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

吃過了睌飯以後,高珺又去找秦錚,因爲秦錚過,在什麼不懂的事情,可以來找他。

臨時執行委員會成立以後,成員就都在岸上居住,因爲岸上的條件肯定要比艦上差,而在這個時代,領導自然要起一個帶頭示範作用。

不過高珺來到秦錚的房間時,卻發現秦錚正在和妻子周萍話,雖然醫務人員是可以留在長白山艦上,但周萍還是決定搬上岸來和秦錚住在一起。

高珺當然認識周萍,因此只和周萍打了一個招呼。就要告辭,不想在這個時候打擾秦錚夫婦,但卻被秦錚叫住,道:“高珺同志,有什麼不明白的事情就儘管吧,不要把問題帶到明天。”

周萍也笑道:“是啊,高就不要客氣了,有什麼事就吧。”

見秦錚夫妻都這樣了,高珺也就沒有客氣,將鞏金燕的事情向秦錚講了一遍。

聽完了高珺的講,周萍道:“起來這個姑娘到是很可憐的。”

秦錚則道:“高珺同志,你來對我鞏金燕的事情,恐怕並不僅僅是要表示你對她的同情吧。”

高珺了頭,道:“秦政委,我是覺得她的遭遇確實讓人同情,但她的一些做法又我覺得太過份了,比如她在進攻教堂的時候,她不僅殺了那個庇護無賴的神父,而且還殺了一名修女,但那個修女並沒有做傷害她的事情,而且後來她參加了義和團之後,還殺了許多外國傳教士,教民,燒毀了一些教堂,我不知道這些外國傳教士是不是都是壞人,但在教民當中確實有些是無辜的人,連鞏金燕自己都了,有些人僅僅只是家裡有幾件洋貨,結果就被義和團殺了,這也未免太過份了吧。因此我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對待她纔好。”

周萍笑道:“你不是任命她當隊長嗎?”

高珺也有些尷尬,道:“周主任,當時我也沒想好,頭腦一熱就任命她當隊長,後果總覺得有些不對勁,纔來找秦政委。”

秦錚了頭,道:“高珺同志,你反應的問題很重要,也是我們以後必然會面對的事情,那就是義和團的性質問題。”頓了一頓,道:“高珺同志,你對義和團瞭解多少。”

高珺搖了搖頭,道:“不知道,只記得上學的時候歷史課本上講過,好像是義和團是愛國運動的吧。”

秦錚笑了一笑,道:“好吧,我就給你講一講。一般來,對義和團運動有兩種評價,一是義和團是一次愛國運動,是中國老百姓自發的一次反帝國主義的愛國鬥爭,讓帝國主義見到了中國民衆的力量,因此避免了中國被列強瓜分的命運,這是一直以來官方的法;另一種法是義和團運動不過是一種暴民的暴行,宣揚的是邪教思想,是封建、愚昧、落後的代表,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義和團運動要付主要的付責,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這種法一般來自網絡,但有一些學者也是這樣的態度。”

高珺怔了一怔,道:“怎麼會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呢?”

秦錚道:“其實這兩種評價都沒有錯,只是立場不同而己,就從鞏金燕的遭遇上就可充份體現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質來。由於清政府**無能,喪權辱國,和列強簽定的不平等條約中有一條,就是列強在中國有自由傳教權,我不否認在傳教士中就沒有好人,在中國就沒有做過好事,但這些外國傳教士在中國也有相當大的特權,而在傳教的過程中,自然會使用到這些特權。而有一部份傳教士則借用這些特權在傳教地侵佔田地、聚斂錢財,甚至越俎代庖干涉中國地方政府的政令,這些做法當然會引起中國人的不滿。”

“而傳教士們傳教是面對着中國的底層社會,因此有一些社會無賴流氓見到了空孑,加入教會,藉助教會的勢力橫行鄉里,傳教士爲了吸引中國人信教,往往也會包庇這些信教的無賴流氓,由其是在百姓和教會產生了糾紛之後,官府因爲懼怕外國人的勢力,偏坦教會一方,而這一類活動被清政府稱爲教案,八國聯軍侵華前的四十年間,全國共發生了有記錄的各類教案達八百多起。再加上這六十餘年以來,中國一直都被外國欺負,以及歐洲教會的教義與中國底層社會的風俗習慣不同,這樣一來就造成底層的民衆與教會之間的嚴重矛盾對立。當這種矛盾對立達到不可調合的時候,老百姓就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那就是自行組織起來暴力來對付教會,而義和團運動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他們集合起來殺傳教士、殺教民、燒毀教堂,甚至和官府對抗,成造反也可以。”

“鞏金燕的遭遇就是典型的教案,在這個時代有十分鮮明的代表性,首先無賴藉助教會的勢力,想強佔她們家的土地,教會爲了庇護教民,向官府施壓,而官府俱怕外國人的勢力,因此在判決的時候偏坦那個無賴,把她們一家陷害,在這種情況下,鞏金燕只能藉助義和團的力量報仇,最終她自己也加入了義和團,反對教會,反對外國人,因此義和團運動,是中國老百姓自發的一次反帝國主義的愛國鬥爭,是絕對有道理的。”

高珺了頭,道:“那麼另一種評價又是怎麼回事呢?”

秦錚嘆了一口氣,接着道:“由於義和團運動是中國老百姓自發的一次反帝國主義鬥爭,沒有先進的思想、正確的綱領或者是有能力的集團領導,一方面在這場運動中還參雜了大量的封建迷信東西,就像鞏金燕所的,義和團宣稱什麼請神下凡,什麼神功無敵、自稱是什麼聖母、什麼聖神轉世,從這一,和邪教也確實有些相似,用這一套東西去對抗八國聯軍的荷槍實彈,那有不失敗的道理;而叧一方面就是復仇的無限擴大化,一開始義和團還只是攻打教堂、驅逐傳教士和懲處不法教民,但很快就擴大到反對一切與外國有關的東西,與外國有牽連的人都成爲打擊的對像,造成了許多濫殺無辜,不僅是一些無辜的傳教士、無辜的修女被殺,而且有不少中國人只是因爲家裡使用洋貨,也慘遭殺害。並所以另一種評價也並沒有錯。”

高珺又問道:“那麼這和八國聯軍又有什麼關糸呢?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義和團運動要付主要的付責嗎?”

秦錚苦笑了一聲,道:“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有更爲複雜的背景,義和團運動只能算是導火索之一,但如果沒有淸政府在其中推波助瀾,局面也不至於壞到最終的地步,因此我個人認爲在這一時期,清政府的做爲也難辭其咎,甚致比義和團運動的責任更大。”

高珺道:“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秦錚道:“這話來就話長了,我簡單一,就從戊戌變法起,高珺同志,你對戊戌變法又瞭解多少?”

高珺搖了搖頭,道:“和義和團運動差不多吧!”

秦錚呵呵笑道:“關於戊戌變法的事情我就不詳細了,簡單的,戊戌變法最終失敗,領導這場變法的康有爲、樑啓樑在外國人的幫助下流亡海外,光緒皇帶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臺,這些你知道嗎?”

高珺了頭,道:“這些事情我知道,好像是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吧。”

秦錚道:“嗯,總之在政變以後,慈禧太后雖然囚禁了光緒皇帝,但仍然不滿意,想廢除了光緒皇帝,另外換一個新皇帝,但讓慈禧太后沒有想到的是,各國全部都反對慈禧太后的行爲,聯合起來向慈禧太后施壓,讓慈禧太后沒能廢除光緒。”

高珺有些奇怪,道:“各國爲什麼要反對慈禧太后廢除光緒皇帝呢?”

秦錚道:“一方面是顯示各國的實力,另一方面也是摸不準新皇帝上臺之後的對外政策,而光緒皇帝主持戊戌變法的行爲,還是得到了外國人的支持的。”

高珺更奇怪了,道:“外國人爲什麼要支持戊戌變法,他們難道不怕中國變法之後強大起來嗎?”

秦錚呵呵笑道:“外國人當然不會有那麼好心,是真心希望中國強大起來,他們贊同戊戌變法,是因爲他們希望中國變法之後,釆用和西方同樣的政治制度,全面對國外開放,也就是把中國納入到西方的體系中來,這樣他們就好更爲方便的用貿易的手段掠奪中國的財富,另外中國按照西方的模式變法,會聘請大量的外國顧問,購買外國的機器,同樣是有大量的利益可圖。”

高珺道:“這也算是和平演變嗎?”

秦錚和周萍都笑了起來,秦錚道:“也可以這麼理解吧,但在慈禧太后看來,外國人這明顯是支持光緒,反對自己,那麼外國人就是自己的敵人,注意慈禧太后把外國人視爲敵人,並不是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而是由於個人的私利,如果外國人支持她廢除光緒,那麼她也會把外國人都當做朋友的。”

高珺道:“秦政委,你剛剛的我都明白,不過這和義和團運動有什麼關係?”

秦錚笑道:“我馬上就要到了,雖然這時慈禧太后把外國人視爲自已的敵人,但她也十分清楚,以中國的實力是不可能和外國硬抗的,因此她最終還是不敢廢除光緒,只好立自己的侄女婿端親王載漪的兒子溥儁爲‘大阿哥’,也就相當於是太子。但她心裡怎麼也忍不下這一口氣,而就在這時義和團運動發生了,由於義和團運動的矛頭是指向洋人,這一很對慈禧太后的胃口,而且前面我們過,義和團運動裡面參雜了大量的封建迷信東西,而且大搞什麼神功表演?而這個時代的中國人也都十分迷信,因此有不少官員都信了,於是向慈禧太后建議,可以利用義和團來對付八國聯軍的洋槍洋炮,。”

高珺道:“所以慈禧太后就信了?”

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一六二章 日本的訪問(五)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第三八五章 足球比賽(六)第三九六章 談判(四)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五六六章 陰謀(四)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一零九章 造艦(四)第一百章 新根據地(三)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六零八章 滿洲里戰役(一)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第七二八章 決策(二)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六十五章 德國使團(五)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戰(五)第七二四章 歸國(四)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十四章 接管濟南(七)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戰(二)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二三七章 作戰計劃(五)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二十四章 錦州告急(三)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四五八章 山海關(四)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三九七章 談判(五)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二四七章 天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