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互相借勢

作爲省委書記,桑明達對於陳明洛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在陳明洛給了一個大致的報價之後,桑明達就大手一揮,預定下了兩萬只的訂單,這將作爲向全省各地級市推廣的第一批節水型龍頭。

“關鍵是要保證質量,可以看得到節水的效果,你要是弄不好這個,可是要讓我這個省委書記下不來臺的。”桑明達笑着對陳明洛說道。

“要是沒有效果,我自己也沒臉在西嶺省混。”陳明洛這話回的雖然是充滿了匪氣,不過衆人聽來,倒是感受到了他的強大自信心,都不由得笑了起來。

眼看就快到晚上八點了,桑明達吩咐秘書安排了飯菜,同大家一塊兒吃了,然後就離開了。

“你的運氣還真不錯,桑書記對你可是青眼有加。”蕭名學有些感慨地對陳明洛說道。

兩萬只節水龍頭的訂單,或者只能夠收入不到一百萬的樣子,但是這可是代表了省委書記的態度,蕭名學估計着,既然上有所好,那麼下面肯定是要追加訂購的,沒準兒這麼一推廣,就可以帶來數十萬只節水龍頭的後續訂單,這麼一來可就厲害了。

陳明洛卻是在盤算自己家裡還又多少資金,能不能撐過這第一波兒的代工費用壓力,如果撐過去了,省裡面是否能夠及時支付賬單也很重要,否則的話,這一番辛苦還是不能夠得到及時的回報。

“外殼的問題好解決,幾個廠子都可以生產,只是閥芯這方面要特別授權兩家大型的陶瓷器具加工廠來生產了,裝配則另外尋找第三方廠商來完成。”陳明洛對蕭瀟盤點道,“光是支付定金,估計就要花掉三十萬的樣子。”

“兩萬只水龍頭而已,花不了那麼多錢吧?”蕭名學正坐在一旁想事情,聽得陳明洛的算計,頓時有些訝然。

雖然說陳明洛給桑明達的報價是一隻節水龍頭五十八塊,但是實際上成本肯定花不了這麼多,充其量十幾塊錢就足夠了,按照支付比例來講,哪裡需要那麼多的定金?

“我是按照二十萬只的數量來生產的。”陳明洛回答道。

他現在可是看得很清楚,既然桑明達已經表態了,也有實際行動來支持自己,那麼上行下效,各地市都會主動地改造轄區內的非節水龍頭,尤其是市政系統所屬的那些部分,而由於有節水辦和省裡面的雙重推薦,各地市的節水辦也不可能放過這個可以提高自己影響力的機會,大力地推介節水龍頭,同時推銷他們的那些配套設施。

可以說,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桑明達獲得政績,各地市節水辦獲得實惠,而自己則獲得豐厚的現金回報,一舉在西嶺省內成爲首屈一指的節水龍頭大亨,並有機會向外發展。

“當然了,這種事情還是要蕭伯伯從旁推動一下的。”陳明洛不忘利用一下蕭名學這個明陽市的代市長。

蕭名學笑着說道,“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可不會幫着你騙人哦。”

“不需要騙人,那樣的話可就落入下乘了。”陳明洛搖頭說道,“只是希望在省城行動之後,明陽市能夠儘快跟上這個動作,哪怕資金方面我給予比較優惠的條件也行,就是一個問題,如果外地市的同行兒們問起這事兒來,您最好表現得比較神秘一些,不經意間表示出桑書記比較關注節水工程改造項目最理想不過了。”

“你這是拉大旗做虎皮啊!”蕭名學如何能夠不明白陳明洛的用意,笑着指着他說道,不過言語之間倒是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

因爲蕭名學自己心裡面也很清楚,桑明達跟陳明洛這小子一見如故是扯,對他那個節水龍頭的項目感興趣纔是真的,這件事情如果操作的好了,確實能夠給他的臉上增光添彩的。

而且這事兒也費不了他多少投入,只要一個態度擺正了,下面的人自然會知情識趣地爲省委書記長臉。

只是,自己要在關鍵的時候推動一下,點撥一下尚在懵懂中的同僚們即可。

“不過這樣的話,你可是得成立一個正規的公司才行,否則後面的事情不大好操作。”蕭名學畢竟經驗老到,給陳明洛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來。

陳明洛點了點頭,心裡面也有些躊躇,想要來個大發展,自然就需要正規化,否則有些事情就無法拿到檯面上來說話,也容易給蕭名學甚至是桑明達帶來被動。

不過想到要成立一家公司的話,還是感覺比較頭痛,自己一個十六歲的高中生,即便是要成立一家高科技公司,怕是也不大合適,畢竟國內現有的環境當中,想要放開手腳大幹一場,還不是那麼容易。

與其那麼早就站到人前面招搖,倒不如躲在後面更舒服一些,陳明洛的第一想法自然就是推個代理人出來,可是要選一個用得放心又有一定經營能力的代理人,還真有些難度。

蕭名學和陳通達倒是沒有想到陳明洛此時的心思這麼複雜,兩個人坐在一處,正在細細地商量回去之後如何來操作,才能夠把糧食系統虧空的案子給一舉查實了,順便將蔡系人馬的死忠鐵桿兒們給藉機整倒。

不解決這個心腹之患,明陽市就不可能迎來大跨度發展的未來。

蕭瀟看着一屋子的大男人小男人們都在埋頭研究工作,一時之間就覺得有些無聊了,她隨手拿起遙控器換了個頻道,就看到了正在播出的新聞評論。

九月下旬,十四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

全會通過了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提出,實現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關鍵是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最近的新聞評論基本上都是圍繞這部分內容展開的,而且力度比較大。

“市場經濟啊——”正在跟陳通達商量事情的蕭名學擡起頭來看了一眼電視屏幕,有些感慨地說道,“明洛這孩子可真是抓住機會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 早餐前的活動第五百一十章 廠辦副主任第二百八十八章 趕鴨子上架第二百六十三章 找人出氣第二百五十三章 新同居時代第一百六十三章 前奏第一百七十九章 救人第四百零五章 省委書記的飯不容易吃第三百六十三章 熱潮漸退第一百三十六章 抓大放小第三百九十一章 別墅第一百六十八章 認慫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把握心態第二百六十二章 硬撐着第三十五章 蕭副市長看重的小發明第三百七十七章 正確的金錢觀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個人吃飯第五百二十五章 美國主導世界金融第三百三十八章 德昌系第四百八十四章 謝謝你第三百九十九章 桑明達的升遷第四百四十八章 蕭書記很鬱悶第四百七十一章 有些事情咱不做第四百三十八章 採訪第二百六十章 整頓醫藥市場很難第四百一十六章 字如風骨第五百八十六章 動手只在眨眼間第三百五十六章 要請外援第五百九十章 洗手間裡第五百零七章 有選擇,有主見第二百一十四章 請客第四百二十八章 進店費第二百零七章 顯卡壞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四百章 看人的眼光第二百章 深層次原因第八十九章 專利推廣的問題第二百八十五章 拉人下水第二百五十四章 告狀第六十章 雷鋒第五百九十八章 荒謬的矛盾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和水,不同流第五百九十一章 要賠償的第三百一十一章 股市裡的人們第三百七十三章 王思敏事件第十三章 老貓第六百零一章 拳腳相加第五百一十四章 父子倆談生意第六百零二章 倒黴的鼻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初見工作狂女第二百二十七章 突破第三百四十五章 應運而生的新職業第三百三十二章 釣魚執法第五百八十章 新春茶話會第九十一章 陳明洛之遠望第四百六十五章 接盤樓市第五百一十二章 鉚焊分廠第一百六十八章 認慫了第四十二章 三個人的鬥志第四百零一章 大家都睡不着第五百四十九章 今日的陽朔重機,竟是誰家之天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就是他的家長三江感言第五十二章 引火燒身第四百二十四章 喻書記也登門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找人一塊兒扛第七十二章 蕭瀟的小心思第三百三十九章 大學自習室和柳如煙第一百一十五章 由汽車內胎想到的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教授的“高風亮節”第一百四十三章 開卷有益第五百四十九章 今日的陽朔重機,竟是誰家之天下?第五百六十章 人才爭奪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來自莊家的問候第五百一十二章 鉚焊分廠第三百三十三章 順利解決第二百一十九章 山路彎彎第一百六十三章 前奏第五百二十六章 接了任務第二百零三章 被歪曲的事實第五百九十五章 躲不開的事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開明陽第四百二十四章 喻書記也登門了第三百一十章 達克寧第四百二十六章 三件大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早餐前的活動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是可憐人第十九章 陳明洛的打算第四百四十四章 跑得最慢的獲勝者第二百零一章 得想辦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醫患糾紛第一百一十六章 關鍵位置上要有自己的人第五百零八章 有一種樂器叫簫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吃一驚第二百一十三章 面見市長第六百章 穆思遠的反省第四百二十九章 幹超市其實也很有前途第一百九十七章 讓我們自己來搞三江感言第一百四十一章 靈機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