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三章 清廷出兵(三)

首先是改變了之前只在鄉村活動而不佔領大城市的原則,當初根據地之所以不佔領大城市,就是不想過份的刺激清廷,但既然都打起來了,自然就是撕破了臉,根據地也就沒有什麼好顧忌的了。

其實那時不少大城市實際都被根據地分割包圍起來,城外的鄉村全是根據地的勢力範圍,並且有大量人員滲入,因此攻佔下來十分容易,根據地很快就攻佔了歸徳府、陳州府、許州、衛輝府等地,並且將根據地的治所設在歸德府商丘縣,因爲這裡緊靠山東,不僅可得到山東支援,也方便根據地和山東進行各種物資交易來往,促進根據地的經濟發展。

隨後根據地又繼續向外圍擴張,先後又攻佔彰德府、衛輝府、開封府、陳州府、許州府等地,幾乎佔領了大半個河南省。而清廷僅僅只能保住河南府、陝州府、懷慶,以及南陽府,淺丁府的部份等少數地區。

而且根據地的擴張不是侷限於河南省,也包括河南及山東省周邊地區,除了早期的湖北襄陽府、德安府以外,還佔領了山西潞安府、澤州府,江蘇徐州府,安徽穎州府、鳳陽府等地區,只是爲了不過份壓迫清廷,在華東政府的限制下,根據地並沒有向河北境內擴張。

到了1905年的時候,河湖根據地實際己經包括了河南、湖北、山西、江蘇、安徽五個省的地區,總面積達16餘萬平方公里,人口有1700餘萬,當然根據地的範圍主要是還是在河南省,在其他各省中,除湖北之外,仍然只是佔領鄉村而放過大城市。

佔領了城市,就意味着根據地有了大量的人口,以及工商業,而這時華東政府的工業己初據規模,可以提供大量的工業產品,而河湖根據地的發展,又給山東的工業產品提供了一個不小的市場,而且河湖根據地實行土改之後,農民的收入有了大幅的提高,購買力自然也提高了不少,而工業產品的價格要低於手工產品,自然受到農民們歡迎,雙方各取所需,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只是河湖根據地成立的時間不長,而華東政府又在準備戰爭,因此沒有在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建廠,推進工業化。

而華東政府參戰之後,英法俄日等國都在唆使清廷出兵進攻華東政府,因此爲了掩護華東政府,吸引清廷的注意力,河湖根據地這纔開始向河北境內擴張,先後攻佔了大名府、廣平府、冀州府、順德府、趙州府等地,並且直逼保定府,這一來果然引起了清廷的警覺,決定出兵征剿。

其實在出兵向河北擴張的時候,根據地政府就考慮到清廷會出兵征剿,畢竟一但向河北發展,就會威逼京師,清廷也決不會坐視不管,肯定會有所行動,因此根據地在向河北擴張的同時,也在積極的準備着第二次反圍剿之戰。

根據地的面積擴大了,人口增加了,經濟也有了相當的發展,軍事力量自然也有了極大的提高。現在根據地的軍隊義勇軍共計編制了3個師和7個獨立團,共計軍隊約6萬餘人,而之所以編制這麼多獨立團,是因爲根據地的領地分佈太散,各地的駐軍又不需要太多,只能多設團一級的軍隊。另外各地方還有約3萬左右民兵。

義勇軍的武器裝備雖然不能和人民軍相比,但也不算差,每名士兵基本的武器配備,如步槍、刺刀、*等都配齊了,每個班還配有兩具擲彈筒。

但炮兵、火力支援武器和人民軍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全軍僅僅只配一個75毫米野戰炮兵團,下轄4個營,共計72門75毫米野戰炮,而100毫米、125毫米等大口徑火炮則一門也沒有;師級作戰單位配備了兩個82迫擊炮連,共計有18門82迫擊炮;一個60迫擊炮營,共計有54門60迫擊炮,而沒有配100毫米迫擊炮;一個馬克沁機槍連,配9挺馬克沁機槍;兩個通用機槍連,配36挺通用機槍。

而團級作戰單位則只配備了一個60迫擊炮連,配18門60迫擊炮;2個通用機槍排,配12挺通用機槍,沒有配82迫擊炮和馬克沁機槍。

民兵則只能確保一半的軍隊有武器,因爲華東政府是不給民兵配備制式武器,因此民兵用的都是以前從戰場上繳獲的武器,在根據地的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中,義勇軍繳獲了1萬餘支步槍,其中漢陽造88式步槍有6000餘發,而且華東政府又拔來了一批,這才裝配了一半民兵部隊,而另一半民兵就只能用冷兵器了。

這樣的武器配置,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來說其實也不算差,僅僅也就是比北洋新軍略差一點,但也沒有質的差距,而比其他的清軍還是要強得多。

北洋新軍是採用現代軍隊編制方式,因此也比較重視武器的統一,主要裝配的武器是,日式31式步槍或漢陽造88式步槍、馬克沁機槍;火炮主要是德國格魯森75mm野戰炮、57mm速射山炮,克虜伯75mm山炮、以及英國威克斯75mm山炮、日本三一式速射炮等。

北洋六鎮只有第一鎮配備2個炮兵營,其餘5鎮均只配一個炮兵營,每個炮兵營配60門各種火炮,口型分75、57兩種,類形分野戰炮、山炮,總體來看北洋新軍數量不少,但缺少大口徑火炮,而且山炮較多,野戰炮較少。而華東政府由於生產了大量的各種口徑迫擊炮,因此並沒有裝備山炮和速射炮,所有火炮均爲野戰炮。而如果將迫擊炮也算進來的話,義勇軍的火力其實也並不比北洋新軍差。

另外義勇軍在機槍上佔有一定的優勢,北洋軍雖然裝配了馬克沁機槍,但數量並不多,當然比起義勇軍來還是要多一些的,但義勇軍裝備了大量的通用機槍,威力雖不及馬克沁機槍,但勝在數量多,移動靈活,可以隨步軍一起運動作戰。

不過北洋新軍每鎮還配有一個騎兵營,而義勇軍還沒有成建制的騎車部隊,其實也別說義勇軍,就是人民軍現在也只有一個騎兵旅。因此現在騎兵是人民軍的最大短板。

總體來看雙方的裝備其實是各有所長,基本不相上下,而清軍的總兵力略多一些,但卻是進攻的一方,義勇軍是在家門口作戰,有主場優勢,因此誰都沒有明顯的優勢。

河湖根據地的軍事負責人慄文飛認爲,總體的作戰原則還是和第一次反圍剿戰一樣,採取誘敵深入到根據地境內,在運動中調動敵軍,並尋找戰機殲滅敵軍。雖然雙方的整體實力相差並不大,但也沒有必要和清軍硬碰硬拼,那樣就算是獲勝了,自身也會有相當大的傷亡,顯然是不划算的,這個思路也得到了華東政府贊同。

而得知清廷準備出兵之後,根據地也正式開始了戰前的準備工作,而義勇軍的各部隊也都擦拳磨掌,準備大幹一場,因爲人民軍出兵遼東參戰之後,連戰連勝,大敗日俄軍隊,現在攻佔了海參崴,這也讓義勇軍的將士們,由其是穿越的軍人都羨慕不已,畢竟人民軍、義勇軍其實是同一支軍隊的不同名稱而已,而看着當年一起穿越的同伴在遼東戰場上建功立業,揚名立萬,自己卻還守在國內,心裡自然不得勁,現在清軍要進攻河南,正好拿來練練手。雖然清軍不能和日俄軍隊相比,但也是卿勝於無,而且擊敗清軍之後,根據地肯定會再擴大,也還是有不少立功的機會。

當然這時河湖根據地還不知道清軍的兵力佈置和戰術安排,因此安排大量偵察人員在根據地的周邊活動,偵察清軍的動向,並在各條交通要跑地區設置哨點,觀察點,以便於監視清軍的行蹤。

而戰備主要是在後勤和宣傳方面。後勤方面主要是籌備物資、並且建立補濟點、設立野戰醫院,對部隊加強戰術訓練,整編民兵等。在宣傳方面則是以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爲例子,向根據地的民衆宣揚義勇軍必勝,清軍必敗的信念,同時也要求根據地的民衆服從根據地政府的安排,因爲根據地制定的是誘敵深入的戰術,自然免不了會在某些地區施行堅壁清野的戰術,這樣一來居民的配合也就十分重要了。

在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曾出現有一個原地主的家族拒不執行根據地政府的撤離命令,甚致還想迎接清軍來剿滅根據地,結果一家人都被清軍殺盡,財產被奪的事例,也被根據地政府作爲反面教材進行宣傳。

同時對在根據地內散佈各種消極言論、謠言誹語,甚致是暗中煽動民衆支持清軍,並打算協助清軍的人員、組織進行嚴格的查處,一但發現,決不輕恕。畢竟根據地成立的時間不長,根基不算完全穩固,而且在根據地實施土地改革,也確實得罪了一批地主鄉紳勢力,只是那時地主鄉紳迫於大勢,只能屈從於根據地的管理,但心裡未必真服氣,不少人都盼着王師能夠早日打回來,現在清軍果然打來了,因此這幫人難保不會有什麼冒險的行動,也不能不防。

第七十九章 水災(四)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四七一章 戰前(三)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五十五章 艦隊匯合(三)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八十七章 安置營(三)第四二三章 停戰期(四)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二九零章 漁人行動(二)第七十六章 水災(一)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四八一章 統一商界(三)第一零二章 新根據地(五)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三十二章 市長上任(四)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四九五章 輿論風向第二一一章 奇襲威海衛(五)第一四五章 北倉之戰(四)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五三七章 袁世凱復出(上)第一六九章 新艦下水(五)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一七二章 南下上海(二)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一零五章 電報第六九十章 再度出擊(一)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八十章 水災(五)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六七九章 大獲全勝(十)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二二七章 後續影響(二)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十四章 艦炮發威第一四七章 北倉之戰(六)第一一九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五)第一七七章 南洋鉅富(四)第二九五章 制海權的歸屬第三八二章 足球比賽(三)第六四零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二)第四四一章 進京(八)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三五八章 徳國特使(六)穿越艦隊簡介一071型船塢登陸艦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二十五章 錦州告急(四)第五一一章 清廷招撫(八)第四五三章 新聞發佈(二)第一五零章 徳國之行(七)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三二六章 海參崴(九)第一三三章 外調(七)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五七九章 袁世凱來訪(三)第六六三章 臺灣海峽之戰(四)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五五五章 接受談判(七)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四十二章 艦隊出發第二八七章 年終會議(三)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一一七章 農村調查(三)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四七七章 山海關之戰(六)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六十五章 德國使團(五)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九十三章 青州之亂(六)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第四二一章 停戰期(二)第二二六章 青島戰役(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