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八章 決策(二)

這些都是好的方面,但現在東北地區的問題依然十分嚴重,目前東北地區的問題大體可分爲4個方面,首要的問題當然就是俄國的威脅。

在華東**與英法日荷等國談判的時候,俄國雖然沒有什麼動作,但一直在向遠東地區調兵遣將,根據人民軍的偵察,在秦錚離開瀋陽時,俄軍己在赤塔集結了超過30萬的龐大兵力,當然其中還有相當部份的後勤人員,因此作戰軍隊不會超過20萬。這樣的兵力當然不足以對東北地區發動反擊,但也足以給東北地區造成巨大的威脅,導致華東**將不得不在東北派駐大軍及大量後勤人員駐防,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當然,這段時間裡華東**也沒有閒着,一方面在山東加緊生產,一方面向東北地區運送各種物資,現在東北聚體的物資可以確保人民軍發動3-4次10萬規模級別的戰爭。而且人民軍也不會一味的消極防守,東北戰區司令部已經制定好了對俄國的進攻作戰計劃,主要的思路是西守東進,放棄俄軍重兵把守的西線,在俄軍守備空虛的東線,主要是烏蘇里江地區發動進攻。目地就是要壓制俄國,迫使俄國對華東**讓步,賠款。

俄軍在這一帶地區的守備相當空虛,基本不會給人民軍的進攻造成大的阻礙,能夠阻止人民軍的是自己的後勤能力和人力資源,但對俄國來說,失去的都是自己的領土,不大可能等到人民軍達到擴張的極限,打不動了自己停手,因此最終向華東**妥協的可能性很大。

這份作戰計劃已經得到了軍委的認可,只是前階段華東**的主要目標是對付英法日本,因此纔沒有批准,現在英法日本都已經擺平了,華東**也可以集中精力來對付俄國,可以說現在只要軍委一聲令下,東北的人民軍就可以向俄國發動進攻。當然,要迫使俄國屈服,其中還存在着許多的變數,過程和時間都不會太短。

其次是土匪問題。雖然華東**在東北地區的剿匪工作成就斐然,但土匪並沒有徹底的根除,大股土匪雖然被剿滅,或是化整爲零,並還存在着大量的小股土匪,他們不敢在大城市、縣城,重要的鄉村、莊鎮活動,但仍然可以在邊遠的小村莊進行掠劫襲擾,反而比以前更加難以對付,因爲東北地區地廣人稀,山多林密,土匪們可以藏身的地方有太多,要想徹底清除土匪,還需要相當的時間才行。

而且面對這樣的小股土匪,出動人民軍進行征剿,實在是用牛刀殺雞,而且正規軍隊過多的參與國內的戰鬥也並不是正常現像,同時也會降低自身的戰鬥力,畢竟這種戰鬥的強度太低,除了能給新兵積累一定的戰鬥經驗,實在是對軍隊沒有什麼益處。在舊時裡,美軍就是陷入治安戰,導致整個軍事思維發生了重大錯識,製造出一批華而不實,性效比過差的武器,如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濱海戰鬥艦等。

但警察的力量又不足以對付土匪,畢競警察的主要功能是負責維持社會治安,而不是戰鬥。因此秦錚建議,應該成立一支專門付責國家內部安全保衛任務的武裝部隊。

其實這在華東**裡,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華東**成立之初,山東也面臨着嚴重的土匪問題,當時就有人建議過,成立國民警衛隊,內部安全保衛任務。不過那時人民軍也纔剛剛組建不久,連海軍陸戰隊都沒有成立,而且還打算拿土匪讓人民軍練手,因此成立國民警衛隊也就擱置了下來。不過現在的情況和華東**剛成立時己有很大的不同,那麼是否成立國民警衛隊,也有必須進行認真的討論了。

而東北面臨的第三個問題就是蒙古,現在華東**實際已經佔領蒙古地區,如重兵把守的滿洲里,因此也不可避免會和蒙古的勢力有所接觸,而現在蒙古地區被俄國滲透得非常嚴重,由其是在外蒙,上層勢力幾乎全部親俄,而且獨立勢頭很強,對中國,對華東**的態度都相當敵視,在人民軍與俄軍交戰時,就有蒙古勢力協助俄軍作戰,雖然現在蒙古的勢力有所收斂,主要是被人民軍的戰鬥力震住,而且他們背後的俄國勢力也不夠給力,但從長遠來看,蒙古始終是東北地區的一大威脅。

在舊時空裡,在日俄戰爭之後,受俄國扶持的陶克陶胡、白音大賚、牙什等武裝勢力曾次入侵東北劫掠,因此在戰爭結束之後,俄國很有可能會採取類似的戰術,不直接與華東**爲敵,而扶植蒙古勢力與華東**爲敵的代理人策略,並支持蒙古勢力與東北的土匪勾結,不斷的給華東**製造麻煩。那厶現在必須要做好這方面的準備,制定相應的對策。

如果說前三個問題都還只是外部問題,那麼第4個問題則是出在華東**的內部,就是人手嚴重不足。

人手不足又分爲兩個方面,一是東北地區的人口本來就不足,根據清廷的官方數字,這個時代遼寧的人口是1500萬,吉林是320萬,黑龍江是120萬;而三個省的人口加起來,還沒有山東一個省多,清廷的官方數字,山東省的人口是3000萬,而華東**的人口普查,實際己經達到了3500萬,隱瞞人口約佔2成左右。

而且東北地區不僅人口不多,三個省的人口分佈也極不平均,面積最小的小遼寧省卻是人口最多,是黑龍江、吉林兩省的3倍,而面積卻只兩省的1/5左右。黑龍江、吉林兩省的人口少,地方卻極大,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勞動力缺口。

雖然華東**利用抓捕的俘虜,以及從日本又抓捕了大量的人員,到是可以暫時緩解黑龍江、吉林兩省的勞動力不足問題,但這並不是長久之策,一來是隻有大量能在黑龍江、吉林兩省定居的人口,纔能有效的改變兩省的人口數量,並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而無論是俘虜還是從日本又抓捕的人,實際都等同於是囚犯,雖然可以開荒種地,進行基礎建設,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卻並不大,畢竟他們不是居民,也沒有正常收入,消費能力有限;二來這一批人畢競都是外國人,穿越者的大多數都不是極端民族主義者,但對外國人還是難以信任,由其是日本人。

而要從根本上解決黑龍江、吉林兩省人口少的問題,只能靠移民來解決,舊時空裡著名的闖關東,就是一次向東北地區的大規模移民行動,現在己經進行了數十年之久,而移民的主要人員來自河北和山東兩省,也有部份山西。如張作霖的祖籍就是河北省大城縣南趙扶馮莊,曾祖父張永貴就是在道光年間,由於發生水災,於是帶着兒女,闖關東謀生,來到了遼寧的凌海立身,開荒種地,養家餬口。

原本在日俄戰爭之後,會迎來一個闖關東的**,平均每年向東北移民的人口數量在50-60萬之間,這還是在有極大的死亡率的情況下的數字,畢竟移民們基本全是靠兩條腿步行,而且一路上也沒有什麼保障,大部份移民都是邊趕路、邊討飯完成闖關東的歷程,因此移民的過程,是相當危險的。不過現在歷史己經發生了改變,雖然現在山東省基本不會向東北大規模移民,但河北、山西還是會有大量移民,而華東**應該出面負責做好移民組織、接應及安頓工作,這樣可以減少移民的死亡。當然,靠移民改變東北的人口結構,是一個長期過程,至少是以10年爲週期的行爲。

人手不足的另一個方面,也是指華東**的管理人員不足,現在東北地區的非軍人穿越者大約有400人左右,其中200人是在最近3個月內來到東北,而按照清廷對東北地區的行政劃分,東北三省共有26個府、8個州、58個縣,另外華東**還要建立大量的農場,因此需要大量的基層官員。

按照現在山東省的情況,縣一級的地方官員都是由穿越者擔任,歸化民只是作爲穿越者的下屬成員,既使按照一個府州5名穿越者主導,一個縣3名穿越者主導,以目前在東北地區的穿越者人數,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即使是作爲穿越者的下屬成員,數量也都有極大的空缺。畢競東北的地方實在太大了。

而且在東北的穿越者及歸化民大多在以前都沒有從事過地方的管理工作,現在也是趕鴨子上架,既使是這樣,目前華東**只能確保一個府州有3-4名穿越者坐鎮,然後鋪以20名左右的歸化民,並由人民軍協助管理,並且不得不啓用了相當一部份原來清廷的地方官員、吏員等人協助,而除了少數重要的縣城之外,一般的縣城則只能由軍隊代管,或是由原來清廷的地方官員暫時代管。

在短時間內,這樣的模式還可以維持下去,但時間長了肯定是不行的,不過要確保華東**對東北地區的全面控制,秦錚估算至少還需要增加500左右的穿越者,其中有地方的管理工作經驗的,要佔到一半才行。

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第四三四章 戰爭再啓(五)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二六六章 進城(二)第三四六章 歐洲危機(三)第四零七章 北京攻略(三)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一九七章 訪問英法(八)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一三零章 德國艦隊(二)第二七四章 戰爭開始(三)第五九六章 濟南衆態(五)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六)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四零八章 旅順攻略(五)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三零六章 反制行動(四)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五二三章 談判(一)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一八九章 德國海軍戰略(七)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八十五章 安置營(上)第二三零章 後續影響(五)第二十二章 接管濟南(十五)第五一六章 試演(下)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二一五章 青島攻略(四)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一九四 訪問天津(六)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五九四章 濟南衆態(四)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二六七章 進城(三)第六一二章 朝見風波(四)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五五零章 土地改革(五)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二二六章 青島戰役(十)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一四七章 北倉之戰(六)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六五六章 遠東遠征軍(三)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五六三章 陰謀論(上)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二七八章 五人會議(二)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五三二章 新機構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七二九章 決策(三)第一五八章 日本的訪問(一)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二三一章 總結(上)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四二七章 進攻北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