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各有所圖

沈哲子他們來到護軍府的時候,虞潭剛剛送走了一波客人。

轉回來彼此相見之後,虞潭指着沈哲子,片刻嘆息,片刻微笑,過了一會兒才說道:“你這郎君真是,凡事落在你手裡都能另闢局面。王世儒出任會稽,你這一議實在是讓我既驚且喜。”

沈哲子聞言後便笑語道:“任與公府,患於公疾。我這一議,未必不是太保肺腑之念啊。”

“理雖如此,但太保對你應該也是怨深。先前道左有見溫太真,只作笑語偌大太保府下只怕容不下你,已經在籌算着要在臺閣給你準備一個職事。”

講到這裡,虞潭也忍不住笑起來,太保一心的要維穩,爲了穩定可謂忍讓諸多,許多事情都要緩圖曲行。比如針對東揚州,王彬這裡剛剛得到舉薦,便已經有許多籍在會稽的臺臣們到他這裡來打聽,可見並不歡迎王彬出任會稽。等到此事真的確定下來,可以想見會稽那裡應該也會側目以望。

沈哲子倒不覺得他有多討人厭,在席中大言不慚道:“我倒是覺得公府可任,太保和藹,同僚可親。況且東曹這裡剛剛步上正軌,我也不想即刻就要轉惠繼任。”

沈恪已經與沈哲子談了許久,當即也開口道:“維周舉薦王世儒,倒也並不算錯。若真是無可避免之局,早早面對也能病從淺醫,不患膏肓。”

虞潭也是臺中實權大佬,對於這件事認識自然也深刻,因而點頭道:“王鼎居此,南北俱要束於王統。所以對於太保擇人出任會稽,我也是不反對的。但王世儒此人,終究非良選。維周眼下舉了他,卻讓原本順理成章的事情變得僵持,非此即廢啊。”

對於王導來說,沈哲子這一舉薦刁鑽之處就在於此。挑選僑人出任會稽內史,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會有什麼阻礙。且不說僑人們不願意沈氏專守東南,就連沈家自己也要忌於物議而不敢反對,否則便是悖離衆願,要被各方所針對。

按照事情正常發展,隨便指派一個人過渡一下,待到會稽方面人情稍有冷卻,再選派一個更合適的人選,效果會好上許多。

可是現在沈哲子直接拎出了王彬,首先是讓會稽人有所警惕,臺中是對他們十分戒備,定要肢解啊!其次則是讓其他各方有不滿,會覺得太保有欠公允,所謂擔心會稽之議,不過是爲自家謀劃地方而找一個藉口!

誠然沈氏南人門戶,把持東南一地軍政之權,實在可慮。但是王家呢?太保已經穩居中樞,王舒居於江州,眼下又要給王彬謀任會稽,這是打算重複王敦那時的局面?

所以不獨獨只是會稽人對王彬出任會稽內史有牴觸,其他各方對此也都難免會有別的想法。

那麼問題就來了,王彬不能去,誰去?

從名望、資歷乃至於能力而言,王彬都是當仁不讓之選,但卻悖於人情。而如果連王彬都不能去,那麼無論派誰去,沈家都有理由拒絕。一旦在這件事情上卡住了,那麼會稽方面與臺中單單筆墨官司往來,一年半載之內不會談出一個結果。

沈充大可以就此糾纏下去,他不是要完全把持東南,強烈要求臺中派人到會稽擔任長官。可是臺中無論選誰去,都有藉口推脫,都覺得比王彬差點。至於比王彬資歷更高的,臺中也不是沒有,但那已經是三公備選,怎麼可能去會稽給沈充做副手!

所以,如果還想盡快敲定會稽內史人選之事,王導只能咬牙硬推王彬,除非王彬自己推辭。而如果要選王彬,則就不得不讓出一部分其他方面的利益,來平衡其餘各方的怨念。這樣一來,原本順理成章可以拿下來的會稽內史之位,則不得不花費極大的代價才能交換過來。

想想王導眼下面對的困境,虞潭自己都覺得頭疼,指着沈哲子嘆息道:“你這郎君早年厲言諷我,至今思來不免耿耿於懷。可是如今再見這權謀手段,才知當年我是僥倖。區區言諷,實在不是什麼大事。”

沈哲子聽到這話後不免汗然,連忙拱手道:“晚輩年幼浮浪,一時斗膽冒犯虞公,至今思來猶有愧意。”

“罷了,我又不是要跟你算舊賬。王世儒雖然不是良選,但其人執於外任,是不會自退的,這件事應該可以確定下來。”

講到這裡,虞潭便又望向沈哲子說道:“中樞節於方伯,方伯輸於中樞,職任互通,才能內外和諧。不知你父對於臺中可有所薦?”

沈哲子明白虞潭肯定也想借此分一杯羹,眼下詢問他家打算如何跟臺中兌子,也是避免所謀出現什麼衝突。略作思忖後,他便說道:“年前在鄉中時,家父便曾言道,賀臨海乃是賀穆公嫡傳,本身也是才趣盎然,若能常隨帝畔有所指點,也是兩彰之事,只是一直沒有機會舉薦。”

賀隰是老爹出任會稽內史時最大的支持者,如今兩家又是姻親,所以沈哲子和老爹也都一直想將賀隰引到臺中來,加大在臺內的影響力。這一次藉着王彬謀任會稽的時機,正好可以將賀隰引到都中來,擔任侍中。

賀隰雖然本身沒有在臺的履歷,但其父賀循早有江表儒宗之稱,是繼顧榮之後的吳人大宗師,加上賀隰在州郡也是輾轉多任,所以入臺擔任侍中並不顯突兀。

虞潭聞言後便點了點頭,對於沈哲子創造出來的這個機會,他當然也不會錯過,過片刻後又說道:“譙王本身也是宗親,常任散職實在欠妥,我是希望譙王能夠暫掌北軍。”

虞潭雖然坐鎮護軍府,但是在宿衛內其實並沒有直屬的嫡系。譙王是沈哲子的人,借其之名將北軍拿到手裡來,然後逐步換上自己的人手,那麼對於宿衛整體的掌控力都會大增。

沈哲子對此當然同意了,早先他雖然收拾了丹陽陶氏,但是北軍卻被王導順勢拿下來,安排給了被庾懌趕回建康的趙胤,現在正好可以奪回來。

至於譙王,他是準備等段時間安排出都,從溫嶠那裡接過江夏相的位置,作爲自己北上的後援。不過那還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先借給虞潭用一用倒也沒什麼。畢竟虞潭在都中能用的人也不多,而沈哲子除了跟紀家的關係之外,早年領軍的時候也經營起了不小的人脈。

0973 大日普照0064 造反不如生娃1470 祖郎意堅0207 絃歌雅意0701 難輔小兒0814 試刀0121 潛流0516 庭戲0819 世道表率0083 歡欣須歌1471 巢中危卵成漢篇409111455 諸夏筋骨0012 虞氏宗賊,聚嘯鄉里0764 淮陰失守1496 新樑大業0746 大軍難動0357 縱橫江表0900 死戰無退1284 不負七尺身0497 逸少雅聞1085 隔江而峙0725 季龍之謀1159 汾陰薛氏0969 沈氏阿秀0544 頑疾就緩0529 辱人太甚0385 人心逐利1310 陣前投晉1084 伐蜀可期0921 強軍懾人0750 石堪歸國0217 幸得良配0278 殺無赦0397 弒君之秘1269 伏氏逆子0256 僑居多艱1083 失怙餘孽0451 倚爲柱石0612 王舒之亡0277 朝議反跡0683 雄主老矣1000 投獻爲奴0277 朝議反跡0710 鄉義豪傑0980 自棄九霄0758 水戰利器1087 宜作自度1479 士不卸甲0705 京府何鎮1181 關中前途1483 典午歸命0513 無米難爲炊0080 夜襲0925 弄巧成拙1105 江北悉定0340 擂鼓出戰0434 同仇敵愾0667 驚魂於途0439 大崩之兆1495 聖人萬歲0023 豫州刺史1348 虎狼際會0286 溫公有疾0675 分功飲勝1078 行商苦旅1064 殺器失竊0748 姑妄言之1087 宜作自度1210 章法之美0528 氣通神暢1491 人情悠長0656 大事可託0129 表裡不一0354 偶遇故人1225 咸陽亂鬥1358 人間慘事1310 陣前投晉0808 風雪夜歸0727 大控淮道1500 貂指遼邊1000 投獻爲奴1158 壯居日久1129 與人無尤0472 江表魁首1332 大亂之境1274 初心固守0504 軍魂0892 天譴滅胡0131 破岡瀆1205 與敵同行1311 河北重將1448 老傖求死0533 南北並重1321 樹大難伐0494 溫公識鑑1464 鄉愿必除0669 以命衝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