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八方來客

8月18日,燭龍領燕歸山下,玄天城……

從昨日起,來往玄天城的飛艇就陡然增多,到了今天早上,隨着那一艘艘飛舟的到來,整個玄天城都熱鬧了起來,放眼望去,玄天城外的天空之中,飛舟飛艇密佈,熱鬧得簡直就像是趕集一樣。,

對玄天城的百姓來說,平常要看到一艘飛舟都困難無比,哪裡像今天,只是一個早上,大家看到的飛舟就多達四五艘,聽說有一艘飛舟還是幽州刺史大人的,刺史大人親臨玄天城,這在以往絕對是玄天城的大事,不過在今日,在玄天城最大的事只有一件燭龍領領主,燭龍真人崔離的鐵龍宗開山大典。

玄天城在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如此的熱鬧顯赫過,玄天城的居民,在這一日,也第一次感受到了身爲燭龍領領民的那份自豪,一個個與有榮焉的模樣,整個城市在這一日都精神一振。

整個東北督護府境內幽州,通州,燕州的豪門望族,有資格收到鐵龍金帖的各大豪門,這一日,都雲集玄天城。

因爲燭龍領與這三州都有接壤,所以,按照太夏的禮數,作爲開宗立派的山門駐地,這三州之中的豪門望族都收到了張鐵的金帖。

當然,如果張鐵現在是幻影騎士,那麼,他開宗立派的金帖,就有資格在整個東北督護府撒出去,如果他進階蒼穹,一個蒼穹騎士開宗立派,整個太夏都要轟動,蒼穹騎士的金帖。則能邀遍太夏,無人能說什麼。

張鐵發出的鐵龍金帖在這一日。絕對是身份的象徵,因爲能收到金帖的家族。最起碼,都是三州之中的騎士之家,一般的家族,哪怕是再有錢,如果沒有家族騎士,缺少這樣的底蘊,也沒有資格收到金帖。

大地騎士開山立派的金帖,豈是普通人能收到的。張鐵的金帖,其分量。完全和一州刺史的請帖差不多,拿到哪裡都炙手可熱。

沒有金帖的家族,這些日子三州境內,還真來了不少,這些家族在知道鐵龍宗開山大典的消息之後,家族之中的重要人物,都帶着一干家族子弟早早的來到了玄天城,耐心的等待着機會,打探着消息。

燭龍真人崔離要開山立派。而開山立派自然要收徒弟,一個大地騎士要收徒弟這樣的消息,對這些還沒有出過騎士的家族來說,其吸引力。簡直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到了現在,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燭龍真人實力強悍。其修煉的是珍貴的侯爵級的經典《燭龍經》,憑藉着其強悍的戰力。崔離真人據說在地元界擊殺的魔族和三眼會的騎士都不止一個,正因爲功勳赫赫。燭龍真人才在地元界與魔族的大戰之中,拔得頭籌,獲封燭龍領。

對沒有騎士的那些家族來說,如果能找到這樣一座靠山,讓自己的家族子弟有機會接觸到侯爵級的修煉經典,這些家族幾乎願意付出任何的代價。

也就是在昨天,玄天城中那片佔地頗廣的官署莊園大門外面,就掛上了一塊新的匾額,新的匾額鋼鐵爲底,黃金爲字,霸氣非常,整塊匾額長八尺,寬兩尺,匾額上威風凜凜的書寫着幾個大字鐵龍宗玄天別院。

從掛上這塊匾額的這一刻開始,就預示着,鐵龍宗在燭龍領內正式紮根下來,在鐵龍宗的山門正式建好之前,這裡也是整個鐵龍宗的正式對外窗口和門派駐地。

18日一大早,鐵龍宗玄天別院外的大街上,就早已經被整個玄天城的人擠得水泄不通,對於玄天城中的普通人來說,哪怕無法進入到別院之中,但這種時候,能來這裡近距離的湊湊熱鬧,看看究竟有哪些大人物前來,近距離的看看那些他們有可能一輩子也難以乘坐一回的飛舟是什麼樣,也是難得的盛事。

特別是對那些家裡面有孩子的人來說,這熱鬧更是非湊不可,萬一開山大典當日,燭龍真人就廣開山門招募弟子,那他們湊近一點,就能搶個好位置,就能爲自家的孩子搶到一條登天路徑,那些和說書中不是常常有這樣的情節嗎,一個高人路過某地,突然就看到某個小子骨骼清奇,一下子就起了愛才之念,動了收徒之心,把自己的孩子往鐵龍宗玄天別院這裡湊近點,萬一要是真被燭龍真人路過看中,那豈不是真的大發了,誰敢普通人家就不能出龍呢。

家裡有了,燭龍領麾下十城有志武道的青年,早在數天前,就大批來到玄天城,一個個翹首等待着鐵龍宗的開山大典,尋找着拜入鐵龍宗的機會。

因爲聚集在鐵龍宗玄天別院外的人太多,玄天城中競選鄉佬的一干地主豪紳,還不用張鐵吩咐,就一個個抖擻起精神來,一起派出自己手下能動用的力量,主動維持起鐵龍宗別院外的秩序來。

此刻玄天城的熱鬧,幾乎只有四年前幽州各大豪門爭奪幽州刺史之位時的盛況才能夠相提並論。

受邀參加開山大典的各州豪門與騎士家族基本都是乘坐飛舟或者飛艇到來,那些飛舟飛艇直接在鐵龍宗玄天別院的飛艇起降場降落下來,而圍在別院外面的人,有眼尖博識的,認出飛艇或飛舟的來歷,則大聲的叫出,引得圍觀之人一陣驚歎……

早上八點多一點,又有一艘暗紅色的200多米長的飛舟從遠處飛來,緩緩在鐵龍宗玄天別院的上空慢慢降落下來,看到這艘飛舟和飛舟上的那個特殊的家族標記,別院之外,立刻就有翹首以待的人叫出了這艘飛舟的來歷。

“啊,這是燕州刺史朱家的飛舟,朱家也派人來咱們玄天城觀禮了……”

有人大叫了起來,引得無數人一陣驚歎。

……

別院內,飛舟落下,隨着飛舟的門打開,一個穿着考究禮服的老者帶着身後十多個朱家子弟一起昂揚的走了出來。

“燕州驚鴻堂朱家長老朱旭東攜朱家子弟……到……”別院內,虞舜堂王家派在這裡迎接客人的知客聲音洪亮的一聲高吼,整個別院內的人差不多都知道燕州刺史家的人來了。

朱家的人到來,一下子就有在這裡負責接待的王家的子弟親自上前,禮貌周到的把人帶到鐵龍宗開山大典的主場。

能讓王家的子弟在這種時候見識和認識一下各州豪門的人物,這對燭龍領內寧安城虞舜堂王家來說,完全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在接到這個任務之後,這些日子,王家就把這件事放在了整個家門最重要的位置,不少外出的王家的精英都被召回,今天能在別院之中出現的王家的人,不僅有王家的僕役侍女管事等人,更有不少的王家年輕弟子,一個個都精挑細選,各個細節都有專人把關,務求不出一絲紕漏,要讓燭龍真人滿意,也要爲王家掙臉,這次的接待,已經被王家人上升到家族榮譽的高度。

開山大典的主場就在別院的一片開闊的空地之上,這片空地原本是別院內的一處校場,經過仔細布置,這個地方,在今天,已經成了鐵龍宗亮牌子的地方。

來到的人,就在王家人的引導之下,來到自己的位置處坐下。

這片場地上各個受邀家族的位置都是有講究的,各個家族豪門的位置,都按照各自家族的實力名望這些標準,一絲不苟的安排好。

朱家的隊伍一邊朝着朱家的位置走去,一邊和周圍不斷站起來的人打着招呼。

今天來到這裡的人,基本上都是各個家族的長老或者騎士帶隊,來這裡是禮貌,但來到這裡的各人長老和騎士的臉上,都沒有以往參加這種大典的輕鬆模樣,即使有,那大半也是假裝出來的,絕大多數人的臉上,都有一絲憂色,大家一邊與周圍的人打着招呼,一邊小聲的議論着中州的事情,交換着各自得到的消息。

因爲正式的典禮時間還沒到,燭龍真人也就還沒出來,這典禮現場,氣氛也就有些隨意。

今天鐵龍宗的開山大典,對來到這裡的人來說,更像是東北督護府境內幽州,通州,燕州三州豪門在特殊時期的一個碰頭見面會一樣。

這幾日的時間,中州之事早已經傳遍太夏,或許對此刻在別院外面的那些普通人來說,現在正在中州發生的事情離他們還很遙遠,即使聽說了一些細節,但也沒有太深的感受,許多普通人都把中州之事當做盜匪逆賊作亂,但中州之事,對這些消息更靈通,擁有騎士的豪門家族來說,對這些在太夏紮根更廣更深的家族來說,卻是生死攸關,牽動無數豪門望族神經的十級地震。

朱家的位置與懷遠堂的位置緊挨着,通州刺史錢家的位置也在這邊,作爲擁有大地騎士而且執掌一州權柄的刺史之家,理所當然,這些家族的位置都靠近大典主場的前面。

今天代表懷遠堂到來的,是懷遠堂的穆雨長老,錢家來的人是錢家的錢海潮長老,朱家長老帶着人走過來的時候,這兩個長老正在低聲的說着什麼,兩個長老的身邊,已經聚集起了一個圈子,湊到這個圈子裡的,都是各家的騎士和長老。

這個圈子裡,所有人的臉色都有些凝重……

幾日時間,整個中州,亂局越演越烈……(……)

第53章 聯手闖關第10章 精英匯聚第32章 來人第13章 野狼山谷第3章 人生在世第一關第7章 奇怪的溶液(一)第20章 誰的局第20章 冷酷盛宴第32章 因勢導利第4章 會議第37章 伊人逝去第26章 地下密道第22章 大獲全勝第50章 變生肘腋第2章 哥拉斯再現第26章 羣龍匯聚第16章 你是誰第10章 紛擾第18章 悠然第40章 斬殺權杖大牧領第6章 決心第25章 噤若寒蟬第8章 局勢契機第44章 入彀第33章 獲贈秘籍第30章 要做堡主了第20章 福禍相依第16章 嘉比都第4章 夜草第4章 龍皇分身第19章 意外相遇第28章 不掉一根毛第1章 領袖羣倫(一)第30章 持久戰與游擊戰第25章 無敵之姿(二)第3章 得失之間第25章 男人的坦蕩第29章 挺進平沙谷第9章 邀請第12章 仇恨與返回第18章 這是我的世界第4章 魔族陰謀第6章 慈母心疾第14章 驚變第3章 歸天第12章 張鐵的安排第20章 麻煩上門第31章 大道神拳第86章 失意的人第27章 安排第3章 一出手就跪了第39章 不速之客第4章 碰撞第21章 鐵血拳意第9章 召集令第5章 英雄救美第53章 聯手闖關第21章 血城第18章 悠然第5章 牧領第10章 職責第10章 悶棍第25章 奴隸們的放生第8章 山谷較量第39章 局中局第13章 野狼山谷第15章 心軟第1章 新的開始第10章 賢內助第6章 耐心的美德第40章 虎算人第17章 意外消息第6章 紅藍雙魔第18 解開疑惑第9章 動能奧秘第25章 定計潛入第14章 辭讓第2章 埃溫達拉第17章 戰爭爆發第27章 千載難逢第6章 應徵神將第4章 戰氣之秘第34章 血祭療傷第39章 新的長老第38章 闖過大廳第13章 各人的命運第21章 聲名鵲起第21章 秘法追兇第18章 死亦爲鬼雄第20章 誰的局第5章 如潮第15章 張家外事房第19章 第七把交椅第15章 訓練升級第15章 青冥到來第6章 秘法傳承第8章 被圍第17章 副殿主第35章 敲門磚第9章 科林上尉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