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

“啪!”光緒在桌案上狠狠的拍了一記,怒道:“實在是欺人太甚了,海外華人這是想要做什麼?謀反嗎?”

慶親王趕忙道:“皇帝息怒。”

光緒斷喝道:“你們叫朕怎麼息怒,青州之事,分別是海外華人強搶旗人田產,文瑞因此纔不忿出兵,而海外華人不僅倚仗兵勢,殺了文瑞、奪了滿城,反到誣賴文瑞謀反,反過來還要朝廷不再向山東派遣官吏人員,這不是造反是什麼?他們原本是一羣在海外無立足之地的流民,不得己纔回歸中土,而朝廷不念他們是前朝遺民,不僅好心收容,設地安置,他們反到是貪得無厭,竟然敢如此蔑視朝廷、而且擅殺旗人,真是豈有此理,決不能輕恕。”說到激動之處,光緒竟然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幾個人聽了,也不禁都大吃了一驚,難到皇帝又要衝動起來嗎?緊接着只聽光緒又道:“你們說該怎麼辦?”

這時李鴻章上前一步,道:“皇上,海外華人分別是有不臣之心,朝廷絕不可故息敷衍,應當立刻下旨詔告天下,聲討海外華人之罪行,然後調集大軍圍剿,生擒其首,滅其從匪,以正國法。”

慶親王、榮祿、張之洞幾乎都懷疑自己聽錯了,李鴻章什麼時候這麼牛氣了,居然叫唆皇帝和海外華人開戰?

光緒聽了,卻有些意外,遲疑了一下道:“你是說朝廷應該出兵征討海外華人?”

李鴻章點了點頭,道:“對,老臣雖然不材,但也願向皇上請令,領軍出征,與海外華人決一死戰。”

光緒呆了一呆,才道:“你......你打得過海外華人嗎?”

李鴻章慨然道:“老臣年近八旬,縱然身死亦不爲夭折,既使不敵海外華人,也願戰死沙場以報朝廷之恩,只是老臣出兵之後,還請皇上並同太后早做準備,遷都西安以避海外華人的鋒芒。”

光緒怔了好半響,纔會過意來,道:“你是說朝廷打不過海外華人。”

李鴻章道:“回稟皇上,海外華人以善兵素著,八國聯軍尚不是對手,沙俄之軍素以兇悍聞名,亦被海外華人殺敗,皇上自問我大清如果冒然出兵,征伐海外華人,勝負之數,又當有幾何呢?只怕是朝廷不得己而再次西返”

這時其他人也明白了李鴻章的用意,張之洞道:“皇上明鑑,李大人所言有理,如今朝廷剛剛回鑾還京,時局初定,當以休養生息爲主,不可輕啓戰端,因此還請皇上三思。”

慶親王和榮祿也道:“還請皇上三思。”

光緒苦笑了一聲,才頹然坐下,道:“那麼你們說該怎麼辦,難道朝廷就這樣任由海外華人如此猖獗下去,而且就算朝廷不聞不問,你們認爲海外華人就會善罷甘休嗎?他們不會再有得寸進尺之舉嗎?”

李鴻章道:“皇上,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今朝廷初定,百廢待新,海外華人的鋒芒正盛,不可輕啓戰端。然而朝廷正在推行新法、訓練新軍,以圖自強,假以時月,新法、新軍有成,國富軍強,再出手教訓海外華人也不遲,而且海外華人畢竟只佔一省之地,地小民少,怎能與朝廷相比,何況海外華人又在山東境內橫徵暴斂,強收土地、豪奪民財,必會引得天怒人怨,因此只需朝廷安忍數年,海外華人即非朝廷之患。”

光緒又沉思了一會兒,才道:“那麼眼下的青州之事,又當如何處置呢?”

李鴻章道:“海外華人己上書朝廷,指文瑞謀反,唯今之計只能依從海外華人之論,暫安海外華人之心。”

光緒道:“文瑞本來無罪,朝廷硬指他謀反,豈不是讓其他旗人寒心,天下百姓又會如何看待朝廷?”

榮祿道:“這也好辦?指認文瑞謀反,本是權宜之計,相信其他旗人能體諒朝廷用意,何兄等朝廷平滅海外華人之後,再下旨給文瑞昭雪平冤,恢復名譽既可,再追封爵祿,恩蔭子孫。”頓了一頓,又道:“何況文瑞雖死,家屬尚在,朝廷不訪以流放充軍爲名,將文瑞的家屬從山東接出,擇地加以善養,也足可安旗人之心了。”因爲榮祿就是旗人,因此只些話只有他來說。

光緒聽了,又想了一想,才道:“好吧,就把文瑞的家屬接到京城來,一定要善加恩養。”

李鴻章又道:“海外華人還要詹天佑幫他們修築鐵路,此人無關輕重,不妨予之。”

這一點光緒到是沒有異議,實際上連詹天佑是誰都不知道,只知道就是一個修鐵路的工匠,確實是無足輕重。於是道:“好吧,你們去安排吧。”

李鴻章又道:“海外華人還提出,讓朝廷不再派駐山東的官員,這一點還請皇上決策。”

光緒皺了皺眉,似乎想說什麼,但又忍住了,緩緩道:“榮祿,李鴻章,你們兩明天跟朕一起去頤和園,面見太后,由太后決定吧。”

榮祿、李鴻章趕忙施禮道:“臣尊旨。”

第二天一早,光緒帶着榮祿、李鴻章來到頤和園,面前慈禧。前面兩條,要求指定文瑞反叛、調用詹天佑,慈禧聽了以後,只說了一句“那就這麼着吧!”

但說到最後一條,穿越者要求清廷不再向山東派駐官員時,慈禧只是半躺在榻椅上,微合着雙眼,道:“你們的意思呢?”

光緒道:“就是因爲我們拿不定主意,才請太后決定。”

慈禧道:“那麼皇上怎麼看呢?”

光緒遲疑了一下,才道:“兒臣也沒有主意,若是答應了,朝廷的顏面何在?若是不答應,只怕是海外華人又惹出其他事來,因此纔是左右爲難?”

慈禧不置可否,又道:“李鴻章,你是怎麼想的呢?”

李鴻章道:“兩害相逢取其輕,決不可輕易駁斥海外華人之意,以免另生變故。”

光緒又看了李鴻章一眼,但沒有說話。

慈禧又道:“榮祿,你也說句話啊。”

榮祿趕忙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奴才以爲李大人之言有理,朝廷剛剛安定下來,直隸、河南、山西還有拳匪餘衆反叛,且不可輕易激怒海外華人。”

其實兩人也估計慈禧在這個時候不敢和海外華人翻臉,只能選擇答應海外華人的條件,只不過這話不能從慈禧口裡出來,只能讓榮祿和李鴻章來背鍋,而光緒要到頤和園來找慈禧拍板,也是這個用意。

慈禧又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告訴海外華人,讓朝廷不向山東派官員是不成的,現任的山東官員,朝廷會陸續的調任,至於繼任的人嘛,讓他們上摺子推薦山東的地方官員名單,朝廷照着名單封官就是了。”

光緒怔了一怔,明白慈禧的用意了,山東的地方官員由海外華人推薦,朝廷按照推薦封官,這實際也就是答應了海外華人的條件,但在名議上山東的地方官員仍然是由朝廷任免,這樣朝廷的面子也保住了,可以說是兩全其美,這樣的妙招,恐怕也只有慈禧纔想得出來,光緒也不得佩服。

而榮祿聽了,卻另有一番感觸,雖然從表面上看朝廷是對海外華人做出了讓步,但實際仍然是將山東地方官員的任免權掌握在朝廷手裡,這樣一來朝廷的迴旋餘地就大多了,等以後朝廷的實力足夠了,就可以不在接受海外華人的推薦。而且就是現在,海外華人要想升官進職,還必需由朝廷決定策封,這樣朝廷不僅可以利用這個權力收買部份海外華人,而且還能在海外華人中間製造矛盾,到時候在海外華人中樹幾個山頭,就不由得海外華人不亂了,太后的手段果然厲害,海外華人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論玩手段還是差得遠了。

李鴻章則輕輕嘆息,慈禧的手段他當然是明白,說穿了也不新鮮,無非就是在海外華人中摻砂子、樹山頭,分化瓦解,當時朝廷對付曾國藩就是用的這一招,將曾國藩身邊的幕僚如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等人提拔起來,讓他們各樹一幟,獨當一面,不僅便於朝廷的控制和利用,同時還能牽制曾國藩,後來也曾用這一招對付自己,現在又打算對海外華人用這一招。

不過李鴻章和海外華人接觸較多,而且又派專人收集過海外華人的資料,對他們的行爲、觀念、制度情況有一定的瞭解,朝廷可以用這一招對付曾國藩、對付自己,並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用這一招對付海外華人卻是沒有用的。因爲海外華人在山東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官職體系,和清廷大不相同,而且他們也並不在意朝廷所封的官職,如海外華人的一號首領是夏博海,但接任山東巡撫的卻是二號首領秦錚,當時李鴻章還覺得匪夷所思,甚致認爲是海外華人起了內鬨。

但無論是夏博海還是秦錚,都沒有到自己任職的地方去上任,秦錚甚致把山東巡撫的事情都推給濟南知府王勝處理,而和夏博海等人一起在青島組建什麼華東政府,而且即使是在濟南,海外華人也沒有用濟南知府的名議理事,而是掛牌成立濟南市地方政府,王勝雖然是濟南知府,但顯然更是看重後者,因爲所有的施政都是用濟南市地方政府的名議進行的。因此海外華人向朝廷提出,不在向山東派遣地方官員,並不是要讓自己人上位,佔據山東地方官員的位置,而是要在山東使用自己的行政官職體系。那麼朝廷根本不可能在海外華人中進行分化瓦解。

只是這些話李鴻章並不想對慈禧說得太清楚,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三十九章 談判(下)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一二六章 秋收行動(十五)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六四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二)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一)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三三一章 李鴻章來訪(八)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一四零章 震動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五七六章 情報分柝第四零二章 全面開戰(十一)第六一六章 歸途第六八三章 結束戰爭(四)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六零五章 東北戰事再起(三)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三九六章 全面開戰(五)第六五八章 遠東遠征軍(五)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第三三二章 李鴻章來訪(九)第二一八章 爪哇之戰(八)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二零一章 蒙古攻略(四)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一四二章 上海新區(六)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三九六章 談判(四)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三十二章 市長上任(四)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五)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二零三章 英國干涉(五)穿越艦隊簡介一054A型護衛艦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五零七章 穆棱河之戰(三)第一四七章 上任(一)第一四零章 合肥見聞(四)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三一九章 海參崴(二)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三五七章 徳國特使(五)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動(十二)第三六一章 徳國特使(九)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一九一章 登陸爪哇(三)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