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得到土地的好處,這本來也是某些大名跟着黑田長政的原因,德川家康、伊達政宗、安東愛季、最上義光這些人都是各懷鬼胎,所以纔跟着黑田長政。他們並非真心的希望能夠成爲黑田長政的手下,只不過是希望在他的手中能夠得到很多的利益而已。
他們這些老狐狸心裡都無一例外的覺得,黑田長政此人看似氣象宏達,實則心胸極爲狹窄,如果說讓他成爲黑田家的家主,之後必然還會有其他的大動作,一旦讓他們抓住了機會,這天下到時候到底姓什麼還真的說不準。
黑田長政的數萬人馬在急行軍之後,最後全部集結到了黑川城的城下,因爲黑田家有自己的規定,所以一般情況下一個大的地區,僅僅只會有一到兩座城池會被保留下來,有的原來的兩、三個郡都不一定能夠保留下一座城池。
所以現在的上杉家雖說領地不小,但是他們的手裡也就僅僅保留着黑川城這一座城,不敢有任何逾越的行爲,因此黑田長政的大軍可以說是在上杉家的領內長驅直入。
之前黑田長政覺得,上杉景勝應該會在自己大軍到來之後,馬上降服於自己的麾下,首先有直江兼續的保證,上杉景勝也是一個識時務的人。
因此黑田長政來的時候可是信心滿滿的,然而等大軍來到黑川城城下的時候,卻發現黑川城城門緊閉,城池上面的黑川城守軍劍拔弩張,所有的人員都已經全副武裝,做好了守城前的所有準備,那顯然是不準備跟着黑田長政對黑田家進行反叛了。
見到這樣的情況,黑田長政差點要把自己的佩刀給摔在地上,好在看到了周圍的大名們,知道自己絕對不能夠失態,所以才收住自己的情緒,不過他的所有情緒也都被這些個人精看在了眼了。
上杉家這一次可以說是豁出去了,幾乎是其家中所有的人馬全部被集結了起來,一共將近是七千餘人,如果說是最開始的上杉家,還包括了揚北衆在內的話,想要集結一萬三千人馬都是非常輕鬆的,但是現在的上杉家早就經歷過了黑田家的一次拆分,加上上杉家一直儘量保證麾下人馬的精銳程度,所以能夠集結起這七千人馬,已經算是不錯的事情了。
因爲上杉景勝早就知道會和黑田長政有這一戰,所以這些人馬都是早早集結,還經過了上杉家武士們的訓練,相對來說還比較精銳,至少比對面的烏合之衆要好得多。
黑田長政見到這種情況,就算是臉上沒有表情,心裡實際上是惱羞成怒的,於是在向周圍的大名們示意了之後,立刻下令大軍進行攻城。
黑田長政這一方的人馬,組成情況極爲複雜,每個大名家還各懷鬼胎,所以在攻城的時候都是儘量保存自己的實力,攻擊的時候沒有儘自己的全力,這樣的進攻在擅長戰爭的上杉家軍隊的面前,怎麼可能會起到作用,攻城一日之後,黑川城依然防守的毫無壓力。
黑田長政知道這樣絕對是不行的,必須要給出一定的好處,才能夠使得這些大名們如虎狼一般,對黑川城發起進攻。
直到黑田長政給出,誰能夠第一個攻入黑川城內,誰家就能夠成爲這一塊八十萬石土地的主人,這樣的條件真的是嚇到了這些人,之後他們真的開始拼命的對黑川城展開了猛烈地進攻,而且是真的所有人都拼死一戰。就算是不得到所有的八十萬石土地,能夠分一杯羹就不錯了。
上杉家之前是真的沒有想到,對方竟然會以這樣的強度來進行攻城,最爲致命的是,在黑田長政的隊伍之中,還擁有着非常多的遠程武器。
這一招完全是黑田長政跟黑田家的本家所學的,他在黑田家這麼多年,不可能不知道黑田家所使用的戰術,因此在攻城的時候,這些遠程番隊的士卒,給予了城上的上杉家守軍非常大的壓力,以及很大的傷亡。
就在上杉家即將死傷過半的時候,黑川城的三之丸即將在激烈的戰鬥之中丟掉,伊達政宗的死對頭,黑田職高扶植起來的,原來大森城的伊達景宗,帶着自己的麾下的一千五百人馬前來支援,並且順利進入城中。
另外從西南邊兒來的小寺重久也帶着自己的隊伍趕了過來,小寺重久乃是小寺高久的嫡長子,他這一次是帶着自己麾下的一萬五千人的武藏國人衆前來的,不過他並沒有如前一步到來的伊達景宗一般,進入黑川城之中,而是來到城下立下了一個陣勢,使得這個陣營與黑川城呈掎角之勢。
之後安東家、最上家以及毛利家先後到來,這給黑田長政一方增加了將近三萬人馬,這使得黑田長政一方的人馬數量立刻達到了八萬人之多,要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就算其中有很多烏合之衆,但是同樣其中也有着非常多的精銳,而且有的時候數量是可以決定一些事情的。
好在小寺高職、安藤尚就、遠藤高隆等人的大軍先後到來,和小寺重久的隊伍匯合在一起,使得黑田家本家這一方的人馬數也達到了四萬人之多,暫時也只能夠抵抗對面的進攻。
很快一條家、西園寺家、安芸家、河野家、寒川家等家族,以及其他的一些小豪族、國人,湊起了一支將近一萬五千人的大軍,再次加入了黑田長政的麾下人馬,這些使得其麾下軍勢達到了將近十萬人,使得黑田長政有些志得意滿了。
好在這個時候井手友氏所統領了將近八千餘人的精銳,也快速的通過東海道來到了這邊,當他一來到這裡,什麼都沒有做,甚至沒有讓自己的麾下士卒休息,就直接對着對面的黑田長政一方的人馬進行了一次進攻。
看到井手友氏的舉動,小寺重久、小寺高職、安藤尚就、遠藤高隆這些個黑田家的小輩,可不敢讓井手友氏帶着這些人馬去硬撼對方的十萬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