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

無論是七里河戰場的陸軍戰鬥,還是大淩河邊的騎軍對決,戰鬥的時間都沒有超過1個小時,即使是在七里河戰場上,加上後面人民軍在各條道路上阻擊匪軍逃竄,也不過是一個上午而己,但清理戰場的時間卻一直沿續到丁下午黃昏時分才結束。

最終統計的戰果是,在七里河戰場,人民軍擊斃匪軍成員1917人,其中包括俄兵112人,日兵135人;俘虜2145人,包括俄兵87人;日兵12人,另外經過俘虜的辯認,確定杜立三及其他三名大匪首的屍體。人民軍陣亡69人,受傷173人。在大淩河戰場上,人民軍擊斃蒙古騎兵1052人,俘虜487人,不過兩名首領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賚卻從戰場上逃離了;而人民軍陣亡54人,受傷121人。另外這一戰共計繳獲步槍1124支,戰馬263匹,馬刀798柄,收穫也頗爲豐厚。

而就在人民軍與匪軍、蒙古騎軍激戰的時候,張作霖率本部的2營、3營向埠新縣發動進攻。這時在埠新縣裡只200餘名匪軍,正在清點收拾杜立三在錦州地區劫掠到財物,準備撤回赤峰去,結果張作霖率軍殺到,匪軍根本就守不住埠新縣,被張作霖攻破,又俘虜了150餘名土匪,而杜立三劫掠到的財物也全都成爲人民軍的戰利品。

杜立三第一次突擊錦州時,連續攻下了3座縣城,因此劫掠到的財物自然是不少,僅白銀就有7萬餘兩,黃金有1000餘兩,糧食10餘噸,另外其他物資、布匹、衣物等,都不計其數。

總體來看,這一仗確實是取得了一場大勝,而且在這一戰之後,基本殲滅了匪軍,並給蒙古騎軍以重創,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再聚集這樣龐大的兵力,因此可以確保錦州的安全。

當然殲滅了匪軍,也並不等於就沒有事了,畢競錦州和蒙古有漫長的接壤線,在目前華東**和蒙古處於敵對關係的情況下,這也是未來錦州安全的最大隱憂。另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埠新縣。因爲按這個時代的行政劃分,埠新縣不屬於錦州府,而是屬於內蒙卓索圖盟地區,這是由於內蒙地區的漢化較深,因此在內蒙的邊緣地區,也形成了一些縣城。

軍政兩方的元老經過協商之後,由指揮部的名議,起草了一份報告,正式向東北管理委員會提出兩個要求:一將埠新縣納入到錦州市的管轄範圍內,同時出兵佔據朝陽縣,作爲錦州市的外圍屏障;二是進攻赤峰,徹底搗毀匪軍的老穴,並在赤峰建立軍事基地。

朝陽縣位於錦州的西北方約80公里的位置,也是屬於內蒙卓索圖盟地區的一個縣,和埠新縣一西一東,形成錦州市地區的外圍屏障,這樣即使再有匪軍聚集,也難以直接威脅到錦州;而赤峰位於錦州西北方約220公里的位置,屬內蒙昭烏達盟地區,人民軍佔據赤峰,不僅是徹底搗毀匪軍的老穴,而且也是在內蒙東部打入了一個支點,爲華東**在蒙古地區擴張,擴大對蒙古地區的影響力,都可以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現在俄國己經全面滲透入蒙古地區,在遠東戰場失利之後,肯定會進一步加強對蒙古地區的控制力,利用蒙古的力量來牽制華東**,甚政是打一場代理人戰爭,因此就算華東**和俄國談判成功,達成了和平協議,但下一步的鬥爭焦點肯定是在蒙古地區;而從舊時空經驗來看,蒙古的分裂勢力現在雖然還沒有成大氣候,但也己俱備了相當大的力量,而華東**要想在這個時代避免蒙古分裂,那麼從現在開始,就必須介入蒙古的事務,將自己的力量、影響力滲透入蒙古地區,對蒙古的分裂勢力形成威攝,並阻止蒙古分裂的繼續擴大。

同時高瑾又以錦州市**的名議,向東北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將這次戰鬥中繳獲的7萬兩白銀拔給錦州市**財政,用於錦州的經濟恢復和發展,因爲這次匪軍的突擊,給錦州地區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因此需要資金進行重建,而且這一筆白銀也是匪軍在錦州地區劫掠到的,理應用於錦州的恢復和發展。並將俘虜的匪軍留在錦州服役,爲錦州的恢復和發展出力,以彌補他們的罪行。

兩份報告申請發出之後,高瑾也沒有閒着,立刻將殲滅匪軍的消息傳遍錦州各地,又分派各縣的縣長趕去上任,並且和指揮部協商之後,決定在每個縣都派駐兩個守備軍連,以維持各縣的安全和縣**的工作;而張作霖只在埠新縣留下一個營駐守,其餘的軍隊也都撤回到錦州來。

高瑾則要求各縣的縣長到任之後,要在一個月內完成三件工作,一是建立起稅收體系,以確保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二是建立警察體系,以確保各縣的日常治安秩序;三是趁着繳匪的餘威,開展土地工作。

畢競高瑾到錦州上任,是想幹出一番大事業來,繳匪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發展錦州地區的經濟,纔是真正的重頭戲,而且錦州地區也具備發展經濟的潛力,首先錦州是關內關外及蒙古地區的關建節點,商品流通很發達,其次是人民軍在錦州駐守其間,也對錦州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在葫蘆島修建了可停靠萬噸貨輪的港口,並修建了通向瀋陽的道路,另外在錦州的庫房裡,還留有約5萬銀元的資金。這筆錢在清廷的府一級地方來說,這是相當充足的資金。

但要大力發展經濟,首先是需要大量資金,沒有錢當然什麼都玩不轉,僅是靠這5萬銀元當然是不夠的,因此高瑾纔打那被繳獲的7萬白銀的主意,7萬白銀可以拆合約10萬銀元,加起來就有15萬銀元,再建立起稅收系統,就可以穩定的確保財政收入來源;其次就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次戰鬥,人民軍共計抓接近3000名俘虜,基本都是年輕的勞動力,而且還不要工錢,這樣的好處高瑾當然是不會放棄的,只要是有錢、有人,高瑾才能夠大展拳腳的發展錦州的經濟。

三天之後,東北管理委員會發來了回覆,首先贊同守住埠新縣,並攻佔朝陽縣,將這兩個地區都併入錦州市管轄,縣長人選和縣**的成立,都由錦州市**決定,然後上報管理委員會。但進攻赤峰的軍事行動暫時緩行,因爲這一戰之後,華東**很可能會和俄國重啓談判,因此在這個時候,也沒有必要節外生枝。

而對高瑾提出的申請,管理委員會不僅全部答應下來,而且還將除了武器之外的全部戰利品,包括100匹馬,全部都移交給錦州市**,以支持錦州的恢復與發展。

本來高瑾就是華東**重點陪養的年輕官員,而且這次到錦州上任,立刻就繳匪成功,儘管仗是軍隊打的,但高瑾作爲錦州市**的最高領導者,也同樣是功不可沒的,畢競繳匪成功,是軍政雙方精成合作的成果,因此對高瑾提出的要求,自然是全盤答應下來,而且高瑾提的這些要求也並不過份,都是合理要求,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收到了管理委員會的回覆,高瑾也十分高興,她對錦州的發展早就有一全套計劃,只是需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現在這個條件達到,高瑾也就可以大展拳腳了。

高瑾計劃的錦州發展,主要有三條:一是道路基建,雖然人民軍在錦州駐紮時,修建了不少道路,但主要是從錦州通向瀋陽的道路,而在錦州內部,還有很大的欠缺,高瑾的計劃是要從各縣都修建一條直通錦州的道路,這樣可以確保錦州地區的內部流通速度。

第二是在錦州地區建成五小工業中的水泥廠和發電廠,只靠錦州自身的力量,是無力建全五小工業的,高瑾經過慎重的考慮,認爲水泥廠和發電廠最符合目前的錦州,首先是這兩個工廠的投資相對偏小,而且水泥廠對基礎建設有重大的作用,由其是現在錦州要大建道路的情況下,水泥廠是有很廣闊的市場前途的;而發電廠是歷史發展的大勢所趨,因此在這個時候,誰能夠搶先一步,就可以在未來的發展中搶佔到先機。

第三是向青島申請開始進行錦沈線的鐵路修建。錦沈線本來是華東**第二個五年計劃中141工程之一,也就是完善中東鐵路的支線建設,錦州是關內關外的重要節點,計劃中的錦沈線的最終端是在山海關,將來可以繼續沿伸到關內,連結關內的鐵路線。

現在錦州地區的安全己經恢復,而且錦州也開始進行道路建設,併成立水泥廠和發電廠,這些條件都有利於錦沈線鐵路的修建,可以和錦沈線鐵路共同發展。而且這樣一個龐大的工程,至少需要3-4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同時需要的人力也必將會超過萬人,因此在鐵路修建期間,將會產生極大的需求,畢竟有大量的生活用品的採購,配套設施的建設,都必然會極大的刺激錦州的地方經濟發展。

錦州市**的其他元老也對這三點計劃十分贊同,如果能夠得以實施,可以大大促進錦州地區的基礎建設、工業化進程及經濟發展。

第二八零章 五人會議(四)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第一六二章 對日談判(七)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六一二章 朝見風波(四)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三八四章 足球比賽(五)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二六六章 根據地(八)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三七四章 上海(二)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三十六章 圈孑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四零二章 談判破裂(三)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七十九章 水災(四)第五八六章 農場巡視(上)第三七三章 上海(一)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一六二章 日本的訪問(五)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五六九章 預備會議(四)第七十三章 進攻赤峰(上)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七十一章 工作開展(下)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六一七章 滿洲里戰役(十一)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六五八章 遠東遠征軍(五)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四六九章 迎擊俄軍(六)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一一零章 造艦(五)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三五八章 大戰之前(五)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二七三章 戰爭開始(二)第三八九章 對馬海戰(十五)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八十二章 婚禮第六十一章 大沽口會議(二)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二零九章 奇襲威海衛(三)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一八九章 登陸爪哇(一)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三三六章 李鴻章來訪(十三)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一三七章 合肥見聞(一)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六六八章 臺灣海峽之戰(九)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六七零章 大獲全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