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

就在這時,李鬆晨提出了一個解決的方案,就是將這些集體擁有的私人物品拆算成一種類似於股份或債卷之類的東西,平均的分發給集體中的每一個人,等以後建立了根據地,或是成立政權,發行了自己的貨幣之後,可以用這些股份或債卷兌換成現金,當然也可以保留起來,等着慢慢繼續升值。

這個建議立刻得到了五名常任執行委員的贊同,其實李鬆晨的建議在某種形式上等於就是提前發行國債,而且將國債平均分發給集體中的每一個人,這樣也讓撤離人員中的管理人員,三艘客滾船的船長對他們的下屬有個交待。當然,讓管理人員,客滾船的船長與普通人持同樣份額,看似有些吃虧,但這樣一來可以讓他們嬴得下屬的支持和信任,這是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另外他們都進入了領導層,以後的發展前景廣大,也沒有必要計效這些錢。

這時李鬆晨又向執委會提出另外二個建議,一是建立數據、資料中心和大量信息處理系統、二是收取私人物品,當然是本着個人自覺的原則,將個人的汽車、手機、電腦、以及其他數碼產品都集中起來,仍然是以類似於股份或債卷的形式,給予補償。

建立數據中心的提議,到是司令部三人組都沒有想到的事情,不過全部都認同這個建議,因爲穿越者的優勢在於對歷史進程和發展趨勢的把握和超前的科學技術,但隨着穿越者的介入,歷史發展肯定是會發生改變的,因此在科學技術的優勢就更爲重要了。由其是非軍方的穿越者大多都是技術人員,僅僅是有工程師職稱的人有二十多個,每個人多少都會儲存有一些技術資料。

不過現在穿越集團的技術資料是分散的,而且五花八門,那麼利用現有的電腦設備建立一個大數據中心,將備人收集的資料全部都集中儲存,然後進行統一的分類、歸檔,不僅便於管理,也方便以後查詢利用。而還有一是在發展過程中,遇到技術困難的時候,還可以藉助計算機輔助功能來解決,這一由其是在物理學、化學領域,往往都需要巨大的計算量,計算機自然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且在穿越集團中,同樣也有大把大把的機算機程序員、硬件維護員,從技術上來,建立數據中心是沒有問題。

而且非軍人的穿越者,幾乎人人都是數碼三件套齊全: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而擁有兩部手機、兩部筆記本電腦也大有人在,另外還有數碼相機、攝影機、錄音筆之類的數碼產品也有不少。不過這個時代沒有網絡,因此這些數碼產品的實際作用並不大,就算是平常娛樂的需要,只保留一件或是兩件數碼產品也就夠了。

但這些數碼產品對於整個集團來都是極爲有用的,整機就不用了,在工業化時代,一部電腦就可以使效率大幅提高。同時把這些數碼產品拆開,其中的電子元件、配件還可以用來維護目前的大型設備,軍艦、輪船、直升機、裝甲車等等,因此將羣穿大衆手中多餘的數碼電孑產品收集起來,統一使用,以延長現有設備的使用壽命,當然是十分有必要的。

這兩個建議都得到了執行委員會的一致同意,當然同樣也有人提出,數據中心是否收錄軍事方面的技術資料,如穿越來的武器資料,還有後世更爲先進的軍事科技等等,如果有人查閱並將這些資料泄漏出去怎麼辦。

不過這都是細節問題,李鬆晨也早有準備,提議可以把資料分級,要查閱不同級別的資料,必須要得到相應的授權才行。這樣就能夠解決,而並不影響建立大數據中心的決議。因此執行委員會最終決定,又成立穿越集團的第二個部門——技術部,而後來在穿越集團內部,通常將這個部門稱爲“黑科技部”。

而這兩個部門的負責人也在會議上確定下來,由張玉明負責人事部的工作、賈振召負責技術部的工作。

這兩個部門的負責人肯定是在十二名執行委員中選人擔任,不過七名艦長肯定是不能任職,而剩下的五個人當中,商其鬆、蔣仕偉是原國家安全部人員,雖然現在用不上,但以後一定是有大用的;李三傑原是外交參贊,肯定是付責外交工作,因此只能派到張玉明、賈振召頭上。其他的候補執行委員則是暫時協助他們兩人的工作。

而這兩人自然是十分高興,因爲他們是第一批獲得實質性工作的人,算是正式上崗了,雖然付責的都是一些瑣事,不過在體制內的人都知道,想要得到晉升,就必須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政績,二是讓領導記得你,只有少數底子深、關係廣的人例外,而對大多數體制內的人來,是缺一不可。當然,一般幹出了政績來的人,領導都會有一印像的。但如果沒有事可做,別是幹不出政績,就連向領導彙報的機會都沒有,自然就沒有辦法給領導留下印像。因此率先獲得實質性工作,對未來的發展當然是極有幫助。

至於其他的執行委員也都並不失望,七位艦長本身就有實際的工作,而商其鬆、蔣仕偉、李三傑也基本都預定了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崗只是時間問題。

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很快就到了最後一個問題,這是軍隊提出的問題,就是目前軍隊的人手不夠,需要從非軍事人員中選拔一部份人員出來協助軍隊的工作。當然,軍隊並不是需要他們去打仗,只是幫助軍隊付責值班、站崗、放哨、維持治安、看守俘虜、倉庫等工作。而讓軍隊能夠從這些瑣事中解脫出來,全力投入到以後的戰鬥中去。

當然這只是一個臨時安排,等以後擴大組建了軍隊以後,這些人就會都轉入其他的工作崗位。而人選最好是男性,年齡在三十歲左右,身體當然也要好,有過服兵役經歷的人自然可以優先考慮。如果有女人願意參加,只要身體合格也行,畢竟有些事情讓女人來做更方便一些。

而人數最好是在三百到五百之間,再多一些也能接受,而且一但選定,還要對他們進行一些基本的軍事訓練,比如隊列、行軍、簡單的格鬥技術,還有射擊。軍隊當然沒有多餘的槍發給他們,但這幾戰下來,繳獲的槍支超過了一千支,孑彈共計有五萬餘發,因此給臨時人員配備的都是繳獲來的步槍。

其他人對軍方提出的這個要求並無異議,畢竟現在整個穿越集團都是靠軍隊保護,而且其他穿越人員基本都沒有事可做,不如把他們組織起來,找事情做,也免得閒得無聊。當然首先釆用自願的原則,在三艘客滾船上發佈公告,願意參加的人可以自己報名,檢查身體合格之後再統一的安排訓練。

不知不覺會議己經進行了近三個時,而所有的議題都得到了解決,因此夏博海才宣佈散會,但軍方的人員稍稍休息,接着進行軍事會議,討論進攻天津的計劃。於是其他人員都紛紛離開,兩個剛剛成立的部門則馬上招集人員,準備開始工作。

政客都離開了,只剩下軍人,而且大家都是熟人,氣氛也都活躍了不少。首先當然是成立軍事委員會,不過這事並不複雜,畢竟穿越艦隊本身就是一個秩序分明的組織,而且大家都有軍職軍銜,因此很好處理。司令部的三人組自然擔任軍事常任委員,七名艦長加上海軍陸戰隊的指揮官諸亞平八人出任軍事委員,而各艦的政委、副艦長、海軍陸戰隊的營長副營長出任候補軍事委員,重大戰事開會討論,但最終的決策權仍然在三人組手裡。軍事不同於政治,不能搞少數服從多數的東西,而且在大多數時候,真理還真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軍事委員會成立以後,馬上就開始討論進攻天津的計劃,但就在這時,付責審問俘虜的戰士向衆人報告了一個重要的消息。

原來在會議開始之前,司令部就安排人員對俘虜的八國聯軍軍官進行審問,瞭解駐守天津的八國聯軍的實力,同時還派出一架無人機,飛到天津上空去拍攝天津城內的佈置,爲下一步進攻天津做準備。

而根據審問的結果,現在天津駐守的軍隊是以日軍爲主,共計約有五千餘人,司令官是陸軍少將福島安正。而秦錚提供的資料,這個人其實是搞情報出身,並非正式軍人,雖然在中國知名度不高,但在日本情報歷史中卻頗有地位,在日俄戰爭中爲日本立下赫赫大功的日本情報人員明石總二郎,還有後來培養出日本著名美女間諜川島芳子的養父,川島浪速都曾是他的部下。

福島安正本來是中國從事情報收集工作,列強組織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福島安正出任第一批到達中國參戰軍隊的司令,並且隨八國聯軍一起參加了進攻天津的戰鬥。後來日本應英美要求,向中國大量增兵,海軍中將東鄉平八郎也帶領艦隊到中國參戰,而陸軍自然不能在主帥的等級上輸給海軍,於是用山口素臣陸軍中將代替福島安正,出任日軍司令官。

後來八國聯軍出兵進攻北京,英美等國推薦日軍守衛天津,於是山口素臣留下福島安正在天津駐守,並留下二十餘門火炮。另外其他各國都在天津有自己的租界地,因此都留下了少量軍隊,保持本國在天津的軍事存在,人數從幾十人到二三百人不等,共計約有八百餘人。

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一二六章 天津會議(下)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三七六章 對馬海戰(三)第二四一章 王家寨(三)第九章 村民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三六六章 餘波未平(三)第一九三章 訪問英法(四)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二七三章 戰爭開始(二)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三一零章 二進膠州(三)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三八九章 對馬海戰(十五)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一二七章 外調(一)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一九一章 訪問英法(二)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四五八章 山海關(四)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六七七章 大獲全勝(八)第一七六章 德國之行(八)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戰(三)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四一五章 遼河之戰(一)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二二一章 談判(三)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二八零章 五人會議(四)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一九一 訪問天津(三)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五七一章 預備會議(六)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五六八章 進駐縣城(一)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二八一章 旅順口作戰(一)第一九六 各方反應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四十四章 天津分治(二)第七章 移交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一零七章 流言蜚語(上)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四三一章 進攻北京(十)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