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

當然奧斯曼帝國也明白,國家之間沒有道義可言,華東**也未必就能給奧斯曼帝國帶來什麼幫助,但這總是多了一條路?

對奧斯曼帝國的主動拉隴,李三傑也十分積極的迴應,表示華東**也願意和奧斯曼帝國建交,並且向奧斯曼帝國詳細介紹了華東**來的來歷,以及登陸中國之後的發展經歷。

其實奧斯曼帝國是在遠東戰爭之後纔開始關注華東**的,不過關於華東**的所有資料,基本都是從歐洲國家獲取,這裡面既有官方渠道,也有民間流傳的小道消息,因此也是魚龍混雜,參差不齊,再加上奧斯曼帝國有些人自己揣摩,而現在李三傑向奧斯曼帝國詳細而系統的介紹華東**的來歷、發展經歷,取得的成就、制度等等,這才使奧斯曼帝國對華東**有了一個全面而詳細的瞭解。

當然華東**這種傳奇般的經歷,也引起了許多土耳其人的興趣,因此也向李三傑提出了許多問題,而李三傑也都一一認真的進行了解答。

不過有一個年輕軍官向李三傑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華東**在統一了中國之後,會採取什麼樣的國家制度,是沿用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還是仿照歐洲國家的制度。

這個問題讓李三傑有些意外,不過他還是十分認真的回覆,在統一了中國之後,華東**肯定不用沿用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因爲這60餘年的經歷己經證明,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己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能讓中國走向富強,只會阻礙中國的發展,必須被遺棄。但也不會仿照歐洲國家的制度,這是由於東西方的文化、傳統、歷史、國情等情況都不同,但會吸收歐洲國家制度中的優秀部份,然後再根據中國的國情、文化、傳統、歷史等各方面因素,制定華東**的國家制度,總之現在華東**也在摸索階段,但一定能夠摸索出一套既適合中國國情,也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的國家制度。

那名軍官聽了之後,也若有所思,隨後又問李三傑,如果有一種很普及廣泛的歷史傳統或習俗,但會阻礙國家的發展進步,那麼國家應該怎麼辦?

李三傑覺得這個問題頗有意思,但還是回答他,如果阻礙國家的發展進步,無論是什麼傳統或習俗,都應該被遺棄,在個必要的時候,甚致可以動用國家力量進行強制。

那名軍官聽了點了點頭,才向李三傑道謝。李三傑覺得這個軍官有些意思,本想問問他的姓名,但提問的人太多,被其他人一打岔,就給忘了。

在李三傑結束訪問時,奧斯曼帝國也承若,會盡快組織使團,訪問華東**,正式協商雙方的建交事宜,而在建交之前,雙方可以通過駐德國的外交人員進行聯絡。

而就在李三傑在奧斯曼帝國訪問的時候,徐濟超也完成了對意大利的訪問,回到德國。剛剛回到公寓,留守人員就向徐濟超報告,英法兩國在昨天,通過兩國駐德國的大使館,終於正式向華東**的訪問團發出了邀請。

這時華東**在德國的訪問己有1個多月的時間了,也對外公平了許多訪問成果,如雙方達成了新的貿易協議,華東**向德國派遣留學生,以及軍事合作,當然軍事合作的細節是不會公佈的。不過英法兩國都在德國有大量的情報人員,當然德國在英法也有情報人員,多少也打聽到一些消息,如德國向華東**購買軍事技術,並請華東**制定海軍發展規劃等等。

一般來說,兩個國家如果進入較深的軍事合作,證明兩國的關係進入一個十分近密的階段,就算還沒有結盟,但離結盟也不太遠了,而且十有八九都會走向同盟的。這個結果也讓英法兩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因爲英法俄三國簽訂協約,在戰略上形成了對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包圍局面,而且三國還在極力的拉隴意大利,企圖徹底堵死了德國和奧匈帝國。

但如果華東**加入同盟國,將打破協約國對同盟國的戰略包圍,一但發生戰爭,華東**可以從東方進攻俄國的遠東地區,牽制俄國的力量,那麼德國和奧匈帝國就可以全力在西線對付英法兩國,而英國的軍事力量主要在海上,因此在陸上主要是靠法國抵抗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進攻;而在海上,華東**的海軍可以直接切斷英國的海上生命線,甚致是進攻英國在亞洲地區的殖民地,削弱英國的戰爭能力。

在這種局面下,意大利有極大的可能倒向同盟國的一方,那麼法國將面臨德奧意三國的軍事壓力,法國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而一但法國戰敗,就算英國可以憑藉強大的海軍力量,保證本土不受侵佔,但也沒有能力影響歐洲大陸的局勢,而且如果德意奧中四國集中海軍力量,也完全可以和英國一戰。

雖然英法兩國可以扶植日本對抗華東**,但日本的體量太小,最多隻能牽制華東**,但根本無力阻止華東**在未來的戰爭中支援同盟國,因此可以說一但華東**加入同盟國,協約國在未來的戰爭中幾乎毫無勝算,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美國拉進協約國來,但這需要向美國讓出多少利益才行。

不過英法兩國畢竟是老牌帝國,無論是經驗、閱歷、見識都不是德日這樣的新人可比,在冷靜下來之後,兩國的精英們也開始認真分柝目前的局面。前面的那一番假設,都是建立在華東**加入同盟國的基礎之上的,但現在華東**並沒有加入同盟國,儘管說兩個國家如果進入較深的軍事合作,十有八九都會走向同盟,但也還是有十之一二的例外不是。

何況從德國的立場來說,當然是希望儘快和華東**締結同盟,但到現在爲止,兩國已經進行了互訪,但還只是夥伴關係,並沒有真正結成同盟,這說明要麼是華東**對締結同盟沒有興趣,要麼是德國開出的條件不能讓華東**滿意,既然是這樣,就說明英法兩國還是有機會的,就算不能將華東**拉隴過來,至少可以穩住華東**,讓華東**在未來的戰爭中保持中立。

於是英法兩國在協商之後,終於決定向華東**的訪問團發出了邀請意向,這即是做出善意的第一步,也是試探華東**的態度,如果華東**接受了邀請,就說明華東**也有意改善和英法兩國的關係,那麼意就還有機會挽回;反之,如果華東**拒絕了邀請,則表示危機真的來臨,英法兩國就必須要早做準備才行。

當然這樣做讓兩國前很失顏面,畢竟英法兩國都在遠東戰爭中被華東**擊敗,被華東**逼得割地賠款,對英法兩國來說都是巨大的恥辱,現在英法兩國還要主動邀請華東**去訪問,顯然是自認落入了下風,而且這次華東**原是訪問德國的,根本就沒有訪問英法兩國的計劃,而英法兩國邀請華東**在訪德之餘來訪問本國,不僅是明顯有求於華東**之意,而且也將自己置於德國之後了。不過相比於國家利益,丟點面子也就算不了什麼了。

而同時英法兩國也做出另一個決定,就是積極的拉隴美國,以防不測,畢競現在兩國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穩住華東**,必須做好兩手準備。儘管拉隴美國,需要向美國讓出大量的利益,但總要比輸掉未來的戰爭要好。

收到了英法兩國的邀請意向,徐濟超也有些意外,沒想到兩國到真的能夠放下身段來邀請自己去訪問,不過這也說明華東**和德國的關係加強,確實給英法二國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不得不放下身段,向華東**釋放出改善關係的善意。不過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國內,於是徐濟超也立刻向國內進行報告。

在一天之後,徐濟超收到了國內的回覆,可以接受英法兩國的邀請,但必須排在荷蘭、比利時兩國之後。這到不是華東**有意慢怠或輕視英法兩國,而且在出訪奧匈帝國之前,華東**就己經接了荷蘭、比利時的訪問邀請,在訪問完意大利之後,徐濟超將出訪荷蘭、比利時,儘管英法二國的國力、地位都要遠大於荷蘭、比利時,但凡事都有個先來後到,總不能讓英法二國插隊吧,這是一個基本的外交原則。別說華東**和英法二國沒有什麼交情,就算是有交情也不能這麼做。

如果英法二國因爲這個就撤回了訪問邀請,那麼說明兩國根本沒有邀請華東**的誠意,或者是還沒有認清局面,因爲現在華東**並不是一定要和英法二國改善關係,而是英法二國急需求改善與華東**的關係,以求穩住華東**。

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三四二章 軍事計劃(上)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六零九章 滿洲里戰役(二)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三七零章 談判團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亂(十)第三六零章 徳國特使(八)第二百章 英國干涉(二)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五七三章 談判(一)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三三九章 李鴻章來訪(十六)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二六一章 反撲(一)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二三七章 訪日艦隊(八)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二零八章 奇襲威海衛(二)第五一二章 清廷招撫(九)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四八七章 激烈博弈(一)第四九二章 歸附(下)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一九二章 訪問英法(三)第一一九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五)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七十八章 陸軍編制(二)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二六八章 進城(四)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四七七章 山海關之戰(六)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三八九章 對馬海戰(十五)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五二零章 叛逃事件(上)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四五二章 外交斡旋(九)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八十六章 安置營(二)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選擇(四)第一五九章 對日談判(四)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