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3 格物致知

環境確能感染一個人,換了來武康前,紀友實在想象不到自己會是眼下這副模樣。

如今的他,與身邊那些少年營成員並無區別,麻布裁成的收口勁裝,腳踏芒鞋,腰纏一個竹筒水壺,肋上則挎着一塊木板。木板上鋪着一張紙,一邊行走一邊觀察周圍山河地貌,當隊伍中記裡鼓車響了一次,便將圖紙交到車上,同時換一張新紙繼續前進。

之所以會如此,並非他認同了沈哲子的理念,而是因爲經辯輸給了少年營的同袍。那羣進學不足一年,識字尚不過千的少年們,對義理的理解,反而超過了他這個名門之後!

ωwш ▪тTk Λn ▪¢ Ο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幾天前說起,沈哲子帶領一批學員,製作一個腳踏的繅絲車,順口講了一下格物致知的概念。這卻讓紀友有些無法接受,認爲沈哲子曲解經義過甚,繼而提出反駁。於是沈哲子便隨手點出一個少年,讓其與紀友進行辯論。

格物致知,出自《禮記》大學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關於個人修養至於實現個人抱負的一整套理論。其中,格物致知是基礎。

沈哲子講述格物致知,是後世已經達成共識的一個概念,那就是推究物理,達至真知。少年營的學員們很快就接受了這一理念,並且認真恪守,通過實踐來獲取知識。

但紀友早受時下的儒義教導,並不認同沈哲子的理念。

時下對於格物致知,有完全不同於後世的一套理解,其中漢儒鄭玄的觀點最具代表性。格,來也;物,猶事也。由此延伸出來的經義是,人性有善惡,性善則來善事,性惡則來惡事。不只對格物有不同見解,並且致知也放在了格物之前。

如此詮釋,格物致知不再是獲取知識的方法,而是爲人處世的標準,你是一個好人,就會遇到善事,是一個壞人,就會遇到惡事。

其後各家經傳雖然都有詮釋,但其實不脫這一個理念的窠臼。紀友信奉的也是這樣一個道理,爲善者善恆來,爲惡者惡恆來,趨善以避惡,從而達到誠意、正心。

少年營的學員同樣引用鄭玄的觀點來反駁其說,引用的《易經》,易之名有三義,易簡、易變、不易,即就是事物擁有的三個方面,事物的自然性,事物的變化,以及事物的本質不變。

譬如水,水向東流,這是非人爲的自然性,水無常態,或冰或氣,這是水的變化性,但最終都要歸於水,這是水的本質不變。

格物致知,便是要刪繁就簡,窮究變化,繼而洞悉本質規律,獲取真知。格物致知之後,提升自身修養,將掌握的物理知識運用到齊家、治國之上。

看到紀友語竭,沈哲子便會心一笑。經義是好的,可以教導一個人知識修養,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之類。但同時經義也很操蛋,微言以大義,這就造成了各種曲解詮釋,讓人不知道該信哪一個。

比如“格、物”這兩個字,在古代應用範圍極廣,這就造成了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明末劉宗周便說過“格物之說,古今聚訟有七十二家”,可見爭論之駁雜。

甚至到了宋代儒學已經昌盛的年代,仍然有針鋒相對的理解。司馬光便認爲,格,爲抵禦,抵禦外物誘惑,而後知曉德行至道。

時下文化士族之所以能佔據輿論高地,就是因爲各自家學傳承,壟斷了對經義的詮釋權,繼而控制了民風導向的話語權。

沈哲子教導少年營,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只做事,不論道。以六經注我,而非我注六經。立足時下,我有我該做的事情,只要做事,經義就可以詮釋我的行爲。而非捧着一堆大道理,來衡量一件迫在眉睫的事該不該做。

只要確定這一行爲基礎,再保持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無事不可爲。

所以,教導了少年營不足一年的時間,沈哲子就不顧別人勸阻,把人拉出來,進行一次長途跋涉的拉練。

這羣少年大半沒有離開過莊園,野外謀生本領幾近於零,可想而知不會輕鬆。但那又如何,既然一件事應該做,那就試一試。長久困在莊園裡,這些少年的能力也不能獲得長足提升。

不過沈哲子也沒有什麼經驗,第一次比較保守,只挑選了六十多個年齡和表現都不錯的少年,經過幾天的準備,便正式上路。

從武康到會稽山陰,直線距離是兩百餘里,實際路程還要更遠一些。考慮少年們的體力問題,以及或會遇到的麻煩,沈哲子計劃用十天時間到達山陰。

這個消息公佈下去之後,少年們歡呼雀躍。這大半年教育薰陶下來,他們不再似父輩們那樣謹小慎微,只想繞着家門過活一生,而是對外界充滿好奇,想要出門去看一眼。

沈哲子只公佈了出發的時間,其他並未作出任何指示。關於拉練的準備工作,全由這羣少年自己去做。

所以出發時那一天,每一個人的準備都不盡相同,由此也能看出個人不同的性格。

有人準備了軟弓,有人提着竹槍,有人背上幾鬥糧食,有人披着一張漁網,更有甚者,直接腰間掛了一串的草鞋。每個人都根據自己想法準備了不同物資,就連那提草鞋者都振振有詞要一路賣到山陰去,以換取吃食。

但這些人都不及沈哲子準備充分,他帶了足足三十名裝備齊全的龍溪卒,還有五輛牛車。

大半年相處下來,少年們對這位少主敬畏之餘,也不乏親近,看到沈哲子準備的龐大隊伍,當即便有膽大者叫嚷:“少主作弊!”

沈哲子亦振振有詞:“我何時說過不許乘車,你們自己沒有想到,反要怪咎別人!再有叫囂者,一律滾回莊園去!”

話雖然這麼說,但真正上路時,沈哲子也和這羣少年一起步行。至於牛車護衛,都是增加一層保障。他是帶這羣少年出門拉練,而不是送死。少年們考慮不到的事情,他自然要準備妥當。

一行人逃荒一般的上路,第一天只走了二十多裡。這是因爲首次離家過於亢奮,每個人撒歡的馬駒一樣,過了午後,已經累得手腳綿軟,無力爲繼。

於是沈哲子便命令紮營,順便在河沿開起了小吃鋪,挑選幾個壯力少年壘竈架鍋,生火煮水。

那些沒有準備食物的少年,眼巴巴看着沈哲子跟幾個伙伕拉攏背糧那傢伙,煮出一大鍋米粥在那裡喝得美滋滋,自己卻只能咽口水。

“帶弓的,與我去圍獵!”一個名爲陳甲的少年叫嚷一聲,當即便拉走十幾個挎弓少年,鬧哄哄衝向荒野裡。

背漁網那傢伙旋即也成了衆星捧月的存在,很快就從沈哲子這裡學師,招募幾個少年用漁網去抓魚,自己則躺在草氈上也成了坐享其成的統治階級。

只有掌握生產資料,才能奴役別人。這一類知識,經義上或會提及,但哪有親身感受來的強烈。

當然,想要奴役別人也要自己有強大武力保障。

沈哲子背後有三十個虎視眈眈的龍溪卒,漁網主人則沒這麼幸運,眼巴巴看着幾個勇武少年用他漁網拉出幾尾肥魚,轉而投靠沈哲子借竈熬魚湯,然後守着鍋竈大聲叫嚷售賣起來。而他這個漁網的主人,反而要靠給人燒火換口湯喝。

這樣各逞其能,不乏玩鬧樂趣的謀生環境,非常能感染一個人。紀友雖然頗受經義教化,但在這個環境中反而成了弱勢者。經辯輸了後,他願賭服輸,與少年營混在一起。本來還以爲沈哲子會照顧他一些,尚安坐在牛車旁等待分粥。

可是眼看着那粥鍋已經見底,沈哲子絲毫沒有分他一碗的打算,受不住飢餓煎熬,便湊過去提醒沈哲子:“維周,我……”

“哈哈,莊生夢蝶,我已非我。文學你要果腹,不知要用什麼來與我交換?”

沈哲子守着一口鍋竈,準備等魚湯熬熟了分一杯羹,見紀友行來,便大笑着說道。

“我、我……”

紀友心內頗有氣結,對沈哲子不乏埋怨,但若要翻臉,則顯得自己氣量不夠。但若讓他像竈前幾個滿臉黑灰的少年一樣賤賣體力,又實在拘泥放不開。

沈哲子也知紀友尚不能適應這樣的氣氛,微笑着說道:“這樣罷,我送你一駕牛車,能否靠這車趕去山陰,就要看文學你自己如何運籌了。”

聽到這話,紀友還來不及反應,旁邊以武力搶來漁網那少年已經衝過來:“紀郎君,我送你一尾肥魚,明日載我一程可好?”

紀友眸子頓時一亮:“一言爲定!”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已經忘記了自己身爲士人,而且還繼承了祖父的縣侯爵位,居然與寒庶同乘一駕,在時人看來是多麼荒謬之事。

如此拉練,看似玩笑,但沈哲子實則是向這些少年灌輸一個理念,如何在壁壘森嚴、如配鐐銬的時下,利用有限的條件而有所作爲。

以後他不可能事必躬親,那就需要這些方面人才來體現自己的意志,達成自己的意圖,所以需要這些少年有不拘一格的任事變通能力。

0340 擂鼓出戰0374 前程1325 患難太子0220 崔氏高賢0784 奴軍大敗1141 改元啓泰0003 門第之婚0825 君王厄難0430 都中米貴0197 醋娘子1459 財如流水1284 不負七尺身0568 割鹿分炙0510 肆無忌憚0451 倚爲柱石0060 軍法治家要請個假0820 榮辱與共1025 飲鴆止渴0321 不爭即退0513 無米難爲炊0513 無米難爲炊0501 人心渙散0873 通衢大道0106 老賊陷我0702 潑天富貴0727 大控淮道0067 孤注一擲1244 涼土難王1067 生死度外0391 有家難回0534 檻下老犬1003 劣子禍端1124 悲慟傷形0827 信仰道統0436 以死構陷0033 輕輕的我走了0335 膏粱子弟行1202 涼州在謀1058 勇奪關道0816 樑郡公0444 臺城有困0478 庶民之用0997 絕無妥協0687 教子1066 止戈罷戎0437 臺中紛爭0497 逸少雅聞1026 裂權分授0350 交鋒1309 豎子狂悖0864 謝艾入府1153 鵝鵝鵝0608 三鎮迫王0661 襄國舊識0261 水火際遇1351 救援之計0684 君王心術0190 迎親1474 功成此夜0046 君心難測1496 新樑大業1263 以命搏寵0222 京口風動1143 謀殺封氏0029 惡客難逐0730 天命之爭0218 萬頃沃野0991 盛世雛形1044 通苑驚變0702 潑天富貴0204 春宵0546 破虜參軍0272 各具懷抱0824 安石非良友1268 關西軍弊0826 火光沖天0805 同儕共扶0718 火燒譙南1128 決不姑息1470 祖郎意堅1127 信託治家1189 羯軍奮力1094 直闖都南0434 同仇敵愾1025 飲鴆止渴0018 北府難爲兵0132 厚禮1333 王師破城1404 英主賢臣1024 難求兩全1167 行臺四軍0610 殷融喪命0854 鄉射之禮0109 時豈無英雄【求首訂!】1416 夜抵廣宗0181 兩敗俱傷0932 鄴城三旗1212 刑令之威1215 郊野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