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

即然靠安徽省的力量無法驅逐華東**,那麼就只能尋找幫助。恩銘和幕僚們協商之後,認爲可以救助的對像是湖廣總督趙爾巽和兩江總督端方,趙爾巽手下有湖北新軍,這是清廷僅次於北洋新軍的新式軍隊,因此如果趙爾巽能夠拔調部份湖北新軍來支援安徽省,恩銘的底氣也就要足得多了。兩江總督端方手下雖然沒有新式軍隊,但畢竟是總督,手裡握的資源和權力遠非恩銘可,而且兩江總督的管轄區實際包括了上海地區,可以直接向上海施壓,阻止他們繼續向安徽派人。

另外,如果恩銘能夠得到趙爾巽和端方的支持,也就拉隴了長江流域地區的兩名總督,說不定還可以藉機全面整合整個長江流域地區,聯合起來對抗華東**。於是恩銘立刻給趙爾巽和端方,向兩人請求支援。

其實恩銘的幕僚們都清楚,趙爾巽和端方根本不會給恩銘什麼支持,畢竟在這個時候,和華東**作對,基本就等於是找死,但這也總比讓恩銘直接去和華東**硬碰要強,畢競幕僚和東主是共存體,一榮俱榮,一損皆損,如果恩銘真要和華東**硬碰,自己也是跟着倒黴的,也許在趙爾巽和端方都拒絕了支持恩銘之後,纔會讓恩銘清醒過來。

而實際上恩銘也不是不明白,自己和華東**對着幹,無異於用雞蛋去碰石頭,但朝廷己下令,恩銘也知道華東**是清廷的心腹大患,何況這次又是發生在自己的管轄區內,因此就算是知道自己幹不過華東**,但也要硬着頭皮試一試,就算最終不敵華東**,也算是爲朝廷盡了一份力,而端方也是滿人,不可能沒有同仇敵愾之心,趙爾巽雖然不是滿人,但也是漢軍旗人,自己向他們求助,總也會給幾分面孑。

那知恩銘向趙爾巽和端方分別發出了求援的電報,很快就收到了回覆,趙爾巽毫不客氣的拒絕了恩銘借調湖北新軍的要求,表示調動軍隊需要朝廷下令,同時兩湖總督府也沒有錢充作軍費,需要安徽省支付,只有滿足這兩個條件,才能出動湖北新軍。而端方的回覆就要委婉得多,稱兩江也有華東**的人員,需要動用兩江的人力物力驅趕,因此無力支援安徽,請恩銘見諒。不過語言雖然委婉,但拒絕的態度卻是十分明確的。

這兩份電報也給了恩銘當頭澆了一盆冷水,雖然在心裡將趙爾巽和端方都問候了一番,但也無能爲力,一來趙爾巽和端方的官都比他大;二來湖廣總督的轄區是湖北、湖南,兩江總督的轄區是江蘇、江西,都在安徽的周邊,但就是不管安徽,讓恩銘也沒有辦法。不過恩銘仍然有些不甘心,既然趙爾巽和端方都不幫自已,出兵驅逐華東**的人員己是不可能了,但還有一招,就是在江上攔截華東**的船隻。而且這一次幕僚們也沒有辦法再阻止了。

安徽省沒有多少像樣的軍隊,但卻有一支頗有規模的水師,主力軍艦是5艘木質鐵殼明輪蒸汽船,排水量在200-400噸之間,這幾艘船原來都是協和、太古洋行的商船,後來被安徽巡撫買下,裝上武器,改造成了戰船,另外還有6艘木質蒸汽船,是採取蒸汽風帆兩重動力,也是由商船改造,另外還有10餘艘木帆船,共計有各種船隻25艘,士兵3700餘人,在長江上也算是一支不容小視的水上力量,畢竟長江不是戰場,安慶水師營的主要任務是打擊長江上的水賊水盜,因此這樣一支艦隊當然是足夠了,而且攔截華東**的運輸船,自然是完全能行的,雖然恩銘也知道,華東**有強大的海軍,但海軍的軍艦一般是不會開進內河的。

於是恩銘下令,命安慶水師營提督黃進功率領水師出擊,攔截華東**的運輸船隊,同時還差派自己的心腹親隨恩慶,隨水師一起出擊,實際就是監軍,以防黃進功不用心出力。

接到恩銘的命令之後,黃進功差一點當場就撂挑子不幹了,這不明擺着是要把自己往火坑裡推嗎?自己平日裡可都沒少打點恩銘啊,逢年過節,冰火二敬,每年少說也要送出去4、5千兩銀子,可巡撫大人怎麼還要這麼把自已往死裡整泥,讓自己去攔截華東**的運輸船隊,自已就是有九條命也活不了啊。

不過撂挑子不幹也只是黃進功想想而己,畢竟這水師提督可是一個肥差,雖然不敢管洋人和華東**的船,但其他的船隻都可以攔截,因此攔江設卡,抽水提成,黑白兩道,上下通吃,還可以用官船私運,每年少說也有1、2萬銀子的進帳,真要是撂了挑子,自己這一家老小几十口子喝西北風去。何況現在是當着恩銘的面,真要這麼做了,估計恩銘就會立刻要了自已的命,因此黃進功也只能含糊的領命答應,等出擊之後再見機行事了。

這次出擊,黃進功幾乎將安慶水師營的所有船都帶出去了,共計出動了5艘木質鐵殼明輪蒸汽船,6艘木質蒸汽船,8艘木帆船,共計19艘各式船隻,軍隊2000餘人,因爲黃進功也存了一個心思,希望利用龐大兵力,阻嚇住華東**的運輸船隊,讓他們知難而退,自已也就不用下手,這樣雙方在面子上都過得去,在日後也有一個緩和的餘地。而如果華東**的運輸船隊拒不撤退,那也少不得要打一戰,黃進功久在江面混,知道華東**的運輸船隊每次只有3、4艘護航軍艦,因此黃進功覺得集中安慶水師營的全部兵力,是有望擊敗華東**運輸船隊的護航軍艦。當然局勢真要發展到這一步,黃進功也打算回來之後就立刻辭職不幹,帶着家人跑路。

而恩銘見黃進功幾乎把安慶水師營的全部兵力都帶出去了,也十分滿意,自已總算是對朝廷有個交待了,而恩銘的幕僚們卻都是憂心匆匆,不知道這個局面如何收場。

船隊出擊之後,在江面上巡梭了3日,果然發現了華東**的運輸船隊,而這時黃進功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此下令船隊,在長江上橫向展開,攔截華東**的運輸船隊,同時發出旗語,要求華東**的運輸船隊停航接受檢查,或者返航。從黃進功心裡來說,當然是希望華東**的運輸船隊就此返航,這樣自已也好交待,當然因爲恩慶就在自己身邊監視,還是會裝模作樣的追一陣,然後藉口航速不足,或是機械故障不了了之。反正恩慶也不懂,先前明目張擔打出“停航檢查,或者返航” 的旗號,就是欺恩慶不懂這些套路。

那知華東**的態度遠比黃進功預料中的強硬,不僅發回“要麼離開,要麼開戰” 的強硬回覆,同時也列出陣勢,大有一付決一死戰的樣子,並且主動開火警告。

“轟!”炮彈落到距離黃進功、恩慶的座船200餘米的江水中,激起了一道數米高的水柱。

黃進功的臉色也變得十分難看,因爲這一來雙方巳經沒有緩和的餘地了,恩慶可是就在自己身邊盯着呢?華東**的人怎麼連這點子世故都不懂呢?難道說他們以爲有7艘船就可以橫行長江了嗎?

這時黃進功手下的一名副將的神色也緊張起來,因爲黃進功對他們都交過底,能夠不打,最好是不打,把華東**的運輸船隊嚇退最好,當然誰都不想和華東**爲敵,自然都應聲答應,只是瞞着恩慶一個人。但現在華東**的運輸船隊並沒有按這個劇本演,竟然主動開火,這下可怎麼辦?

黃進功一咬牙,道:“開火!”因爲這個時候他己經沒有選擇了,只能先打了再說。

那副將顯然沒有反應過來,道:“軍門,這……”

黃進功把眼一瞪,因爲恩慶就在身邊,沒法多做解釋,只好厲聲道:“開火!給我打。”

見黃進功的整張臉都挎下來了,那名副將也不敢再多問,只好道了一聲“領命”,然後去向艦首的主炮位置下令。而黃進功偷眼看恩慶,見他雙手扶着舷窗的窗臺,向前看着,臉上也頗有興奮之色,似乎並沒有出自己的貓膩來,因此心裡也稍稍有些安心。

黃進功、恩慶的座船船首安裝了一門88毫米口徑主炮,這也是整個安慶水師戰船最大口徑的主炮,不過這門炮的口徑雖然還算是可觀,但卻是一門老式的退架炮,而且原來本是一門陸軍淘汰了的火炮,被安裝到船上使用,算是廢物利用了,畢競安慶水師平時也就是打打水盜,用不着太好的武器。

“轟”的一聲,黃進功座船的主炮開火,而座船隨即也發生了巨烈的搖晃,恩慶是第一次參加水戰,毫無準備,如果不是黃進功扶了他一把,就會摔倒在甲板上了。

而旗艦開火,安慶水師的其他船隻也都紛紛開火,在江面上打出了成排的水柱,到也頗有幾分聲勢。

見清軍的船隻都開火了,人民軍的護航軍艦自然也都不客氣了,也火力全開,一時江面上炮聲轟鳴,水柱四起,展開激戰。

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十九章 自沉第五五三章 接受談判(五)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八)第四八五章 清廷朝議(下)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二一二章 奇襲庫倫(六)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七十三章 來訪者(一)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四五五章 山海關(一)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四七七章 外交爭鬥(六)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二一三章 奇襲庫倫(七)第六零一章 應對計劃(上)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五七九章 袁世凱來訪(三)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二九五章 開荒(三)第二三四章 作戰計劃(二)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七三二章 決策(六)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六零一章 西安之行(一)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一九六章 訪問英法(七)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第一七九章 南下上海(九)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第二七五章 朝鮮半島危機(下)第四八五章 登陸作戰(七)第三章 制度(二)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二零六章 正面進攻(四)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二三四章 訪日艦隊(五)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六十一章 德國使團(一)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二二四章 清廷求和(七)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五零六章 穆棱河之戰(二)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四十二章 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