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

羅嶽帶領人民軍進駐涿州城以後,迅的恢復了涿州城的秩序,而且知道這附近有一股八國聯軍的殘餘軍隊之後,羅嶽立刻帶領人民軍,前去清剿。

儘管這支美軍的人數不少,但彈藥卻不多,平均每名士兵的孑彈還不到1o,重武器更是在逃離北京時全都扔棄,而人民軍雖然大多都是新兵,但裝備精良,由其是子彈充足,而且羅嶽的一營剛剛參加完山海關之戰回來,挾持大勝之威,士氣正旺,還有火力支援連押陣,三門射炮、六挺機槍,在這種局部小戰場上,有絕對的優勢,因此雙方交戰起來,美軍自然不是對手,結果美軍佈置的外圍陣地很快就被人民軍突破,全部被圍困在村裡。最終只能打出白旗,向人民軍投降。而這一戰下來,擊斃了敵軍約2oo人,俘虜多達9oo餘人,而自身陣亡還不到1o人。

雖然美軍己經投降,但也並不表示他們就能保住性命,一來他們這是在戰場上走頭無路的情況下才投降,可主動投降是兩碼事;二來美軍在這一帶住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其間肯定幹過不少壞事,對這樣的人是決不能饒恕的,因此在戰鬥結束之後,羅嶽讓村民們出來辯認,指證行爲惡劣的美軍官兵,並將村民指認出的43名軍官、士兵就地槍決,纔將其餘的俘虜押回涿州城。並且着手清理其他的義和團餘衆以及土匪強盜。

正好這時李鴻章在上海收到了清廷的電報,知道清廷己任命自己爲軍機大臣,只要朝廷迴歸北京,自已就可以入主軍機,執掌朝政大事,重新回到大清國的權力巔峰,而且入主軍機也算是圓了李鴻章的一個心願,因爲李中堂這個尊稱,也終於算是名副其實了,因此李鴻章也心情大爽。

其實慈禧的心裡真的擔心什麼,李鴻章是如掌上觀紋,一清二楚,老太太不就是擔心她的權力嗎?當然從李鴻章的心裡來說,他也不希望海外華人摻合現在朝廷的局勢,準確的說是不希望海外華人支持光緒,從慈禧那裡奪權,這到不是說李鴻章是支持慈禧的,其實嚴格來說,在慈禧和光緒之間,李鴻章屬於中立派,而且李鴻章雖然位高權重,但本質上還是一個地方大員,可以避開朝廷裡的不少事非,也沒有必要選邊站,只是慈禧明顯勢大,因此才顯得偏向慈禧一些,但在戊戌政變之後,李鴻章就強烈反對慈禧廢掉光緒,雖然如果海外華人真的支持光緒,確實可以改變帝后之間的實力對比,甚致真可以幫皇帝把權力奪過來,不過這肯定又會引起一番大動盪,而現在的大清國己經不起這樣的拆騰了,而是需要儘快的穩定下來,恢復常態。

而李鴻章根據自己和海外華人接觸的瞭解,他們根本就不想摻合他們母子兩的那點破事,大淸國由誰當政都無所謂,只要是把山東劃給他們,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並且展自身的勢力就行。既然海外華人不想摻合朝政,那麼慈禧的擔心也就沒有必要了。正是因爲李鴻章心裡有這個底數,纔敢在這個時候藉機向清廷施壓,爲自已撈取最大的利益。

現在朝廷己經滿足了李鴻章的要求,李鴻章也就不能再裝糊塗,於是立刻電給山海關的張佩綸、李經方馬上趕去北京,迎接朝廷派來的欽差大臣,並且做好海外華人和欽差之間的協調工作,因爲這可是李鴻章目前最大的資本,就是做爲朝廷和海外華人之間的聯絡人,因此這個時候可不能大意。而李鴻章本人則先到上海辦事處去拜訪李三傑,互相交個底,也是借李三傑之口向海外華人傳遞自己的態度,然後才啓程去天津,趕在欽差一行人員到達天津之前,先和海外華人協商好所有的條件。

李經方,張佩綸來到北京之後,先會見了李鬆晨,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於是李鬆晨也將兩人留在北京,而兩人計算時日,估計欽差一行快到了,就趕到涿州來迎接欽差。正好趕上這時人民軍清滅了最大的一支殘餘八國聯軍,暫時沒有大的軍事行動,因此羅嶽從自己營裡拔出一個連,另外加上一個騎軍班,保護他們在易水渡口等候。

聽完了兩人介紹了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後,莊親王和趙舒翹心裡也覺得不大得勁,原來還以爲是海外華人是專程到涿州來迎接自己一行的,那知道他們是在這裡清剿八國聯軍的餘衆,迎接自己只是順帶着辦,而從那幾名騎兵的態度來看,根本沒把自己這個欽差大臣放在眼裡。

不過莊親王和趙舒翹的心裡也明白,這次去天津可不是去擺什麼天朝上臣、欽差大臣的架孑,而是要對海外華人恭恭敬敬,夾着尾巴做人,可以說現在大清國的命運就掌握在海外華人的手裡,人在低檐下,那能不低頭呢!因此只能忍下這一口氣。

這時張佩綸道:“王爺、趙中堂,船都準備好了,我們還是先上船渡河,到涿州城再說吧。”

慶親王點了點頭,忽然又問道:“幼樵,方纔我給那幾名通報的士兵賞錢,他們卻沒有收,你們和海外華人熟,不知道他們是興的什麼規據,本王也好注意一二。”

張佩綸聽了,也不禁笑道:“王爺有所不知,海外華人的治軍極嚴,凡士兵擅取百姓一物,擅收一錢者,均當受軍法懲處,絕無輕恕,因此王爺只管和他們公事公辦,無需管什麼規據就是了,賞錢一事,不用再提及了,當然朝廷的賞賜除外。”

慶親王和趙舒翹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來。他們到是知道,當初的湘軍、淮軍在成軍時,也是嚴令士兵搶掠百姓,但嚴苛到連給士兵的賞錢都不準收,卻是從未有過的事情,老百姓來當兵不就是爲了吃頓飽飯嗎?不許搶掠也就算了,但連賞錢都不準收,這不是斷人財路嗎?看來海外華人治軍,到是和大清國大不一樣啊。不過慶親王的心裡到也有些釋然,看來那兩名騎兵到也不是有意要削自己的面子,而是軍紀如此。好在是在這裡遇到了張佩綸、李經方,他們知曉海外華人的行事作風,到是可以少鬧錯識。

於是一行人來到渡口,輪流上船渡河。而慶親王、趙舒翹也留心觀察,見海外華人軍隊的人數雖然不多,但一個個精神煥,行動虎虎生風,自然留露出一股讓兩人說不出的風範,而自己帶來的士兵儘管人數更多,但卻不知怎麼,總覺得要比對方矮一個頭。其實這是因爲這一個連不僅是久經戰火的洗禮,而且在與各國的戰鬥中連戰連勝,心氣自然不同。

一行人員渡過了易水之後,當天到達涿州城,羅嶽將他們迎入城裡,設宴接待他們。而李經方又暗中告訴慶親王、趙舒翹,這個羅營長可不能小視,別看他的年紀不大,可是海外華人中的一員虎將,戰功赫赫,因此雖然他的官職不高,大約等***國的統制、統領一類,但海外華人中排名第二的人物秦錚都打算把女兒許配給他,將來必然是海外華人中的重要人物。

兩人聽了,也不禁嚇了一跳,雖然統制、統領在清廷算不得什麼高官,但一個24、5歲的年青人能夠升到這一步,既然是在大清國也是十分少見的,當然那些什麼靠祖輩蔭恩的八旗孑弟、鐵桿莊稼是除外的。而且這麼看來,張佩綸、李經方到真是和海外華人的關係不錯,連這些婚姻私事都清楚。

當然兩人對羅嶽的態度也更爲恭敬。連羅嶽自已都不好意思,雖然羅嶽也不大鳥清廷,但畢竟這兩個人可都年過半百的中老年人,這麼恭敬自己一個年輕人,當然受不了。不過經過這大半年的歷練,羅嶽在人情事故上也圓通了不少,對這樣的場合也能應付一些,當然知道這兩個人並不是恭維自己,而是恭敬自己背後的那股強大力量。不過羅嶽也不會因此而趾高氣揚,仍然十分歉遜,不俾不亢,

涿州本來就不是什麼大地方,而且遭逢變故,生活條件較差,因此招待兩位欽差的飲食自然也好不到那裡去,羅嶽也向兩人客氣的表示欠意。但慶親王、趙舒翹的臉上卻看不到半點爲難的樣子,還一個勁說這可要比從北京離逃難時要好得多了,現在國局危難,能夠吃到這樣的飯菜己是不易,當然這也是實話,並且又再將羅嶽、人民軍又誇讚一番,也讓羅嶽頗爲佩服,看來中今中外的部份官員果然是一致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一套早己練得爐火純青了。

宴會結束之後,羅嶽給欽差一行安排休息的住處,又下令由一連明天付責押送俘虜,並護送清廷的欽差一行回北京。讓連長班曉威馬上佈置準備。

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島(一)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六五八章 遠東遠征軍(五)第三百章 告密(下)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四九零章 登陸作戰(十一)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一六九章 備戰計劃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八十二章 八國聯軍的動向(上)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二十六章 夜話(上)第二二八章 各方反應(二)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四十六章 天津分治(四)第二六四章 反撲(四)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五四三章 鎮南浦登陸(三)第一一四章 失蹤(下)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十七章 海軍編制(一)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五五四章 接受談判(六)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五三七章 聯合軍演(二)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五零七章 穆棱河之戰(三)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三一七章 錦州(五)第四二四章 進攻北京(三)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第二零三章 從軍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五一八章 突擊行動(上)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二二一章 青島戰役(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