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採訪實錄五

我們到了一個破舊的窩棚旁邊,一個穿着苗裝的女人坐在門口休息,身上一身汗水和一身塵土,看來是剛從地裡回來,她的身邊坐着幾個小娃,都穿着苗家自己織的衣服,同樣的髒,就像灰堆裡扒出的小豆豆。

我彎着腰進了她家的屋子,詢問她家生活的情況,她叫楊小記,三十七歲的女人在我們家鄉正當是青春年華,而三十七歲的她就顯得很蒼老了,臉上滿是風雨摧擊過後的滄桑。

因爲長期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營養條件和醫療衛生條件又差,因此這裡的人都顯得非常蒼老,單從外貌上來看,遠遠超過他們的真實年齡。

她家有兩個老人,老公叫張迎財,比她還小五歲,下面還有四個小孩,三女一男,大的是個女孩,已經十二歲了,卻從未上過學,只有老二張小東(男孩)在讀二年級,家裡只是種了一點玉米和一點點稻穀,全年勉強夠吃。

我看到她家裡掛着一個葡萄糖的輸液瓶,便問她是不是有醫生來過這裡幫她家人治病,她告訴我,是她前不久病了,到文東街去配了一瓶液體回來輸的,花了三十塊錢,因爲騎馬嶺沒有醫療診所,如果寨子裡有人生病了,就去文東街配點藥回來,或者乾脆就硬熬着。

由於沒有醫生在場,我真擔心他們這種自助式的醫療會不會出現藥物過敏之類的事,那就相當危險了,由於自然條件和經濟的限制,他們的生命就像野地裡的草芥一樣,聽天由命。很多人不幸早逝,正如一首詩所說的那樣:“人見白頭嗔,我見白頭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頭死。”

因此這裡的寡婦和孤兒的比例相當高,而當地死一個人就像死了一隻雞或是一隻鴨一樣司空見慣,我在這裡痛苦地感受到生命價值之輕。

辭過楊小記一家後,我們到了桃小貴的家,因爲他是一個殘疾人,家庭缺失主心骨,那就更不像一個家了,房子是小小的窩棚,幾塊竹片架在一起就算是牀了,牀上是幾塊破布,既作被子,又作牀單,因爲很多勞動他無法做,所以他的女人王小該出去幹農活去了,他則在家帶孩子和乾點家務。

家裡有四個孩子,二男二女,大的叫桃小鴨,是個男孩,十一歲了,因爲沒有錢,所以沒法上學,只是在山後的江邊種了一點玉米,收成只夠吃五個月左右的糧食,缺糧的時候,就把家裡養的豬和雞等拿出去賣了,有時出外幫工賺點錢,以換來大米。

特區政府在去年給他們家發過一點糧食,面對這個貧窮的家庭,他也顯得非常無奈,只能天天雙眼望天,熬一天是一天。

從桃小貴家出來,有一戶人家的草棚上曬着十多個冬瓜,一個男人抱着一個小娃站在房前,看到我們的到來,他放下小娃,熱情地邀請我們到他家去坐。

這個男人叫王順,51歲,他的老婆熊小庵在外面幹農活還沒有回來,他的兒子王召林今年二十五歲了,娶了個媳婦王小大,生有一子一女。

王順還有一個女兒叫王小雙,今年十四歲,現在在讀三年級,還有一個兒子王小良,七歲,沒有入學,家裡種了一點旱稻和玉米,沒有水田,自家打的糧食只夠吃八個月左右,其餘就靠幫工和養點豬、雞,以換點錢來買大米吃。

看看他家裡,也是一樣的貧窮,一樣的破爛,我給了他一包煙和一些糖果,便告別了他,桃小貴告訴我,在王順家旁邊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孤身一人,還得上山去種地,我們到她家的時候,她上山幹活去了,只有拴在家門口的那一條兇惡的狗在拒絕我們的接近。

到了王小崩的家,王小崩正在鋸木頭,看到我們來了,他放下手裡正在做着的木工活,打開家門,邀請我們坐。

王小崩今年三十七歲,媳婦張小梭三十六歲,生有二男二女,最大的是個男孩,叫王小進,16歲了,沒有進過學校門,大女兒王小香14歲,也沒有讀過書,只有二兒子王靜雲在讀四年級,還有一個女兒王小懷,今年十歲了,也沒有讀書。

王小崩家裡有一點水田,種了一點水稻,還有一點山地種了玉米,收成下來也只夠吃上四個月,我到他家的時候,正是他們家的糧荒時期,他正在爲糊那幾張口而發愁。

據他說,沒糧食吃的時候,便會把家裡養的豬和雞賣了,再加上幫工賺點錢,以便把日子混下去,如果家裡有人生病了,根本就不會去治,也沒錢去治,那就只好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了。

從王小崩家裡出來之後,我便要去剛進寨時看到的那個標緻的小姑娘家看看,因爲在這貧困的山寨裡,只有她的那身衣服還算鮮亮。

桃小貴便帶着我爬上一個小山坡,就到了她的家,已經舂好米的她正在織苗服,看到我們來了之後,她顯得很害羞,抱着手裡的東西便要開溜,桃小貴叫住了她,她只好低着頭含羞答答地過來了。

她的名字叫楊小該,今年17歲,沒有讀過書,是家裡的老三,她的父親便是果團小學的校長,叫楊小林,今年42歲,是個文盲,這裡的校長跟我們平時接觸的校長是兩回事,他們只是掛上一個校長的職務,除了負責掌管學校經濟和發放老師工資之外,並不參與學校教學活動,其目的僅僅是促成學校工作能夠正常開展下去。

楊小林的老婆也是大苗族人,今年44歲,也是個文盲,大女兒楊小青今年24歲了,是個侏儒,二女兒已嫁人,大兒子楊進寶十九歲,是個文盲,二兒子楊光德14歲,讀過五年書,現在在這一地區的自衛部隊服役,三兒子楊光橋12歲,現在在果團小學讀四年級,還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十歲和七歲,尚未入學。

我問她家的生活怎麼樣,她告訴我,家裡種了一點玉米和水稻,以前還能填飽肚子,但是因爲收成不好,今年將無法維持溫飽。

看到她身上的那套衣服,我便詢問她,她告訴我,衣服是今年過年的時候買的,總共花了三十五塊錢,而就是這套僅僅花了三十五塊錢從山外買來的衣服,在這個叫騎馬嶺的山寨裡竟然顯得非常非常搶眼,我幾乎可斷定是這個寨子裡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服裝了。

正當我們在閒聊的時候,小林來叫我們吃飯了,於是我們便到小林的家裡去吃中餐,由於來的時候消耗了大量的體力,此時也確實有點飢腸轆轆了。

中餐的桌上,有一碗他家自己薰制的火腿,還有兩小碗雞蛋煮粉絲,看得出,這是招待貴賓時纔會拿出來的菜餚,小林還端來了一瓶米酒,我因爲不喝酒,便客氣地謝絕了。

他便給桃小貴倒了一小碗,同桌的還有一個村子裡的小夥子,也喝了一小碗。

吃完了飯,天上竟下起大雨來,看看雨中,一處處茅棚在雷聲中顫慄着,此時又該有許多家的茅棚漏水了,在這個苗人的小寨裡,所看到的生活跟原始社會幾無兩樣,住在破窩棚中的他們跟穴居的原始人沒有什麼區別,我所能看到跟現代文明掛上勾的工具,就是楊小該家的那臺縫紉機和村長家的那臺柴油碾米機。

想想我們從山外爬進來的那條天梯式的路,我問他們是怎麼把笨重的柴油機弄進來的,他們告訴我,是派了十多個壯漢,分成幾個梯隊,從山外一步一步地挪進來的。

在外界高速進入工業化時代的今天,他們卻連廁所都沒有,如果內急,就找一個關牲畜的圈子或者稍隱蔽的地方解決,在這很少有人問津的大山裡,他們就如同生活在人間的孤島上,而這些苦難的人們便是那漂流到此的魯賓遜。

在小林家休憩到雨停了之後,太陽又鑽了出來,雨後的騎馬嶺被洗得光鮮亮麗,青翠的山頭上還掛上了一道七彩的虹橋,我們與這些善良的苗人告別之後,看看時間,便去果團小學採訪,路上遇到了一羣挎着自制的書包的學生,他們看到我都友善地帶着含羞的笑意。

第306章 蓄水池三第470章 早已埋下二第324章 反思第389章 不容易第513章 法律依據第480章 研究方向第377章 無法說清第194章 日盛堂的任務第291章 什麼原因第235章 經濟調整二第195章 國家戰略一第367章 天空第5章 刺殺一第45章 餐廳第79章 使人思考的書八第326章 山洞的秘密二第510章 對應措施第389章 不容易第312章 事件第304章 蓄水池一第620章 戰鬥的記憶七第315章 割地三第612章 事情很複雜第372章 大隊長日記四第480章 研究方向第26章 原因二第337章 立足點第166章 該來的總要來三第328章 資金髮生變化第137章 海盜問題四第154章 起因第1章 斯里蘭卡第84章 你的認識三第627章 戰鬥的記憶十四第156章 老撾二第598章 預警機日機七第388章 休假第451章 老撾戰鬥二第271章 私人島嶼第467章 海軍生活第36章 世界盡頭的天堂第190章 肌肉男二第196章 國家戰略二第123章 遠洋捕撈二第159章 南華聯邦感受一第486章 以史爲鑑第248章 聯情局特工第168章 該來的總要來五第555章 興奮第77章 使人思考的書六第544章 無法取勝第323章 確認非洲第609章 戰前的歲月第48章 慘敗之後第60章 索馬里二第606章 預警機日機十五第599章 預警機日機八第252章 未雨綢繆第324章 反思第26章 原因二第106章 條件二第608章 進入工作狀態第365章 沒有夕陽產業第286章 討債三第281章 我改主意了第378章 災難一第8章 刺殺四第450章 老撾戰鬥一第174章 中美加勒比攻略三第612章 事情很複雜第557章 高效率第97章 東南亞記憶三第111章 復興公司故事三第332章 實施第568章 話題很長一第527章 第二架第160章 南華聯邦感受二第511章 暗示演講第111章 復興公司故事三第174章 中美加勒比攻略三第104章 戰略底氣五第462章 非洲戰略第270章 所謂威脅論第108章 對抗的集團第59章 索馬里一第122章 遠洋捕撈一第214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四第90章 突擊隊重現第281章 我改主意了第585章 華裔記者二第481章 憲政解釋第38章 阿根廷第396章 國內教育第174章 中美加勒比攻略三第271章 私人島嶼第205章 總統特赦第379章 災難二第43章 跟着幸運第367章 天空第342章 我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