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

在條約上簽字的時候,伊藤博文的手一直都在顫抖,甚致幾度擱筆不寫,因爲伊藤博文心裡十分清楚,一但自己在條約上籤下了名字,那麼就是自己這輩子就將徹底釘在恥辱架上,幾乎是永世不得翻身的。這一點李鴻章就是自己最好的例子,只是李鴻章雖然在馬關談判之後,落得千夫所指,最後還是得到了一個善終,而自己的結果如何呢?連伊藤博文都不敢想像。

但現在大勢不可改變,因此伊藤博文躊躇再三,最終還是拿起筆來,在條約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簽完之後,伊藤博文像是用盡了全身力氣一樣,整個人都癱倒在椅子上。而日本談判團的其他成員見了,也都只能搖頭嘆息。

而另一邊的秦錚到是春風得意,在條約上籤上了字後,將華東**留底的條約文件交給李鬆晨,又將日本保留的遞給伊藤博文,笑道:“伊藤先生,終於成功的簽定了條約,恢復了和平,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啊。”

伊藤博文着了秦錚一眼,心裡雖然極端不爽,但也不得不應付,伸手接過了條約文件,道:“是啊,這和平可來之不易啊。”

秦錚笑道:“既是如此,我們大家合個影,作爲留念,記念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秦錚說完之後,日本談判團的成員個個怒目而視,顯然是認爲秦錚還在羞辱自己。而這時伊藤博文卻站起身,道:“應該照相留念,大家都來一起照相。”

其他人心裡雖然不高興,但伊藤博文發話了,其他人也不得不聽,因此只好都一個個站起身來,和華東**的談判團一起合影留念。不過華東**的人員都是笑逐顏開,意氣風發,而日本人則都哭喪着臉,如喪拷批一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照完相之後,日本人都低垂着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這時伊藤博文道:“各自,知道我爲什麼要大家一起合影嗎?因爲我希望大家都記住,所有的日本人都記住這張照片,記住這一天,這是日本的恥辱,所有日本人的恥辱,這張照片會提醒我們,將來一定要洗清這個恥辱。”

其他的日本人聽了,也都不僅得精神一振,全部都站起身來,齊聲道:“嗨!”

華東**的人員見了,臉上也都有些不大自意,想不到談完了,也簽了條約,日本人居然在自己面前耍起威風來了。

秦錚到是不動聲色,笑道:“伊藤先生,看來你們並不甘心啊。”

這次伊藤博文的腰挺得筆直,先前謙恭、卑微的態度己混然不見,道:“當然,秦議長,你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今天的恥辱,日本終有一天會討回來的。” 因爲己經簽約成功了,伊藤博文當然也不用再裝孫子了,也就少了顧忌,而且伊藤博文在日本可是一呼萬應的大佬級人物,什麼時候低聲下氣過,而這次談判爲了大局,不得不裝了十幾天的孫子,但心裡的鬱悶情緒一直都被壓抑着,也需一次爆發,因此現在也是借這個機會發泄出來。

秦錚還是一付雲淡風輕的樣子,道:“伊藤先生,請恕我直言,日本是沒有機會討回這個恥辱的。”

伊藤博文“哼”了一聲,道:“秦議長,您也未免太自信了,雖然這一次戰爭是你們打嬴了,但其實是你們趁着日本和俄國打得精疲力竭的時候才參戰,如果雙方在同等條件下交戰,你們未必能夠取勝。”

秦錚道:“我承認您說的我們是在日本和俄國打得精疲力竭的時候才參戰是事實,但結果己經確定了,我們是勝利者,而你們是失敗者,這是任何人都改變不了,不是嗎?”

伊藤博文道:“雖然這一次你們是勝利的一方,但日本絕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日本人是最勤勞的人民,大和民族最優秀的民族,因此下一次誰勝誰負,就不好說了。”

秦錚笑道:“我敢說下一次再交戰,勝利的一方還是中國,而日本會比這次輸得更慘!”

伊藤博文道:“秦議長,我很佩服您的自信,但自信過頭了,可並不是好事啊。”

秦錚道:“我不是自信過頭,而是有我的理由,伊藤先生想聽一聽嗎?”

伊藤博文的眼角跳動了幾下,道:“請說。”

秦錚道:“那就是中國和日本的體量,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國土面積是日本的30倍,資源豐富,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也是日本無法和中國相比的。”

伊藤博文冷笑了一聲,道:“我還以爲秦議長有什麼高論,我承認中國的人力物力確實是日本不能相比的,但就憑這一點,斷定日本不可能擊敗中國,也未免太武斷了吧,10年以前的清日戰爭中,日本不是擊敗了清國嗎?那時候中國的人力物力優勢在那裡!即然在10年前日本可以擊敗清國,那麼再經過10年的勵精圖治,日本也一樣能夠再次擊敗中國。”

這一番話到是引得日本談判團的一陣熱烈響應。但秦錚卻絲毫不爲所動,搖了搖頭,道:“10年前日本贏了清國,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清國的統治下,中國在如今這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環境下,沒有找對發展的方向,雖然清國進行了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遠遠比不上日本進行的明治維新,因此清國沒有能充份的發揮中國的人力物力優勢,而日本靠明治維新所取得的成就,領先了清國一步,就是憑這一步優勢,日本擊敗了清國。而現在,以後日本的對手不是腐朽無能的清國,而是我們。我們會將中國引上正確的發展道路,並且充份發揮中國人口衆多,資源豐富的優勢。伊藤先生認爲,日本還有機會嗎?” ωwш● ttκa n● c ○

伊藤博文的臉變得有些難看,但還是強辯道:“秦議長,不要忘了,你們現在還沒有統一整個中國,而你們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戰亂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既便是你們統一了中國,要發展也是相當困難的事情。要和日本拼發展,你們未必有必勝的把握。”

秦錚呵呵笑道:“伊藤先生,您也不要忘了,日本現在也有一大堆的問題啊,這一次戰爭,日本的損失慘重,還欠下了鉅額的債務,這困難可也不小啊。何況我們根本不用統一整個中國,就憑我們現在的領土,至少是日本的5倍,我們現在的人口至少是日本的2倍,因此我們只用基於現在的基礎發展,就能夠遠遠將日本拋在後面了。”

伊藤博文呆了一呆,一時間也無法再反駁秦錚的話,但在這個場面也不能認慫,不過伊藤博文到是轉得快,道:“秦議長,我們沒有必要做無謂的口舌之爭,就用事實說話吧,10年之後,讓結果來證明誰對誰錯。”

秦錚也點了點頭,道:“也對,就讓歷史來做個證明。”

伊藤博文道:“告辭了。”然後才帶着日本談判團的全部成員離開。

等他們都離開之後,李鬆晨纔對秦錚道:“政委,您剛纔和伊藤博文的那番話,好像是另有用意啊,並不是純粹只和伊藤博文進行口舌之爭吧。”

秦錚笑道:“鬆晨,你認爲我是什麼用意呢?”

李鬆晨道:“這個到不好說,不過如果我是伊藤博文,在剛纔和您的對話之後,就應該明白,只要是有我們存在,那麼日本是不可能有機會超越中國的。”

秦錚笑了一笑,道:“可惜,你不是伊藤博文啊。”

李鬆晨道:“那到未必,伊藤博文是聰明人,不會不明白您的這一番用意,恐怕己經死了超越中國的這條心了,我認爲他會做出理性的選擇,如果他真的有舊時空所說的那麼睿智的話。”

秦錚道:“擔願如此吧,我們只能盡一切努力,至於到底行不行,還要看運氣啊。”

其實秦錚之所以和伊藤博文扯這一大通話,主要的目地就是想讓伊藤博文明白,華東**的大勢己成,日本想要重複甲手戰爭的勝利己是不可能,未來的亞洲格局,必然是中國強,日本弱的局面。而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如果一意要與中國爲敵,顯然是不智的,只有和未來的中國保持一定的友好關係,纔是對日本最有利的選擇,而華東**則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手段,逐漸將日本納入到中國在未來主導的東亞秩序中來。

至於行不行的通,就看伊藤博文的政治智慧了,如果伊藤博文真的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就應該明白只有國家利益纔是永恆的道理,因此會主導日本和華東**保持一定的友好關係。當然,就算這一次沒有成功,對華東**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影響,畢竟現在華東**連中國都還沒有統一,更勿論是主導東亞的秩序了,那至少是10年,甚致是20年之後的事情了。而在這段時間內,中國還有的是時間和機會收拾日本,直到徹底將日本打服爲止。

第一八二章 軍事交流(四)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四零二章 全面開戰(十一)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一三一章 外調(五)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一一八章 農村調查(四)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二八七章 全面展開(二)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一零二章 攔截(上)第一二八章 外調(二)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四九五章 襲取海參崴(四)第六六四章 臺灣海峽之戰(五)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十一章 五年規劃(二)第五十一章 佔領大沽口(二)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二四七章 第一家族(六)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一二七章 綠林大會(下)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二八八章 全面展開(三)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二八四章 協商(上)第三零七章 備戰(一)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一七八章 德國之行(十)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二八四章 協商(上)第一四六章 北倉之戰(五)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二零三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九)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二二九章 後續影響(四)第二六九章 進城(五)第十章 接管濟南(三)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五九九章 濟南衆態(八)第四七八章 山海關之戰(七)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三六九章 餘波未平(六)第二零四章 懲罰行動(上)第六三一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三)第一一七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三)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六一一章 朝見風波(三)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一一零章 接管天津(二)第八十三章 災民(三)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五十八章 殲滅(三)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四二七章 停戰期(八)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