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 武昌之行(二)

在天津的時候,張佩綸也告訴過秦錚,自己有個舊部叫榮俊業,在張之洞手下當文案,自己給他寫了信,拜託他盡力周旋此事。因此聽說是榮俊業來接船,秦錚派人將他請到艇上來述話。

見到秦錚,榮俊業也十分恭敬,執下屬之禮,一來是有張佩綸的信;二來自從上海談判之後,秦錚己經確定了相當的名氣,而更爲重要的是,在秦錚的背後,還有海外華人這個勢力龐大的集團,就是張之洞見了秦錚,也要客客氣氣,何況是榮俊業這個幕僚。

不過秦錚到是沒有架子,讓榮俊業先坐下,道:“我在來武昌之前,曾聽張幼樵說起過先生,只說在武昌有事,可以找先生相助,沒想到剛到武昌,還未見到香帥,到是先見到先生。”

榮俊業趕忙欠身道:“秦政委太客氣了,張幼樵是在下的舊主,在下也收到了幼樵的信,對貴衆也素來敬仰,今日能夠得見政委,實在是三生有性。”

秦錚這才道:“我這次來武昌拜會張香帥,一來是久慕香帥之名,此次借良機一見;二來也是希望能向香帥購買一些槍支彈藥,以拒俄軍,只是不知道香帥是什麼態度。”

張之洞字香濤,直隸南皮人,同僚的大臣一般在私下稱他爲張南皮,不過下屬晚輩後進等人,則通常尊稱他爲香帥,不過在穿越者的觀念裡,香帥一般是指某個武俠小說中的角色,到是頗有些彆扭。

榮俊業笑道:“秦政委,在下不過是一介文案,又怎能知道香帥的心意,不過依在下的一點拙見,香帥到是有可能會向貴衆出售一些武器。”

秦錚道:“何以見得呢?榮先生能不能詳細說說。”

榮俊業笑道:“貴衆原爲華夏後裔,此番不忘故土,迴歸中華,仍爲忠義;而且又能抗擊強敵,揚我華夏之威,奮我中國之志,仍爲智勇,如此忠義智勇俱全,香帥對貴衆也是十分敬仰,何況這次貴衆購買武器,是爲了抵抗俄軍,同爲中華一脈,香帥雖因職責所陷,不能親臨前線,但在後方支助貴衆作戰,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這樣一筆大生意上門,香帥自是求之不得,誰會把財神爺向外推呢?”

話不用多說,只要有幾句關建的就夠了,榮俊業前面的那些其實都是套話,只有最後一句纔是關建,看樣子張之洞是缺錢了,而這次自己向張之洞購買武器,到是磕睡遇到枕頭。

秦錚知道,公平的說,張之洞對中國近代工業展的供獻是相當大的,他創辦的漢陽鐵廠,是中國第一家,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遠過日本的八幡鋼鐵廠,在舊時空的辛亥革命前,漢陽鐵廠己有鍊鐵爐3座,鍊鋼爐6座,約年產生鐵8萬噸,鋼近4萬噸,鋼軌2萬餘噸。這個產量記錄,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前,均未能被打破。而做爲漢陽鐵廠配套的漢陽兵工廠,則一直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近代,現代前期歷史,其1896年開始生產的漢陽造88式步槍,一直到1944年才停產,總產量約在1o8萬支以上,是抗戰時期中**隊用量最大的槍支型號。因此儘管張之洞的官職、權勢、功績、歷史地位、影響力都不及同時代的李鴻章,但在開創中國近代重工業這一塊,卻要遠勝過李鴻章的,雖然李鴻章也創辦了不少近代企業,但在重工業方面卻毫無建樹。因此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也就成爲張之洞最大的政績和政治資本。

不過由於張之洞本人眼高手低、虛華浮誇,豪放有餘,踏實不足,而且崇尚虛名,好大喜功,其創辦的漢陽鋼鐵廠、槍炮廠、織造廠均因管理不力而貪污盛行,連年虧空,最終張不得不將自己曾引以爲榮的漢陽鐵廠,交給了李的門下盛宣懷經營,最終甚致淪落到靠賣鐵礦石維持,到是兵工廠因爲有朝廷軍隊的訂單,才得以免力維持。

現在漢陽鐵廠雖然還沒有淪落到難以爲繼的地方,但由於耗資巨大,產能不足,產品質量也不佳,己有數年入不敷出,因此張之洞在創辦漢陽鐵廠的同時,又創辦了湖北織布局,而且還吸納了相當的民間資本,一方面是展民族工業,與洋商競爭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用湖北織布局的收入,來補貼漢陽鐵廠的生產。這麼看來,自己向張之洞購買武器,其實是張之洞正需要的創收。

其實秦錚還不知道,現在張之洞面臨着十分嚴重的資金缺口,雖然由於東南互保的形成,使中國南方受到庚子國變的衝擊較小,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受到影響,畢竟北方一直以來都是南方商品的一個重要市場,北方一亂,南方的商品也就失去了相當一部份市場,自然是大受影響的。

先是湖北織布局的銷售量大減,而且朝廷動盪,兵工廠生產的武器也沒有訂單,收入自然大減。更是讓張之洞雪上加霜的是,清廷逃到西安之後,張之洞還送去了3ooo支漢陽造88式步槍,保衛朝廷,不僅沒收分紋,連運費都是張之洞自己貼的。而且和李鴻章身家萬貫不同,張之洞爲官清廉,家無餘財,自然拿不出錢來補貼漢陽鐵廠的生產,如果再沒有收入來源,漢陽鐵廠最多隻能維持2個月就要停產了,因此張之洞已經開始和日本商人商談出售鐵礦石的交易,以維持漢陽鐵廠的生產。而現在穿越者向張之洞購買武器,實際是對張之洞雪中送碳,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榮俊業才認爲這次穿越者和張之洞的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過這些話都不好直說,只能點到爲止。

秦錚到也沒有在這個話題上糾結,又問道:“不過出售武器的關係重大,香帥爲國之重臣,不知在朝廷那邊,香帥又怎麼交待過去。”

榮俊業呵呵笑道:“朝廷那邊,香帥自有應對之法,這一點請秦政委可以儘管放心,其實如香帥這樣的封疆大吏,朝廷縱然是知道了,也會睜一眼閉一眼,何況貴衆購買武器,是爲了抵禦俄軍,歸根到底還是爲了朝廷的利益,因此朝廷決不會追究。”

其實榮俊業說的這些道理,秦錚都清楚,這是晚清時代,由其是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後,中國政局生的最大變化,一個是地方勢力的崛起,中央勢力的衰弱;一個是漢族官僚集團的崛起,滿族官僚集團的衰弱,而這兩個變化又是相輔相成的,那就是漢族官僚集團在地方上崛起,布且巳經有了和中央的滿族官僚集團叫板的實力。

而這一變化又在庚子國變時達到了頂峰。“東南互保”的形成,就是一個最有典型的例子,當清廷中央朝廷向八國聯軍宣戰的時候,而東南的地方大員們卻和八國聯軍達成了和平協議,當起吃瓜羣衆來坐視朝廷和八國聯軍火拼,在舊時空裡,庚孑國變結束之後,清廷還不得不對參與東南互保的地方大員給予嘉獎,認可了東南互保的正確性,這也被視爲漢族官僚集團的地方勢力己全面崛起,可以無視中央的權威,爲後來的辛亥革命成功,設下了伏筆。而在這個時代,無論庚子國變以怎樣的方式、結果結束,但清廷中央的滿族官僚集團衰弱,也己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之下,張之洞作爲地方派屈一指的大員代表,又是東南互保的起、促成者之一,確實有資格不甩淸廷的臉色,可以說只要張之洞不公開的舉旗造反,無論幹出怎麼出格的事情,清廷基本也不會動他,何況現在穿越集團也成爲中華大地上一股不可乎視的強大勢力,而且也可以劃歸到地方勢力的一方去,因此如果張之洞和穿越集團搭成了合作協議,那麼面對這兩大地方勢力,清廷也只能裝不知道。

既然清廷也不成爲張之洞向穿越者出售武器的障礙,而且張之洞也需要有新的收入來源,那麼剩下的自然就是穿越者和張之洞之間的利益交換了,秦錚對此還是有一些信心的,畢竟張之洞是一個歷史著名人物,而自己做爲後來者,對他有相當的瞭解,知道張之洞真正需要什麼?因此秦錚道:“榮先生,和先生這一番交談,也讓我長了不少見識,也希望這次先生能夠從中多做周旋,促成我們與香帥合作,與國與己,都有好處。”

榮俊業道:“秦政委太過獎了,在下自當盡力而爲,時候己不早了,香帥還在總督衙門等候,並且準備好了宴席,爲秦政委接風洗塵,因此我們還是儘快上岸,去面見香帥,若是讓香帥等着急了,只恐怕怪罪在下。”

秦錚點了點頭,笑道:“好吧,也耽誤了先生不少時間,上岸吧。”

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五十八章 殲滅(三)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四四九章 外交斡旋(六)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七一一章 腰帶計劃(下)第五八二章 青島密約(二)第一七七章 南下上海(七)第一七六章 南洋鉅富(三)第五六六章 預備會議(一)第三十六章 換裝(下)第五三四章 土地政策(二)第三六三章 媒體(一)第三零二章 制定計劃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三四三章 軍事計劃(下)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二六七章 根據地(九)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三十二章 襲擊(下)第六九二章 再度出擊(三)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四零三章 全面開戰(十二)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四九五章 襲取海參崴(四)第六零五章 西安之行(五)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九章 村民第六五八章 遠東遠征軍(五)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六七零章 大獲全勝(一)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五十二章 上海新區(五)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四三二章 進攻北京(十一)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一七八章 南洋鉅富(五)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二八八章 年終會議(四)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一一八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四)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六二三章 登陸日本(五)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一九四章 巴達維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