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後,再往後退一點。”瑞恩指揮着劇組的工作人員把一輛發電車開到校園正門口。
接好線路,燈光小組開始反覆的調試亮度、色差和反光、聚光板的位置。
這場戲拍的是號稱“病毒”的院長騎着自行車駛進校園的場景。
因爲自然光不好接收的緣故,他們採取了側光補錄,這就需要用到發電車來幫忙了。
畢竟這麼高瓦數的大燈要想照亮,功率可不低呢。
環境光、布光、眼神光等等加在一起,總計差不多要用到12千瓦才行。
除了燈光問題,攝像小組也在一旁配和着檢查攝影機、膠片。
佈景組忙着把周圍乾淨的路面,撒上一些落葉。
監視器也有人幫着搬到合適的位置,放進電池,通好電,調試一下。
這纔是一個合格的劇組,身爲導演的萊曼也不用像第一部拍攝的那般事事操勞,只要專注完成自己的構想就行了。
一直忙活到上午九點半,得到示意的喬治就舉着個大喇叭開始大聲喊:“清場清場,無關人員全部退到一邊去,動作快點。”
由不得喬治不心急,這次的拍攝可是跟校長說好了的,12點前必須收工,不能打擾到學校師生的正常出行。
此時的周圍還站着一些沒去上課的學生,他們抱着看熱鬧的心思在那圍觀,不過素質還不錯,都非常配和,聽到喊話,也是跟着在場的工作人員退到了一旁。
很快,場地就處理完畢了。
喬治繼續開喊:“現場安靜,各單位現在注意,演員準備入場。化妝、道具隨時待命。”
然後就是各個部門的再度確認工作,整套流程顯得繁瑣又有條理。
“1號機位OK。”
“2號機位也沒問題。”
“燈光OK。”
“收音OK。”
“演員準備就緒——”
隨着各個負責人紛紛出聲,一個劇組的工作人員拎着場記板,站在了已經亮起紅燈,進入工作狀態的主機位攝像機前,等待導演萊曼的指示。
見到他點頭肯定,場記立刻打板。
“《三傻大鬧寶萊塢》第23場第一幕第一鏡,action——”咔的一聲,輕輕一磕,正式開拍。
萊曼站在監視器後面,仔細看着兩個機位所構成的畫面。
這次拍攝的是全景。
安閒的氛圍裡,幾個換了一身學生裝的工作人員開始進場充當路人背景,他們匆忙的走動着,向着前方進發。
飾演院長的演員博曼-伊拉尼,頭髮被刻意的弄白,臉上也畫着老妝,隨着一陣叮鈴鈴的自行車鈴聲響起,他騎着一輛自行車,神情悠閒的進入畫面。
一手提着鳥籠子,一手操控着行駛的方向,顯得極爲遊刃有餘。
隨着他的出現,二號機位迅速鎖定在院長身上,清晰的捕捉演員面部的微表情,一號機位則還是固定不動,俯瞰着全局場景。
眉頭時不時輕皺一下,視線始終盯着最前方。有心事,卻不太重要。
人與自行車與周圍的學生羣體融合在一起,向着學校大門前進,正是萊曼想要的那種感覺。
等到自行車的身影完全超過機位構成視點之後,萊曼立刻喊了一聲“咔!”。
湊在監視器前又觀看了一遍鏡頭,確定沒什麼問題,便對一旁的迪讓-庫瑪爾說道:“通知演員一下,這場戲過了。”
劇組開拍的第一個鏡頭,他選擇的場景也是其中最簡單的一個,果然非常順利的拍攝完成。
這次的團隊着實比他上次找的那個草臺班子好太多了。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能負責好自己的工作,這讓萊曼不要太輕鬆。
在這場類似於戰役一般的拍攝過程中,前期的審視謀劃實在是很重要。
分鏡頭的腳本、構圖思路,萊曼都有準備,分發給那些攝像、燈光小組一看,人家就明白你想呈現的是什麼視覺效果。
器材、道具也有喬治派人盯着,連帶着一旁的瑞恩也細心的處理各種拍攝事務,劇組的運轉情況真的是很不錯。
在場的工作人員們聽到過了以後,雖然心情不錯,但也立馬行動了起來。
搬運着機器,準備下一個場景。
下一個鏡頭自然是院長演講的那一段,他說着萬古不變的競爭論,想讓這批剛加入大學校園的學生認識到社會的殘酷性,以此激勵他們更用心的學習,而不是進入大學之後,就認爲高枕無憂,墮落下去。
這個鏡頭自然就是中近景了,機位的拍攝位置放到了拍攝場地的一旁,另一臺機位則放在學生羣體的側面。
這就需要把剛剛所有用到的攝影設備、錄音設備以及那輛發電車,都開進學院裡邊,還要重新調試燈光以及演員站位的琢磨,就又要搞一陣了。
其實本來這個上午,萊曼就打算拍攝那一個鏡頭的,但奈何拍攝的很順利,不到11點,就搞定了場景,趁着狀態好,也是趕緊搞下一個。
“來,瑞恩,我來搭把手。”眼看着瑞恩吃力的擡着一個大紙箱,裡面全是等會拍攝需要用到的學生服飾,萊曼快步的走過去,扶住了另一邊。
這次路人背景板的選擇可就不能用劇組工作人員來代替了,因爲有正臉照的緣故,學生羣體前面那十幾位,總不能讓一羣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上場吧。
就算可以化妝,也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
又不是主要演員,誰樂意花這麼多心思呢。
所以在搞定機位的問題後,萊曼直接找到迪讓-庫瑪爾,跟他說,能不能邀請一部分學校學生站到最前面的三列充作拍攝,他想了想,也是件不難的事,就臨時跑到一旁圍觀的學生羣體裡溝通。
也許是出演這一小會兒能得到1000盧比的原因,又或者是那些學生本就很樂意參與到一部電影的拍攝中來,總之,溝通進行的很順利,甚至人數的選擇上也是很積極。
萊曼見狀,乾脆把所以想要參加的都選上了,一共80幾個人,浩浩蕩蕩的排成5列,成半圓形圍攏的站在場地中央。各主演也分佈式的站好。
另一邊補完妝的博曼-伊拉尼也快速的上場,開始調整着自己的站姿與站位,保證自己能以偏向30度於近景機位的位置架構鏡頭的成像。
萊曼又把飾演賣貨小哥的演員叫了過來,讓他站在走廊的廊柱背後,只露出半個身子,又恰巧能被第二臺機位掃到。
執導完了演員,萊曼又叫來喬治,問道:“道具、燈光什麼的,都還OK嗎?”
“沒問題。”
聽到準確的答覆,萊曼也就沒去看監視器了,他走到了托馬斯的身邊,接下來,他執掌的二號機位,需要來回的切換人物,還是比較考驗技術的,他更希望這裡能不出錯。
“托馬斯,交給你了。”
托馬斯笑着,扛着攝像機說道:“放心吧。”
手提拍攝,也確實比較考驗一名攝像師的拍攝功底。
不同於固定機位,這種來回的切換,要是手不夠穩,或者速度控制不夠協調的話,鏡頭畫面極易崩盤。
就像好萊塢大片在拍攝的時候,很喜歡用滑軌等輔助裝置來輔導攝像機拍攝一樣,就是凸顯一個平穩。
但萊曼卻不喜歡那種方式,那樣拍出來的鏡頭缺乏運動感,四平八穩的,特別死板,沒有生氣。
得到示意的喬治,在看到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比了個手勢,工作人員上前,在喊完鏡頭的拍攝序號後,一敲場記板,“action——”萊曼喊道。
一聲令下,在場的衆人進入了表演當中。
那些路人學生背景板自然是不需要怎麼動作的,只要視線集中在院長身上,裝作一副好好聽講的模樣便可以了。而這些對於常年上過課的“真”學生羣體來說,還真是本色出演。他們一致的站好身姿,目光朝前看。
博曼-伊拉尼飾演的院長,則是提着鳥籠,把上面罩着的布拉開,露出裡面的一隻杜鵑。
“這是?”
萊曼立即皺起眉頭,直接喊道:“停!”
他大步走到場地中央,拿過那個鳥籠,裡面的那隻事先準備好的杜鵑鳥有氣無力的躺屍中,看起來無精打采的,只有微弱的呼吸和閉合着的眼睛還告訴着萊曼,它還活着。
“道具!”萊曼的聲音不大,卻異常的有威力,“這是什麼?我要的是活碰亂跳的杜鵑,不是這種。”
聞訊趕來的道具組負責人一路小跑着過來,忐忑不安的望着萊曼。
他真沒想到拍攝第一次出事故會是在道具組的身上,反而不是他更加擔心的托馬斯手上,“你告訴我,這是怎麼回事?”
他指着奄奄一息的杜鵑,問道。
“導演,我......”
萊曼不等他解釋,直接打斷道:“重新弄一隻活潑的杜鵑鳥過來,有問題嗎?”
道具組負責人是個三十多歲的法國人,也是歐羅巴影業經常合作過的。
他明白自己的小組出了錯,連忙補救道:“給我十分鐘的時間,我馬上換一隻過來。”
“快去。”拍攝因爲這點小疏忽導致暫停,實在是萊曼不能接受的,他說話的語氣都變得冷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