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城市化問題

趕着在元旦期間,陳明洛回了一趟兒明陽,看望父母。

陳通達依然是兢兢業業於工作,這一陣子市委書記喻遠帆跟他配合得倒是不錯,至少是在工作上沒跟他使什麼絆子,有什麼問題提前的溝通渠道也很順暢,可以說兩個人各取所需,合作愉快。

談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陳通達就對陳明洛說道,“喻書記這事兒,心胸還是比較開闊的。”

“他那不是心胸開闊,而是會審時度勢——”陳明洛笑着回答道,“你要是換一個人跟他搭班子的話,估計早就被他欺負得招人說理去了。”

對於喻遠帆的能量,陳明洛自己也是很清楚的,他跟喻梓嵐之間的關係不清不楚的,連帶着對喻遠帆的情況也比較瞭解,同樣的,喻遠帆對於陳明洛父子的情況也是知根知底,正因爲大家都知道各自的情況,所以纔會出現配合默契的局面。

喻遠帆的目的很明確,他在明陽擔任市委書記,目的就是爲了將來可以衝擊副省級,這個機會在西嶺省內可能不大容易實現,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去江南省他的老巢。

而陳通達的目的也很明確,他的發展計劃就是在西嶺省內,比如說下一屆成爲明陽市委書記或者其他廳局一把手,爲將來衝擊副省級打好基礎。

這樣一來,兩個人現在最大的目標,就是要積攢足夠的政績,而這個政績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那是需要市委市政府密切配合,將明陽市的工作實實在在地搞上去才行的。

喻遠帆很清楚,陳通達是個實幹型的人才,基層工作紮實,本人又得到了從洪總理、桑副總理乃至蕭名學的提點照顧,根子可以說非常牢固,又有陳明洛這個相當逆天的兒子撐腰,財大氣粗,可以說他來主持政府工作,對於明陽市也好,對於自己也好,都是最佳選擇。

而且,陳通達也不會跟自己爭權奪利,所以喻遠帆在這方面的態度也放得比較開,大力支持他狠抓明陽市的各項建設工作。

如今的明陽市,跟陳明洛去年所看到的面貌,又有了很大的不同。

雖然說地標性建築並不是很多,但是高新企業的數量就增長得比較快,至於說中小型企業的數量也與日俱增,商貿物流發展的很快,明陽市的城區在改建之後,又向外延伸了一大片,在周圍形成了十幾個城市化的小村鎮,成了明陽市的衛星城。

現在陳通達的工作目標也很明確,就是要將城市新增企業儘量規劃到這十幾個小衛星城去,一方面是減少老城區的各種壓力,另外也存在着將人口向外分流的想法。

“現在已經可以看出一些苗頭了——”陳通達難得跟兒子見面,看着這麼大的兒子儼然成了一方重要人物,陳通達的心裡面也不無得意,別看很多人的職位比他高了,但是比兒子的話,那就沒得說,還是老陳家的兒子最優秀。

陳通達所說的苗頭,主要就是城市化過程中的一些弊端。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當中,就業機會雖然多了,但是因爲企業佈局分配的不合理,城市壓力越來越嚴重,不用說別的問題,僅僅是一個城市交通就讓人感到分外頭痛。

之前的明陽市就已經發現了這種苗頭,但是蕭名學力主開展舊城區改造工作,走到了前頭,明陽市現在的道路建設和後期的城市規劃什麼的,都是比較科學的,公共事業管理也比較正規化,從蕭名學到陳通達,這幾年中都沒有胡拆亂建,城市建設用地的管理非常嚴格。

基本上,新建的項目都批到了附近的十幾個衛星城新區,極大地減少了城市主城區的各方面壓力。

當然了,爲了做到這一點,市政府在這方面的讓步也是比較大的,比如說對於新城區的新建企業政策就是三年免稅五年減半徵收這樣的情況,在新城區和老城區之間的道路建設上也是格外舍得投入,並在明陽市老城區的外圍建設了一條環城高速公路,使得各新城區之間的聯繫變得比較緊密和方便起來。

但是在其他一些城市,這種高速城市化帶來的弊端就很嚴重了,其中最嚴重最直觀的就是交通壓力,然後還有很多附帶產生的東西。

“其實,這些問題本身是可以避免的——”陳明洛對父親陳通達說道。

他的話肯定是有依據的,因爲國內的城市化發展,相對於國外一些城市,已經滯後了很多年。

在國外很多大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也發生過很多問題,走了不少彎路。

就以美國紐約而言,一是行政區域上的小紐約,如果按照紐約市政府的官方統計,紐約市面積爲930平方公里,人口爲800萬人。二是人們概念中的大紐約,大紐約地區除紐約市所屬的曼哈頓、布朗克斯、布魯克林、昆士和斯坦騰島5個區外,還包括紐約州、新澤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26個縣市,面積爲32400多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680萬。

紐約作爲世界特大都市之一,是美國最大的金融、商業和文化中心。

同其他美國城市一樣,紐約也是通過走城市化道路由小到大不斷髮展到如今這樣的規模的,其變遷過程中的特點之一就是先實行城市化,然後再由城市化向城郊化過渡。

紐約城市化發展過程表明,城市化進程過快,社會變遷過速,導致社會經濟失控,城市問題層出不窮。

紐約城市化進程過快帶來的問題首先是工廠居民集中於市中心使紐約顯得擁擠不堪。

1921年,紐約人口超過600萬,而紐約的房屋卻無法滿足要求,致使住宅十分擁擠。當時紐約一住宅機構對曼哈頓東區的居住情況進行調查發現,紐約三分之一的房間裡住着兩個人,其餘的三分之二的房間則住着三個人或更多。

大量工廠聚集市區引起嚴重的工業污染,空氣污染滋生了肺氣腫、肺癌等多種疾病,嚴重威脅到居民的身體健康。統計資料顯示,1910年,紐約市僅有5%的人活到60歲,20%的幼兒活不到5歲。

同樣,城市化進程過快導致了交通堵塞,並引起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在二十年代,汽車開始涌入紐約街道,紐約市的交通變得擁擠不堪。

汽車數量的增加進一步惡化交通狀況,交通擁擠使居民和企業都蒙受巨大損失。

據保守估計,自世紀初以來,紐約每年因交通堵塞而至少損失一億五千萬美元。

此外,道德淪喪、犯罪猖獗是城市化引起的另一類棘手問題。在紐約,種族騷動、吸毒賣淫、偷盜搶竊等城市犯罪已經司空見慣。

紐約城市化進程引起的上述弊端迫使紐約市不得不調整城市發展戰略,從城市化向城郊化方面轉移。

紐約實施城郊化戰略,實際上就是城市化向廣闊的郊區城鎮擴散發展。

第一階段是城市居住功能郊區化,也就是把居民住宅遷移到城市郊區。

四十年代以前,人們工作生活主要集中在紐約市中心。隨着紐約城市規模急劇膨脹,居住環境嚴重惡化,原住在紐約市內的中產階級越來越願意在紐約郊區購房或建房,公路的發展使公交汽車和小汽車成爲人們出行的便利工具,從而使他們有條件能夠住到郊外。本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是紐約實行城郊化的高潮階段,大量居民由市中心移往郊區。

第二階段是城市商業功能和產業功能郊區化,就是在紐約郊區城鎮建立大型購物中心等商業網點,以及將工廠企業搬到郊區。

從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紐約市郊區城鎮建起了許多大型購物中心,人們不必再爲購買生活用品而往返於紐約市中心商業區。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目前的郊區商業區已經超過1.5萬個,郊區商業區的零售額也已超過整個社會零售總額的半數。

從七十年代開始,紐約郊區城鎮與市中心之間存在的土地差價也使許多企業紛紛向郊區城鎮遷移,新興產業在紐約郊區城鎮興起,大規模的工業園和商業服務網點落戶郊區,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中心區域在紐約郊區城鎮逐步形成。

這一變化給紐約郊區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原來往返於市區與郊區之間的工作生活方式大爲改變,郊區城鎮成爲許多中產階級人士主要的生活工作空間。

由於人口大規模遷往郊區城鎮,紐約市區人口出現負增長。

第三階段就是建立邊緣城鎮,在紐約市周邊郊區基礎上形成的具備居住、購物、娛樂等城市功能的新城鎮。

紐約周邊的邊緣城鎮解決了傳統城市面臨的噪音、交通、住房、大氣污染等方面的問題,爲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空間。

總的看來,這些邊緣城鎮大都有高速公路相通,距紐約只有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基礎設施齊全完善,除擁有足夠的停車設施及大型商場外,還有影院、飯店、俱樂部、運動場等娛樂設施,自然綠化程度也很高,大多數居民居住在由綠色草坪環繞的別墅型住宅中。

“美國的經驗是明擺着放在那裡的,也是可以直接拿過來借鑑的,可惜國內大部分城市,都沒有這方面的中長期規劃,大家更熱衷於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喜歡建設密集型城市,這麼做的後果,當然是可以預料的。”陳明洛對父親說道。

“這種情況是比較嚴重的——”陳通達皺着眉頭表示道,“之前我去參加了一個市長交流團,到了十幾個城市參觀過,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最嚴重的問題主要是交通,其次就是對於環境的影響,環境惡化非常嚴重。”

陳通達去看過的幾個城市中,南方兼而有之,但是問題是相似的,這也使他更加堅信,沒有規劃的城市建設,那是行不通的,除了資源浪費之外,各方面的弊端都很多。

“政府的監管和引導是非常重要的——”陳明洛對陳通達說道,“假如老爸你能夠在明陽再幹上一任,將政策延續下來,渡過城市化最艱難的一段兒時間,等一切走上正規,那麼之後的問題就小多了。”

陳通達點了點頭道,“希望如此,我如今正在積極改造城市道路和公共設施,這方面規劃好了,新建項目就不可能那麼隨意了。”

陳明洛點了點頭,表示贊同老爸陳通達的觀點。

事實上,從經驗上來看,紐約能夠較爲成功地從城市化向城郊化過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得益於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

儘管美國實施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政府直接干預經濟的程度很小,但是美國政府在促進城市化進程方面卻發揮了較爲積極的作用。

美國政府推行大規模援助公路建設的政策,公路網尤其中高速公路網對美國城市化向城郊化過渡起到了極爲重要的促進作用。

這些公路將使工廠、商店、居住區分散化,最終給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帶來了變革。各州及地方政府也積極參與公路修築。高速公路網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減少了運輸時間,降低了運輸成本,使郊區趨於與城市同等的地位。

人員、商店及企業都可以遷移到高速公路附近,建立起城市郊區城鎮。高速公路成爲使紐約市區與衛星城鎮相連的交通樞紐,在高速路兩旁新建起幾十個集居住、購物、娛樂於一體的小城鎮。

如今陳通達也是打的這個主意,希望可以通過自己在任內把城市規劃給制度化下來,即便是以後自己不在明陽了,也能夠繼續影響明陽市的城市發展。

因爲談得比較投機,父子倆在城市規劃這個問題上討論了許久,直到戴萱回來之後,這才作罷。

第二百九十三章 爛尾樓第四百零一章 大家都睡不着第二百零八章 三個人第三百四十章 一路放歌第四百七十七章 聽桑副總理講八卦封推感言第五百章 開始着手調查第三百六十章 第二次救市第一百二十四章 黑手套第四百四十六章 撂挑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抱出了一個女狀元第五百七十二章 有點兒盼頭兒第三百三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四百三十七章 坑農第七章 成交第一百八十四章 兒子的研究第九十七章 開始動手第三百七十八章 積極應對第二百一十九章 山路彎彎第九十二章 又一場車禍第六十一章 書記們感到的危機第一百九十九章 順流逆流第六十六章 可以鎮痛第五百八十四章 躲新年第四十一章 要穩住心態第四百三十一章 拜訪喻遠帆一家第二百章 深層次原因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頂上的風光第二十八章 多米諾骨牌?第七十八章 車上遐想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三百回合第二百六十六章 想不想?第二百二十八章 打點行裝第七十一章 蕭瀟來訪不遇第四百五十四章 別有用心第五百五十五章 這事兒沒完第二十四章 激動人心的新發現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吉兒的心思第四百零七章 動手的理由第二百四十九章 沒有白費功夫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了羊第十一章 被蛇咬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計價器的需求第五百四十七章 那個牌子是我的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年團拜第一百五十章 傳授權謀之道第四百七十三章 通貨膨脹的根源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等你第三百八十四章 又來了一撥兒第二百章 深層次原因第四百二十六章 三件大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打破了穆總的頭第二百四十四章 說情第九十九章 高人高論第一百四十八章 冬至夜談第四百四十章 坐下來談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公益的理解第四百三十八章 採訪第三百二十六章 死的太冤枉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捏着鼻子認了第二百九十章 那你還舔?!第九章 誰動了她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合作伙伴兒第三百五十三章 桑明達的警惕第一百九十一章 喻梓嵐的心思第三百三十三章 順利解決第二百七十五章 同牀沒夢第二百四十五章 有人倒黴了第二百零二章 飯碗的問題第五百九十二章 兩家重聚首第八十八章 都有目的第八十三章 反對意見第三百七十八章 積極應對第三百八十二章 混戰第七十二章 蕭瀟的小心思第五百六十一章 雙贏封推感言第三百零七章 小白臉兒是屬於師姐的第二百三十六章 年輕的副教授第三百一十八章 驟變第五百五十九章 陳書記搞推銷第七十二章 蕭瀟的小心思第四百三十五章 善莊不善第三百三十四章 薛定諤把妹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家事牽連第三十九章 陳年舊案第二百七十二章 冷淡的姐姐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和水,不同流第九章 誰動了她的第三十五章 蕭副市長看重的小發明第五百八十九章 頭等艙的洗手間第四百一十四章 招商第五百一十二章 鉚焊分廠第三百七十五章 髮菜與沙化第五百六十四章 抓到了兇手第五百五十九章 陳書記搞推銷第二百一十八章 上山第五章 說服工作第二十六章 何去何從?第四百六十八章 翁婿縱論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