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

雖然華東政府會因這場戰爭而坐大,但由於華東政府畢競成立的時間不長,基礎還很薄弱,領土、人口、資源都有限,因此對英國也不構成威脅,日本只要恢復5年左右時間,就可以在國力上超過華東政府。另外英國還有一個構想,乾脆把日本也拉進來,組成一個英法俄日四國結成的大同盟,這樣在歐洲方面有英法俄三國應對;亞洲方面有俄日坐鎮,自然就不怕華東政府崛起了。

不過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戰爭到此爲止了,不能再進行下去了。如果戰爭繼續下去,人民軍確實很有可能徹底擊敗俄軍,奪取中國東北三省的地方,那麼華東政府的領土、人口、資源都會大幅暴漲,必然會成爲遠東地區的新興勢力,這決不是英國希望看到的結果,因此逼迫華東政府停戰,並且盡力減少華東政府在這場戰爭中的獲利,如獲取大量的賠款和領土,也成爲英國內閣、議會的共識。

當然迫使華東政府停戰,也不意味着英國就會允許俄國繼續佔領中國的東北地區,因爲英國也很清楚,必須要斷絕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念頭,才能將俄國的關注重新拉回到歐洲地區,激化德俄之間的矛盾,這樣才能實現英法俄三國結盟對抗德國的局面。

而中國的東北地區,英國認爲只有歸復到清廷的統治下,纔是最好的結果,因此斯科爾斯向李三傑提議,把清廷也拉入到談判中來,還扯了一大通什麼“法理”、“合法政府”之類的理由,就是試探華東政府的態度。

不過李三傑可也並不糊塗,毫不猶豫的就給他懟了回來,一點餘地都沒有留給英國。

送走了英國領事之後,李三傑也立刻將自己和斯科爾斯會談的錄音提交給軍事小組,讓他們知道會談的全部內容。華東政府當然不會接受英國的條件,但對英國的干涉也不能輕視,畢競現在英國雖然己經有些衰弱了,但仍然是這個時代的世界霸主,第一強國。因此軍事小組的成員對錄音進行了認真的聽閱,關建的地方還反覆聽,然後才展開討論。

肖建軍首先道:“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方,憑什麼就拱手讓給清廷,還談什麼合法政府,狗屁!清廷憑什麼就是中國的合法政府了。”

秦錚也道:“這就是英國的高明之處,如果我們順着他們的思路,把清廷拉進這次談判來,不僅不可能得到東北三省的地盤,而且等於承認了清廷就是中國的合法政府,而我們只是清廷統治下的一個自治領,將來英國就可以扶植清廷來限制我們的發展,這對我們是相當不利的,所以這一次外事部做得很對。”

夏博海道:“乾脆借這個機會,和清廷進行徹底的切割,反正以我們現在的聲望,就算是和清廷徹底切割,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王雲鵬道:“我們不是早就和清廷切割了嗎?”

夏博海道:“我們現在只是在政治、軍事上與清廷進行了徹底切割,但在經濟、文化、民間的切割還不徹底,在某些場合,由其是在天津、上海爲了方便行事,還會故意模糊我們和清廷的界線,但從現在開始,各部門,包括天津、上海,這些情況都不能再發生了,對外必須統一口徑,明確立場,反正這一仗結束之後,我們會和清廷徹底撕臉的。”

徐濟超道:“我就擔心清廷要強行介入東北怎麼辦?儘管我們不承認,但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也包括絕大部份中國人,甚到在我們的管轄範圍內,還有一部份人都是承認清廷是中國的合法政府,這也是事實,任何人都改變不了。因此如果英國在背後唆使,清廷是很有可能真的會強行介入東北地區,比如派軍隊到東北強佔土地,或者是接收俄國讓出的城市,真要到了那一步,我們確實很麻煩,清軍當然不是我們的對手,但必然會牽扯我們一部份兵力。”

秦錚道:“我認爲可以讓北京辦事處去找袁世凱或張之洞,給清廷提個醒,或者說是給他們一個警告,要求清廷不得介入東北的戰爭,否則後果自負,語氣、措詞也都不妨放強硬一些。”

夏博海道:“這是應該做的,不過我們也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維去判斷清廷的決策,袁世凱、張之洞或許是聰明人,但慈禧卻有腦子不清醒的時候,庚子國變就犯過一次,儘管在舊時空裡沒有再犯過了,但這亽時代卻很難說,畢競這個時代清廷在庚子國變之後受到的教訓要輕得多,未必會對慈禧有警示作用,由其是在英國的挑動下,慈禧又會任性一次。”

秦錚點了點頭,道:“說得也對,更何況慈禧身邊還有不少親王、貝勒,這些人的智商一向都是欠費的,庚子國變的發生,他們是要付相當的責任。而且清廷的親王、貝勒們一向都看我們最不順眼,所以我們不能排除在英囩的挑動下,他們會挾持慈禧再來鬧一次的可能性。”

肖建軍道:“真要是那樣,我們應該怎麼爲?動手打嗎?”

秦錚道:“當然,我們佔領錦州,就有一部份原因是防備清廷干涉東北,只要我們守住錦州,清廷的一兵一卒都別想進入東北地區。”

肖建軍點了點頭,道:“我明白了,守住錦州太容易了。”

夏博海道:“不要忘了,我們還有河湖根據地,我們是爲了不太刺激清廷,纔不讓河湖根據地向河北方向發展,我認爲現在到是可以在河北地區鬧一鬧,有時候用槍炮說話,比什麼都管用。”

秦錚道:“不錯,這也是個辦法。”

徐濟超道:“斯科爾斯不是說,英國會去和日、俄兩國溝通嗎?你們認爲日、俄兩國有沒有可能和我們進行談判,我們現在要不要爲談判做一些準備。”

秦錚道:“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爲現在日、俄兩國都還有再戰之力,而且還指望着英法兩國來調停,因此除非是我們放棄賠款,否則日、俄兩國是決不可能答應談判的。我想只有等我們的襲取海參崴作戰取得成功,纔有可能迫使日、俄兩國接受我們的條件進行談判。”

王雲鵬又道:“英國要想幹涉,恐怕不會只有唆使清廷這一招吧,畢竟英國也不是不知道,清廷根本就是爛泥扶不上牆的貨,因此英國也不可能把希望全部寄託在清廷身上,肯定還會有其他的手段。”

夏博海道:“英國能夠用的手段也那麼多,一是直接參戰,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英國能直接參戰,就不會有這麼多廢話,而且就是英國直接參戰,我們也不怕;二是繼續扶植日本,加強日本的軍事實力,讓日本能繼續和我們對抗下去,不過只買一二艘軍艦給日本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除非是能夠幫助日本完全恢復六六艦隊,但這需要相當龐大的費用,現在的日本恐怕出不起這一筆費用,還需要足夠的人員以及訓練時間,至少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形成戰鬥力,恐怕是來不及了;三是對我們進行經濟制裁,實施貿易禁運,我認爲這纔是英國最現實,也最有可能釆用的手段。”

衆人聽了,也都頻頻點頭,“經濟制裁”這個詞對穿越者來說當然不陌生,在舊時空裡這是美國對弱小國家慣用的懲罰手段,雖然經濟制裁並不能徹底擊跨一個國家,但確實是有相當巨大的殺傷力。由其是對那些經濟基礎較薄弱,對外貿依賴大的國家,效果也由爲明顯。

徐濟超道:“我到是覺得英國不大可能對我們進行經濟制裁,在我們穿越之前,儘管我國在工業實力、購買力都超過了美國,但論總體經濟規模,美國仍然是第一,而且美國還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美元霸權,這些都是美國對別國實施經濟制裁的基礎條件。而雖然英國是這個時代的第一強國,但相對我們穿越之前的美國,還有一段相當大的差距。從總體經濟規模和工業實力,英國都只能屈居第三;而軍事實力方面,英國海軍確實獨步天下,但陸軍是明顯的短板;至於貨幣霸權更是沒有。而且我們的對外貿易伙伴前兩位是徳國、美國,第3纔是英國,而徳國、美國的整體國力雖然不及英國,但這兩個國家都不會看英國的臉色行事,另外我們目前的經濟主要還是依賴國內市場,國際貿易只是輔助,因此基於這些原因,我才認爲英國不可能對我們進行經濟制裁,而就算是進行經濟制裁,對我們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秦錚笑道:“徐主任,你進行的這些對比分析確實都是對的,但這是21世紀的經濟制裁模式,而不是現在這個時代的經濟制裁模式,因此不能僵硬的去理解。而且英國對我們,也沒有必要做得那麼複雜。”

徐濟超怔了一怔,道:“這個時代的經濟制裁模式?那是怎麼樣的?”

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島(一)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一)第八十八章 青州之亂(一)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二零六章 正面進攻(四)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三三二章 海歸(三)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五百章 輿論再變(三)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三十四章 換裝(上)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一五五章 訪徳使團(中)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六零八章 西安之行(八)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六八一章 結束戰爭(二)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一四零章 上海新區(四)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七一四章 上海談判(一)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三八六章 足球比賽(七)第五九九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上)第二六六章 根據地(八)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六一一章 滿洲里戰役(四)第二六六章 根據地(八)第四零六章 旅順攻略(三)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二十六章 夜話(上)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四一五章 遼河之戰(一)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五十五章 艦隊匯合(三)第七章 誘敵戰術第三七四章 對馬海戰(一)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二七七章 五人會議(一)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六五七章 遠東遠征軍(四)第三七七章 對馬海戰(四)第四四二章 遼陽之戰(四)第三六零章 大戰之前(七)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八十五章 戰前準備(二)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四二五章 停戰期(六)第三八一章 足球比賽(二)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戰(四)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三一八章 騎軍(二)第二零二章 作戰計劃(下)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三七八章 上海(六)第一九三章 巴達維亞(一)第三五九章 徳國特使(七)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