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鴕鳥與影市環境

2月初,一家成立於04年的獨立製片廠牌開放道路膠片以一部口碑不錯的劇情片《灰色》登頂周榜後(1965萬的開畫成績),《銀河護衛隊》除了少部分非票倉地區還在上映,其他地方都已下畫。

年度午夜場第一;週五票房榜冠軍;12月累計票房第一;全球IMAX開畫票房年度第一;(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海外的177塊巨幕)。

連續四周霸榜,連續十週前五;

得益於內地市場的全線熱映,其全球票房突破7億美金,不僅成爲歷史上6部突破7億門檻票房的作品,更超過《美國隊長2》(7.14億),晉級爲歷史上表現第2好的漫威影片,僅次於《復仇者聯盟》的15億;

截止到此時,影片內地總票房5.96億元,北美總票房3.34億美金,全球總票房累計爲7.53億美金,可以說,《銀河護衛隊》除了讓圈內人再度刷新對漫威出品的印象後,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實質的、隱性的、長線的利益。

而對圈內的人來說,這個2月,其實也不止是關注一下《銀河護衛隊》的下畫抑或是即將熱鬧的奧斯卡頒獎季,更重要的還是大家的“飯碗”容量。

沒錯,圍繞WTO新一輪的邊貿談判有了實質性的進展,2月3日,美聯社率先發聲,稱內地引進片的分賬標準雖“遺憾”的未向國際看齊,但也取得了重大進步,一是數量,二是利潤,環境都比過去要好。

至於中間有多少拉鋸,媒體向來是忽略的。

所謂的“美元霸權”的本質,到後世內地觀衆的認知漸漸深刻,也漸漸揭下了“自由”的面紗,但在12年,此條通知一出,好萊塢的人自然高興雀躍,總歸內地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第三大票倉,分賬每優待引進片一分,帶來的都是巨大利潤。

而對內地的影視創作者來說,就很複雜了。

京城。

年節接近尾聲,卻還瀰漫着些許年味。

對內地電影人來說,雖主管部門暫未公佈協議細節,負責發行進口片的中影和華夏也未給予正面迴應。

可據美國多家媒體報道、討論的相關內容,言之鑿鑿,肯定有譜,比如,在20部分賬大片的基礎上增加50%的配額,更有美聯社詳細的指出是14部,新增的主要是配合IMAX、3D這樣的“配適型”大片;

其二,美國大片在華票房分賬比例將從13%提高到25%,比如《變形金剛》在中國取得10億元人民幣票房,按照新的分賬比例美方的收益將從1.3億提高到2.5億元,三下五除二,也有個小3500萬美金,比大部分海外地區營收強。

好萊塢的分析師都在討論,此舉將刺-激美國片商加強在內地的宣傳力度,不會再“冷落”那邊的宣發工作,而內地的一些人則是對着新出爐的影市總成績131.15億元人民幣,20餘部引進片就超49.1億元,佔37%的報表發愁。

如果還多給配額,很容易想到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對內地電影衝擊是難免的,拼視效,都質量碾壓了,以《阿凡達》帶動的“加強”大片有多猛,他們又不是不知道。

但知道又想什麼用呢。

吵吵鬧鬧的,各級發行、製作,包括那些老電影廠的人都在問詢、煩惱,但該推行的還是推行了。

放開市場,不是簡簡單單4個字,進入WTO的好賴,很多文章也都分析的清楚,對內地電影行業來說,陣痛一詞好像也就解釋了,畢竟往好了想,這叫鞭策,往壞了想,是逼着競爭。

總之,某局的一紙文件還是下達了。

此番核心,“處處”透露着海外製片廠的利好,自然又是引起軒然大-波。

內地觀衆倒也沒那麼在乎,看電影嗎,娛樂爲主,人美國大片好看,你不爭氣總不能逼着人家不選擇吧。

說得露骨一點,以前的時候,都不把觀衆當回事,來來回回產出的都是爛片嗎,人想看電影,都沒了興趣去電影院,那沒有觀衆,電影院的人會在乎美片、法片抑或是印度電影呢?總得先把觀衆爭取進來。

這麼一想,好像是有點積極、主動的意思,有點讓特斯拉入華那味了。

事情到處在傳,又已成定局,某V上,馮鋼炮同志發聲,稱此舉有三大好處。

一、好萊“虎”來得越多,電影人的創作空間就越大。因爲把關的尺度是一個標準,他們能拍的內容我們也同享。

二、打擊盜版更嚴厲,不然好萊“虎”真跟你急,這成果我們也分享,這回有好萊虎撐腰,看你們誰還敢(盜版)。

三、對觀衆是好消息。優勝略汰。怕什麼呢?無非是一個選擇,看還是不看。

一些導演在下面附和,也認爲是好事,“中國電影市場對美國開放,毀掉的是那些靠僥倖,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場取得某種成功的電影製作者,對提高中國電影的整體制作水準,對符合電影規律的製作者,只能是幸事,中國電影雖暫有疼痛,長遠來說,無疑好大於壞。”

當然,陰陽怪氣或者樂觀的終究沒那麼多,更多的導演、製片則高喊“狼來了”,稱好萊塢是洋槍洋炮,現在“長城”開了口子,希望有關部門創造條件讓大刀隊實力變強。

兩種聲音下,反倒是那些真正研究市場的學者頗爲中肯,“這些年中國電影在進步,但粗製濫造的作品也很多。從長遠來講競爭不可怕,電影貿易的爭端從來不是零和博弈,不是說美國好,對中國就一定壞。與其胡亂想,不如想辦法提高觀衆的需求,讓整個市場越來越繁榮,倒逼好萊塢。”

而讓俺來說,這是一場仗,不見血也不會兩敗俱傷的仗,都在說華語電影走出去,但事實就是很多地區對亞裔有偏見,看到海報上的面孔都不待去看的。

再加上,俺有些不清楚爲什麼有人這麼文化“不自信”,偏見歸偏見,還有人覺得換個皮不行?可拉倒吧,故事底子擺在那,好片就是好片,讓白人演員演,無非是打入市場。懂得自然懂。

電影,終究是考量一個劇組怎麼講故事,用商業還是藝術化講不重要,重要的是講出來後有觀衆買帳,美國觀衆是觀衆,內地觀衆或者日本、黑人的就不算?什麼道理。

水土不服或文化隔閡不是沒考慮到,而是大部分商業片本身就降低了門檻。就像亞洲之於動作、泰國之於恐怖、日本之於熱血漫(美國還真不怎麼看少女或戀愛漫)等等,顯然都是照顧了好萊塢環境的題材元素。

外面,中美各國還沉浸在新的分賬標準中,或興奮或痛恨的聲音、情緒在傳遞,參與的名人越來越多,兩地漸漸演變成兩種氛圍。

萊曼看着這熱鬧的場面,手中的車鑰匙抖得歡快,卻面對各種採訪或朋友、夥伴、盟友等相關的問題只聽不答,彷彿一切都與他無關,只是一個見證者。

偏偏他這個見證者是很多好萊塢廠商眼中對華進展最爲順利的,反而更要煩他。

唉,越敏感、牽扯到兩方經濟體的話題就越引人入勝,因爲這是實實在在的飯碗和利益問題。

就像12年之前,也沒幾個好萊塢廠商願意在內地大力宣傳,根本性原因就在於中影不會爲製片廠的自費宣發買單,扔得錢多了,又是13個百分比的分賬,內地收益很容易受損,久而久之,還不如多在歐美兩地跑,最多加個日本。

到了現在,有4分之1的入賬外加內地不斷擴升的市場大盤擺在那,對華宣傳重視幾乎是肯定的。

甚至說像《2012》那樣,一部好萊塢大片特地加入華夏元素乃至請華語演員都是在這個時間點之後慢慢成爲主流。

資本就是如此,順應市場環境是它們的本能,就好比美國電影廠願意去捧英國、法國、意大利演員一樣,市場體量就代表他們的傾向。

營銷嗎,不丟人,港片以前還老請日本演員演呢,市場選擇罷了。

“怎麼這麼有談性?看來,大家對內地市場很垂涎嗎?”

一連幾天,萊曼每天都能在報紙上讀到相關的論調。

2012年,的確是個多事之年,雖不是什麼瑪雅預言中的末日景象,但也足夠震盪了。

拉斯特莊園的二樓陽臺。

他正看着報紙,慢悠悠的吃下午茶。

伊娃也在旁邊搭着躺椅,蜷着兩條長腿,不時感概,“《猩球崛起》總算是封鏡了,補拍可真麻煩。”

《猩球崛起》是去年夏天開機的,其實秋天就快拍完了,但在後期剪輯時,本來是想着留白結尾,但處理上鋪墊續作的調調沒搞好,整得11月中旬,後期同步進行的時候,扎導又匆忙的調集檔期拉着班底補拍了一段。

再加上中間要過聖誕,所以一直拖到現在,才差不多完全搞定。

“那你可以多休息一段時間,正好手上沒事。”

“不行啊,歇息歸歇息,有事還是要乾的,我可不能失信。”伊娃數着手指,“你幫我參詳參詳唄……”

這麼說着,漸漸熟悉製片工作的她從包裡拿出幾份劇本,“這都是有人遞到我手裡,稍微感覺不錯的本子,你幫我看看。”

嗯,伊娃也是有個製片公司的女強人了。

萊曼接過,太庸俗的PASS;不接地氣,沒有明確受衆標籤的PASS;張口就是幾億幾億投資的PASS,剩下稍微能過眼的也就一兩個本子。

當然,好萊塢的編劇太多了,每年備案的劇本少說有幾千個,從這個角度來看,伊娃自己招攬的人員先篩過一輪,已經打消了很多的本子。

“非要選一個拍的話,這個還行。”

萊曼最後挑出一本,他其實比較“苛刻”,那是他的話,這裡面他一個都不要,一來產出比不高,他沒那精力;要麼就是對廠牌的藝術加持也沒有,那就更沒什麼投拍的必要了,又不是拉攏人才,編劇的名字他都沒聽過。

“創作的時候有把握方向,講的是二十世紀中葉一位警官緝捕當地黑幫老大,是根據現實事件改編潤色的本子,此類成品倒讓我想起《公衆之敵》、《黑色大麗花》的調調,但沒那麼凜冽,有些懷舊黑幫片的味道,拍得行的話是能被一部分喜歡黑幫元素的觀衆接受。”

“你看上的是這個啊,《匪幫傳奇》。”伊娃注意到後,想了想,“威爾-比爾?一個有些胖胖的傢伙。”

“你認識?”

“嗯,他以前是《靈書妙探》的分集編劇,在ABC幹了幾年。”

好吧,原來是電視劇編劇寫的電影劇本。

萊曼看她確實有興趣,多提醒了幾句,“這個本子不算精彩,但也中規中矩,控制一下預算的話,在3000萬左右還有拍攝的空間,不過這種警-匪對峙的戲碼對演員要求較高,你得好好選人了。”

“我會的。”她一喜,在他臉上啄了一下,“等要拍的時候我自己去跟利亞姆談談,你幫我提前打個招呼就行。”

“小事,需要公司投資嗎?”

“我自己掙點零花錢。”

伊娃哈哈笑,受益於圈內名聲以及《阿凡達》的加持,哪怕轉型製片,也比很多同行更有競爭的資本,在法國那邊的演藝界也混得開。

此事聊過,萊曼本身就很傾向女人應該有自己的事業,不然每天渾渾噩噩的也不知道人生價值從哪兒體現,又看了會雜誌報刊,忽又想起了另一件事,“說正經的,今年夏天你有時間也幫我跟跟《海王》項目,我不想溫跟凱文有什麼矛盾。”

凱文骨子裡跟喬治-盧卡斯對待星戰一樣,都有些過於計較了,他倒不擔心兩人會不理智,只是擔憂因爲一點小事兩人吵起來——但萬一真出現因爲一個道具的擺放問題吵起來,那才頭大。乾脆讓凱文負責好大方向的制定就忙其他事,《海王》劇組交給溫的團隊和伊娃也好。

“你看啊,溫那傢伙性格不錯,凱文也還行,但兩人天天碰在一起,指不定就惡化。凱文……有時候管得太多了……”

伊娃雖有些好笑萊曼的臆想,但也答應下來。

終究人與人的相處,性格有時候比能力重要。

羅素兩兄弟跟凱文處得來,中間不也有爭吵,有時候還要萊曼去幫忙調解。

創作與執行,總歸有碰撞,而相比於羅素,溫跟他的關係更親密,也更不願看見有爭執發生。

溫不是聽不進去意見,凱文同理,但最好避免。

這也算是萊曼的“鴕鳥”理論吧,換個不相干的,他都沒精力去理會,管那麼多幹嘛。

第181章 製片人第872章 才發現(求訂閱,票票)第1115章 流媒體纔是改變製作模式的核武第517章 受歡迎(求訂閱,票票)第681章 老狐狸(求訂閱,票票)第961章 刺激第791章 一切都是不想成爲附庸(求訂閱,票票)第1065章 第二階段的初步決策第945 誰知道(求訂閱,票票)第560章 低成本(求訂閱,票票)第1115章 流媒體纔是改變製作模式的核武第300章 市場(求訂閱推薦)第791章 一切都是不想成爲附庸(求訂閱,票票)第1030章 超出特攝整整一步第799章 小布什的惡寒(求訂閱,票票)第450章 合作達成(求訂閱,票票)第970章 基本盤第964章 細則第977章 市場形勢第122章 民衆爭議(求訂閱推薦)第173章 潑冷水(求訂閱推薦)第415章 破裂第658章 待宰羔羊(求訂閱,票票)第202章 菜鳥的指導(求訂閱推薦)無標題章節第1007章 小黃人無標題章節第355章 律師(求訂閱推薦)第1187章 特別貢獻機制第837章 嘴上不要,身體誠實的漫迷(求訂閱,票票)第1048章 果敢的獅門第888章 困境第282章 地獄男爵(求訂閱推薦)第81章 尼古拉斯(求推薦收藏)第1069章 未來計劃(二)第174章 湯姆的鬱悶(求訂閱推薦)第691章 兩個較量的對手(求訂閱,票票)第53章 觀影感受(求推薦收藏)第260章 訓練(求訂閱推薦)第1058章 搭售第58章 務必犀利(求推薦收藏)第917章 《阿凡達》片場(求訂閱,票票)第767章 鋼鐵俠的主創們(求訂閱,票票)第971章 片庫第1190章 風雲際會的2012第319章 再崩一個(求訂閱推薦)第325章 金-凱瑞(求訂閱推薦)第823章 觀望的品牌方(求訂閱,票票)第279章 殺青(求訂閱推薦)第395章 電視市場(二)第732章 地區文化的魅力(求訂閱,票票)第341章 克里斯托弗-諾蘭(求訂閱推薦)第149章 主動邀請(求訂閱推薦)第1102章 風口第63章 加館放映(求推薦收藏)第906章 劃時代(求訂閱,票票)第785章 未來的喜劇咖們(求訂閱,票票)第227章 初步確定(求訂閱推薦)第160章 評委大獎(求訂閱推薦)第629章 老白人選(求訂閱,票票)第625章 索菲亞(求訂閱,票票)第241章 電影公司(求訂閱推薦)第175章 行程(求訂閱推薦)第221章 拍攝中(2)第168章 就很驚喜(求訂閱推薦)第276章 動用人脈(求訂閱推薦)第721章 市場飽和度(求訂閱,票票)第400章 又見冠軍(求訂閱推薦)第617章 科波拉家族(求訂閱,票票)第963章 大餅不好吃第166章 皮特的設想(求訂閱推薦)第1136章 事成第544章 離組(求訂閱,票票)第524章 華納邀約(求訂閱,票票)第96章 導演風格(求訂閱推薦)第984章 危機解除第67章 買個教訓(求推薦收藏)第869章 挺市儈的導演(求訂閱,票票)第1016章 借勢第826章 阿方索:我不能搞文藝啦(求訂閱,票票)第314章 《紐約行》開拍第1172章 配套《權遊》的活動策略第555章 《死寂》(求訂閱,票票)第612章 多方接觸(求訂閱,票票)第643章 第一集播放(求訂閱,票票)第955章 全球性的大片第1008章 新的角色經濟第481章 玩鬧(求訂閱,票票)第428章 聖誕檔風雲(七)第1177章 鴕鳥與影市環境第606章 無妄之災(求訂閱,票票)第421章 《國家寶藏》第792章 馬克叔(求訂閱,票票)第140章 職業素養(求訂閱推薦)第360章 消息(求訂閱推薦)第336章 加入(求訂閱推薦)第120章 奧獎風向(求訂閱推薦)第128章 一點問題(求訂閱推薦)第458章 分化(求訂閱,票票)第504章 電影之王(求訂閱,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