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

匯山碼頭是上海公共租界的最大碼頭,全部是甴鋼筋混凝土堆砌而成。包括有黃浦碼頭、楊樹浦碼頭、匯山碼頭、華順碼頭等等,因爲這一江段的水深達7米,可以停泊大型客輪,因此是這個時代上海的國際客運碼頭,所有進出上海的國際客輪,都停靠這裡,屬於英國公和祥碼頭公司經營的。大體的地區是舊時空的秦皇島路至公平路一帶黃浦江沿岸地區,全長約8oo餘米。而碼頭沿岸則是一色的歐式風格建築,在舊時空裡到過上海的人,還依稀可以找到一些熟悉的建築。

平安號還沒有靠岸,秦錚己來到船頭,遠遠看去,只見在碼頭上己密密麻麻站滿了人,足有二三千之衆,而且雖然離得很遠,但也能看得出來,絕大部份都是中國人,看來上海方面歡迎自己一行的排場也不小。不過大多數人都被圍擋在外圈,中間留出了一大塊空地,站着十幾個人,大多數都是外國人,也有幾個是中國人,其中一個身材高大、頂帶花翎,正是李鴻章,還有二人是穿越者先期到達上海的劉瀾濤和李紅兵兩人

其實來到碼頭歡迎談判團到來的中國人大部份都是自來的,因爲上海是這個時代中國最的地區,消息靈通,有關於穿越者來歷的種種說法,早己在上海傳開。而穿越者在戰場上取得的一系列勝利,也讓上海的中國人心氣大振,畢竟這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就是一個受氣捱揍的角色,讓中國人在洋人面前也頗爲擡不起頭來,而且由於上海人的視野開闊、觀念現代,對海外華僑並無歧視,因此也將穿越者視爲中華一分,而在心裡就更願意認同穿越者,因此得知海外華人的談判團今天到達上海,都自來到碼頭,一睹海外華人的風釆。

這時秦錚的心裡也頗爲感慨。剛穿越到這個時代的時候,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來到上海。要知道上海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極爲重要的地位,由其是上海租界,在中國租界史上是開闢最早,存在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經濟最繁榮、法律最完善、管理機構最龐大,展最爲充分的租界地區。既是中國近代史上屈辱的見證,但同時也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先驅。

上海租界成立於1845年11月29日,由清政府蘇鬆太兵備道宮慕久與英國駐上海領事巴富爾(georgeba1four)共同簽訂《上海土地章程》,正式設立上海英租界。1848年、1849年,美租界、法租界相繼闢設。

最初英美法等國在租界只有居住權,而租界,領土主權、土地管轄權、司法權和行政權等還歸清政府掌管,但在1853年9月,上海生小刀會起義,攻佔上海縣城,威脅到了租界的安全。英美法等國感到《上海租地章程》的內容已不能適應其需要,於1854年7月正式宣佈經三國公使共同簽署的新土地章程,即《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一般稱作第二次《土地章程》,取得了租界的法外自治權,並於7月11日聯合組建獨立的市政機構上海工部局,這才正式形成後來真正意義上的租界——國中之國。

不過這個第二次《土地章程》完全由英法美三國自行草擬並通過,在租界內實施以後,才移文通知上海道,根本沒有與清政府商議,而清政府也只能默認,從此以後,外國在中國建立的租界全部都有法外自治權。

1862年,法租界退出聯合,自設公董局。1863年9月,英國和美國在上海的租界正式合併,統一由工部局管理,這樣上海租界正式形成了法租界、公共租界並立的局面,而此後來到上海建立租界的其他國家也都全部加入公共租界,因此這樣的格局一直維持到舊時空裡的新中國成立。

現在上海公共租界己經擴展,擴展到總面積335o3畝,東面至周家嘴(今平涼路軍工路轉角處);北面的邊界到達上海、寶山2縣的交界處;西面一直擴展到靜安寺,南鄰法租界。整個租界劃分爲中、北、東、西4個區。大體對應舊時空的北黃浦、靜安以及虹口、楊浦兩區南部的沿江地帶。

那麼在這個時空裡,穿越者什麼時候才能收回中國的所有租界地,徹底結束中國的屈辱呢?肯定不會比舊時空晚的。而就在秦錚想得入神的時候,只聽碼頭上傳來了一陣熱烈的歡呼聲。原來在人羣中不知是誰帶頭歡呼,立刻引了所有人的響應,形成了對穿越者的熱烈歡迎聲音。

而且在人羣中還不時有燈光閃動,原來是架在人羣中的幾臺照相機也開始拍照。這個時代的照相機體形十分龐大,攜帶不便,價格也十分昂貴,一家報館一般只有一二擡,因此隨李鴻章到天津訪問的記者都沒有帶照相機,也沒有對穿越者拍照,而現在是在自己的地頭上,各家報館也將自己的照相機都搬到碼頭,準備拍攝幾張照片。

秦錚見了,也十分配合的揮了揮手,摸仿着影視劇裡國家領導人的形像。而這一來岸上的歡呼聲更爲激烈,久久不息,而照相機的閃光也沒有停止過。

在碼頭上等着歡迎海外華人談判團的各國領事的臉色卻都有些不大好看,他們親自到碼頭來迎接海外華人的談判團,一方面是目前海外華人確實是戰場上的勝利,這一點是各國領事也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對他們派來的談判團也不得不給予尊重;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海外華人對各國派去天津的觀察團十分禮遇,因此這也是大家互敬互重,禮尚往來。

不過令各國領事沒有想到的是,今天會有這麼多人趕到碼頭來歡迎海外華人的談判團,而且出經久不衰的歡呼聲,這可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其實各國領事都敏銳的感覺到,這段時間以來,整個上海租界的氣氛確實生了微妙的變化,租界裡的中國人的心氣明顯和以前不同,和外國人說話時,不再是縮手縮腳,畏尾畏尾,多少有了一點底氣。甚至還有人在租界裡傳言,海外華人這一來,洋人們風光不了幾天了。

雖然各國領事知道,海外華人並沒有進攻上海的意圖,但租界裡的中國人的心氣變化,也不得不引起注意,如果任由這種勢頭展下去,對租界來說可並不是什麼好事。

這時平安號己經靠岸,搭上了舷梯,秦錚帶頭從輪船上下來,李鴻章和劉瀾濤、李紅兵率先迎候上去,李鴻章拱手道:“秦政委一路辛苦了。”

秦錚微微一笑,道:“哪裡,哪裡,有勞中堂大人掛念。”

劉瀾濤、李紅兵也過來和秦錚打招呼,並且告訴秦錚,辦事處用房己經租好了。秦錚也勉勵了兩人幾句。這時李鴻章才向秦錚介紹各國領事。

其實以李鴻章的身份,不用他來作介紹的事情,劉瀾濤、李紅兵來到上海之後,都會見過各國領事,於情於理都應該是由他們兩人向秦錚介紹各國領事,輪不到李鴻章什麼事。不過李鴻章搶過這個差事,當然是自有深意,他是有意在穿越者和各國之間扮演一箇中間人的角色,並顯示自己的存在感。

秦錚到也沒有太在意,在李鴻章的指引下,和各國駐上海領事一一見面。先介紹自然是英國領事霍必闌,這是一個年約五十左右的中年人,身材頗有些褔,但目光閃爍,顯示出十分精明而狡秸的樣子。法國領事白藻泰的年齡要年輕一些,身材也較瘦,頭略長,頗有幾分藝術家的氣質,而美國領事古納則是一個典型的商人樣子,臉上永遠帶着職業性的微笑,雖然明知是假的,但也不讓人覺得討厭。

德國領事克納佩的身材較爲高大,而且神情嚴肅不苛言笑,完全符合嚴瑾、認真的德國人形像,不過和秦錚握手的時候,克納佩的臉上卻露出一絲微笑,還說了一句“希望在這次談判中,我們能和貴方合作愉快”,秦錚立刻就明白,這傢伙己經得到了德國國的指示,只看他會在談判中怎樣幫自己。

日本領事小田切和俄國領事德米特里耶夫則完全是兩個極端,前者身材矮小而削瘦,但偏偏還穿着燕尾禮服,結果屁股後面的兩條燕尾幾乎要拖到地上,而且臉上則帶着討好的笑容,一見人打招呼就下意識的點頭哈腰,似乎形成了條件反射一樣,實在是無法讓人產生好感;而後者的身高几乎一米九,體胖腰寬,滿臉鬍鬚,活像是一頭大狗熊,也不知他是穿錯了禮服,還是其他原因,總之衣服崩得緊緊的,彷彿隨時都會崩裂一樣,而且頭還老是仰着,嘴撇得可以掛油壺,眼睛快長到腦門頂上。

和衆領事們見了面,秦錚也對各國駐上海的領事有了一個直觀的印像,雖然說人不可貌像,但總體來看,各國駐上海領事的素質明顯要比天津的領事高出一個層次,不過這也並不奇怪,畢竟上海要比天津重要得多,各國自然要派更有能力的人來。

第三十章 市長上任(二)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二零六章 正面進攻(四)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一二四章 學校(三)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一八七 封存第二五八章 公審大會(三)第三二零章 騎軍(四)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四六三章 圍殲日軍(七)第三一一章 備戰(五)第一七三章 德國之行(五)第六四四章 日本本土作戰(四)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一一三章 接管天津(五)第三八六章 對馬海戰(十二)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三三六章 工業成就(二)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三九六章 全面開戰(五)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穿越艦隊簡介一052D型驅逐艦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六零二章 西安之行(二)第六四七章 日本本土作戰(七)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三)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四八八章 激烈博弈(二)第三二二章 騎軍(六)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三二九章 李鴻章來訪(六)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二二五章 清廷求和(八)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一二四章 秋收行動(十三)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來訪(十七)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一八四章 護僑行動(六)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