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製片人中心制(求訂閱推薦)

在好萊塢的電影劇組,一向是以製片人爲核心,也就是業內俗稱的“製片人中心制”。

但法國又不是好萊塢,對這方面,沒那麼信重。

某些劇組,常常能看到導演兼任製片人的情況發生。呂克貝鬆也喜歡這樣幹。

而萊曼,身爲一個導演,自然也是站在導演的立場上說話,因爲感同身受,所以也是不樂意插手導演的工作。

基本上,《電鋸驚魂》的拍攝都是溫子仁在一手掌控。

但好萊塢能興起這樣的制度,自然也有人家的道理。

就比如導演拍攝的時候自嗨,不按照計劃來拍,沒個人能限制的話,對劇組、對電影也是一場災難。

影史上,已經有無數個案例教訓,告訴了那些電影公司,如果由着導演的想法去拍的話,多少錢都不夠賠的。

坦白說,這樣的監督肯定沒壞處,但一味的限制導演的創作空間,肯定也不會有什麼好處。

要知道導演都淪爲拍片機器了,那樣的作品真的還是所謂的“第七大藝術”嗎。

靈性全無,不如說是工業生產線上的批量製作、流水化的產物。

而說起製片人中心制,不得不提到它的祖師爺——艾爾文-薩爾伯格,曾經執掌過環球、米高梅,好萊塢歷史上第一位製片出身的大佬。

公元1917年,歐洲正爲“一戰”打成一鍋粥,中華民國才成立五週年,王朝時代的最後一位象徵性人物愛新覺羅溥儀再一次退位。

整個世界就像是愈要沸騰的粥時,美國這邊依舊歌舞昇平,絲毫不被國際動盪的局勢所打擾。

不過那時候,美國電影業的重心還在東海岸的紐約。

當時的艾爾文-薩爾伯格纔剛剛得到一份月薪15美金的工作——環球影業駐紐約辦公室的文秘。

慢慢的,公司資歷穩步上升的同時,他進入了一個電影劇組《旋轉木馬》當製片人。

這是華納自家投資的項目。

那時呢,大導演施特羅海姆也喜歡在拍攝的時候亂來——這在當時根本不算個事,就是不按照劇本拍嗎,很多導演有新想法的時候,都這樣幹過。內地的“墨鏡王”更是能現場寫劇本,然後拍呢。雖說放在好萊塢,他連得到機會的前提都沒有。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預算超支了嗎。

可惜,施特羅海姆不是詹姆斯-卡梅隆,沒學到人家賴皮的本事,這麼一超支,艾爾文-薩爾伯格不幹了,直接跑到華納高層那裡,說要解僱導演,讓這種沒有責任心的導演滾蛋。

華納高層自然很有顧慮,你說這電影都拍了一大半了,突然把導演踹掉,那這項目還完不完成了,要不,忍一忍再給點投資就過去了——這也是當時大部分電影公司的想法。

但艾爾文-薩爾伯格顯然是個有本事的,直接說剩下的他也能搞定,但這樣的導演不能留。

後來,施特羅海姆直接就被解僱了。

而在《旋轉木馬》事件之後,艾爾文-薩爾伯格越加的受到華納重用,人家也不含糊,直接主導並奠定了製片人中心制在好萊塢的地位,並且定義了這項制度的核心理念——控制預算,完成電影。

這樣的想法在當時對那些電影公司,也就是投資方來說,可謂是金玉良言,是站在他們的角度出發的。

那有什麼不能同意的呢?

於是乎,這樣的劇組權力分配迅速的被電影業所接受,並奉爲了某種意義上的規則。

畢竟商業回報纔是那些投資方第一考慮的東西嗎。

什麼藝術追求、什麼題材創作、什麼角色深度......統統靠邊站。

製片人們受此理念,也是更爲看重影片的類型、演員主創的市場反應、內容題材的商業性,乃至於更加強調視覺、聽覺的觀衆感官,更加註重故事的節奏以及流暢性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他們所關注的一切也都不是從個人審美的喜好出發,甚至不是爲了電影本身,而是市場要求、市場潮流、特定人羣的觀影趨勢。是有目的性的拍片。

也說不上來這種制度的好壞吧,但肯定是與導演有着不可避免的理念矛盾。

而以萊曼來說,他肯定不喜歡這種指手畫腳拍攝工作的制度。

但製片人也確實需要有。

畢竟一位合格的製片人確實能爲劇組的拍攝省下不少事。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能比導演更懂市場、比觀衆更懂流行、比投資人更懂資本。

......

洛杉磯,華納製片廠三號攝影棚。

溫子仁瞅着剛剛拍好的鏡頭,又用導演監視器調出來反覆觀看幾遍,這才滿意的點點頭。

萊曼自然是不大管他的拍攝工作的,只要能控制分寸,隨便怎麼浪。

而他也沒辜負那一晚萊曼對他的勸告。

拍攝迴歸正軌之後,劇組的拍攝氛圍也是肉眼可見的變好。

進度順利,他自己也高興。

“好,過,準備下一條。”

連喊話的聲音都帶着欣喜與底氣。

隨手把擴音器放到一旁,又拿起拍攝計劃繼續揣摩。

說真的,溫子仁對待拍攝是真挺用心。

一羣人也是看在眼裡。

他現在的心情或許就像當初萊曼第一次拍攝《活埋》時那樣吧,總是充滿幹勁。

要不是萊曼前世就有過好幾年片場經驗,說不定也會跟他一樣胡來。

第一次嗎,總不能苛求太多。

何況,劇組的預算是夠的,如果真是前世那可憐的120萬美金,相信他被逼急了,也不會產生什麼新的想法。

萊曼拍攝《活埋》時,不就常常爲錢發愁嗎。

心裡只想着怎麼順利完成,那自然也沒心思思考角色的動機與行事邏輯了。

回過頭來,看看那部作品,萊曼也是能找到不少提升的點。

人嗎,總得有一個提升的過程。

萊曼是相信等溫子仁多拍幾部電影,有了經驗後,會更加成熟的。

畢竟人家的天賦擺在那裡,拍攝技巧與審美理念也獨有一套。

至少,萊曼就很懷疑如果讓他來拍攝《電鋸驚魂》的話,會不會比他做得更好。

那些精巧的殺人機關與線索安排,還是挺讓人佩服的。

————

第589章 《老無所依》(求訂閱,票票)第1008章 新的角色經濟第144章 貝託魯奇(求訂閱推薦)第312章 獅門登門(求訂閱推薦)第605章 《暮色》版權(求訂閱,票票)第1119章 《權遊》籌備(下)第773章 發酵中(求訂閱,票票)第77章 總道從前(求推薦收藏)第401章 《蝙蝠俠》劇組(一)第151章 活的灑脫(求訂閱推薦)第761章 開山作(求訂閱,票票)第150章 蘇菲-瑪索(求訂閱推薦)第40章 爲競爭論(求推薦收藏)第218章 大棒加棗,效果真好(求訂閱推薦)第710章 攝影大玩具(求訂閱,票票)第500章 信念(求訂閱,票票)第829章 政治底線被撕破(求訂閱,票票)第530章 大盤(求訂閱,票票)第1150章 奈飛困境第652章 貪慾引發的命案(求訂閱,票票)第1131章 花錢如流水第657章 觀衆討論的激情(求訂閱,票票)第429章 聖誕檔風雲(八)第753章 漫威困境(求訂閱,票票)第414章 起勢第372章 看對眼(求訂閱推薦)第1200章 知趣第1072章 探班第597章 內部邀請(求訂閱,票票)第897章 敢想一點(求訂閱,票票)第794章 建言(求訂閱,票票)第170章 今夜秀(求訂閱推薦)第739章 評委們都有需求(求訂閱,票票)第924章 《新月》(求訂閱,票票)第531章 首周票房(求訂閱,票票)第54章 就這樣吧(求推薦收藏)第1016章 借勢第934章 填補空白(求訂閱,票票)第1048章 果敢的獅門第150章 蘇菲-瑪索(求訂閱推薦)第629章 老白人選(求訂閱,票票)第866章 點燃市場的火星(求訂閱,票票)第814章 第80屆奧斯卡(求訂閱,票票)第714章 《300》宣發(求訂閱,票票)第392章 強援(求訂閱推薦)第469章 《行屍走肉》首播(求訂閱,票票)第290章 成熟(求訂閱推薦)第260章 訓練(求訂閱推薦)第628章 給力甘(求訂閱,票票)第28章 達成合作(求推薦收藏)第1090章 開畫優異第111章 需要炒作(求訂閱推薦)第44章 殘酷一面第1037章 目標初定第564章 《潘神的迷宮》(求訂閱,票票)第803章 陀螺,拉好友的神(求訂閱,票票)第387章 漸起(求訂閱推薦)第56章 迎合往來(求推薦收藏)第1136章 事成第1083章 認清道路的扎導第746章 《朱諾》(求訂閱,票票)第855章 軍團受挫,樂於瞧見(求訂閱,票票)第421章 《國家寶藏》第575章 確定(求訂閱,票票)第867章 就開始推銷了嗎(求訂閱,票票)第451章 新的構思(求訂閱,票票)第573章 品牌方(求訂閱,票票)第69章 看似酒會(求推薦收藏)第215章 確定陣容(求訂閱推薦)第902章 利潤率(求訂閱,票票)第948章 荒誕、黑色的幽默(求訂閱,票票)第155章 兄弟情深(求訂閱推薦)第792章 馬克叔(求訂閱,票票)第792章 馬克叔(求訂閱,票票)第777章 上半年的電視業務小結(求訂閱,票票)第606章 無妄之災(求訂閱,票票)第686章 《博物館之夜》(三更求支持)第124章 盛會召開(求訂閱推薦)第49章 不歡迎你(求推薦收藏)第664章 《碟3》雙方關係再度破裂(求訂閱,票票)第701章 若即若離的代價(求訂閱,票票)7月小結第1204章 多一種可以選擇的路罷了第1051章 閃耀的一夜第239章 持續增長(求訂閱推薦)第1177章 鴕鳥與影市環境第33章 製作發行(求推薦收藏)第1163章 130億第416章 轉讓第714章 《300》宣發(求訂閱,票票)第1037章 目標初定第420章 試金石第570章 分析市場(求訂閱,票票)第28章 達成合作(求推薦收藏)第1079章 蝙3選角第125章 一座金人(求訂閱推薦)第683章 《陽光小美女》(4更求訂閱)第900章 新導演(求訂閱,票票)第80章 沒有必要(求推薦收藏)第815章 日本東寶(求訂閱,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