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年終會議(二)

【臨時管理條例】出臺以後,在穿越者當中引起了巨大的反應。不過總體來說,大部份穿越者對【臨時管理條例】還是基本認可的。

雖然臨時執行委員會確實是軍隊和幾個國家幹部自己弄出來的組織,但絕大多數穿越者都是明白人,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倆,真要是把執委的位置讓給自己做,自己也未必能夠做得好。何況這四個月以來,臨時執行委員會的工作確實是綽有成效的,可以說穿越者能夠從上岸、進城、擴大到山東,能夠一步一步的穩步走下來,整個穿越集團並沒有受到重大的起伏波拆,臨時執行委員會確實是功不可沒。而且軍隊也爲此負出了近5o餘人的傷亡代價,因此臨時執行委員會的存在也不是沒有道理。

而且這一次【臨時管理條例】也明確規定了臨時執行委員會的任期是一年,並且還要制定【臨時約法】,這也是十分合理的,畢竟誰都知道,一部法令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因此他們對臨時執行委員會,還有【臨時管理條例】都是抱以支持態度,當然也有一些人懷着估切看看一年以後會出臺一個怎樣的【臨時約法】的態度。

儘管還是有少數人對臨時執行委員會和【臨時管理條例】不滿意,冷嘲熱諷、怪話連天,什麼“軍政府”“獨裁政府”“集權專政”就連“法西斯專政”都喊出來,但也沒有人公開表示自己要脫離元老集團單幹,只能默認接受了【臨時管理條例】。

而年終會議還在繼續的進行,在第二天的會議上,又通過了行政部的機構調整決議。雖然在二次會議上,行政部下一共設立了17個部門,基本含蓋了大部份的行政職能,但還是有一些欠缺,這主要是因爲目前穿越集團還是草創階段,而且臨時執行委員會的成員儘管大多都是國家幹部,但行政級別較低,還欠缺治國理政的經驗。

在舊時空裡,天朝的國務院下設共有25個部門、16個直屬機構、7個辦事機構、13個事業單位及16個部委管理的國家局級單位。現在的穿越集團自然不需要這麼多部門機構,這一次只是對二次會議確定的行政部機構進行調整和補充。

先設立行政部綜合辦室,由徐濟管理,並直接對五常委負責,主管是居有決策性、或者是關係到元老集團戰略展的重大事務,下設四個部門:分別爲企化部,共資部、科學院、統計署。

企化部是負責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元老集團展政策,制定戰略目標計劃,大體職能與舊時空的改委類似,下設有五個辦事機構,分別是:政策研究辦公室、展規劃司、物資儲備局、糧食局、能源局。

共資部全稱爲公共資產管理部,就是負責管理屬於元老集團旗下的資產、企業,功能大體和舊時空的國資委類似,因爲現在元老集團還不能稱爲國家,因此稱爲公共資產。現在屬於元老集團旗下的產業、企業己有十數個,其中規模較大的有五六個,包括屬於天津的開平煤礦、利順徳大飯店、還有己經立項的天津船舶廠;屬於青島的四方機車廠、青島造船廠、青島兵工廠等,當然需要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

科學院也就是原來的技術部,只是名稱生變化,並歸屬在行政部綜合辦室下,職能和人員均沒有改變,就是積累收集整理舊時空的先進科學技術資料,研究這個時代的科學水平能夠達到的新技術,或是在這個時代的科學水平基礎上,提升的可能性,爲元老集團的展提供科學技術支援。

物資儲備局不僅負責儲備保管元老集團所需的各種物資,還包括從舊時空帶來的各種設備、工俱,舊時空的設備、工俱當然是元老集團的重要物資,不過大部份舊時空的設備、工俱,由其是電子產品,在這個時代都缺少代替品和配件,用壞一件就少一件,因此必須統一計劃使用,將這些設備、工俱用到最關建的地方。

糧食局、能源局被單獨列出來,是因爲糧食、能源是關係到國家的生存命脈,必須設立專門的機構管理。

統計署則是付責統計元老集團,也包括與元老集團有關的勢力的各種社會經濟數據,爲執委會制定政策、決策提供依據。

穿越者自來的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當然知道收集詳細數據的重要性,雖然這個時代的信息流通和傳遞度遠遠不及舊時空,但只要用心,還是能夠收集到相當的數據資料,因此設立統計置,專門負責統計各種數據資料。

而其他的部門調整爲:在外事部下設立對外貿易局,專門負責對外採購,或是元老集團旗下的企業生產的商品出口貿易。

目前元老集團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工業、產業鏈條,因此需要從外部進口大量的物資及機器設備,另外等到元老集團展起來之後,又需要對外出口自己的工業產品,以賺取利潤,以現在的情況,將進出口貿易交給各個企業,有些力不從心,畢竟現在元老集團旗下的企業還太弱小,基本沒有什麼競爭力。

而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元老集團都會施行集中程度相當高的計劃經濟,因此專門設立這樣一個部門,一方面對外集中採購,有利於降低採購成本,另一方面統一出口,又可以分攤出口成本,增加競爭力。

在財務部下設立海關司、稅務司、商務司、銀行四個機構。

海關、稅務這兩個機構均己經成立,現在只是正式將這兩個機構歸屬到財務部下。

天津是一個以流通經濟爲主的城市,商業十分達,叧外隨着元老集團的展,肯定會大力展經濟,那麼就少不了商業行爲,自然也就需要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

而銀行實際是一個老生長談的話題,在天津會議上就有人提出過設立銀行,建立屬於穿越集團的金融體系,只不過當時設立銀行的條件並不成熟,而在二次會議時,雖然並沒有提出設立銀行,但已經確定,將來成立銀行時,歸屬在財務部下。現在元老集團己經統制了天津、威海、青島三地,並且打算在山東擴展,而各國基本放棄了武力進攻的打算,因此成立銀行的時機、條件均己成熟,這次乾脆就補上。並責成財政部儘快拿出銀行的方案來。

建設部下設立天津建築總公司。雖然津沽公路己經完工,但天津仍然還有大量的建築工程,而且未來無論是威海衛還是青島,也都存在着大量的基礎工程,因此當然需要專門成立一個建築公司,來專門負責各項工程建設,等元老集團遷移到青島之後,還要再成立青島建築總公司。

在公安部下設立人民武裝部,也就是管理各地的民兵組織。

穿越者在青島打掉了王家寨的地主惡霸,併成立了王家寨村民兵大隊,這是穿越者成立的第一個民兵組織。而這個組織模式,也得到了執委會的認可,畢竟山東地區的社會環境並不好,土匪橫行,而現在穿越者的軍事力量有限,不可能在每個村都有駐軍,那麼組織民兵,平時負責維護本村的治安、秩序,抵禦土匪的進攻,等待軍隊來援,而在戰時也可以將民兵度組織起來,編成正式軍隊,擴充軍隊的實力。因此成立人民武裝部,負責全面管理民兵的組織、訓練工作。

不過由於民兵兼有警察和軍隊的性質,平時其本承擔警察的功能,而到戰時則成爲軍隊,因此到底把人民武裝部歸屬於公安部,還是軍委,也引起了一翻爭議,公安部和軍委都希望將人民武裝部歸屬在自己的旗下。後來決定實行雙頭管理,平時歸屬於公安部管理、調度,但在軍委也設立一個民兵管理辦公室,負責民兵的組織、訓練,而在戰時,則由軍委直接領導,這樣才平息了這番爭議。

當然公安部還提出,成立國民警衛隊或武警,但被否決,理由是現在國民警衛隊或武警的職能完全可以由軍隊代理,何況還有人民武裝部,再成立國民警衛隊或武警屬於機構重複。

最後一個調整的部門是人事部,下面設立了兩個機構,幹部管理處和宗教管理辦公室。

幹部管理處管理的幹部當然不是指元老,而是本土人幹部,現在天津任用的本土人除軍隊之外,大約有兩千餘人,絕大部份都是產業工人,也有少量行政管理人員,雖然無論是在行政部門還是在企業,本土人基本都是從事最底端的工作,但隨着穿越者勢力的擴大,任用的本土人也會越來越多,當然也會從本土人中提拔一批幹部,而且在新農村己經打算在村民中選拔村幹部,自然也需要一個部門來管理。俱體的職能是對本土人幹部進行選拔、培訓、考覈等工作。

而成立宗教管理辦公室,是由公安部提出的。天津是一個天主、基督教較集中的地區,各國在天津建築的教堂共計有二十餘處,分佈從租界到天津老城、農村裡都有,當然大部份教堂還是建在租界裡。穿越者佔領天津以後,對教堂的活動進行了很大的限制,傳教士的特權自然是沒有了,而且還關閉了天津老城和農村的教堂,並徵用了幾座新區內的教堂,如希望學校就是徵用的紫竹林教堂。

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一零二章 攔截(上)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五七零章 預備會議(五)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五十章 佔領大沽口第四二一章 空降作戰(下)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六五一章 撤僑(三)第一四一章 訪問(一)第五七四章 交收東三省條約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開(三)第二七五章 戰爭開始(四)第二十一章 增援部隊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穿越艦隊簡介一053H3導彈護衛艦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一八七章 護僑行動(九)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五十三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四)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五二六章 談判(四)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六八九章 反制(三)第八十四章 造艦競標(一)第三六九章 餘波未平(六)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四九六章 襲取海參崴(五)第三十七章 造艦計劃(一)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三五七章 徳國特使(五)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三三八章 工業成就(四)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五九四章 濟南衆態(四)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五零四章 清廷招撫(一)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三三二章 李鴻章來訪(九)第二八一章 旅順口作戰(一)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二九五章 制海權的歸屬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一九七 日本的算盤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四九九章 各方態度(二)第三三二章 李鴻章來訪(九)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島(一)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五十章 佔領大沽口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二五七章 訪問(上)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三八七章 對馬海戰(十三)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一四三章 北倉之戰(二)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