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

在行政會議上,衆委員們對高劉家族的建議到沒有太多的異議,一來是在舊時空裡,公私合營也是很常見的模式,高劉家族提出的這個方案並不算出格;二來五巨頭的態度也基本傾向於高劉家族的建議,雖然現在五巨頭並沒有決定重大決策的權力,但仍然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三來高世則也是委員之一,犯不着在這件事上得罪人。

不過行政會議也只是在原則上同意了高劉家族的建議,但要求商業委儘快和高劉家族進行談判,拿出一個詳細的合作方案來,明確說明雙方的權力與義務,利益分配等等細節,然後再交由行政會議討論,另外也有人提議,雖然穿越者個人創業的不少,但穿越者和政府進行合資經營的,這確是第一例,而且涉及的項目龐大和穿越者衆多,因此建議在最終的合作方案出臺之後,做爲一個特例,拿到元老議會上去討論,這樣通過之後其他穿越者也無話可說了,另外也儘快制定出穿越者和政府合營的詳細規則來,以後再發生類似的事例,也好有據有依。

於是接下來商業委和高劉家族就合資模式進行了談判,最終雙方商定的大致內容爲:合資時間爲5年,政府和高劉家族各佔50%的股份,高劉家族負責出資、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並保證三年內追加投資等;而政府以提供技術,土地入股,並選派代表對企業的經營進行監督,但不得插手企業的經營管理、人事安排;企業的重大決策由雙方協商決定;5年的合資期結束之後,雙方將再舉行談判,確定是否繼續合作下去,或者是對當時的企業、資產進行分割,而技術由雙方共享,各自分開經營;另外企業還有義務配合軍方的研發工作,當然這一部份資、技術也由軍方支付,而研發的技術成果歸屬軍方,除軍方和企業共同研發的技術除外,而企業只是負責提供場地和相應的設備,並承擔保密義務。

這份合作協議確實是充份照顧到了雙方的利益,對政府來說,己經從德國購買到了汽車技術,在不需要資金投入的情況下,保證汽車技術得以應用,並且進一步的研發,在5年以後,如果政府有足夠的資金,將會獲得新的汽車技術,熟練工人,以及己經初步開發的市場。

而高劉兩家也並不算吃虧,因爲可以獲得政府充份的技術扶植,5年的時間足以讓這個新興企業形成一定的規模,既使是到時候分割,也可以保證企業的基本框架,並且很快的恢復元氣,儘管分割之後會形成競爭關係,而且政府投資的汽車廠的規模肯定要比自己的大得多,但汽車未來的市場很大,一家企業那怕是規模再大,也是吃不完的,雙方在未來是完全可以共存的。

行政院對這份合協議十分滿意,認爲這確實是一個雙嬴的結果,當然最終還是要交到議院通過的。

應該說這件事情在穿越者中確實造成了一定反響,有人認爲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爲穿越者個人和政府合作開了一個好頭,但也有人認爲這是對政府資產的侵佔,讓有權勢的穿越者可以充份的利用政府公共資產爲自己謀取私利,還有些極端者甚致認爲要限制穿越者個人創業等等。

相比來說贊成的人多半是有一定的資產,有自己創業或是找代理人創業的意圖,而反對的人則是相對底層,高不成,底不就的一批人,另外也有極少數人是純粹對高劉家族不滿,原因也很簡單,高劉家族的人口太多,合起來勢力不小,就像這一次一口氣砸出了近30萬銀元,這本身就足以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當然,最終的合作方案將由元老議院討論通過,絕大部份的穿越者也沒有話說,畢竟這幾年來華東政府的重大決策都是經由元老議院討論的,因此元老議院在穿越者當中還是有相當大的權威性。

而經過近一天時間的辯論、解說,討論之後,這個合作方案最終以超過六成的贊同率通過。其實早在和商務委談判期間,高劉家族也積極的展開行動,遊說元老議員,或是爭取支持,雖然有些穿越者完全是出於嫉妒心,理對高劉家族看不慣,但大多數穿越者的心態還是正常的,而且高劉家族在平時也結交了不少朋友,因此到了關建時候,還是有不少穿越者支持他們。

另外行政院基本都認同這次合作,則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爲五巨頭、九部委在議院裡都有自己的代理人,再加上行政院的影響力,因此讓合作方案得以通過,到也並不算是太難的事情。

而由元老院通過以後,穿越者內部的爭議也漸漸平息了下來,雖然還是有極少數穿越者仍然堅持自己的不滿,但畢竟人數太少,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來。

隨後行政院又立刻推出了【穿越者個人與政府合資經營條例】,明確規定了穿越者與政府合資的各模式和相關的條例,同時還附錄了一份穿越者合股聯營建議書與參考合同條例。

這次合資案例之所以引發較大爭議,高劉家族砸下重金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爲其他穿越者是根本不可能拿出這麼大的一筆資金來,但有高劉家族這個燒錢的舉動帶頭,很可能會引發其他穿越者的集體合作,走股分制聯合的道路,當然政府也支持這種合作模式,畢競這樣可以集中大量資金投資,可以開辦一些重工業企業,這樣才能夠加速促進華東政府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但大多數穿越者畢竟不是專業人員,對股分制聯合的詳細條例和應注意事項且不瞭解,因此政府也有必要對他們進行一些指導意見和法律保障。

果然,這次合資案例確實引起了不少穿越者的興趣,因此在穿越者當中產生一輪合縱連橫的風潮,並且連續出現了好幾個超過10名穿越者,投入資金超過10萬銀元的股份合作體企業。

而就在行政院通過了合資協議的第二天,高世祚來到商務委員丟的辦公室,正式和政府簽定合資合同,並且辦理相關的手續。

不過到了商務委之後,高世祚才發現來辦手續的人到是不少,每個辦理手續的位置都己經佔滿了,而且還有不少人在排隊等候。

到這個時候,華東政府確實吸引了大量商人來山東投資,而且在這段時間裡,又來了一批南洋華僑商人,原來張振勳回到了爪哇之後,立刻招集南洋華僑,極力的盛讚華東政府,政治清明,領袖開通,而且對外強硬,並且勸說他們到山東投資,而華東政府爪哇護僑的行動所產生積極效應也充份的顯現出來。南洋華僑確實對華東政府有不小的好感,再加上張振勳在南洋華商中確實有相當的威望,因此南洋華商也立刻組成了一個南洋商人團,共計集合了40佘名商人來到青島。

而南洋商人團的到來,也受到了華東政府的熱烈歡迎,而在進行了幾天的參觀之後,山東的投資環境也得到了商人們的一致認可,有近20名商人當時就決心在山東投資,因此和華東政府進行了一連串的談判、協商,簽約等事務,當然也免不了辦理相關的手續。

高世祚是穿越者,而且又是和政府合資經營,因此由商業委員葉巖福親自接待,到是不用排隊,不過工作人員要去通告葉巖福,因此讓高世祚先在貴賓室裡休息等待。

而等高世祚進到貴賓室之後,發現原來在貴賓室裡己經有人了,是兩名女子,其中一個稍年長一點,應在30歲以上,而另一個明顯要年輕得多。

年長的女子,高世祚到是認識,知道她叫蔣怡,是上海新區負責人楊育新的妻子,其實大多數穿越者互相之間都有幾面之識,畢竟就這麼些人,就算叫不出名字,也能混個臉熟。但高世祚認識蔣怡,不僅是因爲兩人在工作中有些交集,還是由於蔣怡的丈夫楊育新,在穿越者中實在是太有名了。

不過楊育新的名氣並不是他擔任上海新區負責人,而是由於他是穿越者中少有的在婚姻生活上十分高調出格的人,現在楊育新除了正式的妻子蔣怡之外,還是4個女人,而且據傳言楊育新的女人實際己經超過了兩位數。

雖然穿越者中,不乏胸懷着妻妾成羣大志的人,但到這個時候,有2個女人的穿越者都不多,而婚姻的對像是穿越者,而還能再找其他女人的,至少在目前爲止,只有楊育新一個人,而且在他的女人中,不僅有一對姊妹,還有一名有過日本留學經歷,相貌和舊時空的蒼老師有4、5分相似的年輕女子。這當然也是相當拉仇恨的事情。不過穿越以來,楊育新在利順德飯店和上海新區負責人這兩個崗位上都乾得很不錯,也頗受行政院的好評,而華東政府對穿越者的私生活管得並不多,只要是不太出格,並且符合政府的安全規定就可以,因此儘管楊育新在私生活方面受到的詬病不少,但並沒有對他的政治造成大的影響。

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三二零章 騎軍(四)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六一四章 朝見風波(六)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四零一章 談判破裂(二)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一章 最終協商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九章 村民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五一零章 清廷招撫(七)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一三九章 渤海海戰(八)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三四四章 歐洲危機(上)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一四四章 北倉之戰(三)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一八五章 護僑行動(七)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一五八章 天津見聞(三)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四一一章 北京攻略(七)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一零八章 造艦(三)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二九四章 開荒(二)第四零七章 旅順攻略(四)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三七一章 德國的收穫(上)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一六九章 備戰計劃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第一七八章 南洋鉅富(五)第二百章 英國干涉(二)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三章 制度(二)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三四四章 財政工作報告(一)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二十章 投降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六八五章 結束戰爭(六)第七章 移交第一六九章 備戰計劃第三七六章 對馬海戰(三)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二零八章 奇襲威海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