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第672章 運河

就在李躍的注意力放在西邊的時候,南邊卻出事。

這幾年校事府、鴻臚司不斷滲透和宣傳,以及各種惠民之策的吸引,荊襄人心逐漸轉向大梁。

在年底忽然就有兩千多戶偷渡漢水,逃亡南陽。

兩千多戶,將近一萬百姓,在這時代絕不算少。

晉軍出水軍攔截,秦彪、糜進亦縱騎兵救援,兩邊在谷城爆發一場激戰。

晉軍損失三十多艘戰船,但樑軍傷亡八百七十多騎,皆爲晉軍戰船重弩所傷,不過好在掩護大部分百姓順利渡江。

桓溫立即警覺起來,率精銳從濡須返回襄陽,開始嚴查細作,緝拿說書人。

若不是得到荊襄豪強的協助,連楊略都險些被生擒。

“江東人心已經轉變,可喜可賀!”常煒更關注江東一些,畢竟只要晉朝存在一天,始終都是大梁潛在的對手。

“楊略都熬了三四年了,襄陽就是座鐵城,也該融化了。”

李躍看着楊略送來的奏表。

按照他的意思,如此朝廷南征,城中會有豪強、軍戶響應,裡應外合,只有桓溫不在,有六成把握攻破襄陽。

但如果桓溫一直呆在襄陽,則只有兩三成。

畢竟襄陽是桓溫的大本營,多年的威望壓着,豪強和軍戶心底打哆嗦。

不過攻下襄陽,不等於就滅了江東,只是打開一個缺口而已。

“先西后北再南,大戰略不變。”李躍心中默默盤算着,六成勝算還是風險太大,更何況桓溫就坐在襄陽。

要麼不不出兵,要麼必勝。

常煒道:“江東內有謝安,外有桓溫,相得益彰,江東至少還有十年國祚。”

江東這種門閥共治的體制,雖然爛,卻能維持晉朝這艘破船搖搖晃晃的向前劃。

每每有權臣試圖越界時,其他士族門閥不是拼命拖後腿,就是羣起而攻之。

王敦、蘇峻皆是如此。

現在的桓溫也面臨這種狀況。

“只要桓溫還想進一步,總會有機會的,傳令楊略,不必急於一時,校事、鴻臚吏先蟄伏起來,保存實力。”李躍心態越來越穩健。

別看江東現在一副半死不活的衰樣,卻還是有些戰力的。

這一場摩擦就能看出來。

晉軍反應迅速,水軍頗爲精銳,竟能傷到這麼多的黑雲騎兵。

當然,南征最大的問題不是水軍,也不是長江天塹,樑國水軍這幾年也成長起來了。

問題在於氣候、水土,黑雲軍大多是河北人,不一定適應江南氣候。

赤壁之戰,魏軍就多死於瘟疫和疾病。

而且眼下還沒到南征的時候。

到了年底,李儉又上表,想要在關中多呆一年。

不過這次李躍拒絕了,身爲太子久留在外並不是什麼好事。

兩年時間,該見識的都差不多見識了,跟王猛的關係處的也差不多了,一國太子不能只會種田。

與王猛之女王蘭芝定親之事也談妥了,不過二人年紀太小,還要再等上一年半。

此事傳開,無疑是對寒門庶族派系的一次激勵。

很多人逐漸明白皇帝的心意,王猛入尚書檯之事,也就成了板上釘釘之事。

崔宏被調往朔州,士族前所未有的恭順,自然也就沒人敢反對。洪興二年的最後一天,李儉返回洛陽。

去時還覺感覺是個孩子,歸來時變化極大。

臉上多了一些風霜,也多了一些穩重,人倒是變得更幹練了。

崔言思一見兒子這副模樣,眼淚便不受控制的簌簌而下,“兒啊,你在外面受苦了……”

李躍趕緊揮退宮女宦官,只剩一家三口。

“兒臣吃飽穿暖,何來苦吃?一別兩年,未能在父皇母后膝下盡孝,是兒臣不孝。”再怎麼成熟,終究也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

僅憑這些話,李躍就老懷大慰。

兩漢魏晉以孝治天下,雖然弊病頗多,出了不少沽名釣譽之輩,但一個人若連父母都不孝順,則肯定不是什麼善類。

“儉兒長大了,長大了!”崔言思又哭又笑。

“都這麼多年了,還這脾性,年輕人就應該出去多走走看看,不然一天到晚呆在宮中,豈不是成了金絲雀?朕的兒子當是雄鷹、當是猛虎!”李躍拍拍李儉肩膀。

兩年時間不見,豁然長高了許多,也更壯實了。

“父皇所言甚是,兒臣此番在叔父麾下,受益匪淺。”李儉從懷中掏出一份摺子。

李躍打開,掃了一眼,皆是兩年的心得。

有治國,有治民,有種田,也有行軍打仗……

洋洋灑灑,有兩三千言之多。

其中一些建議頗爲中肯,比如提高退役傷殘將士待遇,比如修建長安至姑臧的官道、驛站。

還有一條佔據頗多篇幅,利用渭水,建立一條從洛陽至隴右的水道,將洛水、黃河、渭水勾連起來,加強洛陽與關中、隴右,以及涼州的聯繫。

春秋時晉國大旱,秦穆公調集船隊浩浩蕩蕩從秦都雍城出發,沿渭河幾百裡水路,向東穿越大河,逆汾河北上。

從秦到晉,泛於三河水道上的船舶相繼,迤邐千里,這次空前的水路輸糧食,《左傳》稱爲“泛舟之役”。

能送到河東,就能送到洛陽。

這時代水運的運力比陸運強十餘倍,成本卻低五六倍。

“這是你自己想的?”李躍眼神一亮。

打天下容易,坐江山難。

歷史上從不缺會帶兵打仗的帝王,一個皇帝的首要職責從來不是打仗。

所以李躍將治國能力放在首位。

“非兒臣一人所思所想,叔父亦有諸多啓發。”李儉沒有貪功。

“大善!”

一部華夏史,其實就是就是一部運河史。

秦始皇開鄭國渠,漢武帝開漕渠。

曹操在河北開鑿運河,最終擊敗袁氏。

鄧艾在中原修運河,將中原與淮南聯繫起來。

十六國南北朝後,隋文帝便派宇文愷開鑿了廣通渠,隋煬帝以東都洛陽爲中心,引黃河水,向北連接涿郡,向南連接淮水和長江,橫跨帝國南北,爲唐朝的強盛奠定基礎。

這份奏摺含金量極高,其實水道都是現成的,只需要稍微疏浚一番就能用,不必如隋煬帝一般耗費國力。

而且馬上要對西域用兵,如果戰事不順,這條水道意義重大。

538.第536章 敲打479.第477章 碧血第408章 歸降第339章 陰霾第174章 雄傑第389章 選鋒第239章 祭天563.第561章 士氣第405章 北使566.第564章 拷餉第186章 飛蛾第225章 攔擊666.第664章 用兵第389章 選鋒第37章 聯手621.第619章 乞活第143章 收攏第311章 索要第313章 扶植第773章 壓力464.第463章 匡扶第57章 治569.第567章 餌第453章 獻計第155章 風起568.第566章 魚第365章 決心595.第593章 未雨第292章 落幕第184章 魯郡第408章 歸降第43章 捆綁第393章 拒戰611.第609章 君臣第154章 搖擺第447章 投降第332章 虛實595.第593章 未雨第43章 捆綁681.第679章 紐帶699.第697章 離巢第205章 軍功爵559.第557章 殞第319章 萬人敵第260章 糧食第358章 妥協第167章 鄴使第419章 奇兵第61章 自力738.第736章 穩第395章 衝殺第340章 詭計第82章 叛第399章 司隸473.第472章 勒索第436章 迎戰(二)第99章 爭第142章 籠絡第277章 四勝第290章 入鄴659.第657章 慎戰第366章 刺殺第399章 司隸第93章 計略第183章 東進第208章 圖謀第85章 法752.第750章 棉衣第263章 不退第306章 斷後第338章 契機第266章 再戰第92章 來使492.第490章 釣魚648.第646章 西東601.第599章 梟臣第57章 治第66章 野心第348章 勸第306章 斷後第278章 戰起第136章 取捨633.第631章 喜訊第313章 扶植505.第503章 秦勢第433章 龜縮第203章 北上第396章 罷兵607.第605章 旱災499.第497章 飲馬長江第310章 魯口第89章 主簿第47章 騎兵第266章 再戰706.第704章 南定602.第600章 談第198章 豪強第309章 立國第85章 法573.第571章 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