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

白宮,橢圓形辦公室。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坐在大辦公桌的後面,整個身體都後仰靠在辦公椅的椅背上。在他的辦公桌上,放置着美國駐青島領事館發回美國的電報文稿。

在羅斯福的辦公桌前的沙發和椅子上,坐着副總統查爾斯?w?費爾班克斯,國務卿伊萊休?魯特和戰爭部長威廉?霍華德?塔夫脫三人。

羅斯福指了指電報文稿,道:“華東政府已經表示願意接受我們的調停,和俄、日兩國進行和平談判,你們怎麼看?”

費爾班克斯道:“雖然華東政府願意接受我們的調停,但他們開出的條件實在是太過份了。”

魯特搖了搖頭,道:“查爾斯,我到並不認爲華東政府的條件過分,因爲他們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做爲勝利者向失敗者索要賠償,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並不過份。”

費爾班克斯道:“但我認爲俄、日兩國是不可能接受這個條件,俄國國內己經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必須對外保持強硬態度,以保持政府的權威,如果俄國政府選擇妥協,就必然就會引發更大的社會危機,甚致連政府都難以維持下去;而日本雖然沒有爆發社會危機,但國內的經濟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了,如果再問華東政府支大量賠款的話,經濟危機勢必會轉變成社會危機,日本政府將有倒臺的危險,因此俄、日兩國都不可能以賠款爲前提,和華東政府展開談判,我建議應該向華東政府施加壓力,讓他們放棄要求賠款的條件。”

羅斯福沉默了一下,才道:“伊萊休,你是怎麼看的。”

魯特道:“我同意查爾斯的發言,俄、日兩國都有足夠的理由拒絕向華東政府賠款,但請你們不要忘了,華東政府也有理由堅持要求獲得賠償,他們爲了這場戰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己經分別在我們美國和德國發售了共計價值6000萬英鎊的債券,而他們每年的財政收入還不到1000萬英鎊,這筆鉅額的債務,當然是要用賠款來還,而且華東政府做爲這場戰爭的勝利方,更沒有理由放棄自己應得的利益。”

羅斯福不禁笑道:“這就有些難辦了,三方都有自己的理由要求賠款或是拒絕賠款,那可怎麼辦?難到這次調停就不會取得成功了嗎?”

魯特道:“當然不是,雖然三方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歸根到底還是要看三方的實力,或者說那一方更能堅持,而在這方面,我更看好華東政府。”

費爾班克斯道:“但戰爭現在還沒有完全結束啊,俄軍還佔有瀋陽,而且還有30萬軍隊;而日本雖然退出了遠東戰場,但也還有再戰之力,現在己經向人民軍的鴨綠江防線發動進攻,因此說華東政府己經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恐怕還早了一點吧。”

羅斯福皺了皺眉頭,轉頭道:“威廉,你認爲俄國、日本在戰場上還有機會嗎?”

塔夫脫搖了搖頭,道:“總統閣下,我認爲俄國、日本己經沒有機會了,雖然俄軍還佔據着瀋陽,但也只有這一座孤城,沒有任何的支援和補濟,人民軍之所以現在還沒有進攻瀋陽,主要是不想消耗自己的兵力,並且想將這30萬俄軍作爲他們談判的籌碼;而日本也一樣,人民軍的海軍己經切斷了朝鮮半島和日本本的聯繫,日軍也同樣沒有補濟,因此日軍的進攻是沒有後續力的,而且到現在爲止,日軍的進攻己經發動了10天,但還是沒能突破人民軍的防線,這說明日軍的進攻對人民軍並沒有多少威脅,我想再過幾天,日本就會主要撤軍或者華東政府就會發動反擊了。在這個時候,除非是人民軍自身出現重大的失誤,俄國、日本是不會有任何機會的,而從人民軍參戰以後的表現來看,想等他們出現這樣失誤,恐怕是很難的。”

羅斯福若有所思道:“這麼說日本和俄國只能接受華東政府的條件了?”

魯特點了點頭,道:“否則他們將會失去更多。”

費爾班克斯道:“還是有辦法的,我們可以像華東政府施加壓力,讓他們放棄賠償。”

魯特看向費爾班克斯,面色凝重道:“查爾斯,這是要讓美國在這次調停中放棄公證的立場嗎?”

費爾班克斯道:“如果爲了美國的國家利益,什麼立場都可以。”

羅斯福緩緩道:“查爾斯,放棄公證的立場去幫助俄國、日本,這樣做對我們美國有什麼利益。”

費爾班克斯道:“總統,我們首先來看一看華東政府在戰場上的收穫,他們將獲得中國東北地區的廣闊土地,並且奪走了俄國在遠東地區的最後一個港口——海參崴,同時還有可能將自己的勢力向朝鮮半島擴張,而在此之前,他們己經迫使淸國正式承認了他們是一個獨立政權,並且還獲得了河南省的地盤和人口,因此僅是戰場上所得,華東政府將是一個領土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000-7000萬的龐大政治體,如果他們再獲得賠償款,不僅能立時還清外債,還將得到大量的發展資金。而俄國不僅失去了中國東北地區的全部利益,連海參崴都失去了,徹底失去了在遠東的立足之地,以後幾乎難以對遠東的局勢造成影響,而日本在這次的戰鬥中已經損失巨大,如果還要對華東政府進行賠償,那麼將在10年以內難以恢復國力,因此在遠東地將會出現華東政府一枝獨大,沒有任何牽制的局面,我們美國在亞洲地區有重大的利益,這對美國是非常不利的局面。”

羅斯福沉呤了一會兒,道:“那麼我們向華東政府施壓,迫使華東政府放棄對俄國、日本的賠款要求,又能夠改變什麼?”

費爾班克斯道:“我們可以延緩華東政府的發展速度。如果沒有得到賠款,那麼華東政府在近幾年內就必須將大部份的財政收用來支付債券的本息,這樣一來也就沒有資金投入建設,他幻發展速度自然就會延緩下來,而我們在這段時間裡,可以大力的扶持日本,讓日本儘快恢復國力,能夠牽制華東政府。這就是我們的利益所在。”

羅斯福想了一想,道:“查爾斯,你的想法很好,但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考慮過沒有,我們能夠採用什麼方式向華東政府施壓,迫使他們放棄賠款的要求?”

費爾班克斯還沒有回答,魯特已經道:“總統,我認爲除了我們直接參戰之外,沒有別的有效方式了。”

羅斯福立刻搖了搖頭,道:“直接參戰是絕對不可行的,人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因此我們只能採取非戰爭的手段。”

魯特聳了聳肩,把兩手一攤,道:“那就沒有了。”

費爾班克斯遲疑了一下,道:“用經濟手段可以嗎?華東政府在美國發行了3000萬英鎊的債券,我們可以要求華東政府提前償還,或者終止和華東政府的貿易關係,對他們進行經濟制裁。”

魯特連連搖頭道:“債券本身是商業行爲,而且是有固定期限的,只要華東政府按時支付利息,歸還本金,政府是無權要求華東政府提前償還的,而終止和華東政府的貿易,對他們進行經濟制裁,這些不僅對我們的利益也有損害,而且根本不足以讓華東政府屈服,只會讓美國多樹立一個敵人,既然我們的施壓沒有效果,那麼又爲什麼做這無用功,不如以這次調停爲契機,加強、甚致是擴大和華東政府的經濟、政治關係,這同樣也是保護我們在亞洲的利益。”

羅斯福點了點頭,道:“與勝利者爲伍,而不要與之爲敵,這是明智的選擇。”

費爾班克斯道:“但是……”

羅斯福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查爾斯,我理解你的擔心,讓華東政府在遠東地區獨大,確實不符合我們美國的利益,但正如伊萊休所說,我們現在也確實沒有什麼遏制華東政府發展的好辦法,只靠經濟是無法阻止華東政府的。而且一個強大的華東政府,不利的並不是只有我們美國,還有英國、法國也是一樣,他們在亞洲的利益比我們更大,而且由於英國、法國分別支持日本、俄國,己經和華東政府惡交,我們和華東政府至少現在還保持着良好的關係,因此現在着急應該是英國、法國纔對,他們自然會想辦法遏制華東政府,我們沒有必要出面當這個‘惡人’,儘管看戲就好了。”

正說着的時候,只聽敲門聲響起,羅斯福的秘書進來,遞給羅斯福一個黑色的文件夾。羅斯福打開一看,露出了一絲笑容,道:“你們看吧,英國、法國己經採取了行動,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啊。”

費爾班克斯、魯特等人看文件的時候,羅斯福己對送文件進來的秘書道:“托馬斯,你馬上通知駐俄國、日本大使館,向他們的政府發出調停戰爭的建議。”

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八十一章 戰前(下)第六十章 大沽口會議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五四六章 鎮南浦登陸(六)第一八五章 德國海軍戰略(三)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三五五章 徳國特使(三)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一章 收關行動(一)第六十三章 大沽口會議(四)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一八三章 德國海軍戰略(一)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三零九章 二進膠州(二)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四五六章 山海關(二)第六十章 遠東戰爭結束(下)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二九四章 開荒(二)第五五七章 接受談判(九)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四六七章 迎擊俄軍(四)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一四四章 訪問(四)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八十六章 造艦競標(三)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五七零章 預備會議(五)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三七七章 上海(五)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二十二章 錦州告急(一)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三三五章 工業成就(一)第二四三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六)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三二七章 奉天會戰(上)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五十二章 佔領大沽口(三)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一章 收關行動(一)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一九五 訪問天津(七)第七十五章 來訪者(三)第九章 村民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三七五章 上海(三)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四三二章 戰爭再啓(三)第三六七章 軍營釆訪(下)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四七七章 山海關之戰(六)第七十一章 金融(二)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七十三章 義和團(下)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一五零章 新農村建設(一)第一六二章 日本的訪問(五)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四二七章 進攻北京(六)第七二六章 臺灣來客(下)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三八一章 對馬海戰(七)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