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

得到了執委會的確認以後,秦錚也和張之洞約好,要求張之洞備齊第一批交付給穿越者的武器彈藥,等運輸船隊到達武昌之後,就立刻進行抽查驗貨,一但檢查合格之後,就馬上裝船運走。

海外華人的辦事效率之快,大大出乎張之洞的預料,像這樣的事情,在清廷少說也要一個月才能辦完,其中自然有數不清的扯皮爭吵、討論,哭窮,再加上拔款時候的雁過拔毛、重重經手,就算拖到兩個月也不是不可能的,而海外華人只需要三五天的時間就能全部敲定下來,這樣的效率,也不得不讓張之洞驚歎,如果清廷那怕有這一半的辦事效率,國事也不至於敗壞到如此地步。

好在是第一批交付給海外華人的武器彈藥都是漢陽兵工廠的庫存,到也並不難辦,但張之洞也不敢怠慢,下令榮俊業親自督辦此事,三天之內,必須將交付給海外華人的武器彈藥備齊。雖然張之洞喜好虛名,但自己手下的人是什麼貨色,心裡還是有數的,如果不給他們勒一勒繩孑,是幹不了活的。

另外,張之洞又下令漢陽兵工廠,馬上全面恢復生產,加緊趕工。漢陽兵工廠的庫存武器彈藥只能應付第一批交付,而後兩批則靠漢陽兵工廠的生產,但日期只有三個月,可是半點都耽誤不得。而在此以前,由於資金不足,漢陽兵工廠的產能大減,而照這樣的生產規模,是肯定完不成訂單的,因此儘管海外華人的第一批款還沒有到,但兵工廠也必須馬上開始全面恢復生產,否則就來不及了。

不過簽定了購買合同之後,秦錚並沒有留在武昌等着,而且立刻轉回上海,一方面是接應運輸船隊,並且做好上海方面的工作。因爲運輸船隊肯定會有軍艦護航的,而軍艦要開入長江,就必須得到英國方面的同意才行,而在回航的時候,可以滿載軍火,雖然在此之前英國方面對穿越者向張之洞購買武器採取默許的態度,但會不會對運輸船隊設置障礙,或是藉機向穿越集團提出要挾條件,都不好說,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落實才行。另一方面,也是在秦錚來武昌之前,和李三傑約定好的,討論上海的工作,由其是對青年人的統戰工作。

於是秦錚婉言謝絕了張之洞的挽留,在簽定了購買合同之後,連夜就乘船返回上海。

由於在來的時候,基本己經探明瞭水道,而且又是順江而下,因此經過了一夜的航行之後,在第二天清晨,秦錚就到達了上海。而在上岸之後,秦錚也一刻都沒有休息,和李三傑匯合之後,先去訪問李鴻章,一方面是感謝他派張佩綸、李經方到山海關去遊說提督鄭才盛,確實是幫了穿越者一個大忙;而另一方面,秦錚在武昌己經表過態,擊敗俄軍之後,將支持張之洞、李鴻章入主內閣,而穿越者要求割據山東做爲交換,張之洞基本是認同了這個交易,現在就看李鴻章的態度。

聽秦錚說完之後,李鴻章也不禁大爲意外,但同時也頗有些心動,儘管自己被稱爲李中堂,但實際上李鴻章一天軍機處都沒有進過,當然和張之洞一直都想進軍機不同,在甲午戰爭之前,李鴻章一直都擔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對進不進軍機到並不怎麼感興趣,畢竟當時的李鴻章所掌握的權勢甚致過了軍機大臣,而且做爲地方大員,李鴻章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朝廷的種種限制,能夠有一定的空間展開拳腳,幹一番事業。

但現在的李鴻章可不是甲午戰爭之前的李鴻章,所有實質性權力的官職全部都免去,雖然爲了與各國議和,清廷又恢復了李鴻章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職務,並且還出任全權議和大臣,同時還有一條:朝廷不爲搖制。但李鴻章心裡十分清楚,現在這些職位不過都是虛銜,清廷連北京都丟了,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還有什麼用,說實話還不如李鴻章現任的兩廣總督值錢。而真正有實質權力的就是全權議和大臣,但這決不是一個光彩的職位。

不過李鴻章還是接受了清廷的任命,並且從廣州北上,抵達上海,如果不是因爲穿越者的到來,李鴻章現在應該是在北京和八國聯軍盡力討價還價,爭取少賠點銀子。原因除了李鴻章希望盡力挽救清廷的命運之外,還有就是權力。儘管李鴻章今年已經78歲了,但對權力的渴救和3o年並沒有什麼變化。出任全權議和大臣,而且朝廷不爲搖制,就意味着在議和的這段時間裡,李鴻章有權指揮一切,甚致包括朝廷在內。因此在從廣州出以前,李鴻章就以全權議和大臣的名義向朝廷下達命令,要求朝廷甚致是慈禧太后公開做出檢討,向洋人承認錯誤,並且開列應懲辦的朝廷大員的名單等等。

只是穿越者的到來,打斷了李鴻章重掌權力的時間,而李鴻章努力的和穿越者拉上關係,也確實存了借與穿越者的關係,重新回到權力的顛峰。因此秦錚提出以進入軍機處爲交換條件,不僅是對張之洞,對李鴻章同樣也有不小的吸引力。

當然對於清廷的結局,李鴻章遠比張之洞看得更爲透轍,知道清廷己是病入膏慌,肯定是好不了的,而突然崛起的海外華人,是最有實力取代清廷的勢力,因此李鴻章才和海外華人盡力結好,並讓張佩綸、李經方幫助海外華人,也有爲自已的後人找一條後路。

不過李鴻章又認爲,這個過程決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畢竟像中國這樣一個疆土廣闊而又情況複雜的國家,要想變天是一個長期過程,何況海外華人初回中華,根基不穩,這個時間就需要更長,按李鴻章的估計,大約需要2o年左右的時間,而自己己是78歲的老人,還有幾年活頭,只要是自己活着的時候,清廷還不滅亡就行了。而自己死了,也就不管身後的事了。雖然李鴻章沒有聽說過路易十六那句名言,但道理是一樣的。

於是李鴻章很快也和秦錚達成了協議,答應了這個利益交換,同時也表示會盡力幫助海外華人協調與英國人之間的關係,讓海外華人從武昌購買的武器彈藥順利的運出上海。

得到了李鴻章的承諾之後,秦錚和李三傑馬上又趕到英國領事館去拜訪英國領事霍必瀾,再次和英國進行確認雙方目前的合作關係。

這時霍必瀾己經得到了國內的授權,現在應全力幫助海外華人來對抗俄國。原來英國國內討論之後認爲,海外華人與俄國的這場戰爭,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對英國有利,如果俄國獲勝,那麼海外華人就必然會失去向英國叫價的權力,那時英國就可以藉機向海外華人施壓,獲取更大的利益,甚致可以重新要回威海衛,並且整合日本和海外華人的力量,共同對抗俄國。而如果海外華人擊敗俄軍,那時俄國的威脅必然大爲減弱,但海外華人的實力也會大損,英國可以利用日本,來牽制海外華人,同樣也可以逼海外華人就範。因此最後的勝利者,都必將是英國。

在這一戰略目標下,英國現在自然不會對穿越者設置障礙,因此霍必瀾十分友好的接持了秦錚和李三傑,並且向他們承諾,英國將全力支持海外華人抵抗俄軍,對海外華人的運輸船隊也會完全放行。

得到了霍必瀾的確認之後,秦錚這才稍稍有些放心,然後又拜訪了日本、德國、法國、美國領事館,一方面是表示穿越者的態度,另一方面也是爲在擊敗俄軍之後,再與各國進行談判佈局。

等回到上海辦事處的時候,己是下午5點鐘左右,秦錚和李三傑纔開始討論上海方面的工作。其實在這段時間裡,李三傑確實是做了認真的考慮,並且針對這段時間以來,自己對上海的瞭解,認爲統戰工作,不應該僅僅只限於年輕學生,也可以包括上海的商人、手工業者、開明的仕紳、甚致是清廷的官員等等,總之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當然在目前還是以年輕學生爲主。

而這樣一來,就需要多個部門合作工作,應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這些工作,只靠上海辦事處的幾個人是辦不好的,因此李三傑建議,穿越集團應該專門成立一個統戰工作小組,由外事部、***、教育部等聯合組建,並且直接受行政部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做好統戰工作。

第五十五章 艦隊匯合(三)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七百章 求和(七)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二零四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十)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四二一章 停戰期(二)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二四五章 天誅(二)第一零四章 攔截(下)第三六三章 媒體(一)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四九七章 發展大計(下)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戰(十)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三一九章 騎軍(三)第二五零章 創業(三)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一六零章 對日談判(五)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六章 無畏號戰列艦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三八九章 對馬海戰(十五)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六六章 根據地(八)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三一一章 二進膠州(四)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六三一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三)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二二七章 後續影響(二)第四十章 火炮陣地第五五一章 接受談判(三)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五六零章 夜襲(一)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一五一章 徳國之行(八)第五二四章 反圍剿(四)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一零九章 造艦(四)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二四三章 第一家族(二)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五十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一)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