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宇宙概念的放出,完全不像凱文-費奇理解的那樣會像一顆隕石從天而降引發製片領域的地震,他很自信,也覺得很有前景,非常誘惑,但多數製片廠只是把它淡放到一邊,沒有多加理會。
好萊塢其實一直存在某些很傳統的製片思維,甚至可以說矛盾,既願意嘗試創新,又遵循市場顧忌守舊,就像《割喉島》的失敗,直接導致所有的製片公司下架海盜劇本,直到迪斯尼爲了宣傳自家的公園配套設施,啓動了另類的海盜題材《加勒比海盜》,獲得了成功,大家也都覺得不可複製,依舊否定着海盜戲。
說創新的地方在於,他們對於特定題材的扶持又從來沒斷過,無論是華納還是一些小的電影公司,對獨立作品這一塊產出很多,探照燈、焦點這種五大的附屬廠牌始終都在挖掘這方面的新鮮血液,使得每年都能冒出大量有深度的口碑文藝片,填補市場。
割裂一點來看,現在的好萊塢越來越趨向於兩極化,即大片投資的額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小心;獨立作品的投資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方,反而是中間這部分,越來越邊緣化。
當然了,萊曼真正經歷着這一改變時期也知道製片廠這麼選擇的原因,畢竟從投資風險與回報率的比值來看,大片雖然對資金這一塊需求很多,風險很高,可一旦盈利,收穫頗豐;獨立作品呢,製作預算低,風險低,失敗了也沒什麼,完全不傷筋動骨,且一旦挖到一部影視經典,就是名利雙收,版權價值不菲的同時,廠牌形象越發立體——影迷向來會爲這種高質量的作品買單,哪怕十年後,二十年後,都不會過時。
換句話說,都是承擔資金風險,6000萬的預算項目不如往一億額度去奔,說白了,在創造價值性價比這一塊,中間額度的部分上不上下不下的,顯得很不划算。
再者,冷眼旁觀的好處在於,他們可以等漫威清出一條可執行的坦途之後,再去學習——魔幻題材火,大家制片重心偏向魔幻,電影宇宙能出成績的話,無非是換皮模仿,抓不抓得到到精髓。
畢竟,這些大廠還是很雞賊的,既然漫威跳了出來,那觀望一會也沒什麼不可以。
就這樣,高調的開場確實高調,但只高調在影迷部分,能給《復仇者聯盟》帶來別樣的關注。
等到各大門戶網站相繼登出金州漫展的報道,意外之喜倒是在於漫威周邊促進銷量,比平時賣出了一部分,賺了點小錢......
“老闆,有什麼吩咐嗎?”
次日下午,螢火蟲大樓的辦公室裡,萊曼叫來助理梅斯,“嗯,有三件小事你記得處理一下。”
“一是約瑟夫針對行政部門和人事升遷的小調整,我都看過了,也都同意;
第二,讓利亞姆放出消息,說《復仇者聯盟》在尋求發行方;
第三,品牌植入方面,有一些方案我不認同,你讓大衛多跟贊助商們溝通,實在不行,太過突兀的贊助方案就放棄,沒必要爲了這點錢,拖累整個項目的拍攝,影響觀衆的觀感。”
Wшw• ттkan• ℃o
“好的,老闆。”
梅斯“唰唰唰”的記下來,“對了,老闆,你剛剛說起贊助的事,奧迪那邊打算預約一個內部的有關鋼鐵俠系列的專訪,你要出面嗎?畢竟老闆你是第一部的導演。”
“算了吧,讓凱文出面更好,他是漫威系列項目的製片,多給他一些曝光,我已經太多了。”
小助理“嗯”了一聲,反覆覈實了一些事情的安排之後,才說起了行程,“從昨晚到現在,我接到了好幾家經紀公司的電話,他們都想找您聊聊,另外,劇組那邊,需要一個試裝,要你去看看效果。”
“然後的話,你之前許諾過,一個項目如果票房盈利,將進行相關製作人員、發行人員的獎勵,相關方案利亞姆總裁已經彙報上來了,財務部需要您的簽字。”
“一件一件來吧,經紀公司的人找我是爲了什麼?”萊曼疑惑。
“老闆,《復仇者聯盟》還需要一批有些戲份的配角(咖啡廳的女招待、神盾局的文員啦等等等等),而且我們的項目聲勢很大,需要的幕後人員也很多,他們都想打包剩下的工作,參與進來。”
好吧,萊曼一時間忙糊塗了,對於經紀公司來說,這種事不插一腳才奇怪,爲了創收和業績不遺餘力嗎。
轉念想想,他們這麼積極,不正是因爲漫威在製片領域越發有能量,大家都想保持關係抱大腿。
前文也說過,好萊塢的工業化模式可以有效的減少製片廠平日裡沒有項目時的運營支出,畢竟,一家電影公司的製片部門常駐人員撐死了不會超過100個,且大部分是製片人、部門管理這一等級,而非最底層的美術、化妝、道具或者剛入行的實習生。
可偏偏呢,一個一線項目從調研,到開機,需要的人手又很多,巔峰時期僱傭2000多個幕後人員都很常見,如果沒有工會和經紀公司的支持,是找不到那麼多合適的人手填充崗位的,而打包制度下,只要經紀公司接到了這種活,可運作空間很大,穩定抽取預算流水。
當然了,萊曼屬於caa的A級導演,手裡握着資源,又儘量避免caa在他的項目裡一家獨大,所以這些人找上門來之後,也不敢漫天開價,基本都拿出了很誠意的打包方案。
而就在萊曼爲了《復仇者聯盟》項目籌備期間的一些瑣事忙活時,諾蘭卻是仔細的繫好領帶,坐上了去往中國大劇院的車。
歷經7個月,花費1.6億美金,前期宣發扔進去5500萬的《盜夢空間》終於要跟影迷們見面了。
7月13日,少量放出的提前場的票,瞬間被搶空,滿懷期待的人們從家裡走出,想見證這被宣傳爲“多重夢境”的燒腦科幻。
總之,能不能帶起節奏,引領潮流就看第一夜的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