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請北海太守張德來幫助咱們剿滅這夥匪徒!”
“好主意,聽說北海太守一到任便剿滅的北海境內大小賊寇,要是他能來幫助咱們,一定可以剿滅這些流寇的!”
“可是那個張太守肯來幫咱們麼?”
“這個北海太守張德是張讓的兒子,閹寺都是那個得性,咱們只要多送點錢過去,應該沒有問題!”一提錢,衆人臉色都變得不好看了,不少人露出了肉痛的表情。
張師爺見大家都沉默了,便道:“各位,所謂細水長流,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這個時候大家就不要猶豫了,現在花了錢,以後咱們都能掙回來!”
第二天,張師爺帶着另外兩位師爺領着八百人押運着一輛大車,朝北海走去。遠處,管亥等人看着這一隊人,有個頭目問道:“將軍,要不要劫了他們?”
避亥笑呵呵的道:“不用了,咱們太守的魚兒上鉤了!”
…
北海城內,張德來到了城內最大的鐵匠鋪,武安鐵坊。
張德此次前來是希望見見這裡的大老闆。前些日子張德發給農民的農具都是從這裡定製的,而這次張德是來定做鎧甲兵器。
本來這些東西都應該是官坊做的,可是北海沒有兵器製造的官坊,最近的武器製造官坊在臨淄,而且漢末官場隘敗,掌管官坊的官員一定會想辦法從中剋扣,所以從官坊制還不如從民間買的便宜,張德的錢可都是自己的,平時捨不得多花一分,因此張德便找到了城裡最大的鐵匠鋪。
這武安鐵坊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祖傳幾代都是打鐵的。青州多遊俠,加上武安鐵坊手藝確實好,附近兗州,冀州和徐州的大戶都到這裡定做鐵器,所以鐵匠鋪的生意一向都不錯。發展到現在鐵匠鋪裡已經有近百名鐵匠師傅了。
本來定製鐵器的事情不用張德親自過來的,可是畢竟這次定製的是兵器鎧甲,爲了慎重張德還是決定親自前來。
武安鐵坊很大,裡面有數個大院。一進去,就感到而浪滾滾撲面而來,打鐵的叮噹聲響徹院內,雖然現在還是一月,天還是很冷,可是仍然能看到打鐵師傅臉上滾落的汗珠。
張德一進去,便有一個老頭迎出來,這老頭並不認識張德,還以爲張德是普通顧客,便上前道:“這位客官,你想打些什麼,不管是農具、兵刃、鎧甲,小店什麼都能打。”
旁邊宗寶說道:“這位是太守張大人,我們想見見你們這大老闆!”
老頭聽了一愣,急忙笑臉道:“原來是大人親自前來,大人請跟我來。”說着將張德引到後堂,奉上了茶點。
老頭又說道:“大人請稍等,東家馬上就來!”
老頭話剛說完,就見門外來了一個大漢,手提雙錘,一進門便喊道:“啊,家裡來客人了!”
張德一看那對大錘子,突然想起了一個人,只聽老頭此時說道:“大人,這位是我們少東家武安國,少東家,這位是太守張大人,還不來拜見太守!”
張德心說,此人果然是武安國,和自己所料不錯。
這時候門外走來個年近五十的婦人,見到張德,慌忙下拜道:“老身武安家於氏,見過太守大人!”
張德這才明白過來,敢情這武安國不姓武而姓武安哪!敝不得起個名字叫武安鐵坊呢!此時剛纔那個老頭說道:“大人,這位就是我家夫人,也是小店大東家!”
這個婦人正是武安國的母親,武安國父親早亡,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不過還好鐵匠鋪裡的人都算忠心,剛開始憑着祖傳的鐵匠鋪和幾位老師傅,母子倆也算是衣食無憂。武安國的母親於氏很會理財,所以後來於氏執掌武安鐵坊後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鐵匠鋪的規模也一直在擴大。
“前些日子多謝太守大人關照小店,來人哪,端上來!”於氏說道。
只見下人捧着個大盤子走進來,盤子上蓋着紅布,於氏打開紅布,原來裡面是一盤黃金,只聽於氏說道:“小小意思,不成敬意,還希望大人笑納!”
於氏老早就打聽到新任太守張德是張讓的乾兒子,前幾日張德從鋪子裡做了大批農具,於氏並不知道張德用的錢都是當時張讓給的,以爲張德用的是庫裡的錢,這回是來要回扣的。所以一聽說張德親來,立即準備了黃金送過來。
張德見於氏誤會自己了,急忙說道:“您誤會了,在下前來是想再從這訂製一批武器鎧甲!”
於氏愣了一下,說道:“大人,老身所知,我大漢官府所用兵器鎧甲向來都是官坊所制,不知大人怎麼找到小店?”
張德嘆了口氣道:“實不相瞞,官坊遠在臨淄,況且官坊價高,在下承受不了!”
“不知道大人需要多少武器鎧甲?”於氏問道。
旁邊宗寶掏出一張紙遞給了於氏,於氏看了看,皺起了眉頭,道:“沒想到大人要這麼多,小店恐怕心有餘力不足!”
“爲何?”張德問道。
“大人,您所需的東西需要生鐵甚多,小店所存生鐵上次做農具已經用得差不多了,所以小店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於氏答道
大漢朝鹽鐵專賣,民間用的鐵都是官府定量粉的,所以民間生鐵價格不僅貴,而且量不是很多。特別是黃巾之亂之後,朝廷對鐵的管制更加厲害,所以武安家纔沒有多少多餘的鐵。
張德想了想,道:“老夫人,生鐵的問題不用擔心,在下自會從別處調來。”
“那這筆生意老身就接了!不過這點薄禮還請大人笑納!”於氏又將黃巾端了上來。
張德一再推辭,而於氏偏要送,弄得好不麻煩,旁邊武安國看不過去了,說道:“娘,既然張大人不要,你就留着吧!”
…
說明一下:關於武安國的到底姓武還是姓武安,饞蟲也不知道。畢竟正史上關於武安國記載的太少了。饞蟲查了一下野史傳說,有一說是武安國名大,字安國;也有說武安國是白起的後人,白起當時被封爲武安君,後來白起獲罪,白起的後人爲了避禍,改姓武安。不管實際如何,饞蟲在這裡就當武安國姓武安吧,畢竟饞蟲翻了一下三國,發現除了少數民族和複姓武將,大多數人名字都是兩個字,所以饞蟲偏向武安國姓武安,也算給大家點新鮮感!有不意見書友也不要和饞蟲爭了,小說麼,本來就是虛構的多!順便厚着臉皮再向大家要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