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漢王調兵

劉備退駐猇亭,開始結寨自保,劉徵這邊暫時也不便行動。

霍峻被劉徵葬於夷陵附近一處風景絕佳的山上,並樹霍將軍冢,另在其側分立向充、向平二人之墓。

至此之後,劉徵找來沮授,對其問道:“我意趁劉備立足未穩,進軍荊南,公與先生以爲如何?”

劉徵的語氣其實並非商量的語氣,沮授聽得出來劉徵心裡的迫不及待。

沮授沉吟良久,而後才拱手對劉徵說道:“漢王可還記得早先定下的荊州對策?”

在荊州動亂開始之前,劉徵還在成都便定下的應對荊州亂局的策略,那就是作壁上觀,不宜牽扯過深。後來劉徵親自到了魚復,議定的決策也只是拿下荊西三縣,爲將來大舉進入荊州做提前準備。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實際上劉徵已經完滿的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巫縣、秭歸、夷陵三縣已經俱入劉徵之手。而且還收得了黃忠、鄧方、馮習、向寵四將,以及向朗、向條、金禕等治郡縣之吏。收穫甚至已

經超出了原定的預期。

從整個大局來看,實際上現在荊州還是個紛亂的局面,四家分荊,孫權、劉備這邊互相提防猜忌,襄陽周瑜與曹操戰事一觸即發。最關鍵的是劉徵剛剛經歷完關右大戰,主力部隊都安駐在關中、漢中進行修養。而且這數月的征戰消耗不是個小數目,劉徵如果想要對荊州用兵,要麼一舉掃平,如果是個半吊子的局面,那就必然要面對

曹、孫、劉三家之敵,這不是最好的選擇。

劉備就在眼前,劉徵只要一想到劉備,就會想到華陰,就會想到自己慘死的妻兒!

“大耳賊就在眼前,公與先生是想要本王忍氣吞聲,無動於衷麼!”劉徵越想越來氣,語氣也不禁嚴厲起來。沮授一見漢王起了怒意,趕緊回話道:“臣不敢!只是若要深入荊州,以目前兵力尚顯不足,還需再調兵馬糧草纔是!夷陵近於荊襄,而遠隔川蜀,其中轉道一二千里,大舉伐荊,必先調運兵員糧輜,未可

操之過急。”劉徵深吸了一口氣,咬了咬牙,隨即對沮授道:“既然如此,即刻傳本王軍令!調江州趙雲、張郃所部兩萬人馬前來相助,並令成都徐晃引兵三萬來援!限六十日到達!秭歸張任稍作休整之後,亦前來夷陵

相會!至於糧資一事,相信文若會爲本王辦好。”

沮授被劉徵這一道命令給驚住了,這是要齊集十萬兵馬伐荊啊!

見沮授有些遲疑不回話,劉徵問道:“先生還有什麼疑慮麼?”

“哦,沒,沒有!我這就去辦!”沮授說罷便拱手退了出去。

劉徵準備調集大軍討伐荊州的消息一傳出,夷陵衆將各有不同反應。黃忠、鄧方等人是鬥志高昂,迫不及待,沮授這邊卻是憂心忡忡。

“參軍爲何面有憂色?”右護軍楊任撞見行色匆匆的沮授,不禁問道。

沮授嘆了一口氣,將楊任拉到了偏僻處道:“漢王下令調集川蜀兵馬,準備大舉入荊,可……哎!”

沮授欲言又止,他雖然想勸劉徵,但眼下對面是劉備,從劉徵下令時的神情來看,是一定要將劉備置於死地,不可能就這樣白白放過的。

當然,以劉徵目前的實力,也不是說就一定不能滅劉備,但滅了劉備之後,恐怕會遇上更大的麻煩。

見沮授欲言先嘆,楊任有些不解的問道:“眼下荊州四分,漢王出兵荊州難道不是好事嗎?監軍爲何如此憂慮啊?”“楊護軍此言差矣!此戰若是有備而來,還則罷了!然漢王先前定下的決議只是取下荊西三縣,並未有大舉進軍的打算。六十日之內倉促集兵,且不說一應糧資是否供應的上。單說這千里跋涉,便足以令將

士疲睏!即算六十日內,大軍集結,寒冬亦將至!劉備是固守本營,我軍乃跋山涉水,其間利弊計較,楊護軍豈不知之?”

沮授這麼一說,楊任恍然大悟,繼而又問道:“以漢王之睿智,監軍能想到,漢王亦當知之呀!”

“壞就壞在這一點!如此倉促用兵,漢王豈能不知其弊?然眼下劉備駐軍猇亭,是令漢王仇憤填膺,方纔有此舉動。吾恐漢王此役無功,徒耗國力,是以憂心啊!”沮授嘆着氣說道。

楊任也聽明白了,心下震動,急忙說道:“既如此,我等當力諫漢王止兵纔是!”

沮授擺擺手道:“不可!仇憤當頭,我等若如此,漢王必更孤行!是亂軍心也!未戰而亂,更使我軍不利!”

“這可怎麼辦?文和先生遠在關中,徐參軍尚未歸營,若二人在此,必有辦法諫阻漢王!”楊任也開始有些心急。

沮授見楊任如此,於是湊近小聲說道:“我手下斥候營皆在漢王視下,一舉一動皆須經漢王。此處有書信一封,楊護軍若能遣人送往成都尚書檯,此事當可化解!”

楊任一聽此言,當既驚詫道:“監軍這是……如若漢王知曉,你我可都是要掉腦袋!”

繞開漢王暗中通信“密謀”,這當然是死罪。沮授、楊任還好,畢竟是爲了漢王,若是別有用心之人,此舉等同謀反!

沮授也知道這件事情很爲難,但還是咬牙道:“我等俱受漢王厚祿,若爲漢王所謀,死亦得所!漢王最放心、最敬重之人,無出荀令君者,且動川蜀之兵,必經荀令君。以令君之重,必可阻漢王!”劉徵南征北戰,荀彧都是坐鎮後方。雖然當年在長安有華陰之事,但那是因爲當時的荀彧並沒有掌控整個長安,實際上也是因爲當時的劉徵不願意走董卓驕縱跋扈的老路,因此才放出了部分權利給公卿大

臣,以至於種拂、朱符、劉備暗中勾結。

現在劉徵出征在外,後方一切事務都必經荀彧之手,這幾年來,劉徵從未曾擔心過後方之事,這就足見荀彧在劉徵心中地位。雖然看起來並不顯眼,但荀彧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楊任長吁了一口氣,接過沮授的書信藏進懷中,而後抱拳道:“監軍放心,此事就交給末將吧!”

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之圍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合肥解圍第一千四百章 孫權責軍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用人制人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馬出城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屋漏逢雨第六百二十九章 邀得鳳雛第三十五章 荀彧諫言用賈徐第六百四十二章 周瑜到來第二十二章 曹劉初會中牟第五百一十三章 夏侯出兵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故友宣高第六百二十三章 吳巨效命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三百六十二章 愛屋及烏第三百零二章 嬀墟二井第七百章 人和爲重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琢玉成器第五百七十九章 甕中之鱉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互相試探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馬岱敗逃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歃血之盟第七百一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觸怒漢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誰可出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臣再遇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閻行退走第一百六十一章 華陰之變第八百八十七章 先人一步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七十八章 軍師祭酒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幷州擾動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禪讓之詔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河北故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張嶷脫險第三百七十六章 水鏡苦心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樂進囑託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四百五十二章 蜀中四賢第九百九十章 張飛不忿第一百七十八章 楊修之計第七百零三章 荊州息兵第七百零八章 漢王遇刺第九百零六章 幷州侯氏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押注洛陽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兵臨柴桑第四百一十二章 借道武都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放棄下雉第六百二十九章 邀得鳳雛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程普奉命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安陷落第九百五十六章 赴劉巴宴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吳下阿蒙第四百四十六章 希望破滅第六百零一章 四田之法第九百六十五章 錦帆截江第三百三十八章 法正棄蜀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盤桓不去第一百三十章 劉虞再使第二百四十二章 東萊義士第六百四十二章 周瑜到來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異之使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再殺一場第九百零六章 幷州侯氏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換俘虜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榮死戰第九百六十五章 錦帆截江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長安稱帝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再殺一場第六百四十一章 退出襄陽第九十六章 兵行險招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北取下邳第七百五十五章 王累狡黠第八百六十章 別來無恙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歡而散第三百七十一章 隆中再會第四百九十四章 爲何而來第三百二十章 宕渠易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北取下邳第八百章 警示全軍第八百七十章 堅盾驍勇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權口風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幷州擾動第九百四十七章 藉機削權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徵甦醒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過境南陽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秘不發喪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黑手第二百三十九章 借刀殺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漢王下馬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張郃求情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奇襲成功第九百五十八章 沮授再請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盤桓不去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邀請周瑜