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

雖然決定和華東**全面爲敵,但哲布尊丹巴八世和其他蒙古高層也都清楚,以蒙古的實力跟本不可能是華東**的對手,因此想要對抗華東**,還是要向俄國求助。儘管俄國剛剛敗給了華東**,被打得割地賠款,但對蒙古來說畢競是多年的積威,依然認爲俄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敗給華東**不過是勝敗仍兵家常事而已,相信俄國必會有辦法對付華東**,也更不會坐視蒙古不管的。

而收到蒙古的救援請求後,俄國**大喜過望,因爲在遠東戰爭之後,俄國失去了烏蘇里江流域和阿穆爾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出海口全部喪失,雖然現在俄國在遠東還有外興安嶺及勘察加地區,但遠東的戰略要地幾乎盡被華東**佔去,剩下的這些地方恐怕是都難以保全,因此現在俄國急需要在遠東地區找到新的等碼,平衡華東**因遠東戰爭的勝利而形成的戰略優勢。

要改變戰略劣勢,要麼是通過武力或削弱敵方的實力,或佔據戰略要地;要麼乾脆放棄一部份處於劣勢的地區,收回力量待時機,再不就是引入外援,加強自己的實力或牽制對方。但現在俄國根本無力在遠東在和華東**直接對抗,因此武力是不可能的選項,而放棄遠東地區,任何人都負不起這個歷史責任,結果就是隻能引入外援。只是外援也不好找,英法離得太遠,而且恐怕也不會支持俄國在遠東地區繼續發力,日本也同樣被華東**打得元氣大傷,現在己在設法和華東**改善關係,也不能指望,結果找來找去,只有蒙古可以幫得上忙。

雖然蒙古本身的實力並不算強,但也是有勝於無,總比沒有強,而且蒙古的地域廣闊,戰略、戰術迴旋的空間極大,而蒙古軍隊以騎兵爲主,機動性強,因此只要是運用得當,又有俄國在背後支持,是完全可以和華東**周旋一番,從而扭轉俄國在遠東地區的戰略被動局面。

當然在俄國國內也有不少人反對支持蒙古,認爲現在俄國還沒有準備好在遠東地區和華東**全面對抗,因此支持蒙古和華東**對抗,只會惡化與華東**的關係,導致俄國在遠東地區失去更多。但這種意見被俄國忽視了。

於是俄國立刻給了蒙古積極的迴應,一方面主動曾送給蒙古3000支步槍,表示俄國對蒙古的支持,同時又決定派遣教官幫助蒙古訓練軍隊,制定作戰計劃等等,而蒙古則一口氣向俄國購買了15000支步槍,50門火炮,畢竟只靠俄國送來的那些武器是不夠的,還需要蒙古自己出一點血,當然蒙古高層還是有錢的,而且清廷也1支助了不少資金,因此這筆錢蒙古還出得起的。

而華東**在控制了蒙古東部之後,就向蒙古各也派遣了大量的情報人員,掌握蒙古的信息,因此也立刻向華**進行了報告。

收到消息之後,華東**也立刻展開了討論,認爲原來制定的只對蒙古發動一次有限的進攻,己經難以達到原來預計的目地,因爲在蒙古打算和華東**全面爲敵,而且又有俄國在背後支持的情況下,這樣的打擊不足以給蒙古高層造成足夠的威攝力,也許可以暫時讓蒙古高層有所收斂,但當華東**發動對清廷的進攻時,蒙古很可能會有大行動,那時就必然會牽制華東**的精力與資源,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擴大這次的進攻規模,最好是以庫倫爲目標,一舉徹底解決蒙古的潛在威脅。

但這個建議也遭到了許多反對的意見,因爲戰爭規模的擴大,意味着投入更多,這也有違在遠東戰爭結束之後,華東**制定的在進攻清廷之前,控制戰爭規模,投入在一個軍之內,不影響經濟運行的決議。

蒙古的實力雖然不強,但地幅廣闊,而且蒙古騎軍的機動性強,取得一、二次勝仗不難,但要想完全控制蒙古,至少要出動二個軍才行,另外還要防止俄國趁機進攻,則還需要再投入兩個軍駐守中俄邊境,東北軍區的4個軍都要調動起來,那麼所需要的物資也必然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雖然現在華東**的社會生活都己經全部恢復了,而且還有賠款的專項資金,但戰爭一起也勢必會影響到華東**的經濟運行,甚至會影響進攻清廷的戰爭,因此現在並不是對蒙古用兵的最好時機,不如暫時以防守爲主,以華東**的實力,守住現有的蒙古地區基本沒有什麼問題。其他地方隨蒙古和俄國怎麼去鬧好了,就算是蒙古真的在俄國的支持下,宣告獨立,等華東**統一全國之後,也還可以再奪回來。

而行政院討論之後,認爲俄國直接出兵的可能並不大,畢竟現在俄國的元氣還沒有恢復,而且各種社會矛盾也只是暫時緩和,但並未消除,實際俄國也打不起這一仗,因此只要華東**在邊境上做好防範的準備,是完全可以嚇阻住俄國的軍事冒險行動,而只是在邊界防範,消耗的資源並不大,華東**是可以接受的。當然如果俄國執意要再打一仗,華東**也就不能顧及控制戰爭的決意,只能奉陪到底。

但在俄國不參戰的情況下,華東**還是應該控制戰爭規模,因此行政院要求軍委擬定一個計劃,只能動用1個軍的兵力,達到一舉徹底解決蒙古的潛在威脅的目地,如果做得到,那麼行政院則批准打這一戰,如果做不到,則暫時隱忍。

於是軍委的總參謀部立刻展開了研究,而在查閱相關資料時,找到了東北軍區第8野戰軍,第19師師長歐陽隆興就提出的一個計劃,即以赤峰爲基地,進攻庫倫,可以動1個師加部份輔助軍隊的兵力爲正面進攻部隊,負責吸引庫倫方面的注意力,牽制蒙古軍隊的主力,另派少量精銳軍隊,以騎軍爲主,突擊庫倫,力爭一舉俘虜或擊斃蒙古高層,並迫使一部份蒙古高層投降,然後以庫倫的名議發號司令,控制整個蒙古地區。就算是讓一部份蒙古高層跑掉,到其他地方去另起爐竈,但失去了庫倫之後,蒙古高層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根基,也翻不起多大浪來。

這樣一來,就算華東**在短時間內無法全面控制整個蒙古地區,但卻可以解除蒙古的威脅,並逐步在蒙古進行社會改革,充份解放廣大的蒙古牧民,最終達到控制整個蒙古地區的目標。

這個計劃有很強的可施性,因此總參謀部決定以這個計劃爲基礎,進行修改,並將運用上華東**最新的軍工技術突破——坦克戰車。

在遠戰爭之前,華東**就在高劉汽車公司裡,成立專項工作組,着手進行裝甲車輛的研發工作,在遠東戰爭期間,儘管華東**一度進行社會全面配濟制,但裝甲車輛的研發工作卻沒有耽誤,並且一共製造出18輛樣車,經過了多次的測試,改進之後,最終是在1908年5月,終於研製成型了華東**的第一輛主戰坦克,在當年9月,通過了軍委的測試,被命名爲ztz08式輕型主戰坦克,簡稱08式坦克,並一次性定購了200輛,計劃組建一個坦克團。

08式坦克的全長4.85米,寬2.25米,高2.45米,尺寸比一輛11座的麪包車的長度略短一點,但高寬都要大一些;全重爲16.5噸,乘員4人,分別是車長,駕駛員,炮手,機槍手;動力爲一臺12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大時速30公里,最大行程285公里。

裝甲均採用均質鋼板,厚度爲,炮塔60毫米,正面50毫米,側面35毫米,背後25毫米,正面裝甲可以在150米外抵禦50毫米口徑以下的所有火炮,400米外抵禦60毫米口徑火炮,700米外抵禦75毫米口徑火炮。當然這是在這個時代,各國的中小口徑火炮普遍都沒有裝備破甲彈頭的情況下。

裝備的武器是一門60毫米18倍徑距主炮,備彈50發,一挺12.7毫米車頂機槍,備彈800發,分兩個彈藥箱,一挺7.62毫米車前機槍,備彈1500發,分三個彈藥箱。

華東**研發第一型坦克定位爲輕型坦克,主要是由於這個時代的發動機技術不足,只能選擇製造輕型坦克,但從總體來看,08式坦克的參數放在2戰時期的輕型坦克中,除了因發動機技術不足,使速度慢一些之外,其他如裝甲、武器均是相當可觀的,比日本的小豆丁要強得多,和美國的m3斯圖亞特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上。而且考慮到這是目前全世界僅有的一型主戰坦克,基本是沒有對手,因此輕型坦克,對華東**本說,是完全足夠了。

而和一戰時期,英國製造的馬克ⅰ型坦克相比,雖然在噸位上差了許多,但火力大體相仿,防禦卻要遠勝,畢竟馬克ⅰ型坦克的防禦僅僅只是一層6毫米的鋼板,而在車體結構,靈活性,可持續作戰能力等方面,08式坦克則均要完勝,畢竟華東**是有足夠的設計經驗。

第一零九章 造艦(四)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三一七章 錦州(五)第五十六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七)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二四八章 創業(一)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七章 移交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五四三章 軍委完善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二一七章 爪哇之戰(七)第三十九章 火力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一三七章 上海新區(一)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三十一章 市長上任(三)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三一八章 騎軍(二)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戰(二)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一百章 天津租界(七)第三二一章 騎軍(五)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一二八章 電報(下)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二八四章 會談(下第二九六章 脅迫(一)第四二零章 停戰期(一)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二一三章 奇襲庫倫(七)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五三五章 土地政策(三)第六九八章 求和(五)第七一七章 上海談判(四)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二九二章 漁人行動(四)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二三二章 各方反應(六)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二十九章 清室回京(三)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五七零章 預備會議(五)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