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聖誕檔風雲(二)

又過了幾天,11月23日,傍晚。

聖誕檔正進行到中後段,票房廝殺還是呈一邊倒的情況。

也就是在這麼一個情況下,扎導的處女作《紐約行》在錢德勒劇院舉辦新片首映會。

也沒有多高調,高調也沒什麼用,現在所有的新聞版面預熱了這麼久,該知道消息的也差不多知道。

唯有用成績,用質量和口碑,搶奪聖誕檔的觀衆影迷們。

話雖如此,不過華納的面子不能不給,到現場的媒體朋友依舊不見少。

畢竟是螢火蟲影業投資的新片,發行方又是華納,雖然導演是新人,但在MV、廣告圈子還是挺知名的,大家也都想知道能否有PK《國家寶藏》的實力。

扎克-施耐德、溫子仁、伊娃、傑克-吉倫哈爾、巨石強森以及華納的幾位發行部門高管都出席了首映禮,紅毯和採訪之後,依次坐成一排。

首映嗎,先吹在看。

扎導拿着話筒,環視底下的影迷一圈,略有些感慨。

沉迷了這種被注視的滋味幾秒,還是回過神來,先對今天來捧場的媒體記者以及明星演員和劇組的大家表示感謝。

“這部電影是六月份籌備完成開的機,經過5個多月的努力,數百號人的齊心,完成了《紐約行》的製作工作,今日就是見證這一切的成績。”

扎導看起來很有感觸,因爲也確實不容易。揹負着上億製作的壓力,對他這種剛踏入電影圈子的導演來說,肯定沒那麼輕鬆。

或者說,他已經憋了大半年。

“在此,我要感謝萊曼導演對我的大力支持,和無比的信任,以及詹姆斯-溫、伊娃、傑克,一整個拍攝團隊……大家的共同配合。”

說完,萊曼作爲投資方,影片的製片人,也上去說了兩句,一是表達對電影票房的期待,二是稱讚扎導在電影製作時候的努力。

三年了,接觸的人和事,讓他在應付類似的場面非常輕鬆。

哪怕有記者媒體敏銳的發現萊曼話語中對新片成績的一些自信,對此表示好奇,提出了一個問題。

“萊曼先生,《紐約行》作爲一部喪屍末日類型的驚悚電影,類似情節的票房記錄還是米拉-喬沃維奇主演的《生化危機2:啓示錄》,全美5120多萬美金,全球7814萬美金,對比支出成本,光從票房層次來說,還是虧損,你爲什麼會有信心投資一億多美金拍攝此類題材。”

看來這位記者還做了功課。來者不善啊。

萊曼輕笑,“那爲什麼《生化危機》系列是失敗的作品,他們還願意繼續投資拍攝?我想,沒人是傻瓜吧,而且,我還聽說康斯坦丁影業對於第三部的劇本已經在籌備的路上了。”

一句反問,先前提問的記者已經沒聲了。

《生化危機》是票房虧損,而且虧的還不少。

對比4500多萬美金的拍攝成本,即使不算宣發,全球才累計7800多萬,至少也虧了近3500萬。

可人家盈利方式不同啊。

爲什麼不說遊戲商的贊助費用以及電影在線下市場大爆的成績?

光是在DVD租賃排行榜上,能進入年度榜單前二十,這其中的利潤就能找補回票房上的差價。

更別提電影市場對於此類型的受衆基礎一直在增加,上升潛力巨大。

同劇集增長幅度每一部都在鉅額上漲。

結果呢,到了第三部電影票房都能盈利了,第四部淨賺一個多億,續集壽命還特麼長遠。

逮着一個題材薅羊毛,足足薅了七部,整個系列起碼的價值肯定是在20億以上。

什麼叫金礦,這就是金礦。

“我對這類題材還是很有信心的。”

萊曼剛說完,又有一個記者提問:“那你對票房的期待是多少呢?”

“我當然希望越多越好,不過這個還要看觀衆對影片是否支持。”

“能具體點嗎?”

“那就三億吧,總得跟投資成本持平才行。”

萊曼想了想,淡然的看着提問的記者,很有信心的說出自己的心理預期。

“全球三億?”

“不,北美三億。”萊曼皺了皺眉,覺得這記者沒有一點悟性。

可在記者看來,萊曼卻是如此的自負――自信過了頭,就是自負。

一些媒體人已經迫不及待想回去趕通稿了,想啪啪打臉萊曼。

“一部喪屍驚悚電影還從沒有拿過三億,全球範圍都沒有,《紐約行》又憑什麼呢?”

“電影這東西,比來比去,不都是比影迷是否接受嗎?質量好的作品,自然就會被接受。”

前提是宣發得當。萊曼在心裡默默補充了一句。

……

貝拉最近因爲影評專欄的事,幾乎逛遍了洛杉磯的幾大劇院。

重複的看片,還要寫觀影感受,把工作代入生活的話,是讓人疲憊的。

但是又不能不做,不是嗎。

不過今天的這場首映禮,她還是抱着比較大的興趣的。

萊曼監製的新片。

這個名字就值得一看。

貝拉調整着坐姿,拿出隨時的小筆記準備記錄……

在她的不遠處,保羅-安德森也安逸的坐在座位上。

他是《生化危機1》的導演,更是系列的編劇、製片人。

他在第一部上票房失敗後,找來了其他的導演執導第二部。

不成想,還是票房撲街了,雖然電影整體的收益還是有賺頭,但誰不想賺更多呢?

第三部的劇本還在構思,可連續受挫的保羅-安德森有些自信心缺乏,他都懷疑《生化危機》系列能不能光靠票房盈利,不然賺頭也太少了,還不穩定。

萬一撲的太厲害,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投資人繼續支持。

當他得知有一部類似題材的大作上映時,且萊曼算是市場的一塊金字招牌,保羅-安德森是懷着一定取經的心態來看《紐約行》。

當然,如果失敗的話,也能吸取教訓防止落坑。

不知爲何,看到萊曼極有信心的說本土票房能過三億,他是很願意支持的。

喪屍題材的市場越大,對《生化危機》系列來說也越有利。

反正,喪屍在電影行業來說,確實小衆了點。

第425章 聖誕檔風雲(四)第686章 《博物館之夜》(三更求支持)第68章 具體收益(求推薦收藏)第1027章 不算離譜第1132章 倫敦事第810章 卡夫卡,思辨的神(求訂閱,票票)第130章 利益交換(求訂閱推薦)第898章 次周(求訂閱,票票)第429章 聖誕檔風雲(八)第157章 影迷心動(求訂閱推薦)第1004章 原聲碟第896章 跑車和商務SUV(求訂閱,票票)第1010章 殺青第1074章 福克斯的KPI顧慮第83章 打動說服(求推薦收藏)第570章 分析市場(求訂閱,票票)第31章 新片計劃(求推薦收藏)第295章 反擊(求訂閱推薦)第153章 社團風雲(求訂閱推薦)第50章 太多無奈(求推薦收藏)第31章 新片計劃(求推薦收藏)第108章 伊娃小姐(求訂閱收藏)第46章 有人沉默第693章 來吧,《致命魔術》(求訂閱,票票)第1170章 魄力入場的紅衫第868章 優質馬甲(求訂閱,票票)第392章 強援(求訂閱推薦)第420章 試金石第616章 分果果(求訂閱,票票)第1032章 獨攬市場第1193章 有煙火氣的電影第728章 互相影響的友誼(求訂閱,票票)第1036章 AMC第517章 受歡迎(求訂閱,票票)第350章 DC的認可(求訂閱推薦)第452章 恐怖大師(求訂閱,票票)第1122章 票選第938章 讓“賢”(求訂閱,票票)第153章 社團風雲(求訂閱推薦)第573章 品牌方(求訂閱,票票)第1125章 差異、細化領域的佈局第786章 小黃人立項(四更求支持)第116章 平a帶光(求訂閱推薦)第978章 貨比貨得扔第771章 《黑暗騎士》(三)第1009章 騰飛第949章 它的尋在,是爲了打破常規第353章 內部會議(求訂閱推薦)第496章 離美國太近(求訂閱,票票)第603章 原則(求訂閱,票票)第506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求訂閱,票票)第539章 麥德斯(求訂閱,票票)第223章 電影殺青(求訂閱推薦)第518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求訂閱,票票)第1165章 華納的老毛病第183章 雜魚第1027章 不算離譜第464章 新版《死寂》(求訂閱,票票)第793章 屍潮(求訂閱,票票)第992章 各方反應第1160章 《哥斯拉》第324章 日常(求訂閱推薦)第47章 競爭相存(求推薦收藏)第738章 奧斯卡大年(求訂閱,票票)第49章 不歡迎你(求推薦收藏)第528章 倒黴蛋的旅程(求訂閱,票票)第363章 會計師(求訂閱推薦)第1162章 遠程會議第170章 今夜秀(求訂閱推薦)第467章 落戶HBO(求訂閱,票票)第912章 阿斯加德神域(求訂閱,票票)第370章 想做事,總歸是上進的(求訂閱推薦)第991章 不走怪圈第663章 導演其實不錯(求訂閱,票票)第776章 找華納發行漫威(求訂閱,票票)第828章 雞肋,雞肋(求訂閱,票票)第625章 索菲亞(求訂閱,票票)第804章 角色篇幅不夠(求訂閱,票票)第826章 阿方索:我不能搞文藝啦(求訂閱,票票)第36章 印度之行(求推薦收藏)第608章 討巧(求訂閱,票票)第179章 溫子仁的電影計劃(求訂閱推薦)第332章 莫庫什勒(求訂閱推薦)第201章 更加集中(求訂閱推薦)第26章 一頓配合(求推薦收藏)第986章 全員集結第1129章 遠沒有到拼刺刀的時候第111章 需要炒作(求訂閱推薦)第952章 《阿凡達》(下)第977章 市場形勢第687章 本-斯蒂勒(求訂閱,票票)第550章 殺青(求訂閱,票票)第959章 站點體系走得第一步第429章 聖誕檔風雲(八)第527章 表態(求訂閱,票票)第652章 貪慾引發的命案(求訂閱,票票)第1188章 一本兩拍與劇集新計劃第946章 怪獸+《環太平洋》的融合宇宙(求訂閱,票票)第705章 人情、圈子、價碼(求訂閱,票票)第88章 從未有過(求推薦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