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打臉來的忒快些(修訂數據後)

“你啊,敞口燒着那不就是白白燒掉煤也就是石炭了?還造什麼焦炭,至於滅掉,那倒不會。”

窯裡並非半點空氣沒有,裡邊還有不少存留,靠着他們提供氧氣,煤會持續燃燒。

與其同時,燃燒產生的廢氣會與尚未燃燒完全的煤裂解產生的一氧化碳或者其他物質形成熱流,經過窯爐側壁的導火道繼續燃燒,燃燒產生的熱量會傳導進入窯爐內,最終形成高溫燃氣流。

如此一來,溫度能都到達800℃,也就達到成焦的溫度。

這個過程大約能持續十天,到時,焦炭基本也就成型,隨後,扒開點火孔,將水灌入,滅掉高溫的焦炭,待其冷卻下來以後,便能開爐掏碳。

東西並不是多麼複雜,技術只需一點就透,這些化學史上的東西,方書安前世瞭解過。

不過這一部分資料是同學整理煤化工歷史時候講述的,他只是看過大概,幫其整理過相關資料,是以不瞭解的並不深入。

而且窯壁上的導火道也只有一張圖片,想要完全復原還需要兩次試驗。

其實最重要的地方恰恰就是理念,只要大方向無誤,探索就是時間的問題。

不過麼,方書安秉承同步實驗、交叉驗證的原則,反正他們幹活的人手多。

一次性造出幾個不同的爐子,從中選出效率最好的就是。

嚴格來說,土法煉焦並不是個好東西,生產週期長、成焦率不夠高,而且產生大量的廢氣。

當中產生的一氧化碳可都是好燃料,還有煤焦油,都是工業上的好東西,但是現在條件有限,並不能很好的利用。

好的一點就是雖然對空氣有影響,但是還在可控的範圍內,在面臨凍死的威脅下,還是先解決保暖問題。

不過麼,有些人就不這麼認爲。周永春徵召部分燒炭工作爲工坊創始工人。

想讓他們從開始就參與到其中,將來成爲焦炭煉製的主力,不但解決溫飽問題,更能成爲官辦作坊的管事。

只是,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官府的苦心,還以爲是在忽悠他們。

除了幾個老人,大部分人都認爲,方書安是在純粹浪費石炭。

那些黑不溜秋的東西再弄,還能和木炭一樣,乾淨無味?

大家都是多年的老炭工了,木炭可不是這麼生產製作。

雖然也會有水澆滅或者埋進土裡的操作,但哪裡需要十天那麼久?

一堆燒炭工們聚在一起,嘟囔着什麼。

“不是我說,老六,要是這樣能弄出來炭,我把那炭吃了!”

“誰說不是呢,咱們傳了多年的手藝,可沒聽說這樣能燒出炭來的。”

“你看着他瞎折騰就是了,一個個大頭兵,要不就是公子哥,還想這搶咱們的飯碗?”

“也別這麼說,燒炭又不是咱們自己的活,他們若是能幹,便去幹就是了,不過我看啊,他們是嫌棄炭少了,我看咱們回去之後可以再漲漲價。”

“對,完事就漲價,這幫鱉孫,還想着搶俺們的生意,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

燒炭工們並不看好方書安的焦炭,甚至還想幸災樂禍。

原本按照周永春之意,燒炭工乾的都是苦活累活,平日裡弄得一身黑,還要費勁的去砍柴燒窯賣炭。

現在有焦炭工廠成立的計劃,索性將他們集中起來,等到將來建城工廠,只需要幹好燒窯這一項就是,前邊的採煤運煤自然有人負責,後邊的焦炭販賣也有人經手。

旱澇保收不說,掙得工錢還能比此前多,最主要是有了保障,官府開的大作坊,怎麼也不會短缺他們。

但燒炭工並不這麼想,誰知道官府這些人是不是包藏禍心,要搶走他們祖傳的收益呢?

可憐這些人,原本週永春是好意,卻不知被他們當成了搶飯碗的舉動……

……

十天之後,窯爐開封的日子。

第一窯的現場,人們都在圍觀着。

方書安不在,由李盡忠負責開啓。

“唉,我就說成不!”

“水灌進去時,沒什麼聲音,我就知道完蛋了。”

第一孔窯也不知道是密封做的不好還是什麼原因,煤大部分燒過頭,成了煤渣,剩餘的焦炭也是少數。

幾個燒炭工飛快的算起來成本。

一百斤上好的松木炭不過兩錢銀子,這可倒好,數千斤煤出不來一千斤炭。

就算此處煤開採價格便宜些,百斤不足五十文,如此收率,換算下來也要四錢一百斤炭,價格貴不說,品質還無法與松木炭比較,根本沒有競爭的可能。

“我就知道是白費功夫。”

“誰說不是,這不是有錢造的?採煤多費勁?砍松木多簡單,燒炭我一個人就能幹的事情。一次燒五百斤炭,賣上十天,能賺不少錢,比這個不樂呵?”

沒有經歷過流水線化生產,燒炭工們不會明白現代化生產的產能。

尤其是他們並未意識到,只有當一種產品成爲大衆消費品的時候,纔會爆發巨大的購買力。

兩錢一百斤的松木炭,四錢一百斤的柳枝炭,一般老百姓怎麼可能消耗的起。

當家家戶戶都能燒得起炭時,那樣的產量才叫恐怖。

方書安是爲了解決民生問題,並不是爲賺錢。

賺錢的路子有很多,但是讓老百姓生活必需品漲價,在裡邊賺錢,那就是沒**的事情。

就像在後世,豬肉的價格是嚴格控制並且敏感的,蔥薑蒜甚至蘋果都能翻倍的漲價,但是白麪和豬肉這種民生必需品則是不可能。

再說焦炭窯爐,每一窯的造型都會有不同變化,第一個窯看上去是最不理想的狀態。

但是隨着後邊的開啓,燒炭工們再也笑不出來了。

方纔嘲諷的聲音一點點落下去,砸到自己腳上。

打臉來的忒快些。

因爲效果是一次比一次好。

當中有一爐產出的炭,疏鬆多孔,散發着灰黑的色彩,比之松木炭看上去要耐燒的多。

雖然後邊兩個雖然相對差些,但是比較起來,都要好上許多。

價格換算下來,幾乎不到50文錢。等到採煤價格再降,那就是大衆可消費的價格了!

但是,總有些人依舊是死鴨子嘴硬。

“這又怎樣,煤燒出來的炭又不如木炭好,煙氣要大上許多。”

“就是,人們誰會稀罕這種東西,看着就傻大笨粗。”

即便是有收率非常高的成品,能令炭價降到一錢以內,仍舊有人提出各種刁難。

反倒是邊上不說話的老炭翁,蹲在邊上抽着菸袋鍋子。

“老羊倌,你怎麼不說話?”

134 代善歸來214 我救了你的命157 採暖爐火爆157 採暖爐火爆060 逃跑一時爽(方書安在此,還請過路的老少爺們留下票票)280 嘴上客氣062 以工代賑543 張居正後人真相545 工業之母097 真是無恥啊!419 夜市驚魂083 局中局102 祖大壽何惜死338 人總是變成當初討厭的樣子581 盧象升的機會255 產品推廣三板斧070 城下協議454 突然緊張的氣氛513 南洋還是南陽502 聯合培養423 兩塊超級狗皮膏藥187 再現價格戰150 強度和成本妥協169 放榜日214 我救了你的命147 安全高效的取暖方式537 足利名人398 事態很嚴重151 喝熱水的歷史135 熊廷弼有陰謀?595 馬祥麟的新火槍553 皇帝要搶好處101 近戰火銃的爆發162 與書院不同318 片面放大563 蹊蹺的火災283 敲山震虎381 集體搞斷袖595 馬祥麟的新火槍310 宮闈秘事598 擴建艦隊150 強度和成本妥協547 張居正孫女032 河邊走多總會溼鞋143 建奴的條件484 郵遞員系統149 鐵水的門道485 掃盲教材230 彈簧成了!396 美貌是本錢也是元兇323 “借”並非是真的借523 迴光返照100 咱們會敗麼062 以工代賑085 降低後勤壓力的意義596 征服香料島206 深宮吵鬧聲205 事關男人雄風043 上天入地無門之局502 聯合培養020 孫兒還小,鬥不過老狐狸128 識時務的科爾沁348 昨日高調換作今日落寞076 屬狗皮膏藥的275 馬匹比人耀眼111 爲代善鋪路172 幕後黑手326 御醫們打上門來087劉老的如意算盤422 細思恐極031 性價比最高112習慣轉進的阿巴泰063 糧價異常(求推薦,求收藏)267 洛陽民變049 明知山有虎,送弟兄入虎口!046 得虧你是男兒230 彈簧成了!592自己不是人,但他一定是狗!437 平板玻璃的難處550 壞事也在丈母孃452 禽獸不如的方書安389 趁熱乎動手531 產不了莊家的田195 輿論之威292 審訊不果153柴碳風波274 渡口偶遇564 規劃西北491 糟粕的惡果259 大有可爲446 打勝仗,謠言起047 我願意!(神奇的加更)101 近戰火銃的爆發559 能力不能力無所謂595 馬祥麟的新火槍115 “臭不要臉”的明軍480 熊芷晴的身份問題433 死士也有情087劉老的如意算盤264 遼東訂單和對外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