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言外之意

龐統與劉徵的初見,因爲龐統倨傲不恭,使得氣氛有些尷尬,這完全不是劉徵所想象的樣子。若是真有大才,劉徵倒是不吝恭謙之至,但就目前看起來,龐統的傲氣似乎有超過才氣的嫌疑,劉徵也不禁開

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找錯了人!

將龐統請入了城中之後,衆人分次坐定,劉徵擺下了接風酒宴,意欲試探試探龐統心意。

“方今天下,羣雄並立,荊襄近於曹操,敢問先生是爲何願來助我?”劉徵必須要知道龐統是看重了自己哪一點,只有這樣才能明確知道龐統到底是不是誠心來投。

這話其實說的已經有些露骨了,畢竟是自己派徐庶去請的龐統,現在把人家請過來了,卻又這樣問人家,當然是有些不合宜。不過適才龐統的舉止也不是很合宜,劉徵便以不宜迴應不宜。自己可以展現足夠的心胸,劉徵倒要看看龐統是否也有這樣的心胸。如果龐統因爲這話而覺得折辱了他,那就可以肯定龐統不是自己需要的人

一個人如果只要求別人能容自己,而自己卻不能容別人,這樣的人又能算什麼大才呢?

劉徵的言外之意,龐統聽得明白,現在於是說是劉徵在考校龐統,不如說是二人之間互相的考校,總是要“禮尚往來”的。

令劉徵滿意的是龐統並沒有因此而有惱怒之意。龐統拱手道:“漢王弱冠登朝,名播海內。值何進短謀,忠義奮發,翼佑二帝,立功漢室。八百越騎出奔,則董卓懷怖!跨散關而南,則漢中稽首!振一郡之卒,除亂董逆,威震三輔,則名重天下!而後又

出平三晉,匈奴、烏桓來從。兵指塞漠,鮮卑羣兇俱戮!近世以來,無出我王之右者!如此英雄,天下誰人不願相從?”

龐統將劉徵早年建立的功勳慷慨激昂的說了出來,雖然言語之間不免有些修飾,但基本上劉徵完全可以擔當這樣一番定論。

不過這其中這都是以前的劉徵,而不是現在的劉徵,顯然龐統是有意不說眼前之事。就最近這段時間來說,劉徵平巴蜀,定關右,現在有舉兵東向,難道就不是雄才大略了嗎?

劉徵起先還有些滿意龐統的說法,但細想之後,龐統似乎話中有話。

“先生過譽了!徵既爲漢室宗親,爲報朝廷,自當戮力自強,不敢居功。不知先生如何看本王當下用兵方略?”劉徵於是直接問到龐統對自己當下用兵的看法。

龐統乾笑了兩聲道:“恕在下直言,漢王此行恐無功矣!”龐統冷淡的語氣,赤裸裸才話語,令劉徵心有不悅,於是道:“先生此話,本王不敢苟同!日前得報,江東兵馬在樊城大敗曹操!眼下週瑜是雄心勃發,一路勢如破竹,已經進軍宛城!危急許都。如今荊州

四分,曹孫角力,本王舉兵東伐劉備,何談無功?”

“漢王只見江東之勝,豈不見江東之敗乎?”龐統反問一句,令在座衆人錯愕不已!

孫曹大戰,現在顯然是江東佔據了優勢地位,甚至曹操都已經離開了宛城,回到許都坐鎮,而且周瑜還一路勢如破竹,看起來兵鋒正盛,而龐統卻說出這樣的話來,這與目前的局勢完全是南轅北轍。

劉徵不禁笑道:“先生恐怕言過其實了吧!江東周郎運籌帷幄,攜大勝之勢,何來江東之敗?”

座中諸將也都議論紛紛,對龐統的話幾乎無人認可。

徐庶、沮授二人知道這是漢王在試探龐統,因此只是默不作聲。龐統並不忌諱,直言道:“江東不過偏狹之地,得寸進尺,非所宜也!若不固本培元,吾料其勢不日將解!當今天下大局,尚在錯綜複雜之中,孫氏據有江東六郡前後不過十年,所擁兵衆,所積糧帑,未足以支撐周瑜歷年征伐!曹操據有中原七州,物阜民實,雖有樊城之敗,其根基尚在,迂迴之地數千裡,豈江東旦日可圖?事無一蹴可就!功無一旦可建!周瑜貪多冒進,必將後顧之憂!以弱勝強在於蠶食

,只知征伐,自取其咎!”

劉徵聽了龐統的話,不禁默然良久,似乎感覺到了龐統的言外之意。龐統這段話中提到的“得寸進尺”、“歷年征伐”、“貪多冒進”不正是在暗示自己也是一樣嗎?

劉徵是個聰明人,他不可能不明白龐統話中的意思。可是現在劉備就在眼前,劉徵怎能甘心?

“先生高論!不過,本王不是孫權、周瑜,那劉備也不是曹操!先生若是要諫阻本王東征,恐怕還是看錯了本王!也看錯了劉備。”劉徵穩定自己心志道。

其實劉徵這話也是在自己說服自己,龐統的話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但現在東征的決定已下,劉徵不可能就因爲一個初來乍到的龐統一句話便停止進軍。更何況世事難料,很多時候很多事情的結果往往都是出人意料的,人定未必不可勝天。如若不然,當初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又作何解釋?如果勝敗只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考量,那還需要打仗嗎?在劉徵看來

,勝敗不只是由明面上的情勢分析所決定的,更重要的還是臨陣用兵!堅定的意志在某些時候,更能決定勝敗歸屬!

龐統悠悠的回話道:“但願一切如漢王所想!在下也不過是一家之言而已。”

很明顯,兩人在這一議題上沒有走到一個方向,龐統欲借分解江東局勢來勸諫漢王的意圖既被劉徵看破,也落了空。

氣氛有些冷,但是劉徵還是從龐統的話中看出了龐統卻是有一番見地,至少他對江東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

於是劉徵於是問龐統道:“看來先生對本王舉兵東征是頗有異議,此事暫且不提。拋卻已下定議不言,先生以爲今後本王當行何種方略?”

“拒荊州,和江東,伐中原!”龐統很肯定的說出了九個字。一拒、一和、一伐,龐統很清晰的將自己的策略說了出來。徐庶、沮授二人都微微點了點頭。這九字方針並不出奇,劉徵心裡也很清楚,很多人都能提出這樣的戰略,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這戰略背後的深意。

第六百五十一章 廖化相助第四百五十五章 張鬆怨言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告天下第九百六十九章 小妹獻舞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廣成會兵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終於絕筆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高蕃說韓第三百零二章 嬀墟二井第六十一章 劉徵火燒高壁嶺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申儀背叛第三百零九章 平準均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胡綜覆命第七百二十章 府門廝殺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不得不受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駙馬都尉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立即處死第七百四十三章 馬忠故事第六百零六章 蘄春起兵第五百四十八章 再攻一次第二百九十五章 許都解危第二百章 外科手術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漢王藥方第八百四十五章 復定邛都第六百五十七章 決議出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二將鬥勇第九百五十一章 攀龍附鳳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敲打劉靖第六百四十五章 事態失控第三百四十六章 情到深處第三十三章 劉徵平亂長安第九百四十四章 正合心意第九百五十五章 錯看孫權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降服叛衆第八百二十五章 祝融心術第三百一十三章 法正嗆聲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父城之辯第九百六十三章 再見魯肅第九章 這就有老婆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才知上當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樂進反擊第九百五十九章 漢王惜才第一千零三十章 再出王駕第七百二十七章 成都解危第二百八十二章 箭矢無情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不可信任第七百八十六章 爭相赴險第三百二十三章 鴉鳴之兆第二十九章 劉徵兵臨長安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君子坦蕩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將易幟第九百一十四章 弄巧成拙第五十五章 獻金請降第三百九十一章 成都失和第四百八十二章 腹背受敵第四百三十二章 杜微來歸第八百二十一章 失手被擒第二百四十章 再遇故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子龍來救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夏侯遁走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曹仁赴宴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精疲力竭第四百四十一章 人心紛亂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各方罷兵第六百一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一臂之力第七十九章 劉豹求見第九百三十六章 原因有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問罪馬超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強自作樂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徐琨棄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太史示警第五百三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五百九十三章 再治關中第七十九章 劉豹求見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援軍終至第二百零七章 仲德善斷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既薦才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迫衆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求和稱臣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背水之法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閻行退走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七百四十三章 馬忠故事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全柔大敗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江東六鎮第八百二十八章 執意出兵第九百五十五章 錯看孫權第七百零三章 荊州息兵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矛盾激化第二百三十章 以攻爲守第六百三十九章 居中調停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軍相會第四百五十二章 蜀中四賢第一百九十九章 尋找華佗第一百四十五章 烏桓埋伏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孔明之憂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立即處死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殿上交鋒第二百八十六章 漢王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