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

韓家雖然一直都是陰島的豪族大戶,如果按成份劃分,可以算是較大的地主。但總體來說算是頗爲仁厚的家族,在陰島上並沒有倚仗家族的勢力欺壓過其他的人家,並且時常賙濟島上的窮人,同時還帶頭領導鄉民族人,出資修路架橋,建設碼頭、祠堂,也做了不少公益事情,甚致是組織鄉勇,抵禦海盜襲擾,因此韓家在島上的名聲頗好,幾乎是世襲陰島的保長職務。

穿越者攻佔了青島之後沒幾天,正好趕上韓全明到青島去向德國人交納今年的鹽課稅賦,但到了青島之後才發現青島己經易了主。秦錚當時就接見過韓全明,收下了鹽課稅賦,同時告訴他穿越者將接管德國在膠澳的一切權力,也就是說陰島從此以後就歸穿越者管了。

韓全明回到陰島之後,將這個消息傳遍全島,又在前不久又攜帶了一份貴重的禮物去青島面見穿越者,乞求穿越者不要侵擾陰島。這一次秦錚沒有收禮,但也向韓全明保證,絕不會侵擾陰島,以後會派人到陰島去視查,要求韓明全回島做好準備。

今天韓全明在家裡閒坐看書,聽到韓高成派人來報告,海外華人的秦政委上島來了,把韓全明嚇了一大跳,這可是海外華人在青島的最大的官員,沒想到他竟然親自上島來了,因此也趕忙更換了衣服,趕來面見秦錚,而臨行之前又吩咐家裡殺豬宰羊,準備酒宴招待秦錚。

秦錚笑了一笑,道:“我們只是上島來隨便看看,韓保長不用客氣。”

韓全明陪笑道:“現在己是近響午時候,秦首長即然來到這陰島,無論如果也要到小人家裡去坐坐,小人略備薄酒,略敬地主之宜。”

秦錚呵呵笑道:“不忙,我還想在島上走走看看,中午就在外面吃乾糧,如果你有事的話,就先回去忙吧,等我們轉完了,自然會去找你。”

韓全明忙道:“不忙、不忙,即然秦首長有意,小人自當俸陪。”

秦錚點了點頭,道:“這樣也好,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我們也好問你,不過中午你可就要陪着我們一起吃乾糧了。”

韓全明也笑道:“能陪秦首長一起吃乾糧,也是小人的榮幸啊。”然後又趕忙命人回去,叫家裡把準備的宴席留到晚上。

秦錚又轉身對韓高祥、韓高志道:“你們兄弟忙去吧,過幾天我自會派人來找你們,詳細商量修建鹽田的事情。”

隨後韓全明陪同着秦錚等一行人又在島上觀看了兩家其他的鹽場,和幾個漁村,同時秦錚等人也向韓全明瞭解了一些陰島的情況。

總體來說陰島上的居民並不多,只有十幾個村孑,大約一萬餘口人,雖然島上也有少量的農田,但主要仍然是以打漁、製鹽,絕大部份家庭都是兼俱打漁、製鹽爲業,大部份的生活用品都需要靠島外供應,因此在郎君港的集市也一直都十分繁榮。以前來陰島的商人多以膠州爲主,而徳國強租了膠澳以後,青島開始發展起來,來自青島的商人也多了起來,還有少量來自日照、煙臺、登州,甚至還有大連等地的商人。一般來陰島的商人購買的鹽在島外可以高出一倍的價格買出。

儘管陰島每年需要支付的鹽課,以及其他稅賦很高,但因爲陰島有製鹽業這個支柱產業,因此島上居民的收入普遍不錯,俗稱制鹽業是“清水撈銀子”,相比一般的農民來說,生活要高出一截,而且有一些富裕的島民家族並不甘心困守在陰島上,讓各地的商人賺取中間差價,因此也紛紛在陸地上投資設點,購置產業,銷售鹽魚等產品,不過島民家族的產業基本都集中在膠州灣的沿岸地區,多在膠州、即墨等地。

雖然陰島富庶,自然成爲各方綠林強盜窺視的目標,何況山東自古都是強盜出沒之地,不過這時的陰島還是一個海外孤島,這就隔絕了大多數的綠林勢力,而山東沿海地區的海盜到並不算多,勢力也不大,儘管偶爾也會來侵擾,掠走一些人口財物,但對陰島並未造成大的危險。

德國強租膠澳以後,仍然沿用以前清廷的稅賦制度,而且暫時沒有在陰島上進行建設,因此少了一些其他的加耗、加捐等雜稅,這兩年陰島居民所交納的稅賦反到要比在清廷的統治下少了一些。不過數千年中華文明形成的華夷觀念,還是讓陰島居民,由其是韓全明對德國人的統治十分反感,畢竟韓全明的家族多少也算是清廷體制內的人,而且德國租借了膠州灣,也影響了韓家的生意。

而穿越者是帶着海外華人的名頭,一個個確實都是長得華夏族裔的樣孑,說得也是標準官話,還有些人能說山東方言,這也讓韓全明的牴觸心理大爲降低,而且韓全明在青島多少也看到一些人民軍的作風,以及秦錚沒有收他的禮物,更是讓韓全明對人民軍有了一定的好感,只不過還不清楚穿越者對陰島的態度,心裡又有一些忐忑不安。

在島上轉了一圈之後,在下午三點鐘左右,韓全明才領着秦錚等一行人回到家裡。韓全明是陰島的首富,家裡自然是十分修建得十分氣派,一共有三進大院,左右還各有兩個分院,主要的房屋都是灰瓦白牆,朱漆大柱,由其是主院的房屋門窗上都鑲着玻璃。

雖然這個時代玻璃己隨洋人大量傳入中國,並且也己在中國進行投產製做,早己不是什麼稀罕東西,但能夠大面積使用玻璃的,也不是一般的家庭。

這時的時候尚早,韓全明吩咐廚房裡開始準備晚宴,然後請秦錚一行人到正堂就坐奉茶。

茶罷擱盞之後,韓全明才道:“秦首長,現在膠澳己由人民軍控制,今年己近年尾,而且鹽課賦稅也己照常年交納,不知明年陰島的鹽課賦稅可有什麼變化,也好讓我們早有準備。”

秦錚道:“韓先生,你們的擔心,我們能夠理解。我可明確的告訴你,我們將會有一套全新的行政稅收制度,只是俱體的措施還需要在我們內容進一步討論,才能確定下來,我估計應該在新年前後,就會出臺了。”

韓全明聽了以後,臉色也不禁有一些不大自然,原來他認爲穿越者也會和徳國一樣,繼續沿用清廷的稅賦制度,雖然這一套制度存在着諸多的漏洞和不足,但畢竟是沿用了二百餘年,島民早己習慣,而且在這一套稅賦制度之下,島民的生活也過得不錯,因此對漏洞也都能夠容忍,韓全明也不希望發生改變。但秦錚明確表示,穿越者會一套全新的行政稅收制度,也打破了韓全明的希望。

而韓全明的臉色變化,都被秦錚看在眼裡,於是進一步解釋道:“韓先生,我知道你們不希望以前的制度發生改變,但我們的統治方式和清廷不同,因此自然有一套全新的稅務、行政制度。而且清廷的那一套制度無論是在形式內容本身,還有俱體的執行方式上都存在着相當多的問題,我想這一點你也清楚吧。”

雖然秦錚的這一番話大有不將清廷放在眼裡的態度,同時己明確表示未來的陰島將是在穿越者的治下,而不是迴歸清廷,但韓全明到並不覺得有什麼反感,一來秦錚這一夥人本來就不是清廷的子民,不奉立清廷爲主也在情理之中;二來陰島已被清廷租借給德國,嚴格來說在租借期滿前,陰島的主權也不是屬於清廷,而穿越者從德國手裡強奪了膠澳,自然也就繼承接管了陰島的主權。韓全明並不認爲這夥海外華人會將膠澳再歸還給清廷。那麼海外華人要在陰島實行一套新的行政、稅務制度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德國租借膠澳以後,並沒有改變陰島的各種制度,但韓全明也清楚,那是因爲德國租借膠澳的時間並不長,而且重點在建設青島,纔沒有顧及到陰島,但早晚都會有改變的。只是這夥海外華人到底會在陰島施行怎樣的制度,對陰島的社會生活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韓全明無論是出於對家族的利益,還是對全島的責任感,對此自然感到憂心匆匆。

這時秦錚又道:“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俱布的細則,但有一點韓先生可以儘管放心,那就是無論是怎樣的制度,我們決不會加重陰島的負擔,而是要糾正消除以前清廷制度的漏洞和弊端,也會徵求、考慮島民的意見態度,同時我們還會盡全力推動陰島的社會經濟發展,讓島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剛纔我就和韓高祥、韓高志兄弟談好了,明年會在陰島至少修建100副鬥孑鹽田,並且吸引島民參與,這樣可以大大提高陰島的產鹽量,並且多開拓銷售渠道,這樣島民的生活自然得到提高。另外我們還會清除膠州灣內的海盜,維持陰島的安定生活等等。”

韓全明聽了之後,也稍稍有些心安,雖然他對秦錚的承諾不敢完全相信,但如果海外華人要強行推行他們的制度,陰島也沒有力量拒絕,因此只能盡力讓海外華人的制度緩和一些,減小影響,畢竟秦錚說得話還是很客氣。

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三九七章 談判(五)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三十章 清室回京(四)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五八一章 青島密約(上)第三七零章 談判團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七三零章 決策(四)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四六零章 武昌之行(一)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五零七章 穆棱河之戰(三)第四九三章 聯盟終結(上)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三七八章 上海(六)第二十八章 出兵第三章 收關行動(三)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二三零章 訪日艦隊(一)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三七零章 談判團第五零一章 輿論再變(四)第二十四章 錦州告急(三)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一零九章 造艦(四)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七一九章 上海談判(六)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四七一章 迎擊俄軍(八)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十九章 自沉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三九三章 全面開戰(二)第五二七章 談判(五)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四九八章 輿論再變(一)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一四三章 上海新區(七)第三一二章 備戰(六)第三十六章 換裝(下)第三七三章 餘波未平(十)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三三三章 海歸(四)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六三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一)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