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4 蓄勢待擊

洛澗與渦口,夾淮以望,乃是分處淮水南北兩岸支流的入淮口,彼此之間距離不過幾十里,眼下正是淮南軍與石虎所部奴軍對峙的最前線。

汝南並肥口一戰,淮南軍不獨接應出了困守於汝南懸瓠之地的數萬軍民,更是力挫潁上奴軍烈戰渡淮的意圖,奴軍投入此戰中的舟船,幾乎盡爲摧毀並繳獲。

雖然丟失了汝南之地,但西面防線卻因此直撤到就近壽春的肥口區域,力量變得更加凝實,一舉打殘了奴軍渡津之能,而淮南軍則可以憑藉舟船之力,影響力直接輻射到陳郡、潁川等豫南核心之地。

這一戰中,奴軍桃豹所部臨戰失措,雖然因此損失了三千餘兵衆,但從整體軍力而言,還未可稱之大損,仍然保持着繼續作戰之力。不過由於桃豹的軍隊本就困於舟船乏用,加之石虎策略轉移,將重心從穎水轉移到了渦水,兩部之間的距離便因此拉開,而穎水旋即又爲淮南軍掌握起來,切斷了兩部之間的聯繫,不再具備呼應之能。

因而桃豹所部雖然佔據汝南,但卻後繼乏力,困於彼處漸成孤軍之勢。哪怕淮南軍不置兵以守,憑其所部也很難通過汝口與穎口之間波濤滾滾的淮水阻攔,已經不能對淮南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汝南一戰,成功接應返回淮南的汝南軍民共四萬餘人衆,其實原本可以接回更多,但是當淮南水軍終於突破奴軍阻攔抵達懸瓠的時候,愁困日久的民衆們便失去了控制,爭相投水搶渡。可是那時候,奴軍的戰鬥力尚未被完全擊潰,正是兩軍對峙的嚴峻時刻,所以這些人相當一部分倒在了得救前夕。這也是令毛寶深感惋惜之事,每懷自責未能在最後一刻約束住民衆。

不過沈哲子也明白,懸瓠之地那樣惡劣的作戰環境,毛寶還能將局面維持到援軍抵達已屬極爲不易,實在不應再因此苛責。而且從另一個比較殘酷的角度來看,選擇在那樣一個時刻暴起失控的應是不乏兇橫之徒,損失了這一部分,反而更加有利於將這一部分汝南人衆納入到淮南統序中來,儘快得以安頓。

此前奴軍洶涌而來,局勢尚不明朗,所以壽春周邊淮南本地人衆多有後撤於合肥與樑郡之間。汝南這些民衆的加入,很大程度上補充了壽春目下地實。

殘酷的戰爭中,溫情實在難存。雖然鎮中也明白這一部分人衆乃是劫後餘生,疲敝成疾,但在外患仍未解除的情況下投入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將他們解救出來,也實在沒有太多留給他們從容休養的時間。

所以在戰後沿淮形勢稍有穩定,即刻便展開了對這些民衆的整編。此時鎮中負責政事的杜赫等人,既要爲大軍籌措軍資物用,又要維持境內的民生穩定,已經是在超負荷的運轉,所以整編也很難再體貼細緻,不再嚴查鄉籍品類,凡入境之民,俱都編入郡籍。

丁男與老弱,以一配三,即刻充入壽春周邊各屯處。至於一些實在不能再承受奔波之苦的老病之類,才暫時收養在壽春西境的各處安置點中,暫作寄養。

對於這些民衆的整頓與安置,沈哲子實在無暇分心太多,諸事盡付杜赫等人。至於要求只有一點,那就是口糧一定要配給充足。亂世人命賤如草芥而不足惜,但哪怕是草芥也有頑強之處,就算大火燎原,只要稍施春風細雨,又是一片欣欣向榮。

強敵在側,能力所限,沈哲子盡力爭取,也只能給他們爭取一條活路,卻很難做到一路扶持庇護,能否熬過凜寒,還要落實在每一個人奮力向天爭命。

但哪怕只有這一個要求,要滿足起來也是相當困難。

淮南之地雖然不乏膏腴潛力,但沈哲子終究入鎮時間太短,剛剛整頓完鄉人力量,即刻便又要開始緊張的備戰,所以這龐大潛力尚沒有達到能夠變現的時機。甚至整個淮下、江北這一片恢復區,除了歷陽、以及此前杜赫所經營的塗中之外,包括此前沈哲子所坐鎮的樑郡在內,俱無自補之能,凡有耗用,則必要仰求於外!

如今時至八月下,如果從羯國發布南征檄文準備開始發兵南來算起,這一場戰爭已經持續了半年有餘。雖然最開始的幾個月奴軍尚未正式抵境,沒有直接爆發大規模的戰爭,但是淮南軍既要保持對淮北之地的侵擾,鎮中還要修築各種備戰防務,資糧、物用消耗同樣極大。

雖然沈哲子背後有着吳人羣體的支持,如果不算奴軍在北國橫徵暴斂、肆無忌憚的擄掠,在當下而言可以說是擁有資貨儲用最多的一個羣體。但也很難做到不加節制、沒有極限的投入,而且淮南地對於吳人而言本來就是遠鄉,如果不是沈家此前所經營出的基礎,加之沈哲子在此前戰鬥中的優異表現,哪怕有再踊躍的助戰之心,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投入,也要有所冷卻。

但就算是鄉人力助不減,但江東的物用也絕非予求予取,用之不盡。事實上能夠撐到如今這一步,甚至已經超過了沈哲子原本的預期。

自古以來重北輕南不是沒有道理,講起底蘊元氣,江東是拍馬也難及中原。這不獨獨只是技術所限,更有人口和已開墾土地最根本的缺陷。雖然隨着沈家逐年勢大,對人口和土地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但數年寸功實在難以追平數百上千年的積弱。

更何況江東局面也不是一直穩定,如果不是在蘇峻之亂中通過諸多努力達成了卻敵於外的目標,保全了吳中精華得以平穩順利的發展,那麼沈哲子也根本沒有大舉用事江北的人、物儲用。

就算是這樣,要維持這一場戰爭,也是讓整個江東都感受到明顯的壓力。爲了要維持住淮南的整體局面,同時滿足數萬淮南軍高強度作戰的耗用,單純糧食的需求就近似一個無底洞。更何況淮南之地根本沒有自補之能,一切都要仰仗於外運。雖然佔據了水運的便捷優勢,但也絕無可能全無消耗。

三國鄧艾曾言,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衆五年食也。雖然這一場戰事持續的時間遠未達到五年那麼久,但是淮南所需要供養的軍民又何止十萬之衆!

此前大量民戶回遷於內,除了防務和人心方面的考慮之外,省儉耗用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在前線之地儘可能的削減戰鬥之外的耗糧單位。

所以,戰爭維持到眼下這一步,對於本就基礎薄弱的江東而言,可以說是超長髮揮了。除了這幾年尚算平穩的發展和各鄉宗門戶加強聯合、同輸共濟之外,能夠做到這一步,也得益於過往幾年民風和屯墾技術的漸進以及改變。

像是比較重要的,黍、麥的種植在江東得到推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江東久來飯稻羹魚,黍麥之類不作主食,也就很少有人種植。

在沈哲子來到這個世界最初,即便是偶有看到種植,也根本不是作爲糧食產物來料理,往往還未等到抽穗便翻耕絞碎作爲綠肥而肥養田地。可是如今最起碼在沈家所直接或間接所掌握的耕地上,小麥已經作爲正式的農作物來耕作收割。尤其是在會稽那些不乏山地的農莊中,麥子已經是一項相當重要的產出。

這也不算什麼技術的創新,只需要觀念略有改變。也不需要集中在一塊土地上頻耕頻種,因爲江東至今患於開發不足,有大片的荒田未足開墾。僅僅只是利用麥、稻錯季的習性,就能讓單位勞動力的歲產得到極大提升,以達到稻麥歲產兩收。相對於對氣候和土地環境都有不低要求的兩季稻,這種耕作方式無疑更能廣泛推行。無論在會稽、江州還是如今的淮南,都能找得到大量適宜此類耕作的土壤。

雖然南人腸胃不慣麪食,但是如今江東所產的麥子,也是淮南軍糧的重要組成部分。

即便如此,資糧的乏用也成了擺在淮南軍面前越來越明顯的問題,來自江東的援助已經難以再與日常消耗持平。雖然時下江東正值秋收,但就算有新糧入倉,盛水季也即將錯過,很難再維持春夏之交那樣龐大的運輸量。所以眼下這幾萬汝南人的入境,便給淮南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沈哲子還要求滿足這幾萬人的口糧需求,對杜赫而言便感受到極大的壓力。不過幸在此前壽春周遭不乏屯墾基礎,奴軍正式兵臨淮上之前也經過一段時間的搶耕,俱都是谷、菽之類短收作物,眼下也已經到了收穫的季節。所以儘快將這幾萬人投入到屯墾之中,稍爲自補以解燃眉之急。

不過杜赫也並未因此而鬆一口氣,這幾萬人替耕所節約出來的人力也並沒有投入到生產的擴大中,旋即就被沈哲子抽調到了洛澗周遭,沿着洛澗繼續修築更多的防禦工事,以杜絕渦口奴軍南下侵擾淮南腹地的隱患。

而且很快沈哲子又做了一個讓杜赫更加苦惱的決定,那就是在保持淮南目下軍力的同時,擴建整編騎兵軍隊。

此前淮南軍在城父一戰中繳獲了萬數戰馬,但卻並沒有即刻投入擴充騎兵隊伍。一則是當時的戰況環境並不需要大規模的騎兵投入作戰,也就無謂在這一樁上浪費更多精力,二則是當時的淮南軍也並沒有足夠合格的騎兵兵員。

如今沈哲子所掌握的這數萬淮南軍,其成分也是相當複雜,大體可以分爲六個來源。

第一部分便是蘇峻之亂中受降和俘虜的亂軍殘餘潰部,這其中既包括沈哲子反攻建康以及事後坐鎮京畿時所收納的潰衆,也有路永之類整部投靠;還有就是此前庾懌出都坐鎮歷陽的時候,所招募和鎮壓的亂軍殘部以及被亂軍裹挾的難民遊食,也就是原本豫州軍的底子。這也是淮南軍的主體,如今佔了淮南軍超過一萬的兵額。

第二部分便是沈家原本的家兵部曲,原本只是私兵性質,至此也都被沈哲子洗白成爲正規軍隊整編入伍。這一部分中還包括許多前來投軍助戰的吳人鄉宗舊好,甚至有兩千多名東揚軍直接換了旗號併入淮南軍。

第三部分則是對於江北原本武裝的直接收編,比如毛寶原本坐鎮廬江,在沈哲子北上入駐樑郡之後便投靠過來,雖然其人原本所統兵衆有一部分被留在了合肥。但是此前淮南軍穎口一戰損失過大,又被庾懌派來增援。

第四部分便是挖徐州軍的牆角,類似曹納等原本徐州軍頭直接整部投靠沈哲子,其他人或不及曹納這樣勢大,但少則百數,多則數百,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第五部分是此前江州剿滅王舒的時候,老爹沈充上下其手所截留的那些潰兵。這些人既包括原本江州那些軍戶士家,也有王舒落敗前夕所招募的遊食新軍,其中之精華被沈哲子整編成爲勝武軍,極爲看重。而這些勝武軍也不負沈哲子的厚待重用,穎口一戰惡戰固守,損傷慘重卻仍然堅持到了最後。沈哲子也打算再戰後繼續保持勝武軍這一軍號,增兵重建。

至於第六部分,便是淮南本地鄉人所整編的軍隊,類似李倉所部此前在汝南堅守也是發揮出極大的作用。餘者在鎮者,或是沒有直接加入到最激烈的穎口和肥口兩次會戰,但在防守於鎮,穩定鎮內局勢方面也都發揮出了不小的作用。

當然除了這些以外,淮南軍還有來自其他方面的補充,比如此前淮上豫南逃來的遊食難民,其中不乏本身便頗具組織力和戰鬥力,也都被沈哲子有選擇的編入了淮南軍中。還有此前樑郡聚集了許多想要投軍建功的南北世家子,經過初步的整編之後,也在穎口之戰結束後增援入鎮。

開戰以來,從城父到穎口,直至最近兩次汝南和肥口,這幾次大的會戰中,淮南軍雖然俱都戰果不俗,但也多有損傷,尤其穎口一戰面對數倍於己的奴軍強攻,一戰幾乎就損失了超過萬數的戰鬥力。其他相持作戰中,也有小規模的傷損,但是補充也都及時。

眼下的淮南軍,雖然成分構成上較之開戰最初略有不同,尤其郭誦所統原豫州軍班底傷亡慘重,勝武軍更是幾乎十不存一,但是各方補充加上汝南分兵歸鎮,整體兵力仍然維持在五萬之數以上。

眼下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原本奴軍幾十萬整體壓力不復存在,桃豹所部五萬餘奴軍困於汝南,已經不成威脅。潁上這一路奴軍幾乎已經被打殘,餘者也都被石虎整編收納於渦口。原本強敵壓城的態勢不復存在,唯一的壓力只來自於渦口這十幾萬奴軍。

敵人數量看似仍然龐大,但是經過穎口大勝,加之肥口成功狙擊了奴軍的南渡作戰,淮南軍已經遠遠不再是此前滿懷惶恐忐忑的待戰之師。加之徐州軍主力雖然不再直接與淮南軍並肩作戰,守望相助,但是成功攻克了淮陰,從而掌握住了淮水末流,在淮水上與淮南軍針對奴軍形成夾擊之勢,戰鬥形勢較之開戰之初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眼下的戰況來看,淮南軍單憑本部兵力,足夠將奴軍阻截於洛澗。對於沈哲子還要擴軍,杜赫是有些不能理解。此前雖有諸多優勢積累,但也並不能將被動防守化爲完全的主動,畢竟此前淮南軍所有的優勢,幾乎都是立足於水路地利所取得。真正在開闊地形,陸地野戰,對淮南軍而言仍是冒險之舉。

不過軍事方面杜赫不敢幹涉太多,加之開戰以來沈哲子也沒有表現出貪功而驕狂的毛病,所以儘管心內有疑竇,杜赫還是儘量籌措鎮中資用,以滿足騎兵的擴軍。

沈哲子的計劃是,在原本的基礎上將淮南軍騎兵擴充到五千到六千人。在保持一人雙騎、同時還有一定馬力蓄用的情況下,這已經是淮南軍目下所擁有戰馬所能達到的極限。不過在兵員方面,還是有着將近三千人的缺口。

但隨着汝南那些受困民衆歸鎮,加上此前陸陸續續招納入鎮的豫南民衆,其中不乏淮北之地固守於鄉的鄉宗武豪,加上還有一些散卒遊勇,滿足這一部分缺額並不困難。當然這些兵衆不可能一旦組建起來就成強軍,但如果連組建都不建,那也一切休提。

淮南境中安民擴軍、如火如荼的時候,沈哲子則親自坐鎮於洛澗,淮南軍主力畢集於此,與奴軍隔着幾十裡淮水水道而對峙。除了各項防禦工事的營建以外,淮南軍的防守姿態也是積極,雖然沒有大規模的集結作戰,但是小規模的刺探出擊卻是不斷。

石虎雖然趁着淮南軍軍力不足,首尾難以兼顧的時候奪下了渦口,但也僅止於此,並沒有在戰事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一則是因爲淮陰的失守讓他腹背受敵,難以在淮上長驅直入,二者是因爲潁上南來的奴軍打得太奔放,結果將舟船等運力幾乎都折損在肥口一戰,讓他陷入了無船可用的困境。

隨着對峙僵持的時間越久,沈哲子也就漸漸不再勞心去猜測奴主石勒的死活,而是一直專注於保持對奴軍高強度的侵擾試探。淮南鎮中都已經出現後補將要不繼的困境,奴軍遠來之衆,十幾萬大軍人吃馬嚼,可以想見壓力會更大。而且淮南失守直接暴露出來奴國權力鬥爭的矛盾,石虎想必對此應是深有感觸,不會因此而感到快樂。

所以石虎這老小子很有可能隨時準備拍屁股走人,而沈哲子自然也要隨時準備背後捅他一刀。奴軍今次回師的話,不帶走一片雲彩那是必然的,但是必須要割下他一塊肥膘留下來!

1032 與狼共舞0180 大勢已定0534 檻下老犬0958 八關告破0373 太保讚賞0397 弒君之秘0694 羣賢演武1383 非我族類1327 感天應命1501 張氏歸國0954 肝膽俱裂1213 荒謬鄉鬥0683 雄主老矣0688 難堪舊事0760 奴軍渡淮0756 脫困在即1118 尤甚虎毒0978 分饗河洛0712 功事俯拾0746 大軍難動1066 止戈罷戎0691 老驢性倔1290 滿廄良驥0990 庸計累事0183 海鹽縣男0779 大譽千秋1276 盛世可望0431 文法高義1487 少年情愁0674 困守孤城0035 汝亦塵中人0701 難輔小兒1126 樑公抵都1281 蘭芷遍野1420 舉城相投0760 奴軍渡淮0430 都中米貴0081 陸門走狗0689 引寇於南0092 少年營0359 嚴令1313 奇謀不用0139 王氏諸子0062 蒸甕新釀1300 夜寇南來1135 諸葛伏法0611 江州大敗0811 千里通波1322 自取死路0501 人心渙散0286 溫公有疾0039 沈郎犁0276 怒起殺人0201 夾道相迎0358 青史載我0562 荊州之困1011 獨牛連磨0666 淮南待戰0845 官民共營09110348 面君0020 安東將軍1341 苦中作樂今天暫時沒有更新,聊幾句閒話0748 姑妄言之0233 人幸有情0008 洪桐縣裡無好人1324 乞活冷眼0973 大日普照0409 潛逃1462 三代不述,今唯論茶0182 貪得無厭0422 治郡之選0505 天下精旅0620 羽衣公卿0769 反制於人0181 兩敗俱傷0923 難食新稻0669 以命衝陣1401 典午第一1158 壯居日久1402 中路小挫0329 內訌0895 河南殷實0712 功事俯拾0729 民心士氣0764 淮陰失守1033 黑雲催壓0102 不見泰山0062 蒸甕新釀0082 負荊請罪0256 僑居多艱0707 奴賊大虐0229 機關算盡太聰明0885 十敗十勝0294 老樹難爲器1343 引頸受死0565 休言貉子1441 朕不負卿1467 心境曠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