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虎父無犬子

橫掃三國的東方鐵騎sodu

遼東城外,十萬夫餘人全部聚集在北門,營寨綿延出好幾裡地,黑壓壓的都是人,一眼望去,竟然是如此的雄壯。

正中的大營裡,是夫餘王尉仇臺的大營,尉仇臺端坐在大帳之中,召集所有的將領,正在商議着如何攻下遼東城。

尉仇臺體格健壯,勇力過人,尉仇臺一直奉行和周邊人士和睦相處,又臣服於華夏國,許多年沒有經受過戰爭的夫餘人得以穩步發展。以前常常受到高句麗的威脅,自從高飛率軍東伐高句麗一舉滅之後,夫餘人就更沒有了顧忌加上又和華夏國來往密切,所以得以派出使臣去薊城學習漢人的治國之道。

派出的使臣陸續回來之後,尉仇臺掌握了華夏國東北一帶少兵寡將的消息,並且在夫餘人內部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廢除舊制,沿襲華夏國的體制,同樣制定出三省六部制,以便自己掌控夫餘人。

除此之外,尉仇臺還積極的改良兵器,大肆擴張軍備,向北征伐,消滅丁零人佔領了北部的大片土地。後來尉仇臺聽說華夏國正在西北、西南用兵,而東北空虛,便急忙調集兵力,發全國十萬雄兵,出其不意的對華夏國發動了攻擊,想借機佔據遼東、遼西、東夷等大片土地。

尉仇臺是個雄心大志的人,在夫餘人的心目中也頗有威望,他讀過史記,知道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所以表面上一直臣服於華夏國,記得那次對高句麗用兵,尉仇臺就曾囑咐其弟呼仇臺,不要與高句麗人接戰,保存實力,還要讓呼仇臺故意表現的懦弱一些,深深地迷惑了當時的高飛,以至於在高飛的眼裡,夫餘人一直是一頭溫順的羔羊。

這次尉仇臺突然發動襲擊,並且接連攻下幾座城池,大軍如同席捲之勢,直逼到了遼東城下。但是,尉仇臺自己也知道,遼東城的堅固成都不能和其他城池相比,當年高飛起於遼東,遼東算是高飛的根基,而他此次也是 要拔出這個眼中釘,將遼東據爲己有之後,便可設立關隘,阻撓華夏軍的援兵,那麼他就可以在遼東稱帝了。

“大將軍。”尉仇臺威武的喊道。

呼仇臺當即站了出來,一臉的猙獰之色,身材魁梧的他,披着一件連環鎧,看上去極有威嚴。只聽他抱拳道:“大王。”

尉仇臺當即吩咐道:“一切都按照原計劃進行,遼東受到包圍,華夏國必然會派出援軍,以本王推測,必然是華夏國的爪牙烏丸人,他們都是騎兵,速度會很快,這兩天先試着攻打一下遼東城,如果遼東防守太嚴密,就別再攻打了,專心設下埋伏圈,只等華夏軍的援軍抵達,只要消滅了援軍,以遼東城內的三萬兵力,根本不足以和我軍抗衡,到時候城內士氣崩潰,我軍再強攻不遲。”

“諾!”呼仇臺當即答道。

尉仇臺環視了一圈在場的文武大臣,朗聲說道:“諸位大人都是我夫餘的傑出人才,此戰關乎我夫餘的存亡,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佔領遼東,只怕就會引來華夏國的反攻,還有東夷的那幫崽子,他們都是見風使舵的人,現在是坐山觀虎鬥,一旦我軍成功攻佔了遼東,他們必然會羣起而反之。可是,如果我軍敗了,他們就會刀兵相向。你們記住,現在我們已經站在了風口浪尖之處,已經沒有退路了,只有勇往直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爲了我們夫餘人的未來,大家共同努力吧!”

散會之後,尉仇臺便做了精心的安排,十萬大軍開始分成四處,遼東城的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各自屯兵兩萬五千人,營寨就紮在城內外,堵着城門,不讓城內的士兵或者百姓出來。

時值四月,山林裡,百鳥悠徐地發出婉麗的啼聲,而泥土的潮氣,混和着野草和樹葉的芳香。藍湛湛的天空象空闊安靜的人海一樣,沒有一絲雲彩。空氣溼潤潤的,呼吸起來感到格外清新爽快。在陽光下,周圍遠山就象洗過一樣,歷歷在目,青翠欲流,它看去好象離眼前挪近了許多,也陡峭了許多。

夫餘人以狩獵爲生,弓箭手是出名的強悍,他們的營寨緊靠着樹林,前面一半在平地上,後面一半則依附着茂密的樹林。因爲夫餘人沒有多少馬軍,在平地上步戰不強,一旦華夏軍採取馬軍突破,如果前軍抵擋不住,後軍便藉助密林來抵擋華夏軍的馬軍,再以箭矢射之,這樣纔不至於大敗。

遼東城的南城樓上,馬岱看到夫餘人的紮營方式,嘴角上露出了一絲笑容,淡淡地說道:“如果採取火攻的話,只怕夫餘人要死傷過半了……”

一想到這裡,馬岱立刻去找公孫康。來到了東門之後,公孫康正在城樓上眺望着城下,但見呼仇臺率領大軍在城下耀武揚威的叫囂着,身後五百馬軍,三千步軍顯得威武雄壯,呼仇臺手持一柄鋼叉,鋼叉上插着一顆人頭,地上有一具無頭屍體,穿的是華夏國的軍裝。

馬岱來到公孫康的身邊,抱拳道:“公孫將軍。”

公孫康見到馬岱來了,當下憂愁的臉上展開了笑容,拉着馬岱說道:“馬將軍,你來的真是太好了,外面呼仇臺叫囂不停,陣斬我的一員大將,不知道你是否可以?”

馬岱抱拳道:“這有何難,我去取下呼仇臺的人頭便可,公孫將軍在此稍歇……”

話音剛落,馬岱還未及動身,便見城門突然打開了,一個身穿普通士兵軍裝的年輕人手中握着一杆長槍,騎着馬便從城中走了出去。之後,城門緊閉。

公孫康看後大怒道:“你是誰的部下,如此不守命令,竟然敢私自出城?”

城下的那個騎兵轉過身子,朝着城樓上的公孫康、馬岱抱拳道:“啓稟將軍,在下甘小寧,死去的乃是我的將軍,我要爲他報仇,還望將軍成全。”

“豈有此理,你將軍都無法勝他,你去了也是送死,快給我回來!”公孫康勃然大怒,第一次遇到這個不聽話的士兵。

“我既然已經出來了,就抱着必死決心,不給將軍報仇,我甘小寧還有何面目立足於天地之間?將軍只管等我的好消息!”甘小寧一聲落下,雙腿一夾馬肚,便立刻舉槍朝着呼仇臺衝去。

呼仇臺正沉浸在斬將立威的喜悅當中,見到身爲普通士兵的甘小寧到來,絲毫沒把甘小寧放在眼裡,舉着那柄鋼叉便朝甘小寧刺去。

兩馬相交,但見呼仇臺先出招,手中鋼叉一揮,便刺向了甘小寧的要害,可是甘小寧不閃不避,橫衝直撞,手中的長槍也並未有任何行動。

公孫康看後,嘆氣地道:“又要白死一個人了,勇氣可嘉,可惜並非呼仇臺敵手……”

馬岱的眼睛目光如炬,他本人又是用槍的名家,看到甘小寧的舉動後,便睜大了眼睛,嘴角邊露出了一絲笑容,淡淡地道:“那可未必……”

話音纔剛剛落下,但見城外的甘小寧突然長槍抖動,槍尖如同靈蛇吐信,同時身子一墜,來了一個蹬裡藏身,槍尖避開了正面攻擊,從側面直呼仇臺的心窩,一槍刺出,但聽見一股刺耳的慘叫聲,呼仇臺便被甘小寧一槍刺死,整個人從馬背上墜落了下來。

甘小寧的這一手讓公孫康大吃一驚,沒想到在自己的軍中,還有如此人物,當即讚賞道:“真將才也!”

馬岱只是笑着,看你到甘小寧的那英姿颯爽,彷彿看到自己在疆場上馳騁一樣。

甘小寧未等夫餘的其他人有所反應,立刻用槍挑着呼仇臺的屍首撥馬便回。

“快打開城門,放小英雄進城!”公孫康看後,大聲地叫喊道。

這邊城門打開,甘小寧迅速的朝城門裡趕,那邊夫餘人才反應過來,爭先恐後的跟着甘小寧,想要去搶呼仇臺的屍首。

“放箭!”不等夫餘人趕到城門口,城樓上的箭矢便已經射了出來,強大的箭陣射死夫餘人百餘人後,其餘的夫餘人不敢靠近,只能向後退卻。

甘小寧進城之後,將呼仇臺的屍體朝地上一拋,便鬆了一口氣,臉上更是多了一份欣慰,淡淡地說道:“將軍,我終於爲你報仇了。”

公孫康、馬岱紛紛下了城樓,看到甘小寧後,都極力稱讚。

甘小寧倒也不客氣,照單全收,並且爽朗地笑了起來。

“小英雄今日斬將立功,挫了夫餘人的威風,這呼仇臺可是夫餘王尉仇臺的親弟弟,殺了他,肯定會將尉仇臺氣的半死。你的將軍既然已經死了,那就由你接替你將軍的職位,統領所部人馬。”公孫康道。

“多謝將軍!”甘小寧當即抱拳道。

公孫康又仔細的打量了一下甘小寧,忽然驚奇的發現甘小寧的相貌非常的酷似一個人,那就是虎衛大將軍甘寧,當即詢問道:“你和虎衛大將軍可曾認識?”

甘小寧笑了笑,淡淡地說道:“實不相瞞,虎衛大將軍正是家父。”

公孫康驚訝地道:“果然是虎父無犬子啊,今日我軍中又多了甘將軍,只要謀劃一下,或許就能夠退敵也未可知。”

馬岱笑道:“我有一策,可破夫餘人。”

公孫康急忙問道:“何策?”

707 江東易主1110 嚮導154 擴張7513 荊州風雲10581 入主中原16759 長安亂2481 呂布的謝幕之戰7879 西北起烽煙11623 娘子軍來了712 江東易主6525 周瑜094 貂蟬585 入主中原20636 以假亂真759 長安亂2312 墨子是個穿越者591 暗殺290 定東夷61032 禮賢下士628 激情的演講292 定東夷8135 血戰3506 荊州風雲3287 定東夷3235 虎牢關大戰21743 木刀小童779 開始反攻754 抵達長安838 兄弟分離004 激戰240 魏延的試煉311 絕跡的墨家498 爲了成名750 月黑風高805 一物降一物555 暗藏殺機267 搞定許攸565 祭拜115 救美668 我要做將軍040 退敵045 守城4285 定東夷1085 密商1785 踏破賀蘭山缺1356 兵敗鉅鹿澤16310 泰山之約051 董卓762 長安亂51033 元龍之計337 信都城471 一切都結束了281 太平元年443 殞命馬邑783 邊患引發的爭吵349 兵敗鉅鹿澤9465 凌遲384 兵臨城下17882 西北起烽煙14832 九鳳朝陽036 伏擊302 定東夷18365 出城592 嚴顏的妥協148 擴張1256 歸途570 入主中原5324 公孫瓚的末日4599 幽靈騎兵556 馬超的崛起1269 不安1596 官渡起烽煙996 狩獵遇虎887 西北起烽煙19795 二虎還須遜一龍442 逼迫張遼110 嚮導493 玉璽的誘惑569 入主中原4516 荊州風雲13461 策略變嗎1012 針尖麥芒1014 酒有問題197 撲空836 真真假假936 最後的戰役20747 皇甫堅壽796 深遠的用意523 揚帆遠航862 雙傑鬥智4871 西北起烽煙3556 馬超的崛起1727 離間計796 深遠的用意681 水淹陳留2899 西北起烽煙31210 曹營640 魏軍的逆擊330 耳朵大跑得快1033 元龍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