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

當然,儘管現在人民軍的勝局已定,但戰爭卻還沒有完全結束,因爲現在瀋陽還有30餘萬俄軍駐守,單以兵力來說,並不在人民軍之下,而逃到滿洲里的林涅維奇當然也沒有忘記俄軍還有這樣一股龐大的兵力,因此下令給駐守瀋陽的俄軍主將施塔格里堡中將,命令他立刻從瀋陽撤軍,退守到滿洲里來。

儘管現在林涅維奇退到了滿洲里,但身邊只有一個師、一個旅的兵力,如果人民軍攻佔了哈爾濱之後繼續西進,自己還是抵擋不住人民軍的進攻,只能繼續逃跑,但出了滿洲里,就進入俄國境內,可不是說放棄就放棄了,因此瀋陽的這30萬俄軍就成了林涅維奇最後的希望,如果能將這30萬俄軍都撤回到滿洲里來,那怕是隻撤回來一半,自己也有足夠的兵力在滿洲里佈防,抵禦人民軍的進攻,等着國內再發來援軍。

但施塔格里堡中將收到林涅維奇的電報之後,給他回電稱人民軍己將瀋陽外圍駐點全都佔據,瀋陽的俄軍無法撤退,只能在瀋陽城內堅守,請林涅維奇速向國內發電,請國內儘快再增派援軍,來解瀋陽之困。

林涅維奇收到電報以後,氣得拍案大罵,但施塔格里堡就是不撤軍,他也沒有辦法,畢竟林涅維奇不在瀋陽城裡,指揮不動隊伍。

其實如果林涅維奇現在就在瀋陽的話,估計也會做出和施塔格里堡相同的選擇,畢竟這個時候從瀋陽撤軍,確實是不現實的。因爲哈爾濱失守以後,瀋陽的俄軍南北兩線均被人民軍佔領,處於兩線夾擊的局面,從地理上來說,也是相當不利的。從瀋陽離滿洲里有1000多公里的距離,而且沒有鐵路直通,中東鐵路也利用不上多少,全靠步行至少需要1個月的時間才能走到滿洲里,何況30餘萬俄軍的調動起來不是小事,可況還有大量的輜重物資,光是準備開拔就需要6、7天的時間才能完成。而且身邊還有20餘萬人民軍在虎視眈眈,他們決不會輕易的放俄軍離開,一但俄軍撤離瀋陽,必然會遭到人民軍的攻擊,那時俄軍就是全面潰敗的危險。

除非是在俄軍撤退的時候有軍隊接應,或許還有可能。這也是施塔格里堡對林涅維奇不滿的地方,放棄哈爾濱的決定實在是太草率了,雖然回援哈爾濱的第2批俄軍被人民軍攔截,但畢競己有1個師回到了哈爾濱,加上哈爾濱原有的軍隊,也有4、5萬人,而人民軍進攻哈爾濱的兵力也不過5萬多人,先頭部隊才1個師,以哈爾濱的兵力,如果全力防守,堅守5-7天左右的時間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而這段時間,瀋陽的俄軍就可以重新打通回援哈爾濱的路線,繼續向哈爾濱增派援軍,這樣在瀋陽的俄軍全部撤退時,哈爾濱方面可以提供接應,施塔格里堡到是有把握將大部份軍隊、輜重物資都撤回哈爾濱,那時俄軍可以在哈尓濱佈置防線,抵擋人民軍的進攻,並等待國內再派來援軍或是日本從朝鮮半島再次進攻遼東地區,也未必沒有反敗爲勝的機會。

但林涅維奇倉促的就放棄了哈爾濱,逃到滿洲里,也讓瀋陽的俄軍順利撤退的希望全部落空,由其是林涅維奇放棄哈爾濱也沒有向施塔格里堡招呼一聲就跑了,這己經讓施塔格里堡心裡已經很不爽了,現在居然又不管條件允不允許,就下令施塔格里堡將俄軍撤到滿洲里去,施塔格里堡自然不能聽命了,如果在撤退途中出了事情,這個責任自然都是自己的,施塔格里堡當然不會去背這個鍋。

撤退基本是必死無疑,而如果在瀋陽堅守,到是還有一線之機,畢竟現在俄軍還有30萬軍隊,而且經過2個多月的經營,現在瀋陽的防禦設施也比較完善,另外俄軍在瀋陽還屯集了大量的彈藥物資,因此施塔格里堡認爲,俄軍至少能夠堅守3個的時間。如果在這3個月裡,外面的局勢發生變化,如俄國國內派來援軍,或是日本向遼東發動進攻,到也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退一步來說,就算最終局勢沒有發生變化,瀋陽還是被人民軍攻破,但也好歹能夠多活幾天,因此施塔格里堡也打定了主意,只能死守瀋陽,決不能向滿洲里的方向撤退。

於是施塔格里堡下令,命因遭到人民軍阻擊,退守到德惠車站的俄軍也都撤回到瀋陽,收縮兵力,全力防禦。而羅嶽得知以後,立刻命令第1師向南進軍,沿哈大線南下,佔領了長春,至止俄軍全部都集中在以瀋陽爲核心的區域內,嚴密的防守。

而就在這時羅嶽收到了軍委的命令,令他帶海軍陸戰隊1師,返回青島,以防日本進攻。

――――――――分割線―――――――――分割線――――――――

原來日本也一直都在關注着中國東北戰場的戰事,並且一直都盼望着人民軍大舉進攻瀋陽,而俄軍又在瀋陽死守,打成一場絞肉機式的城市攻防。這樣日本就可以趁機發動進攻鴨綠江的戰鬥,並以此逼迫華東政府和日本議和,達到體面退出這場戰爭的目地。

那知人民軍竟然另闢蹊徑,從海上突襲海參崴成功,開避遠東戰區,並且又擊敗了俄軍的反撲,兵鋒直逼到哈爾濱,並迫使林涅維奇放棄哈爾濱,一直逃到了滿洲里,幾乎徹底放棄了中國東北的地域,雖然現在俄軍仍然佔據着瀋陽,但日本國內己經十分清楚,俄軍根本不可能守得住瀋陽,因爲人民軍完全可以輕易的將俄軍耗死,俄國也己經徹底失敗了,而日本一直盼望的人民軍與俄軍在瀋陽火拼,也是不可能實現了。

於是日本政府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起來,每個人都在想着:俄國徹底失敗了,那麼日本該怎麼辦呢!其實日本早就己經徹底失敗,退出了這場戰鬥,只是日本國內都不願意承認失敗,並且一直都還在幻想着捲土重來,而現在連這麼一點幻想似乎都己經破滅了。

日本內閣也有些沉不住氣了,連日招集陸軍參謀部、海軍軍令部商議對策,並且又和朝鮮的日軍司令部交換了意見,而最終做出的決定是立刻發動進攻鴨綠江的戰鬥,力爭突破人民軍的防線,重新攻入遼東地區,仍然按照原定的計劃進行。

雖然現在絕不是實施這個計劃的好時機,甚致可以說是一個壞的時機,因爲這時人民軍還並沒有進瀋陽,一但鴨綠江防線有危險,還可以派出軍隊來增援。但壞時機總比沒有時機要好,畢競現在瀋陽的俄軍能夠撐得住幾天都很難說,一但瀋陽的俄軍被人民軍殲滅了,那麼日本就徹底沒有機會了,因此在這個時候,日本也只能搏一搏了,就當時再賭一次。於是日本陸軍參謀部正式下令,命令兒玉源太郎發動進攻。

雖然兒玉源太郎身在朝鮮半島,但也參與了這次的討論,而且正是他的力主,才促使參謀部下定了決心,兒玉源太郎當然知道,這個時候發動對鴨綠江的進攻,成功的機率絕不會高,也許真能突破人民軍佈置的鴨綠江防線,但日軍最大的短板是連續作戰的能力不足,因此一但瀋陽的人民軍回援,那麼日軍很難抵擋得住人民軍的反擊。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相反冒險進攻,如果計劃周詳,戰術得當,再加上一點運氣,還是有成功的機會。

另外從兒玉源太郎現在的心態,多少也有點無顏面見江東父老的感覺,畢竟在東北戰場實在輸得太慘了,連原來的總司令都陣亡了,因此如果這次不能打出一點戰績來,兒玉源太郎確實沒有臉回日本去了。

不過雖然決定要賭一把,但兒玉源太郎還是制定了詳細而周全的作戰計劃,日本人在大戰略方面雖然常犯錯誤,但在戰術方面卻制定得相分精密而細緻,何況這次日本又是一次賭博,而賭本比那一次都少,因此兒玉源太郎也是相當謹慎而認真。

人民軍守衛鴨綠江的兵力並不多,也就在5-6萬之間,另有1-2萬的預備隊,而日軍現在的兵力在30萬左右,其中包括有10萬韓軍,從兵力上說當然是佔有絕對的優勢。但雙方之間隔着一條鴨綠江,儘管鴨綠江不管寬,但也是一道不易越過的障礙,而且人民軍還在鴨綠江邊佈置好了防禦陣地。

從日俄戰爭的經驗,兒玉源太郎知道現在的戰爭中,防守的一方會佔有極大的優勢,因此日本儘管在兵力上佔優,但也未必能夠輕鬆的突破人民軍的防線。何況日軍在朝鮮半島基本是得不到彈藥的補濟,而爲了應付突破鴨綠江防線之後人民軍援軍的反擊,因此彈藥還必須省着一點用,如果僅僅是爲了突破鴨綠江防線就將彈藥都打光了,也不能算成功。

於是兒玉源太郎決定在戰爭開始時,先讓韓軍打頭陣,簡單的說就是利用韓軍當炮灰,來消耗人民軍的彈藥,然後再出動日軍的精銳部隊,也就是撤過鴨綠江的原日本軍隊,力爭以最少的彈藥消耗,一舉突破鴨綠江防線,然後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佈置防守 準備迎戰人民軍的反擊,只要頂住了人民軍的反擊,日本政府也就有了和華東政府談判的資本,而兒玉源太郎也就有臉面回到日本。

第五一五章 試演(上)第六十二章 英日同盟(二)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五七一章 預備會議(六)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一四三章 訪問(三)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一二二章 秋收行動(十一)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四三二章 進攻北京(十一)第四九三章 襲取海參崴(二)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五五三章 土地改革(八)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五六二章 夜襲(三)第二二一章 清廷求和(四)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議(三)第二六二章 反撲(二)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二三四章 突破口(下)第二九二章 情報機構(下)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四五八章 圍殲日軍(二)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區(二)第十七章 接管濟南(十)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七十五章 規劃(一)第四十章 火炮陣地第四六五章 迎擊俄軍(二)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五零九章 穆棱河之戰(五)第一三九章 合肥見聞(三)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四八零章 登陸作戰(二)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四零八章 北京攻略(四)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七十三章 來訪者(一)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四二一章 停戰期(二)第三八四章 對馬海戰(十)第二三五章 進駐膠州灣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五一八章 穆棱河之戰(十四)第三六六章 軍營釆訪(上)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一三一章 海軍假期(二)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四八一章 登陸作戰(三)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二一零章 奇襲威海衛(四)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三十七章 談判(上)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八十三章 成師第四百章 談判破裂(一)第四三七章 進京(四)第一二九章 分礦計劃(下)第一二七章 外調(一)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四六五章 武昌之行(六)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一四一章 訪問(一)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