沒有你當初央求她,就不會有今朝的麻煩。而你央求她,完全是爲了救雪巖的命,實際上雪巖那條命,也等於是阿巧姐救下來的。是不是這話?”

“對!”七姑奶奶高興地說,“劉三叔你真是‘光棍玲瓏心,一點就透’!”

“七姐!”劉不才正色說道,“拿這兩個理由去說,雪巖夫人極明白事理的人,一定沒話好說。不過,她心裡是不會舒服的。七姐,你這樣‘硬吃一注’,犯不犯得着,你倒再想想看!”

“多謝你,劉三叔!”七姑奶奶答道,“爲了小爺叔,我沒有法子。”

“話不是這麼說。大家的交情到了這個地步,不必再顧忌對方會不高興什麼的。做這件事,七姐,你要想想,是不是對胡家全家有好處?不是能教雪巖一個人一時的稱心如意,就算有了交代!”

劉不才的看法很深,七姑奶奶細想一想,憬然有悟。然而她到底跟劉不才不同,一個是胡家的至親,而且住在一起,這家人家有本什麼“難唸的經”,當然他比她瞭解得多。因此,七姑奶奶覺得此事要重談了。

“劉三叔,你這句話我要聽,我總要爲胡家全家好纔好。再說,將來大家住在上海,總是內眷往來的時候多。如果胡家嬸孃跟我心裡有過節,弄得面和心不和,還有啥趣味?只有一層,我還想不明白,這件事要做成功了,難道會害他們一家上下不和睦?”

“這很難說!照我曉得,雪巖夫人治家另有一套,壞了她的規矩,破一個例,以後她說的話就要打折扣了。”

“小爺叔說過的:‘只此一遭,下不爲例。’將來如果再有這樣子的情形,不用胡家嬸孃開口發話,我先替她打抱不平!”

聽到這裡,劉不才“噗哧”一聲笑了,嘆口氣不響。

這大有笑人不懂事的意味,七姑奶奶倒有些光火,立即追一句:“劉三叔,我話說錯了?”

“話不錯,你的心也熱。不過,唯其如此,你就是自尋煩惱。俗語道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七姐,就算你是包公,斷得明明白白,依舊是個煩惱!”

“怎麼呢!這話我就聽不懂了。”

“七姐,你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打到官司,不是原告贏,就是被告贏,治一經,損一經,何苦來哉!”

七姑奶奶恍然大悟,將來如果幫胡太太,就一定得罪了胡雪巖,豈不是治一經,損一經?

“好了,好了,劉三叔,你也是,有道理不直截了當說出來,要兜這麼大一個圈子!虧得我不比從前,有耐心盤問,不然不是害我走錯了路?”

這番埋怨的話,真有點蠻不講理,但不講理得有趣,劉不才只好笑了。

“我也不要做啥‘女包公’!還是做我的‘女張飛’來得好。”

話外有話,劉不才一下子就聽了出來,不能不問:“七姐!你是怎麼個打算?做女張飛還則罷了,做莽張飛就沒意思了。”

“張飛也有粗中有細的時候,我自然有分寸。你放心好了,不會有啥風波。”

劉不才想了一下問道:“那麼,是不是還要我在雪巖夫人面前去做功夫?”

“要!不過話不是原來的說法了。”

這下搞得劉不才發愣。是一非二的事,要麼一筆勾銷不談此事,要談,還要另一個說法嗎?

“前半段的話,還是可以用,阿巧姐怎麼跟小爺叔又生了感情,總有個來龍去脈,要讓胡家嬸孃知道,纔不會先對阿巧姐有成見。”七姑奶奶停了一下說,“後半段的話改成這個樣子。”

她的做法是先安撫胡太太,也就是先安撫胡雪巖。因爲胡家眷屬一到上海,胡雪巖有外室這件事,是瞞不住的,而且胡雪巖本人也會向七姑奶奶探問結果,所以她需要胡太太跟她配搭,先把局面安定下來。

“我要一段辰光,好在阿巧姐面前下水磨功夫。就怕事情還沒有眉目,他們夫婦已經吵了起來。凡事一破了臉,往往就會弄成僵局。所以胡家嬸孃最好裝作不知道這回事,如果小爺叔‘夜不歸營’,也不必去查問。”

“我懂你的意思,雪巖夫人也一定做得到。不過,雪巖做事,常常會出奇兵,倘或一個裝糊塗,一個倒當面鑼、對面鼓,自己跟她老實去談了呢?”

“我想這種情形不大會有,如果是這樣,胡家嬸孃不承認,也不反對,一味敷衍他就是了。”

“我想也只好這樣子應付。”劉不才點點頭,“一句話:以柔克剛。”

“以柔克剛就是圓滑。請你跟胡家嬸孃說,總在三個月當中,包在我身上,將這件事辦妥當。什麼叫妥當呢?就是不壞她的規矩,如果阿巧姐不肯進門姓胡,那就一定姓了別人的姓了。”

“原來你是想用條移花接木之計。”劉不才興致盎然地問,“七姐,你是不是替阿巧姐物色好了什麼人?”

“沒有,沒有!要慢慢去覓。”七姑奶奶突然笑道,“其實,劉三叔,你倒蠻配!”

“開玩笑了!我怎麼好跟雪巖‘同科’?”

(本章完)

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二章 王有齡打通層層關節,起步官場_巧遇故知政局多變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三章 王有齡上任即遇大麻煩,胡雪巖謀劃完美解決方案_結交漕幫糧餉大任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喜同裡之行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五章 公款過手做本錢,胡雪巖的融資之道_謁見藩司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二章 王有齡打通層層關節,起步官場_返鄉跑官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六章 靠山王有齡把官做實,胡雪巖把生意做活_刑錢師爺巡視防務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財局勢突變惱人情債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十一章 王有齡仕途遭遇生死劫,胡雪巖巧妙化解_新城之亂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五章 公款過手做本錢,胡雪巖的融資之道_籌開錢莊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一章 胡雪巖資助王有齡進京捐官_椿壽之死詭變戰局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十章 時局動亂,押上全部身家的一次商業預判_亂世商機同裡之行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一章 胡雪巖資助王有齡進京捐官_椿壽之死鶴齡接任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萬銀子做五十萬銀子的生意_上海之行婉拒合作轉道寧波紅頂商人胡雪巖4:時局中的商機_第四章 重返上海,胡雪巖意圖東山再起_帶病啓程請援鬱家惱人情債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五章 查封典當,局中設局鬥心鬥智_壯士斷腕共議前程幕後老闆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四章 難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巖火速辦妥_風月場中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一章 胡雪巖資助王有齡進京捐官_漕運其事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喜分頭行事大展鴻圖密謀調任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二章 官場、洋行、江湖聯手,纔是大生意_軍火生意江湖禍事以賭會友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錢莊開業大展鴻圖危機逼近死得其所婉拒合作收爲己用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一章 胡雪巖資助王有齡進京捐官_椿壽之死溫柔鄉里皆大歡喜胡李會晤紅頂商人胡雪巖4:時局中的商機_第六章 結識左宗棠,開啓鉅商之路_重回杭州紅頂商人胡雪巖5:隱患埋於巔峰_第五章 胡雪巖事業的賢內助——螺螄太太_巧牽紅線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四章 情勢鉅變,胡雪巖着手破產清算_破產清算大好商機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二章 官場、洋行、江湖聯手,纔是大生意_軍火生意清查典當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三章 王有齡上任即遇大麻煩,胡雪巖謀劃完美解決方案_結交漕幫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三章 王有齡上任即遇大麻煩,胡雪巖謀劃完美解決方案_結交漕幫收爲己用鶴齡接任洞房之夜出將入相出將入相瞞天過海共議前程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四章 情勢鉅變,胡雪巖着手破產清算_死中求活意外糾紛改弦易轍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四章 難倒百官的棘手事,胡雪巖火速辦妥_妝閣密談舉借洋債終成眷屬拜見岳母紅頂商人胡雪巖4:時局中的商機_第六章 結識左宗棠,開啓鉅商之路_投靠左帥拜見岳母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五章 公款過手做本錢,胡雪巖的融資之道_籌開錢莊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一章 用十萬銀子做五十萬銀子的生意_不速之客籌劃談判勸離之計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十一章 王有齡仕途遭遇生死劫,胡雪巖巧妙化解_新城之亂終身大事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五章 公款過手做本錢,胡雪巖的融資之道_謁見藩司全權委託終成眷屬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九章 上下打點,在湖州撞上一位最佳合夥人_收服世龍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意外之喜爲人謀職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四章 情勢鉅變,胡雪巖着手破產清算_死中求活血書求援紅頂商人胡雪巖2:信譽即生意_第二章 官場、洋行、江湖聯手,纔是大生意_軍火生意新媒舊友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九章 上下打點,在湖州撞上一位最佳合夥人_收服世龍預備後路排解糾紛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十一章 王有齡仕途遭遇生死劫,胡雪巖巧妙化解_結交鶴翁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一章 胡雪巖資助王有齡進京捐官_胡王結緣商場勁敵紅頂商人胡雪巖5:隱患埋於巔峰_第五章 胡雪巖事業的賢內助——螺螄太太_兩廂情願紅頂商人胡雪巖6:悲涼醒世大結局_第五章 查封典當,局中設局鬥心鬥智_詭計敗露紅頂商人胡雪巖1_第八章 胡雪巖錢莊開張,向心腹親授“官商之道”_錢莊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