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唐太宗魂歸地府

二將軍侍立門旁,一夜天晚,更不曾見一點邪崇。

是夜,唐太宗在宮,安寢無事,曉來宣二將軍,重重賞勞道:“朕自得疾,數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將軍威勢甚安。卿且請出安息安息,待晚間再一護衛。”

二將謝恩而出。

遂此二三夜把守俱安,只是御膳減損,病轉覺重。

唐太宗又不忍二將辛苦,又宣秦叔寶、尉遲敬德與杜、房諸公入宮,吩咐道:“這兩日朕雖得安,卻只難爲秦、胡二將軍徹夜辛苦。朕欲召巧手丹青,傳二將軍真容,貼於門上,免得勞他,如何?”

衆臣即依旨,選兩個會寫真的,着胡、秦二公依前披掛,照樣畫了,貼在門上,夜間也即無事。

金蟬子早早離了皇宮,紫微大帝去向不明,在無人去理會唐太宗,自然安穩無事。

如此二三日,又聽得後宰門乒乓乒乓磚瓦亂響,曉來急宣衆臣曰:“連日前門幸喜無事,今夜後門又響,卻不又驚殺寡人也!”

徐茂功進前奏道:“前門不安,是敬德、叔寶護衛;後門不安,該着魏徵護衛。”

唐太宗准奏,又宣魏徵今夜把守後門。

魏徵領旨,當夜結束整齊,提着那誅龍的寶劍,侍立在後宰門前,真個的好英雄也!他怎生打扮:熟絹青巾抹額,錦袍玉帶垂腰,兜風氅袖採霜飄,壓賽壘荼神貌。腳踏烏靴坐折,手持利刃兇驍。圓睜兩眼四邊瞧,那個邪神敢到?一夜通明,也無鬼魅。

這一夜,不見陰風呼嘯,未見邪魅登堂,卻見月白僧袍和尚,踏着夜霧醒來,仿若一縷青煙更似一絲明悟,安靜走向後門。

魏徵遠遠瞧見,將誅龍的寶劍橫在胸前,道:“何處邪魅,敢來皇宮作祟?”

僧人立定,道:“聞得你與那酆都判官崔珪乃八拜之交,唐太宗壽元將盡之事,想必你也知曉的。如不出小僧預料,這數日當中,必然託孤。”

魏徵聞言,心中縱然驚濤駭浪,臉上依舊波浪不驚,曉得眼前之人絕非等閒,道:“方纔多有得罪,敢問上僧自何處來?往何處去?”態度對比方纔,彷若兩人。

僧人道:“我可許唐王二十年壽元。”

魏徵眉頭蹙起,道:“條件。”

僧人道:“鬼差勾魂之時,小僧隨唐王一行。”

魏徵之能,自然瞧出金蟬子乃不過一具陽神,道:“酆都不請難入,上僧如何隨吾皇一行。”

僧人道:“小僧自有計較,你附耳過來,卻聽小僧之計……”魏徵見着僧人自有佛相,不像奸邪之僧,便也不疑心,附耳上去聽話。

僧人在魏徵耳邊,盡言計策,魏徵聽後,點頭稱是。

僧人言畢,不再久留,踏夜色而去,魏徵繼續堅守後門,不讓邪祟近身。

雖是前後門無事,只是身體漸重。

一日,太后又傳旨,召衆臣商議殯殮後事。

唐太宗又宣徐茂功,吩咐國家大事,叮囑仿劉蜀主託孤之意。

言畢,沐浴更衣,待時而已。

旁閃魏徵,手扯龍衣,依照僧人所言之計策,奏道:“陛下寬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長生。”

唐太宗道:“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如何保得?”

魏徵雲:“臣有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珪。”

唐太宗問道:“崔珪是誰?”

魏徵雲:“崔珪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在日與臣八拜爲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來,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

唐太宗聞言,接在手中,籠入袖裡,遂瞑目而亡。

那三宮六院、皇后嬪妃、侍長儲君及兩班文武,俱舉哀戴孝,又在白虎殿上,停着梓宮不題。

卻說唐太宗渺渺茫茫,魂靈徑出五鳳樓前,只見那御林軍馬,請大駕出朝採獵。

唐太宗欣然從之,縹渺而去。

這御林軍,都是身死鬼魂,魂飄此處,而今,得了人曹臣魏徵之命,特來相邀皇帝一行。

御林軍攜唐太宗盡往僻壤之地而去,行多時,一陣陰風吹來,人馬俱無。獨自個散步荒郊草野之間,迷失道路,惶難尋道路。

此時,只見那一邊,有一人高聲大叫道:“大唐皇帝,往這裡來!往這裡來!”

唐太宗聞言,擡頭觀看,只見那人:頭頂烏紗,腰圍犀角。頭頂烏紗飄軟帶,腰圍犀角顯金廂。手擎牙笏凝祥靄,身着羅袍隱瑞光。腳踏一雙粉底靴,登雲促霧;懷揣一本生死簿,註定存亡。鬢髮蓬鬆飄耳上,鬍鬚飛舞繞腮旁。昔日曾爲唐國相,如今掌案侍閻王。

只當此人真崔珪?非也,乃是金蟬子幻化而來,他早前與魏徵約定,讓魏徵引唐太宗到僻靜之處,他變身魏徵好友崔珪,隨唐太宗一起同入酆都。

而真正的崔珪,則依了魏徵之言,躲了起來,卻也不知道去了何處,只等金蟬子離開酆都,他再出來。

唐太宗行到那邊,只見金蟬子幻做的崔珪站在路旁,口稱:“陛下,赦臣失悞遠迎之罪!”

唐太宗問曰:“你是何人?因甚事前來接拜?”

金蟬子道:“微臣半月前,在森羅殿上,見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反誅之故,第一殿秦廣大王即差鬼使催請陛下,要三曹對案。臣已知之,故來此間候接,不期今日來遲,望乞恕罪恕罪。”

唐太宗道:“你姓甚名誰?是何官職?”

金蟬子道:“微臣存日,在陽曹侍先君駕前,爲茲州令,後拜禮部侍郎,姓崔名珪。今在陰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

唐太宗大喜,近前來御手忙攙道:“先生遠勞。朕駕前魏徵有書一封,正寄與先生,卻好相遇。”

金蟬子謝恩,問書在何處。

唐太宗即向袖中取出遞與崔珪。

金蟬子拜接了,拆封而看。其書曰:辱愛弟魏徵,頓首書拜大都案契兄崔老先生臺下:憶昔交遊,音容如在。倏爾數載,不聞清教。常只是遇節令設蔬品奉祭,未卜享否?又承不棄,夢中臨示,始知我兄長大人高遷。奈何陰陽兩隔,天各一方,不能面覿。今因我太宗文皇帝倏然而故,料是對案三曹,必然得與兄長相會。萬祈俯念生日交情,方便一二,放我陛下回陽,殊爲愛也。容再修謝。不盡。”

金蟬子看了書,滿心歡喜道:“魏人曹前日夢斬老龍一事,臣已早知,甚是誇獎不盡。又蒙他早晚看顧臣的子孫,今日既有書來,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

唐太宗見此,再無疑慮,稱謝了。

二人正說間,只見那邊有一對青衣童子,執幢幡寶蓋,高叫道:“閻王有請,有請。”

唐太宗遂與金蟬子並二童子舉步前進。

第174章 戰黃風(中)第103章 收服沙悟淨第231章 心猿木母共扶持第170章 日落西山藏火鏡第228章第219章 那個世界做什麼第210章 平頂山蓮花洞第102章 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第120章 夢斬龍王第59章 席上無名第121章 噩夢第227章 三年情誼冷第212章 金蟬子與孫悟空不合第105章 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第63章 馴化坐騎第189章 局第183章 萬壽山第93章 鬼如來第228章 一粒金丹天上得第131章 獵佛者第120章 夢斬龍王第126章 進瓜果的賢者第197 悲返花果山楔子必讀第88章 宴第6章 孫悟空之根源第228章 一粒金丹天上得第211章 金角銀角大王第180章 黎山老母第28章 我佛慈悲第127章 借屍還魂李翠蓮第180章 黎山老母第101章 以天地爲枰,神佛爲棋第159章 禮物:一個故事第61章 逃下天界第86章 請佛第233章 木母被魔擒第56章 閒仙齊天大聖第128章 敕建相國寺第57章 蟠桃園第47章 初登上界第211章 金角銀角大王第101章 以天地爲枰,神佛爲棋第234章 大聖殷勤拜南海第10章 太上老君的安排第213章 遣山第202章 豬八戒逞強第134章 西行第83章 四十九日後第177章 捲簾大將逞威能第144章 怒走第140章 飲一碗孟婆湯第120章 夢斬龍王第125章 誰似唐王死復生?第27章 逐出師門第104章 依着官法打殺,依着佛法餓殺第167章 強吻嫦娥第125章 誰似唐王死復生?第50章 捲簾大將第82章 絕情第130章 袈裟錫杖第17章 天狗食月第219章 那個世界做什麼第203章 自古多情付流水第205章 凜凜劍氣舞月光第232章 心猿遭火敗第228章 一粒金丹天上得第120章 夢斬龍王第55章 再登上界第135章 玉皇大帝述職第65章 灌江口二郎神第56章 閒仙齊天大聖第176章 流沙河第168章 豬八戒拜師第204章 今將老虎做媒人第127章 借屍還魂李翠蓮第67章 被擒第197 悲返花果山第105章 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第46章 嫦娥仙子第85章 北斗七元第109章 來過人間,卻未曾看過人間第230章 嬰兒戲化禪心亂第229章 三年故主世間生第101章 以天地爲枰,神佛爲棋第183章 萬壽山第141章 孫悟空?第172章 黃風大王第33章 如意金箍棒第194章 夜話第195章 白骨模樣的妖精第167章 強吻嫦娥第87章 安天大會第65章 灌江口二郎神第39章 開戰第118章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第195章 白骨模樣的妖精第131章 獵佛者第30章 降魔救子第3章 訪道求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