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彈道導彈資料可跳過

洲際彈道導彈(資料可跳過)

彈道導彈是一種無人駕駛的無翼飛行器。它沿一定的空間軌跡(即彈道)飛行,攻擊固定的目標。根據射程遠近彈道導彈可以分爲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四種。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根據發射位置的不同,它可分爲地對地彈道導彈和潛對地彈道導彈兩種。所謂潛對地,即從導彈核潛艇上對準目標發射。

導彈點火以後,先垂直向上飛行,幾秒或十幾秒後,導彈進入安全預定高度,開始調節彈道曲線,向指定目標飛行。當導彈的位置和速度符合預先設定的曲線後(能保證導彈命中預定目標),發動機熄火。這時,導彈的彈頭與彈體分離,依靠慣性飛向目標。因爲這一段飛行是在大氣層外,彈道受地心引力的影響,呈橢圓形。這一段飛行的最大高度離地面100公里以上,約飛行30分鐘,最大速度每秒7公里。

[編輯本段]洲際彈道導彈的內部結構

又叫彈頭,洲際導彈的彈頭一般採用核彈頭。

又叫推進系統。現代彈道式導彈的推進劑佔整個起飛重量的90%。推進劑,有液體的,也有固體的。最早的液體推進劑是液氧和酒精,後來採用肼類。早期的是在發射前加註燃料,製成可貯預裝液體推進劑,裝入導彈後可長期貯存,方便多了。近來固體推進劑發展很快,用它製成的發動機結構簡單,能長期貯存,便於使用、維護,爲導彈的機動發射創造了條件。而且大大縮短了發射過程的響應時間。

國產東風洲際彈道導彈洲際彈道導彈當推進劑在燃燒室裡燃燒時,燃燒產物向後噴射,獲得的推力是非常巨大的。例如,一個射程10000多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動機推力可達100噸,功率可達幾百萬千瓦。這功率與一座發電廠供給100萬人口的城市的功率相當。

洲際導彈一般做成兩級或多級。

制導系統是導彈地“大腦”。它地任務是保證垂直髮射地導彈按一定程序準確地飛入預定地位置。

制導方式:廣泛使用慣性制導。它地基本原理是:利用加速度表。在3個互相垂直軸地座標系上。測出導彈重心運動地加速度分量。通過解算裝置。得出導彈在某一時刻地速度和距離。然後與預定地位置發生偏差時。制導系統會發出校正信號。操縱空氣舵和燃氣舵。使導彈回到預定彈道上來。

當洲際導彈地發動機熄火後。彈頭將從彈體上分離出去。開始被動段地飛行。當它重新進入大氣層時。速度很高。約等於音速地十幾倍;它和氣流劇烈摩擦。表面溫度會達到幾千度。如果不採取措施。它就將被燒成灰燼。因此。彈頭表面要塗一層高分子耐燒蝕材料。在高溫作用下。它將逐漸分解吸收熱量。

人體是通過發汗來降溫地。有一種“發汗冷卻彈頭”正是根據這個道理製成地。在壓力和高溫作用下。“發汗劑”從多孔材料擠出。迅速分解汽化。從而大量吸熱。當“汗”出完。彈頭也已擊中目標了。

一枚白楊洲際彈道導彈

[編輯本段]現代洲際彈道導彈地發射方式

車載型

(如題圖)

車載型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和隱蔽性具有全球打擊能力。但車載型由於受到車體自身大小和載重量的限制,一般限於機動作戰用。最典型的莫過於俄羅斯的“白楊”系列導彈,目前是白楊M型(發射車爲8輪)

潛射型洲際彈道導彈(Submarine-launchedintercontinentalballisticmissile)潛射型洲際彈道導彈所謂潛射型,就是指將導彈彈體安裝在潛水艇中(一般是核潛艇),進行發射。潛射型彈道導彈是一個國家真正的殺手鐗。具有全球到達(核潛艇可以連續巡航上萬海里、幾個月不浮出水面)、全球打擊(導彈一般具有上萬公里的飛行彈道)、隱蔽性高(超過水下300米的深度)和二次打擊能力。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美國的三叉戟核潛艇和蘇聯的颱風級核潛艇。

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但潛射型導彈一般受到潛艇自身高度、寬度和載重量的影響,比較粗短,而且導彈的彈體周圍必須要有一個保護殼,來承載巨大的水壓。因此導彈彈體比較小。發射時一般由潛艇把發射浮筒發射出艙,殼體上浮至離水面數米處,啓動點火程序,保護殼內的導彈點火、衝出水面,通過地磁和GPS天線自行調整彈道曲線。

陸基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

一定意義上說,陸基型導彈纔是真正的“洲際”,因爲陸基型導彈可以不考慮體積對周圍環境影響的因素。這種導彈發射距離最遠,反應時間最快,自我保護能力也最強。

陸基型導彈發射井所有陸基型導彈都需要一個發射井。原子彈發明後,洲際彈道導彈都具備了發射核彈的功能。因此,爲了自身具有反擊能力,發陸基型洲際導彈發射井井壁很厚且深埋地下。一般都能夠在自身遭受核彈攻擊後根據預先設定的程序自行啓動,實施核反擊。因此,陸基型洲際彈道導彈具備二次打擊能力。

所有的宇航用發射架都適合發射洲際彈道導彈,但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井卻未必適合用於航天項目。因爲作爲戰爭機器,洲際導彈需要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發射出艙,並通過大氣層外的高速滑翔飛向敵戰區。因此,發射震動很大,且自身體積越小越好。而且宇航用發射井主要用於民用和科學實驗,不具備自我保護能力。

發射井這就是爲什麼洲際彈道導彈可以在車載、艇載和陸基環境下發射,甚至可以在自身遭受核打擊後反擊;而科研用的火箭、宇宙飛船卻只能在指定的發射基地中發射的原因。

目前的科技手段很先進,從70年代開始,蘇聯就率先研製“反導”系統。當導彈由外太空進入大氣層時,空氣摩擦加劇,紅外線特徵明顯。爲了阻止敵對國攔截導彈,且爲了擴大殺傷效果,目前的洲際導彈基本都具備“多彈頭”的能力。在指定的區域、高度、溫度和速度下,導彈將體內預裝的數枚彈頭拋出,能夠同時打擊多個區域,即便敵人進行攔截,只要有一枚導彈擊中目標,都會給敵方造成巨大的傷害。

[編輯本段]著名的洲際彈道導彈

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DF-31)

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DF-41)

俄製SS-18(西方代號爲“撒旦”)洲際彈道導彈

俄製SS-25M“白楊-M”型機動式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俄製SS-N-30(西方代號“布拉瓦”)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三叉戟III(E6)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三叉戟I(C4)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美國“大力神”洲際彈道導彈

美國“民兵”洲際彈道導彈

第43章 星星之火(2)第99章 誤中副車(1)第88章 南征北戰(2)戰略核潛艇資料可跳過第8章 探索之旅(3)第190章 嫦娥計劃(1)第145章 光輝D日(3)第62章 痛定思痛(3)第1章 莽荒歲月(1)第38章 其徐如林(3)第122章 建國大業(3)第204章 十字路口(7)第137章 歧路亡羊(2)第17章 靜水微瀾(5)第106章 驚喜交加(1)第20章 國家機密(1)第49章 星星之火(8)第32章 侵略如火(6)核聚變資料可跳過第195章 未來藍圖(2)第80章 霧裡看花(2)第33章 漫漫嚴冬(5)第166章 暗度陳倉(1)第112章 急轉直下(3)第213章 深淺難測(2)第216章 急轉直下(2)第9章 人間地獄(1)第74章 狡兔三窟(2)第107章 驚喜交加(2)第25章 作法自斃(7)第38章 其徐如林(3)第65章 天災人禍(3)第51章 思慮深遠(2)第154章 鼓角爭鳴(4)第181章 興亡一嘆(2)第178章 君君臣臣(3)第213章 深淺難測(2)第93章 前路難行(2)第62章 目不交睫(4)戰略核潛艇資料可跳過第21章 作法自斃(3)第145章 光輝D日(3)第36章 不速之客(2)第99章 誤中副車(1)第83章 敲山震虎(1)第5章 喪鐘爲誰而鳴(5)第138章 歧路亡羊(3)第16章 靜水微瀾(4)第36章 不速之客(2)第81章 霧裡看花(3)第53章 思慮深遠(4)第192章 嫦娥計劃(3)第191章 嫦娥計劃(2)第23章 開解心結(2)第78章 樂極生悲(2)第223章 非戰即死(5)第161章 焦頭爛額(1)第56章 縱橫捭闔(4)第42章 星星之火(1)第91章 南征北戰(5)第180章 興亡一嘆(1)第193章 嫦娥計劃(4)第121章 建國大業(2)第73章 狡兔三窟(1)核裂變資料可跳過第131章 先決條件(3)第218章 急轉直下(4)第2章 莽荒歲月(2)第176章 君君臣臣(1)第6章 喪鐘爲誰而鳴(6)第95章 物競天擇(1)第80章 樂極生悲(4)第31章 侵略如火(5)第49章 星星之火(8)第8章 喪鐘爲誰而鳴(8)第76章 步步爲營(2)第123章 建國大業(4)第146章 光輝D日(4)第125章 建國大業(6)核武器補全資料可跳過第30章 漫漫嚴冬(2)第130章 先決條件(2)核聚變資料可跳過第141章 歧路亡羊(6)第198章 十字路口(1)第163章 焦頭爛額(3)第143章 光輝D日(1)第156章 蓄勢待發(1)第144章 光輝D日(2)第152章 鼓角爭鳴(2)第31章 侵略如火(5)第96章 物競天擇(2)第223章 非戰即死(5)第19章 作法自斃(1)第188章 直面未來(4)核捆綁資料可跳過第218章 急轉直下(4)第143章 光輝D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