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八章 對馬海戰(十四)

在與聯合艦隊交戰時,博羅季諾號、鷹號還能達到12節的航速,而現在兩艘軍艦連10節都開不了,因此卡什尼洛夫想快也快不起來,而對方顯然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因此也有意的將速度放慢到了10節以下。

在雙方距離拉近的過程中,還在互相進行着炮擊,威洋號一共炮擊6輪,造成了1發近失,3發命中,而博羅季諾號只進行了4輪炮擊,取得了1發近失、1發命中的成績。

近失彈造成了威洋號的兩個密封倉開裂進水,而命中的一發炮彈擊中的是威洋號的右前舷,將艦前炸出了一個大缺口,傷亡了10餘名士兵,不過總體來看對威洋號的傷害並不大。

相反,博羅季諾號挨的三彈一發命中側舷水線上一米的位置,雖然仍然彈開,但造成了側舷事變形進水;一發命中前主炮塔的正面,雖然沒能將炮塔揪翻,但造成炮塔裡的20餘名士兵傷亡,炮塔夾住,不能轉動;一發命中指揮部正面,爆炸雖然沒能穿透指揮部,但震裂的金屬殘片還是造成指揮部內的大量傷亡,卡什尼洛夫身中3塊殘片,當場休克,生死不明,而身受重傷大副德約科維奇強撐着接管了軍艦的指揮權,掛出“不管,退出戰鬥”的旗幟,讓到了一邊去,將第二位的鷹號推上了前排。

而就在威洋號和博羅季諾號互相怒懟的時候,東艦隊也改變了戰術,威洋號後面的遠洋號、開海號都駛出了縱隊,繞上前來,和威洋號形成並列之勢,排成了一個“三叉戟”的陣勢。既然雙方都不願首先轉向,那麼不如就打一場艦首對敵的戰鬥,讓遠洋號、開海號繞過威洋號,這樣就都能夠開火射擊了。

結果還沒等東艦隊的陣勢擺好,博羅季諾號就被打殘,被迫退出了戰鬥,而倒黴的鷹號一上陣,就面對着以一挑三的局面。

於是鷹號還沒等明白是怎麼回事,就遭到了對方密集的打擊,而且這時雙方的距離己拉近到了2500米左右,命中率也高的驚人,結果在3分鐘的時間裡,威洋號、遠洋號轟了4輪,而開海號更是轟出5輪,只打得鷹號的周邊水樣不斷,在這一陣王八彈的亂轟當中,鷹號連捱了6彈,還有有3發失近,整個艦首幾乎被完全打爛。而鷹號僅僅還擊了一輪,還全部都打偏了。

結果博羅季諾號剛剛退到一邊,還沒緩過一口氣來,鷹號也掛出了“退出戰鬥”的旗號,趕來和它做伴,成了一對難兄難弟。

這時俄艦隊中還剩下防護巡洋艦奧列格號、阿芙樂爾號、斯維特拉娜號和兩艘驅逐艦,全部暴露在東艦隊的面前。奧列格號、阿芙樂爾號看上去個頭不小,和幾艘戰列艦差不多大,但實際是和青州級是一個級別,薄皮大餡,在戰列艦、大型裝甲巡洋艦面前就是個渣。

而且讓這幾艘軍艦感到悲催的是,現在逃都逃不了,因爲這時東艦隊的巡洋艦支隊和驅逐艦支隊的軍艦也全部都離開了縱隊,在三艘主力艦的兩側展開,徹底將線型縱隊變成一字橫隊,橫向展開達3000餘米,前甲板的炮口統一指向俄艦。無論這幾艘軍艦像那個方向逃跑,至少都需要10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逃出東艦隊的火力打擊範圍。而且現在俄艦的速度連10節都達不到,又能逃到那裡去。因此殘存的幾艘俄艦也徹底傻了眼,只能等着對方猛烈時打擊到來。

不過3、4分之後,想像中的打擊並沒有到來,而這時有俄艦發現,對方的軍艦上打出了要求俄艦投降的旗號。到了這一步,俄國艦隊己經沒有其他的選擇了,不投降就有被擊沉的命運。當然,在這個時候,還要首先看臨時的旗艦博羅季諾號的態度,如果旗艦選擇投降,那麼其他軍艦自然順理成章的也都投降了;但旗艦拒絕投降,死戰到底,那麼其他軍艦就要重新評估選擇,因此其他軍艦也都向博羅季諾號發出旗號,詢問旗艦的態度。

這時博羅季諾號的艦長卡什尼洛夫還在緊急搶救當中,並沒有醒過來,代理艦長德約科維奇顯然是沒有興趣爲國家盡忠,於是派二副乘小船到威洋號上,和人民軍談判。

最終人民軍答應,只要這幾艘俄艦不再抵抗,向人民軍海軍投降,那麼在戰爭結束,回到青島之後,立即將全部艦隊釋放,將他們移交給俄國駐上海領事館。

其實人民軍看中的主要是這幾艘軍艦,博羅季諾號和鷹號的受創雖重,但卻並沒有傷筋動骨,完全可以修復,而奧列格號、阿芙樂爾號、斯維特拉娜號更是沒有多少損失,因此如果能夠俘虜這幾艘軍艦,又可以將人民軍海軍的實力再提升一步。

這樣的條件德約科維奇也覺得十分滿意了,連被釋放以後回國接受國內的聽證調查時的託辭都己經想好了,因爲這時俄艦是肯定不敵對手,再戰鬥下去,不要說取勝,就連逃走的可能性都沒有,只能全部戰死,而自己選擇投降,可以保住1000餘名俄國官兵的生命,這些人都是有豐富航海、戰鬥經驗的官兵,未來俄國海軍要重建,還需要這些人的努力。

俄艦投降,接下來還有一些事情要完成,畢竟東艦隊還要參加後面的戰鬥,而投降的俄艦也需要有軍艦看着,因此首先是決定從巡洋艦支隊和驅逐艦支隊中各抽出兩艘軍艦,耒看押這幾艘俄艦,而各艘俄艦的火炮全部停止,回到戰鬥之前的狀態,並罩上炮衣,除了動力艙和駕駛人員之外,其他人員全部都轉移到人民軍的軍艦上來,同時人民軍也向每艘軍艦派遣少量的人員,控制指揮室和甲板,這樣也就可以完全控制這幾艘俄艦了。然後開回到昆明艦所在的地方附近下錨停泊,等着戰鬥結束之後,再一起返回青島。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威洋號、遠洋號、開海號才帶領着剩餘的軍艦,開赴下一個戰場。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東艦隊和俄國艦隊遭遇激戰時,西艦隊也看到了自己的目標。不過西艦隊面對的局勢,要比東艦隊複雜得多,日俄兩國的艦隊正在激戰中。

參戰的俄國軍艦景戰列艦尼古拉一世號、納瓦林號、巡洋艦阿普拉克辛海軍上將號、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辛亞文海軍上將號,以及2艘驅逐艦;而日本軍艦是第3戰隊、第5戰隊。

聯合艦隊第3戰隊是除第1、2戰隊之外,實力最強的,擁有笠置號、千歲號、新高號、音羽號4艘防護巡洋艦,這4艘軍艦都是1900年以後下水服役的新軍艦,而且航速都超過21節,由其是笠置號、千歲號,排水量接近5000噸,航速23節,是甲午戰爭中的功勳軍艦吉野號的改進加強型;而第5戰隊擁有防護巡洋艦嚴島號、鬆島號、橋立號、和通報艦八重山號,三艘防護巡洋艦都是參加過甲午戰爭的老艦,也就是當時著名的“三景艦”,這三艘軍艦最大的特點是小艦扛大炮,只有4000出頭的排水量,但卻裝配了一門320毫米口徑的主炮。

俄國艦隊潰散之後,第3戰隊首先找到了這一支俄國艦隊,但也是遇到了無線電干擾的問題,無法將信息傳給旗艦,而這俄國艦隊也有2艘戰列艦,因此第3戰隊也不敢輕易的主動出擊。

而就在這時第5戰隊居然也找到了這樣,兩支艦隊匯合之後,雖然還是無法用無線電傳遞消息,但兩名主將認爲還是有一戰之力,因爲三景艦上有三門320毫米口徑的主炮,於是打發八重山號去尋找旗艦,然後7艘日本軍艦立刻撲向俄國艦隊。

尼古拉一世號、納瓦林號在先前的戰鬥中到是受創不多,畢竟是4艘博羅季諾級頂在前面,不過這兩艘戰列艦實在是太老了,又經過了3萬多公里的遠航,現在最多隻能跑8節,主炮的口徑雖然達到305毫米,但卻是老式的炮圍炮,需要4、5分鐘才能發射一次。而三艘“海軍上將”原本是岸防艦,本來就不適合跑遠洋,老實說能夠跑到這裡沒有壞,已經就是一個奇蹟了。

雙方交戰之後,打得十分激烈,俄艦的噸位大,火力強,裝甲厚,但速度和射速都慢,而俄艦也知道自己的速度慢,因此兩艘戰列艦分列首尾,將三艘“海軍上將”保護在其間,盡力用兩艘戰列艦的主炮轟擊對方,力求一炮致敵於死地。

日艦的噸位小,火力弱,但速度快、走位靈活,第3戰隊以高速在戰場上游走,不斷的干擾俄艦,力求打亂俄艦的隊列,並且不時突進到近距離,用速射炮掃洗俄艦的甲板,而第5戰隊則是穩紮穩打,伺機利用自己320毫米主炮,給俄艦致命的一擊。

整個戰鬥頗有些像是大東溝一戰的翻版,俄國艦隊好似一頭軀體龐大,皮糙肉厚的野牛,而日本軍艦則好像是一羣身體瘦小靈活,但有鋒牙利爪俯鬣狗,輪翻的圍攻野牛,抽冷子就上去咬一口,就可以帶下一大塊血肉,不過野牛仗着自己身高力大,雖然擺脫不過鬣狗的圍攻,但到也並不那麼容易對付,如果鬣狗一不小心被牛角頂到,也是相當的致命。

第六三九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一)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一五四章 新農村建設(五)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三二四章 海參崴(七)第三十六章 換裝(下)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四六七章 武昌之行(七)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一二五章 天津會議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五一四章 清廷招撫(十一)第九十五章 天津租界(二)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四九九章 各方態度(二)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一九三章 巴達維亞(一)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一二九章 德國艦隊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三九九章 談判(七)第四六六章 迎擊俄軍(三)第二一一章 奇襲庫倫(五)第三八二章 對馬海戰(八)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三七九章 對馬海戰(六)第一六零章 對日談判(五)第十七章 海軍編制(一)第一七八章 南洋鉅富(五)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一五五章 回師(下)第七零四章 求和(十一)第三零四章 南線,北線(二)第九十七章 天津租界(四)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三八七章 新聞發佈會(一)第四十七章 登陸作戰(上)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三零九章 二進膠州(二)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三六四章 餘波未平(一)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五一七章 叛逃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戰(四)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三章 制度(二)第三零九章 二進膠州(二)第六零六章 東北戰事再起(四)第六三二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四)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四五八章 山海關(四)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五八三章 青島密約(三)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一二九章 分礦計劃(下)第二十八章 錦州告急(七)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一三六章 外調(十)第六八六章 結束戰爭(七)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一)第二一二章 青島攻略第三二零章 騎軍(四)第三九七章 全面開戰(六)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二五五章 圈套(三)第一九四章 訪問英法(五)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三零七章 備戰(一)第三十六章 海軍編制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