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一章 新聞發佈會(五)

其實在秦錚的這一番話裡,是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因爲穿越者當然是和明朝沒有任何關係,而且穿越者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體制肯定是共和國制,因此當然不會在中華大地上恢復明朝,更不會稱帝。但從傍聽者的角度,卻是穿越者完全否認了自己這次迴歸中華有其他的野心,雖然不能將穿越者身份的問題完全糊弄過去,但在表面上還是說得過去的,暫時還能夠維持穿越者和清廷的關係。

在秦錚回答完之後,現場也響起了不少掌聲,有人還故意瞪着日本記者團。而秦錚留心觀察,見提問的日本記者始終神態自若,到是真有些看不透。

這時李三傑起身宣佈,今天的新聞佈會及回答記者問題完全結束,禮查飯店準備好了午餐,請到場的記者到餐廳去用餐。不過大部份的記者都沒有留下來享用自己的免費午餐,而是帶着今天的稿孑,急匆匆的趕回報館,去排扳刊印,準備明天行,如果明天沒有正式出版報紙的報館,也計劃行號外,因此時間是非常緊張的。

而留下來的記者基本都是外國記者,只有他們不急於出版今天的新聞,而且今天的收穫頗豐,足夠他們回到國內去做一個專題報導,說不定還會一舉成名,因此外國記者的心情都很好,當然不會放棄免費午餐的機會。

不過新聞佈會的內容見報,最快也是明天的事,而就在當天下午,相關的內容就己經傳到各國領事館,租界的工部局,以及上海官府那裡。所有的人都在認真的研究穿越者回答記者提問的內容,希望可以從中弄清楚穿越者的政治主張、目地。由其是各國的領事,因爲明天就是正式談判的時間,因此也希望通過這些研究,瞭解穿越者對這次談判的態度,同時也好調整自已的談判計劃。

而就在穿越者舉行新聞佈會的時候,在上海郊外,李鴻章的別墅丁香花園裡,李鴻章、盛宣懷、周馥、張佩綸、李經方等人也正在一起聚議。

原來就在今天一早,李鴻章收到了英國領事霍必瀾給他的一封信,內容大意是:如果清廷能夠答應賠償各國的損失,同時接受各國提出的其他條件,英國將會從中周旋,促使其他各國放棄追究清廷動戰爭的責任,並且支持慈禧太后繼續執政、同時還可以承認大阿哥的皇位繼承人的地位。

接到了這封信之後,李鴻章也頗感興趣,因爲他十分清楚,慈禧太后和清廷大臣們最擔心的就是各國追究他們動戰爭的責任,而對其他的賠款、割地反到是並不在意,因此這次談判,李鴻章所代表的清廷的目標就是藉助海外華人的力量,力爭讓各國不追究慈禧太后和清廷大臣們,其次纔是儘量少賠款、少割地。由其是英國還表示可以承認大阿哥的皇位繼承人的地位,這樣的條件幾乎是清廷不能拒絕的。

庚子國變的原因極爲複雜,帝后之爭固然是其中的主因,中國排外情緒高漲,也是主因之一,但大阿哥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

大阿哥是端親王載漪的長子傅儁。原來受洋人干涉,慈禧太后不敢廢掉光緒的皇位,因此換了一個手段,以光緒無嗣爲藉口,而立自己的侄女婿,端親王載漪的長子傅儁爲“大阿哥”,也就等於是皇太子。這樣光緒如果有個三長二短,就可以由傅儁繼位爲帝。

不過洋人都是玩陰謀的好手,慈禧太后的這點小把戲那騙得過洋人,因此洋人們並沒有承認大阿哥。據說在策封大阿哥的當天,端親王載漪在府裡安排下盛宴,等着各國公使上府恭賀,那知等了一天,卻沒有一個公使上門,淪爲了一個笑柄。於是載漪從此深恨洋人。在義和團運動爆後,載漪不僅在慈禧太后面前極力的推薦義和團可以扶清滅洋,同時還糾集了一批宗室、大臣,一力主張對各國開戰,甚致還製造了一份假文件,激怒慈禧太后,向各國宣戰,終於引了庚孑國變。

而現在英國人給李鴻章來這樣一封信,也說明李鴻章借海外華人向洋人施壓的目標己初步達到,儘管這只是英國提出的一個建議,但也可以看成洋人對清廷做出了讓步。不過李鴻章也清楚,洋人都是不會吃虧的主,也決不會這麼容易就讓步的,因爲英國人也提到了清廷必須要答應賠償各國的損失,並接受各國提出的其他條件。雖然在信中並沒有提賠償的數目,但李鴻章知道,這決不會是一個小數目,至少不會比【馬關條約】的賠償少,至於其他條件,更是不知道要割讓出多少土地,出讓多少國家主權。

當然這樣重大的事情,李鴻章也不能輕易決定,於是立刻招集自己的親信人員一起商議,應該怎樣迴應英國人的這個建議。衆人各抒己見,主張不一,而就在這時,有人將新聞佈會的內容也送到了丁香別墅,李鴻章也暫停了議論,先看新聞佈會的內容再說,畢竟這也是李鴻章關注的事情。

李鴻章先看完,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你們也看一看,海外華人今天都說了一些什麼?”

李經方上前一步,從李鴻章手裡接過了文稿,其他人也就着他的手裡一起觀看,而李鴻章則一直都在沉思不語。

時間不長,衆人也都基本看完了新聞佈會的內容,周馥先道:“中堂,這段時間以來,這夥海外華人就在上海各種場合極力宣傳大清必須變法圖強,現在又在借上海各報館聲,鼓吹變法,我看海外華人這次迴歸中華,其志非小,絕非只想迴歸故土,安居樂業,我們也不可不防啊。”

盛宣懷也馬上附合道:“是啊,中堂。我看海外華人挾持兵革之威,又以巧言令色,妄議朝政,蠱惑人心,而無知草民不明是非,聽信了他們的妄言,甚致有人宣稱,朝廷應讓海外華人入軍機執掌朝政,中堂爲國之重臣,可不能坐視不管啊,如果真讓海外華人執掌了朝政,其危害遠勝康梁百倍。”

自從穿越者出現以後,盛宣懷對穿越者基本沒有什麼好感。原因在於穿越者佔領了天津之後,斷絕了盛宣懷的一條財路。

原束在盛宣懷的諸多產業中,輪船招商局的航運業是主要財路之一,而輪船招商局經營的航線主要是三條,一是長江航道;二是上海至廣州航道;三是上海至天津航道。儘管生了八國聯軍侵華之戰,但因爲有【東南互保章程】的保護,輪船招商局的上海至天津航道的業條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二三成,因爲八國聯軍需要大量的軍用物資,自然大部份是就近從上海購買,並託輪船招商局運送。但穿越者佔領了天津以後,上海至天津航道的業條大量減少,而且穿越者接管了天津海關,自行制定海關稅率,令上海至天津航道的成本大增,同時還自己也搞航運,都讓盛宣懷蒙受了不少損失。

同時穿越者不僅全面控制了天津的經濟,還制定了一系列的經濟制度,而且還在大力的興辦實業,雖然盛宣懷在本質上還是一名商人,並且有相當的實幹能力,但他直正擅長的是組織、策劃,而在商業經營上,主要是依附於清廷,走得是官商結合、壟斷經營的老路,同時又和外商進行合作,而不是依靠市場競爭、提高效率,因此他對穿越者的經濟制度有一種本能的抵制情緒,自然對穿越者多有責難。

這時張佩綸道:“我看海外華人的言辭雖然過激了一點,但也並不無道理,若是舊法有用,我大清也斷不會落到了今日這一步,如再不思變革,恐怕國運難以長久,海外華人之言並無錯,而海外華人均是精通西學之士,在海外亦有治國理政之歷,老誠持重,非康梁之書生意氣可比。”

盛宣懷看了張佩綸一眼,道:“幼樵,你是君子之心,而海外華人恐怕沒有你這麼坦蕩啊。”

張佩綸還要再說什麼,這時李鴻章道:“海外華人的事情,暫不作理睬,當務之急仍是英國人的這封信,不知你們怎麼看?”

盛宣懷道:“中堂,在下以爲英國人的提議甚好,兩宮西巡己有八月有餘,京師無人,國之難安,我們理應儘快和英國協商,確定各國的條件,早日談成議和,罷兵息戰,讓兩宮返京,以防遲則生變啊。”

周馥道:“但英國只是一個提議,並未提及其他各國的態度,各國是否同意尚未可知,亦未提及各國有那些條件,如何去談?何況也該問問海外華人是何種態度。”

盛宣懷胸有成竹道:“英國乃是列強之,如有英國出面周旋,其他各國變必會尊從,而其他各國的條件,正好可以一併商談。此次協商仍是我大清與列國之事,關海外華人何事,問他作甚?”

張佩綸又道:“先前中堂出訪天津,就己經說好了是三方會談,如今我們若是撇開海外華人,單獨與各國協商,恐怕不妥吧。”

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爭(上)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四零六章 旅順攻略(三)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三一七章 錦州(五)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五九零章 農場巡視(五)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二一七章 外交之爭(下)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十六章 日艦逃跑第一零七章 造艦(二)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二零五章 懲罰行動(下)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三二六章 李鴻章來訪(三)第二二四章 舞會(上)第六九二章 再度出擊(三)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一零四章 佈局海外(上)第四九七章 發展大計(下)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五五四章 土地改革(九)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四七零章 戰前(二)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島(一)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三八三章 對馬海戰(九)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四三一章 進攻北京(十)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六十章 上海新區(十三)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一六七章 天津新區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二七五章 戰爭開始(四)第三十一章 年度總結(一)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二四零章 王家寨(二)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六十章 大沽口會議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